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族”是继“不婚族”、“啃老族”、“打工族”等,在年轻人身上贴的又一个标签。
从小到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给别人身上贴标签,学习好的叫“学霸”,学习差的叫“学渣”,大方的朋友叫“阔少”,小气的朋友叫“抠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起初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区分周围的人,融入这个群体,寻求一种观念上的一致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标签的命题也在被不断放大,我们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慢慢地,同一类型的朋友,形成了一个“族群”。
我们可以把在一个“族群”里的朋友看做抱团取暖,毕竟存在就会合理,当然,也可以认为他们是一种“名正言顺”地逃避。
“躺平”这个词是最近突然火起来的网络流行语,有些朋友可能会比较陌生。
“躺平”顾名思义,就是躺着啥也不干,没有任何动作也没有任何反应。
放在职场中,“躺平”指的是放弃拼命工作攒钱焦虑伤身的生活,主动低*地生活的一种生活哲学。
看到这个注解,我想很多朋友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样的状态也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呀,每周“996”,每天朝八晚九,工资没有多少就算了,身体也亚健康,头发还掉光了。
如果可以躺,真的好想就这样一直躺下去,既能保证身体健康,也能安稳地活得下去就行。
“躺平”这个词,在我们国家虽然是新的网络用语,但实际上日本的年轻人早就是这样做的。
对日本有些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日本的年轻人早就进入了低*社会,年纪轻轻不上班在家里宅的大有人在,头发花白还在外面打工的比比皆是。
一部分老年人特别努力的生活,因为房贷还没有还清,另一部分年轻人不想上班、不想结婚,只想坐等社会救济金。
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就是年轻人拼了命努力,也够不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久而久之,也就心灰意冷,随波逐流。
至于我们身边的“躺平族”突然迅速蔓延,我想最主要是以下三个矛盾:
1、高额房价和收入之间的矛盾。
2、结婚成本和收入之间的矛盾。
3、繁重工作和收入之间的矛盾。
而关键性因素,就是收入不高。
抛开有些人就是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不说,其他年轻人买房、买车、结婚都离不开收入,如果没有父母的帮衬,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那么多积蓄,父母帮衬不到的怎么办?
那只能靠自己去闯荡,而相应的,想要的就更需要时间去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上各种艰难险阻,所以很多人也倒在了黎明之前。
对于深陷其中的年轻人,真的就只能这样“躺”下去了么?
我觉得肯定是不能破罐子破摔的,人都有惰性,这次“躺”下去以后,真的就很难“爬”起来了,年轻人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就这么放弃自己了吗?
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审视主要矛盾。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主要矛盾,就是收入太低,这个问题无法逃避,只能积极面对。
对目前公司或者薪资水平不满意的,可以勇敢地跳出来,寻找不一样的人生。
除了自身的工资收入以外,一定要增加自己的“睡后收入”。
年轻人单靠基本工资,最多也就努努力买一辆代步车,至于买房,就目前的水平,不存个二十年,压根凑不齐首付。
现在的年轻人,都在积极拓宽自己的收入渠道,有特长的人可以接点私活做兼职,实在没有一技之长,也能做个代驾或者送个外卖。
赚钱的过程肯定是很痛苦的,但最起码我们是“站”着活着。
如果觉得现在的生活特别不顺,那一定是在走上坡路。
不管是从自身条件来看,还是从大环境来考虑,其实都不允许我们“躺平”。
现在“躺平”,除了减少消费*,啃自己之前的积蓄,剩下的就只能啃老了。
父母那一辈人条件艰苦,把我们养这么大确实不容易,现在还要啃老,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就算“躺平族”群体越来越大,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是小部分的存在,大部分的年轻人还是积极进取。
那我们很快就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到时候想躺,估计都没有地方给你躺了。
身边的朋友是怎么样的,对自己的影响真的很大,除了我们自己要站起来,也要积极地把自己周围的人拉起来。
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对职场PUA说不,不要随便被外界负能量影响,下了班就多锻炼锻炼身体,周末和朋友聚一聚。
这样的生活状态,难道不比天天宅在家里,浑浑噩噩的度日要好多了么?
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经晚了,当你真正决定改变的那一刻,就是最早的时候。
(感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留言和讨论,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