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三国演义》)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其影响力不只局限于中国本土,甚至在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国家都产生不可小觑的效应。其中尤以日本最为突出,十七世纪,《三国演义》传入日本并掀起了长达数百年的“三国热”,长盛不衰。
小说
在江户时代,《三国演义》就已传入日本,但当时还没有日文翻译版本。十七世纪末,日文翻译版《通俗三国志》出现后,日本便掀起“三国热”并一发不可收拾,民间也逐渐兴起各类型的话本、绘本。十九世纪,日本陆续出版了以图说为主的《绘本通俗三国志》、《倾城三国志》等。到了二十世纪,日本又先后有野村爱正的《三国志物语》、吉川英治的《三国志》等作品。至此三国故事在民间广为人知,深得民众喜爱,“三国迷”遍布日本全国。
吉川英治版的《三国志》里,开门见山由刘备说起:后汉建宁元年。距今约一千七百八十年前,有一个旅行者。除腰间佩挂一剑之外,浑身褴褛不堪,但唇红眉清,更双眸聪慧,两颊丰腴,时时隐含微笑,总之,绝无猥琐低贱之相。
《三国演义》中人尽皆知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场景直接被吉川英治套用于形容刘备触景生情因而对天发誓要兴复汉室:河水悠久地流去……他在久久地眺望着黄河水——这使他感到几千万年都是这样滔滔奔流着。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虽为一代枭雄,更是蜀汉的开国皇帝,却在人心目中留下了“会跑”、“会哭”的本事,但在吉川英治版的《三国志》中,所描述的刘备英雄形象可见一斑。
吉川英治版本的《三国志》最大的改动,就是将小说的结束设定为到诸葛亮去世为止,因此有人认为,日本“三国热”说到底不过是“孔明崇拜”。其他三国人物在书中仅出现2至3次,但诸葛亮出场频率多达22次。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已被日本人认为是《三国演义》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这些日本三国作品就是有这样的特点,正经翻译的部分少之又少,大多都是改编与二度创作。
1899年,日本近代诗人土井晚翠,以《三国演义》中“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为题,发表长篇叙事自由体长诗《星落秋风五丈原》。此诗以诸葛亮六出祁山,病殁于五丈原的历史故事为主线,穿*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白帝托孤等回忆。追述了诸葛亮的一生,尤其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极尽咏叹,全诗以“祁山风劲肃秋酣,暗淡阵云五丈原”开头,又以“悠悠千载今犹是,赫赫英名诸葛亮”结尾,充满了悲凉的格调。这首诗一经问世,就受到当时青年的喜爱,甚至能将其中的精彩段落倒背如流。
漫画
继吉川英治的《三国志》后,又有横山光辉创作的《三国志》漫画。从1972年1月到1987年3月连载了15年之久,单行本发行了60卷,共售出7000万册。这部漫画《三国志》,大受追捧,直到现在,其文库版和再版新书还在发行,堪称日本的“国民漫画”。随后又被搬上荧屏,开启了日本漫画界的“三国”热潮。
动画电影
因为漫画的巨大影响力,也就有了耗资14亿日元、东映动画制作史上最大制作——剧场版《三国志》。
这部动画电影根据日本著名漫画家横山光辉同名漫画改编,由桃园三结义起,至赤壁之战终,时长7个小时,分为“英雄的黎明”“燃烧的长江”“遥远的大地” 三部曲。
电影的开篇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的黎明》,TVB武侠剧如《天龙八部》《神雕侠侣》里经常“借用”这一段配乐。
1994年,剧场版《三国志》最后一部在日本上映。紧接着,央视版《三国演义》也来到了日本——为了引进央视版《三国演义》,日本人开出了一万美元一集的价钱,并且再投入一万美元一集进行翻译。要知道,1987年日本引进《红楼梦》时的费用不过每集一千多美元,三国在日本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游戏
对于中国很多70、80后而言,光荣是个绕不过去的名字。这个成立于1978年的游戏公司,在1985年推出了史上最早一款三国游戏初代《三国志》。
三国在日本本来就拥有极好的群众基础,《三国志》的发行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很快风靡了远东地区。
不过,光荣却并未一举成为三国游戏的霸主。1992年日本游戏巨头南宫梦在FC平台(红白机)推出了《三国志2-霸王的大陆》,无论在画面声音上,还是在游戏性上,都远胜光荣的《三国志》,直到今日,《霸王的大陆》还被许多三国玩家推崇为三国游戏作品之首。
就这样,光荣和南宫梦开始就《三国志》这个大IP打起了擂台赛,双方不断推出续作,互有胜负,最后是光荣凭借《三国志5》奠定胜局,成为了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