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背后的神异高人:从隐世到入朝,为的只是天道

王朝背后的神异高人:从隐世到入朝,为的只是天道

首页战争策略乱世止杀更新时间:2024-06-21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上最高深莫测的词汇,数千年来能参透“天道”的古人也是少之极少。

对统治者来说,由于“天”象征皇权,能得一位“与天对话”的神异高人相助是求之不得的;假若无缘这些高人,统治者们便退而求之渲染“民心”、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权力或实现四海一统、天下太平。

一般来说,但凡争议巨大、得位有些不正的帝王都会倾向寻求“天道”为自己正名,退而求次的才会强调“民心”,毕竟那样的神异高人终是可遇不可求,所以,历史上还是以“民心”诉求为主:唐太宗李世民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二月河小说《雍正王朝》里为渲染雍正的“一心为民”也给他强加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注脚,类似事例在历史上的确更为常见。

那么,有哪些帝王在“未得民心”的情形下巧妙地借助“天道”夺得了王权争霸中的胜利呢?

早在先秦时期,“秦昭襄王夺九鼎”夺的正是象征“天道”的周天子王权,当时诸国都是强烈抗议的;秦末举义纷争当中、后来者居上的刘邦担心民意非议,也给自己编了个“赤帝”的故事。不过,秦汉时期还缺乏真正参与天下大争的隐士高人(鬼谷子的故事也是后人根据其学生的行为附会上去),各种故事最终都成了一种民间传说,信史上自然不好意思堂然记录进去。

至于东汉末年的诸葛亮,他虽是“从隐世到入朝”的典型,关于其故事的“神化”也是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加油添醋,这才让鲁迅先生得出“多智而近妖“的结论,可见诸葛亮在历史上从来都算不上什么神异高人。

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官方视野的神异高人:陈抟

自《史记》开始,历代官方史籍都有过各类隐逸高人的相关记录,但多数只是记录其贤德事迹、跟王朝政治的关系几乎为零。

到了《宋史·隐逸上》,里面记载的陈抟就非常特殊了!表面看来、关于陈抟的记载也跟过去的隐逸高人无异,但他对民间及对当时宗教的影响力却远远超过了历代其他隐逸、几乎成了官方钦封的“神仙”。细究“得位有些不正”的某些原因,我们很容易便得出、这其实正是宋太宗赵光义一手策划出来的。

史载中的陈抟只跟周世宗及宋太宗见过面,由于跟周世宗对不上眼(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最后只把面子卖给了赵光义、一生中曾两次入朝面圣,留下了“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之类自清之语。陈抟虽“谦虚”地将自己跟王朝政治撇得干干净净、更否认自己是什么“神仙”,毕竟他也算两次奉召过朝了,于是便给官方留下了大作文章的契机。

传说中“两个天子一担挑”显然是赵光义为接替兄长之位做的安排。由于他自己只是接班人、当然也得为兄长赵匡胤作点文章,于是有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弈棋赢华山”等陈抟与赵匡胤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当中的陈抟直接就是神异高人的形象、而赵匡胤的登基自然就是当仁不让的“天道”之选了!

民间传闻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陈抟关于宋室气运的所谓“笺语”:一汴二杭三闽四广,逢厓则止。据说这则故事最初见于元代的道教文献《太华希夷志》,那里面记载的多是道家神异故事,自然不可作信,但对了解宋朝的历史走向却颇有帮助,历史上的宋朝正是从汴梁一路经浙江、福建到了广东新会的崖山,这句“笺语”还是非常精辟的。

无论如何,赵氏兄弟“得位虽有不正”,但这哥俩结束了大乱世、奠定了我国历史上富裕的大宋朝,对历史的贡献不小。至于陈抟当初为何瞧不上周世宗、独愿入朝面见宋太宗,这也许就是他“洞悉天下事”的最有力证据吧!其他故事嘛,我们看一看、乐一乐就好。

以”止*令“融入天下大争的神异高人:丘处机

跟处于五代十国乱世中的陈抟一样,丘处机在宋、金、蒙古带来的战争纷乱中也洞察出了蒙古统治者很有可能一统天下这“天机”,作为道家中人,他所能做的自然便是顺应“天道”,于是才有了他不远万里的“西行止*”(见《长春真人西游记》)。

成吉思汗盛邀丘处机是因其“仙名”、想获得长生不老之术;丘处机则察觉,在当时的形势下、只要能成功让成吉思汗减少*戮,天下纷争很快便能归于一统。1222年,七十多岁的丘处机经万里跋涉后,终于在今日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附近见到了成吉思汗;他并不是什么“神异高人”,自然没有什么长生不老之术,然而在朝夕相处的一年当中、丘处机最终感化了成吉思汗“去暴止*”,连康熙帝都盛赞:“一言止*,始知济世有奇功”!

丘处机以道家人的身份直接介入了蒙古的最高统治层,这已经很难用“隐世”或“入朝”来描述了;或许在他看来,谁能减少*戮、一统天下,谁就代表了“天道”,“天道”对应的是天下万民,而“民”是不分种族的。

成吉思汗虽然没有从丘处机那里获得什么“长生不老药”,但此后的他却一直尊丘处机为“神仙”,曾下旨问候说:“朕常念神仙,神仙勿忘朕“!有了这样的最高指示,成吉思汗之后的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等)自然也以“神异高人”记载道家了,以全真教为代表的道教在元代也进入了全盛时期。

真正全程参与了政治纷争的神异高人:姚广孝

人们熟知的姚广孝是明成祖朱棣身边的得力谋士、是一位颇有佛学造诣的和尚、也是明朝唯一以文臣身份配享大明祖庙的功臣(此外的全是武将),其实,他本质上是一位“阴阳家”。

正如上文所说,元朝是道教盛行的时代,姚广孝幼年出家为僧时拜的老师正是道士席应真、学习的就是阴阳术数。和尚本应出世隐世,至于他入朝、则是应朝廷诏令,最后在北平获得了一个僧职,借此结识了燕王朱棣。不管历史记载中的姚广孝是如何为朱棣运筹帷幄、他在朱棣心里一直就是“神异高人”般的存在(朱棣语:广孝德全始终行通神明,功存社稷)!

最让朱棣拜服的“神异”是姚广孝的一句话。在姚广孝与朱棣最初密谋起兵的时候,朱棣曾担心没有民意基础、毕竟当时的老百姓多支持仁孝的建文帝。这时候,姚广孝就搬出了道家惯用的那套:“臣(只)知天道,何论民心?”,意思是说、他早已洞悉“天道”属于燕王,民心的向背并不能决定什么。

如果没有后来“靖难之役”的成功,以当时燕王朱棣的处境、以当时双方极其悬殊的实力对比,姚广孝的此话真可谓“痴人说梦”;然而它就是在极度恶劣的形势对比下应验了、这从此也奠定了姚广孝在朱棣心目的“神异高人”地位。

除了在明成祖朱棣的霸业中“定大难,成大功”,姚广孝更是在朱棣的信赖之下、以其毕生的阴阳之学奉献给了永乐王朝,《永乐大典》的编撰、北京城的规划,都少不了他的巨大贡献,而选定和教导接班人朱瞻基奠定“宣德治世”、正是姚广孝最后的“神来之笔”。

在以僧人身份从事这一切的过程中(为功名富贵帮着皇叔篡位,在儒家人看来是大逆不道的罪过),姚广孝自然免不了遭受世人非议,他最后只在《道余录》中表明了自己的心迹:“道不同,不相为谋,古今共然,奚足怪乎”!姚广孝这里所说的道正是“天道”,而他此举也获得了后世李贽、顾炎武等清正士人们的赞誉:“我国二百余年来......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从陈抟的“被入朝”到丘处机的“间接”入朝,姚广孝毕生都只是一位“黑衣”僧人,故而有“黑衣宰相”之称。我们没必要学王宾对姚广孝说“和尚误矣”、没必要讨论丘处机见成吉思汗的是是非非、更没必要质疑陈抟是真道士还是“假神仙”,但宋朝、元朝、明朝的天下一统与稳定终是因他们的“神异高人”包装顺应了“天道”,这就是值得后人肯定的一段历史了。

在今人看来,无以安居乐业就是“无道”,如果此生能有助社会造福一方,甭管你是“神异高人”还是芸芸中的普通人,不管你做的是大事还是小事、这都已顺应了天道,在某个将来、你会被传奇为“高人”也未可知呢!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本号将坚持文章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文化史论内容;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