金家的四个儿子个个不成器,老大花天酒地,老二懦弱怕事,老三平平无奇,老七纨绔子弟。
为什么这么一个大家族花了大心思培养出来的孩子,为什么个个都成不了事呢?
为什么他们的父亲看起来完美无缺,孩子们却个个像沉疴缠身一般呢?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老爸“太成器”,这几个孩子才不成器。
有会赚钱的老爸,就有会花钱的儿子金家四兄弟,别的不行,花钱特行。
平日里出去,都是私家汽车接送,到了自家熟悉的绸缎庄和洋行,也都是记在账上,等着回头到账房报销。
书中有一节,年底账房结算,每个人的账目清清楚楚。其中:
太太项下,共一千二百四十元。
二太太项下,共二百七十三元。
三太太项下,共四百二十元。
大爷项下,共二千六百八十元。
二爷项下,三百六十八元。
三爷项下,五百零五元。
四小姐项下,二千七百零二元。
五小姐项下,二百一十二元。
六小姐项下,一百九十元。
七爷项下,一千三百五十元。
八小姐项下,五十八元。
其中,四小姐道之是为了帮燕西清秋筹备喜事,所以支出比较多外,其余太太小姐大都是百余元。但四位少爷却都是一千起步,且越是年龄大,亏空就越多。
金家的少爷中,除了燕西,其他三位都已经在政府部门任职,每月拿着近一千的薪水,燕西也有五百元零花钱。
在当时,五百元对于一个普通人家,已经足够一年的开销了,可是金家的少爷们却是将自己手里的钱全部用光之后,还闹了这么大的亏空。
读者不禁要问:他们的钱用去哪里了?
当然是用到女人身上了。
四位少爷中三个已有妻室,一个尚是自由身。有妻有室的在外面养小三,包戏子,自由身的那个在拼命追了这个追那个。
在外人面前要摆阔:请客,看戏、买礼物,逛舞厅,这些灯红酒绿的糜乱的模块构成了他们全部的生活,而这背后需要的是金钱的支撑。
那么,这些阔少的钱是哪里来的?
金家的三位少爷虽说在政府部门任职,但他们那点薪水完全没有任何作用。别说养家,就连养一个女人的零花钱都无法满足。
偌大的一个金家得以顺利运行,这么多的花花公子得以花钱摆阔,全靠他们老爸金铨的总理身份。
全家人都仰仗着金铨的钱活着,就像一群寄居在宿主身上的寄生虫,要将他所有的血吸尽才 罢休。而且,他们吸得心安理得。
有能成事的老爸,就有会败家的孩子金铨很了不起,他是北洋军阀的内阁总理,国家二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多少人对他俯首称臣,多少人要靠他庇佑,因此“爱屋及乌”地也对金家的少爷们客气万分。
金家少爷们出门,都是前呼后拥的。
到了戏院,他们有专门的包厢,有专门的小厮;到了商店,他们能买到最新的产品,享受有最优质的服务。
在朋友面前,他们就是男性“名媛圈”C位男主角,所有人都围着转;在女友面前,他们就是高高在上的上帝,每个人都在他们脚下称臣。
这几位少爷便以为,这种人生,就是他们应该享受的人生了,丝毫没有意识到,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个“金总理”的面子。
别人辛辛苦苦才能到政府部门任职,还要从最底层的小职员做起,金大少却是轻轻松松的就进了油水颇多的外交部,还有前辈多加关照。
别人忙忙碌碌才能维持每月勉强的生计,又是不惜卖儿鬻女才能活下去,金家少爷却是一顿饭,便是别人的一年粮。
得到的太容易了,便会觉得理所当然。
他们不但不珍惜别人梦寐以求都求而不得的金钱和地位,反而肆意挥霍,随便践踏。
金铨也曾恨铁不成钢,威胁凤举说:“我明天写几封信出去,把你的差事一齐辞掉,再凭你的能力,重新开辟局面去。”
可终究一是狠不下自己的心,二是撩不得夫人的意,三是听不了旁人的劝,终究没让凤举辞职,只是让他到上海磨炼一圈。
可是这样不痛不痒的一次惩罚,对于凤举依旧不痛不痒,对于其他儿子也没有什么警示作用,最终四个儿子,该花天酒地还是花天酒地,该不务正业还是不务正业,一直纨绔了下去。
有“上梁不正”的老爸,就有“照猫画虎”的儿子金铨出生在旧时代,受封建文化影响较深,娶妻之后纳了两个妾。
一个是金太太的丫鬟,为人老实本分,对金太太低眉顺目,给金铨生了个小女儿;
一个是金铨自己讨来的,长得好,身段妙,最得金铨的宠爱。
虽然金铨在所有人面前都正襟危坐,可是唯独对翠姨有点“下流”。
他会对着翠姨那粉搏玉琢的胳膊看着出神,还会对着她那不盈一握的腰身暗暗心动。
孩子们虽然看不见,但有一个讨了两房姨太太的父亲在先,加上“自由社交”之风横行,他们对于美色更是难以把持。
在凤举娶了晚香在外租房后,金铨很生气,骂了他很多次。
但翠姨却说:“哼!我把你们这班人看透了。就譬如你讨了一个姨太太不算,又把我讨了来。儿子只讨一个,你就生气。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金铨虽然处处好,唯有爱美色这一点一直戒不掉。
他就像一个普通的雄性野兽一样,贪恋于雌性的肉体,并且贪恋得明目张胆;却偏偏装成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教育孩子们要专一。
清代政治家魏源就说过:“身教亲于言教。”
饱读诗书,熟谙经典的金爸爸应该不会没有听过这一句,可是又有多少父母能够做到这一句呢?
是他的“上梁不正”,才培养了一群歪脖子木桩。
父母太能干,孩子就会枯萎无论是《京华烟云》,还是《金粉世家》,还有许许多多民国时期的其他小说,在教育问题上似乎都逃脱不出一个怪圈:富不过二代。
而它们的原因又是出奇的相似:一个严厉的父亲和一个慈爱的母亲。
中国封建是家庭都讲究“父严母慈”,认为父母配合做黑白脸,孩子才能长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但其实,无数事实证明,他们错了。
父亲提供再多的物质,也弥补不了孩子心中缺失的父爱;而母亲的慈爱,又让孩子一步步缺失了底线。
龙应台说:“父母与孩子的缘分,就是望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
孩子年幼时给予太多,成长必定会犹如千斤巨鼎,被不断压缩。
只有放手让孩子一搏,在背后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他们才能飞得更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