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终结三国演义,他是幕后总策划

羊祜:终结三国演义,他是幕后总策划

首页战争策略乱世三国名将出世更新时间:2024-06-26

公元280年,庚子年,晋国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往江陵方向进军,联手平东将军王濬伐吴,吴亡,结束了三国演义。三国襄阳而起,又终于襄阳,一个英雄时代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在庆功宴上,晋武帝司马炎当着众臣的面,举起酒杯流泪说:“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

羊太傅,便是一代名将羊祜,终结三国乱世的幕后总策划。

01 清流名士

羊祜,字叔子,公元221年出生于泰山郡南城县。泰山羊氏是当时的名门士族,世代为官,他家往上数九代都出过太守以上的官职,并且以清廉著称。

羊祜的祖父羊续曾任南阳太守,在他身上还诞生过一个与清廉有关的成语“羊续悬鱼”;羊祜的父亲羊衜曾任上党太守,同样是一名清廉的好官;羊祜的母亲蔡贞姬是东汉名臣蔡邕的女儿,即蔡文姬的妹妹;羊祜的姐姐羊徽瑜嫁给了魏国权臣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即景献皇后。有着这样强硬的背景,羊祜想要混迹官场,起点就比别人高出一大截。

羊祜有两个哥哥羊发和羊承,羊发是羊衜的前妻所生,羊承是蔡贞姬所生,有一次两个孩子都得了重病,蔡贞姬忙着照顾羊发而忽略了自己的亲生子,结果羊发活了下来,羊承却不幸夭折。母亲的这一义行,深深影响到了年幼的羊枯。

有一天,羊祜在河边玩耍,正巧路过一位老人,老人对羊祜的身边人说:“这孩子相貌不凡,六十岁之前必定会建功立业!”说完便不知了踪影。

等到羊祜12岁时,父亲过世,孝顺的羊祜哀思超过常礼,让他在一众长辈面前狂刷了一波好感。后来他的母亲和长兄羊发也相继病逝了,羊祜就一直呆在家中。他因为过于思念亲人而郁郁寡欢、面容憔悴,行为处事也变得更加低调谦和了。

羊祜将对父亲的情感依恋转移到了叔父羊耽身上,聪明好学的他在羊耽的培养之下,很快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文思敏捷的名士。羊耽在朝中做官,开始考虑为羊祜走上仕途铺路,可是羊祜并没有显露出做官的野心,这让羊耽不免有些担心起来。

好事很快从天而降,魏国将领夏侯威听闻有羊祜这个优秀青年,决定会一会他。一见面交谈,夏侯威就被羊祜的渊博学识和能言善辩所折服了。夏侯威认为羊祜是个奇才,前途无量,当机立断将他推荐给了兄长夏侯霸。一番精心运作之后,羊祜娶了夏侯霸的女儿为妻。

夏侯家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一个名将家族。能够与他们产生裙带关系,羊祜的前途一片光明。果然,新婚不久的羊祜就被举荐为上计吏,此后兖州州府、五府也纷纷任命他,可是羊祜不为所动,一一拒绝,每日照常粗茶淡饭、读书写字。事实上,这些官职他都看不上,他在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机。这一等,便迎来了天地间风云巨变。

02 平步青云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病逝于洛阳,年仅八岁的齐王曹芳继位,由于无法理政,便由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两人同是托孤大臣,朝中开始上演一场角力,曹家和司马家两大集团斗争愈加白热化。

起初曹家势力占了上风,曹爽将司马懿明升暗降为太傅,这是一个闲职,司马懿失去了实权。为了充实自己的班底,曹爽征召羊祜和王沈一起入朝,王沈劝羊祜前去任职,羊祜扯了一个理由说:“豁出身家性命来侍奉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还是算了吧!”王沈只有独自奉召了。

由于门第关系,羊祜和两家都有着不错的交情,很难站队,因此不想掺和进去。而且他凭借清醒的政治头脑判断,曹爽终将败给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所以拒绝出仕。就这样,在魏晋交替之际,羊祜基本上游离于政治斗争之外。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夺得了军政大权,曹爽及其党羽遭到了*戮,王沈因为是曹爽的人而被免职,羊祜的岳父夏侯霸投奔到了蜀国。

夏侯霸的亲戚朋友都怕受到牵连,唯恐避之不及。只有羊祜没有这样做,他反而经常关心慰问夏侯霸的家人,让落难的夏侯家倍感温暖。在当时那种大环境之下,羊祜的仁义之举实属难得。

司马师得势之后,想重用小舅子羊祜,可是羊祜委婉拒绝了。现在局势不明朗,变数极大,羊祜不敢贸然加入任何集团,万一哪天司马家倒台了,他也难逃厄运。

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去世,弟弟司马昭接过权力棒。司马昭十分崇拜羊祜,再次征召他,羊祜依然没有应命。司马昭只好拿出了*手锏,以皇帝的名义拜羊祜为中书侍郎。

此时的羊祜十分明白,自己不能再拒绝司马家了,如果真把司马昭得罪了,皇帝很生气,后果会很严重。于是羊祜安心做起了公务员,不久之后他又被升为给事中、黄门郎,薪酬也跟着水涨船高。

陈留王曹奂上位后,羊祜被封为关内侯,因为是傀儡政权,羊祜不愿意陪在曹奂身边浪费时间,请求调出宫廷,于是他被改任为秘书监。

等到了公元264年,曹魏开始实行五等爵位制,羊祜又升了官,被封为钜平子。当时羊祜身在朝廷,为官正直清廉,有识之士们都对他特别崇敬。但是钟会例外,他是司马昭身边的大红人,备受宠幸,而且心胸狭窄、忌妒贤能。羊祜为了避免和钟会发生正面冲突,便不敢和司马昭靠得太近。

后来钟会因为私心膨胀,兵变被*,自己把自己作掉了,羊祜才得以担任相国从事中郎,总算是进入了司马家的核心圈。

一年以后,司马昭突然暴毙,其子司马炎篡夺曹魏政权,受禅称帝,建立了西晋王朝,史称晋武帝。司马炎认命羊祜为中领军,直接掌管禁军,兼管内外政事,可见他对羊祜十分信任。

羊祜知道司马炎的心腹贾充和钟会是一类人,妒忌心都很强,所以他拒绝了公爵的封号,只接受侯爵的诏命,并且和司马炎保持着适当的距离。羊祜虽然身居高位,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低调隐忍,不拉帮结派,不邀功请赏,这为他在朝廷上下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官场险恶,羊祜总能化险为夷,不能不说和他的为人处世有着极大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司马炎更加认可羊祜的能力了,他还下诏说,羊祜德操清美,忠贞坦诚,是文武兼备的人才。在贾充、荀勖失宠之后,羊祜逐渐上位成为了司马炎的心腹大臣。

03 镇守荆襄

司马炎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希望先灭掉吴国。当时朝廷中分成了两派,保守派认为吴国有长江天险,自己一方在水战上不占优势;主战派认为吴国内部早已君臣不同心,一举灭吴正当时。羊祜属于主战派里的一员,司马炎又何尝不想尽快灭吴,于是他认命这个亲信都督荆州,镇守襄阳,同时保留羊祜的原官职散骑常侍、卫将军。

荆州处于晋国和吴国的交界,是有战略意义的行政区域,晋、吴在此地难免一战,保住了这一关键地区,晋国便守好了晋吴南北对峙的最长防线。安排羊祜驻守,是司马炎实现灭吴之志的重要一步。

识时务者为俊杰,该出手时就出手,泰始五年(269年),羊祜来到了荆州,刚上任便发现了问题:荆襄地带长期战乱,老百姓生活困难,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羊祜首先从改革官府入手,当时官场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旦前任亡于任上,继任者会推倒旧府、再建新衙。羊祜下令摒除陋习,所辖地区一律禁止重建官府。

羊祜自己则轻装简从,侍卫减到了十几人,禄俸都赏赐给了手下的官兵,自己家中也没有多余的钱财。他还严禁任何亲戚靠关系走后门,向朝廷举荐贤才时也总是不让被举荐人知晓。

吃饭问题是军民的头等大事,羊祜除了向在朝中做官的亲友求援,还发动下属一起筹集资金,同时动员本地商人们募捐。更重要的是,当时石城对襄阳的威胁最大,羊祜设计将吴国在石城的驻军赶走,之后将军队一分为二,一半士兵执行日常军事任务,另一半士兵垦田八百余倾。三年之后,这里成为了粮仓,军粮十几年都吃不完,老百姓的负担大大减轻了。

在辖区内,羊祜还办学校、兴教育,允许晋吴边民自由往来。在羊祜的管理下,当地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社会秩序也逐渐安定下来。对面吴国的一些人慕名想来投靠,羊祜知道后明确表示:“来去自由!”

见荆州的形势越来越好,司马炎龙颜大悦,加封羊祜为车骑将军,全权指挥在荆州的军队。羊祜坚决辞让,这一回司马炎没有同意,就这样羊祜的地位上升了一大步,成为了朝中重臣。

就在羊祜事业飞升之际,泰始六年(270年),吴国的荆州都督换人了,他就是名将陆逊的儿子陆抗。和老爹一样,陆抗也很有军事能力,羊祜开始警惕起来。

陆抗刚一到任,便上疏吴主孙皓,提醒他一定要重视荆州地区,认真备战,同时献上了十七条计策,希望能立即实行。可是孙皓盲目自大,觉得自己有长江天险,并不把晋国威胁放在眼里,将陆抗的建议搁置在了一边。

羊祜则加紧了在荆州的军事布置,他同时密奏请求司马炎,利用长江上游优势,在益州大办水军。

04 羊陆之交

泰始八年(272年),孙皓突然解除了西陵都督步阐的职务。步阐的父亲是吴国忠臣步骘,他们家在西陵已经守了三代人,西陵虽然地处偏远,步阐却十分清楚吴国的朝中乱象,更了解孙皓的为人。权衡再三,为了保命,步阐坚决拒绝返回建邺,接着就主动投降了晋国。

陆抗闻此消息,大惊失色,立即亲自带兵赶往西陵。司马炎则派羊祜和巴西监军徐胤各自率军,攻打江陵和建平,从东西两个方向分散陆抗的兵力,又命令杨肇前去支援步阐,西陵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但是司马炎低估了陆抗的实力,陆抗在出兵西陵时,一早就命人破坏了江陵以北的道路,这使得晋军的粮草运输变得很困难。雪上加霜的是,江陵城防坚固,羊祜的军队苦战很多天都没有攻下来,他们被彻底困住了。

心中窃喜的陆抗,开始集中精力对付杨肇的部队,结果不出所料,杨肇兵败撤退,步阐被诛*,陆抗最终收复了西陵。

此战晋国落败,有人立即给司马炎打小报告说:羊祜拥军八万,却违背诏命,在江陵城按兵不前,只靠杨肇孤军对付敌人,才导致晋军失利的。司马炎经过仔细考虑,还是没能下决心重罚羊祜,只是将他贬为平南将军,而杨肇直接被贬为了平民。

经过西陵一战,羊祜发现吴国虽然一年不如一年,但是依然保存有实力,不能掉以轻心。况且还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对手,晋军想要灭吴仍然需要时间。羊祜干脆转换思路,一边暗中积蓄实力,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一边对吴国实施怀柔政策,攻心为上。

每次与吴军交战前,羊祜会事先和对方商量好时间,决不偷袭。羊祜还经常释放战俘,对于投奔过来的吴国将士,他更是格外优待。遇到有吴国军官被斩*,羊祜会厚礼殡殓,同时允许其家人前来奔丧。如果吴国逃犯越入晋国境内,羊祜会将人送还给对方。当晋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庄稼当军粮时,羊祜要求他们根据收割数量用丝绢偿还,此外部队打猎时不能越过边境线,误伤吴国的禽兽也要主动归还。

羊祜这种讲求信义、以诚相待的做法,让吴国边境上的老百姓心服口服,到后来他们不再直呼其名了,而是尊称羊祜为“羊公”。

陆抗对羊祜这些收买人心的手段,看在眼里,却束手无策,他只好告诫将士们说:“现在羊祜以德感人,我们要是继续采用暴力进攻,会显得很理亏,士兵们也不会听令的,大家只求保住边界算了。”

陆抗和羊祜的个人往来也频繁了起来,如果陆抗得到了好酒,总是要给羊祜送过去一些,羊祜会直接打开来喝,并不防备对方可能毒害自己。还有一次陆抗生病了,羊祜送来自己亲手配制的汤药,属下都劝陆抗不要喝,怕其中有诈。陆抗反过来问道:“羊祜会是那种下毒药的人吗?”说完一口气服下了药,结果安然无恙。

就这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双方多是在打心理战,吴国与晋国在荆州边境维持着一种奇特的和平状态。羊祜和陆抗,一个是晋国重臣,一个是吴国名将,虽然各为其主,但是惺惺相惜,是对手,也是知己,他们的君子之交被传为了佳话。

05 肱骨名臣

泰始十年(274年),吴国最后的“守护神”陆抗因病去世,这让羊祜感伤了好一阵子,不过他也知道,灭吴的条件和时机终于成熟了。

咸宁二年(276年),羊祜被封为征南大将军,他借机献上《请伐吴疏》,希望能立刻对吴国发起进攻。司马炎阅后内心有些激动,但是当时朝中意见不一,以贾充为首的保守派觉得,应该首先平定西北地区的鲜卑,不应该两线作战。恰逢晋军在秦、凉屡吃了一些败仗,司马炎更加摇摆不定了。

当时满朝文武,只有尚书令杜预、中书令张华等少数几个人支持,《请伐吴疏》因此被搁置。一年以后,羊祜又献上《再请伐吴疏》,结果继续碰壁,羊祜十分沮丧,仰天长叹道:“天下不如意事常八九,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灭吴机会,太可惜了,子孙后代是会谴责我们的!”

这一拖就到了咸宁四年(278年),羊祜身染重病,直接提要求返回了洛阳。没过多久,姐姐羊徽瑜去世了,羊祜悲痛交加,病情进一步恶化。他请求入朝见司马炎,司马炎特意下诏说:“乘辇车上殿,就不必跪拜了!”

羊祜见到司马炎以后,再次建议他伐吴,羊祜分析当下形势说:“吴国暴君孙皓已经失去人心,此时行动可以不战而胜,如果错失良机,吴人再立一个贤明君主出来,就糟糕了!”这次上表终于打动了司马炎,司马炎派张华到羊祜家里商议具体事宜,还希望羊祜能在军中协调指挥。

羊祜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他自知时日无多,不敢担当此任,于是主动请辞,推举了杜预接替自己的职务。同年十一月,壮志未酬的羊祜就病逝了,享年五十八岁。

噩耗传来,朝野哀恸,荆襄各地更是一片哭声。市场上的人们停止了买卖,聚在一起悲伤祭奠。连吴国的守边将士也泣不成声,朝着晋国方向哀悼。朝廷追赠羊祜为侍中、太傅,时值寒冬,司马炎亲着丧服,扶棺痛哭,泪水都流到胡须上结成了冰。

羊祜生前喜欢游览襄阳的岘山,常常寄情山水,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在山上建庙立碑。每当人们在碑前缅怀羊祜时,总禁不住流下眼泪,后来这块碑被称为了“堕泪碑”。唐代诗人孟浩然还写下《与诸子登岘山》赞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咸宁五年(279年),在杜预、王濬等人的力促之下,司马炎终于决定出兵伐吴了。太康元年(280年),司马炎按照羊祜遗留下来的战略部署,二十余万晋军兵分六路,水陆并进,大举进攻,迫使吴主孙皓投降,吴灭。

平吴之战,结束了全国长期的割据状态,司马炎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羊祜虽然没有亲自参与这场战争,但凭着他事先的谋划和准备,足以担得起“首要功臣”的美誉。

在唐朝设立的武庙之中,羊祜被列为了六十四将之一;宋朝追封古代名将七十二人,羊祜也位列其中。羊祜曾经告诫儿子说:“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正是他的一心为国,成就了自己的功名。

古往今来,多少人登临襄阳岘山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羊祜的名字。关于“堕泪碑”的故事仍然在广为流传,而羊祜正直清廉、仁德爱民、深谋远虑、追求大道的精神,也将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筱弓

参考资料:《晋书·羊祜传》、《资治通鉴·晋纪》、《羊祜大将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