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我国封建时期各种蛊惑人民的办法。
关羽对刘备的忠义也好,刘备不接受陶谦的让城而使平民们磕头恳求刘备这样仁义的人也好。
三国演义中都是告诉我们应该忠心不二的顺从“明君”,实际上只是想增强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势,而人民都是可无可有的。
就像把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非要说成“黄巾贼”一样,罗贯中当时创作时也是这个目的。对于现在的我们,读过这本书后,只要懂得封建制度的利害,人民怎样生活才真正幸福,就足够了。
有以下几点、1《三国演义》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后世,包括当代历史小说不少都是以之为典范,模仿其体制结构。
《三国演义》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
这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自嘉靖以后,各种历史演义如雨后春笋,不断问世,从开天辟地,一直写到当代。
2、《三国演义》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
在明隆庆三年已传至朝鲜,崇祯八年有一种明刊《三国志传》就入藏于英国牛津大学。
自日僧湖南文山于康熙二十八年编译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国志》之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本国文字的译本,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作出了有价值的探讨和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