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郑交质》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的周平王,礼崩乐坏开局人郑庄公

《周郑交质》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的周平王,礼崩乐坏开局人郑庄公

首页战争策略领兵破城更新时间:2024-06-03

2013年暑期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英气雄俊的质子团收获了大批的影迷粉丝。什么是质子,其实就是各诸侯向天下共主的天子,上交的抵押物。诸侯老老实实的,天子就保证你的抵押物品好好的。但质子,到底是不是从殷商时就有,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是没有。质子的出现,最早在春秋时期,也就是东周开始以后。

《古文观止》的第二篇“周郑交质”,就是关于质子。这篇文章,总共不到一百字,却有极为重要、深刻的意义,如果总结一句话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也有人一针见血的指出,这篇文章揭示的一个标志就是:礼崩乐坏从此开始。

在上一篇 中,我说郑庄公是个没有母爱,并被拿枪指了2700年的好人!请注意,这个结论,仅仅限于郑伯克段于鄢的这个故事环境之中。作为春秋初霸的郑庄公,当然很不简单。

不然,也成不了《古文观止》好几篇文章的主角!须知,整个《古文观止》只有222篇文章。

《周郑交质》文章虽短,故事却长,先交代一下主要人物:

主角:周平王、郑庄公、周桓王

配角:西虢公、王子狐、公子忽

想要说清楚《周郑交质》,还是要从“烽火戏诸侯”这个事开始,具体在上一篇《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中说过了(2012年,清华大学通过清华简的资料,已经确定这个故事是编造的。),但这个事情引发了一个严重结果:

宜臼虽然搬来了母亲的母国申国,并联合犬戎部落,攻破镐京*了周幽王、褒姒和太子伯服,以及周王室的士卿郑桓公,成了周平王。

但镐京也被洗劫焚烧一空,加上依然效忠周幽王的势力和相当一部分诸侯,并不承认弑君*父的周平王,而是拥立了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为王,是为周携王,造成了二王并存的事实。

于是,周平王不得不离开镐京,做出搬家的决定:东迁洛邑。

这几百里既没有搬家公司,也没有快递物流,不太平不说,关键周携王等人还眯着眼看着呢!

怎么办?诸侯护送!

护送平王东迁的四个诸侯分别是:周王室以身殉国的司徒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晋文侯,卫武侯,以及祖上给周王室养马的秦襄伯。

到了洛邑之后,开始打赏:

郑武公继承父亲郑桓公的司徒职位,留在洛阳执政,加虎牢以东的土地,儿子被封为士卿。于是,郑武公相继灭了郐国和东虢国,把洛邑周边的土地全吞了;

晋文侯,赏赐土地,还专门发了一篇表扬文章;二十一年后,晋文侯带兵破城,*了周携王,结束了周王室二王并立的局面;

卫武侯,从侯爵升到公爵。尤其值得强调一下,勤王护送东迁时,这位卫武侯已经81岁,而且活到了94岁,硬把卫国带成了当时最强的诸侯之一。就这身板体格和奋斗精神,不佩服都不行。要有个演讲导师知道这个案例,肯定吐沫星子横飞:人家80多了还在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躺平......;

秦襄伯,从伯爵升为公爵,岐山以西的关中土地全部赐给了秦国,当然,这块地方还在犬戎手里,得自己去夺(其他几位受封的土地,也要靠自己去夺)。这一夺,就是500年不停歇,一直到秦始皇!秦襄伯如果地下有知,估计会大吼一生: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

经过这一乱一迁一分裂,周王室对天下的控制能力已经大大削弱,之所以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交代清楚,周郑交质的前提和背景。

郑武公死后,儿子寤生成为国君,是为郑庄公,他也是我们上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的领衔主演。郑庄公也是周王室的执政卿士,在解决段的问题过程中,段逃到卫国去。卫国当时比郑国强大很多,郑庄公为了对付卫国,擅自动用了周王室的中央军。

周平王对郑庄公这个举动非常生气:你爸爸是我叔叔,你是我堂兄弟,让你们三代执政多么大的信任,可你现在也太不把我这个天子放眼里了,必须给点颜色,敲打敲打!

于是,“王贰于虢”。

贰,就是再提拔一个执政卿士;虢,就是西虢公——周王室有两个虢公,一西一东。

上面我们说了,东虢早已经被郑庄公他爸爸灭了。这两个虢公的祖先,是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周武王的叔叔,在周王室政治地位极高。

可西虢公没有答应,不是不想,是不敢。他老郑家敢灭东,就不敢灭西?

按说,西虢公没答应,这事就过去了。但郑庄公却知道了这事儿,于是“怨王”,这个“怨”字,太精彩了!把那种实际上下级却心理觉得是平等的情绪,一个字就整到位了,老祖宗的文字功夫,真值得膜拜!

再一细想:平王这事儿肯定是私下找虢公说的,外人肯定不知道,不然平王不会说“无之”——我没有,你不要诽谤我哈!说明什么?说明天子平王的身边,有很多双卿士庄公的眼睛!周平王之于郑庄公来说,已经约等于汉献帝之于曹丞相。

一个“怨”,一个“无之”,不信任、愤怒、平起平坐、力压一头跃然纸上!后世的曹操估计没少读这段。

可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因为庄公还替代不了平王,平王也已经搞不定庄公,于是签合同:交换彼此的儿子到对方那里,当人质!

周平王的王子狐去郑庄公那里,郑庄公的儿子忽去周平王那里!

堂堂的天下共主,居然沦落到要把儿子抵押给诸侯当人质来换取诸侯的信任,——前无古人,礼崩乐坏。

能想象美国有天会混到要把总统的儿子,要送到北约某个国家那里当人质吗?

有了抵押物,一般不敢赖账——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怀疑的。但现实是儿子交换了,人质也有了,但信任并没有。

不久后,在位51年的周平王驾崩了。孙子继位,是为周桓王。为什么是孙子而不是儿子继位?因为作为太子的泄父,被周平王的超长待机熬死了。那个当人质的儿子狐,因回到王室为爸爸周平王奔丧,“伤心过度”死了(有怀疑是郑国做了手脚)。

图片来源网络

周桓王一上台,继承爷爷周平王未竟的事业,直接提拔虢公替代郑庄公,连贰也没了。作为春秋小霸的郑庄公眼里哪能装得了这个沙子,直接命祭足(就是《郑伯克段于鄢》那个祭仲,顺便说一下,这个姓读zhai,四声。),率军队把属于周王室温邑的麦子割了,到了秋天,又把成周的稻谷也收了。

侮辱性很强,伤害性也很大,于是“交恶”!

怎么交恶呢——打!

周桓王发兵伐郑,郑庄公起兵接招,这就是有名的繻葛之战。

战场上,周桓王的肩膀,被郑庄公的大夫祝聃一箭射中,这一箭,彻底射掉了周王室仅存的权威。然后祝聃还要去追击,但郑庄公不许,说不能欺人太甚,何况对方还是天子,当晚就派祭足去周营慰问负伤的周桓王。

不得不说,郑庄公真是里子面子都要的小霸。

以上就是“周郑交质”的前因后果。

《左传》就用“君子”的名义给这个事情定性了:“信不由中,质无益也”——言不由衷,交换质子有啥用。接着就是对周平王一通批判,说周平王没有诚信,失信于人。

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是“诚信”的问题?这分明就是谁胳膊粗谁拳头硬,谁就要争权的本质嘛!

所以,春秋笔法下的大义,有时确实是有兜售私货,求全责备的嫌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