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I》发行日1985年12月
1985年,年轻的日本光荣公司依靠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发现了“三国”这一体裁广阔的潜力。于是同年12月,一款名为“三国志”的策略游戏上市了,该游戏一经上市就好评如潮,还拿下了当年日本BHS大赏的头名及最受读者欢迎产品奖。而且,作为世界上第一款三国体裁的商业游戏,其出现的意义已经远大于实际价值了。通过该款SLG大作,玩家可以扮演三国时期有名的君主,最终通过丰富多样的指令攻城掠地,一统天下。笔者的舅舅过去在无线电厂的科研所工作,有幸在他的所内看到这款当时的大作游戏。依稀记得该游戏的画面十分简陋,一张中国地图上划有很多区,而每一个区则由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人物头像方方正正,打仗时部队用小方块表示,方块的闪动代表互相攻击,然后小方块内的数字随着战斗的进行而改变,直到变成0,则表示己方战败。当时这种“画面”还伴随着286机子内“嗒嗒嗒”的机器音,让我在一旁观看了一个下午,而且我还记得电脑的出兵永远是一个方块带2万兵。这种设定和画面虽很是拙劣,却给当时的玩家带来极大的震慑,许多三国志的老玩家都是从该作开始认识光荣的。总的来说,《三国志》在整个系列里的意义,就好比是一派开创祖师,创派之初虽是百废待兴,却意义非凡,1代的成功发行意味着三国志系列的开始。
《三国志Ⅱ》发行日1989年12月
1代的成功发行让年轻的光荣尝到了甜头,于是到了1989年12月,三国志第2代作品问世了,但是这一代却并没有比前作取得更大的成功。游戏的画面同前作一样只有4色,依旧引用1代的老引擎,用数字划分全国区位,人物头像也无多大变化,只是造型更为美观罢了。所以,这样的作品是不能很好的满足当时的玩家的,也因而该作一问世便反响平平。虽然《三国志Ⅱ》并不能算是一款成功的作品,但是其还是有一些创新的地方,对以后的各代三国志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是2代开创的武将单挑系统,战场上只要双方部队的主将相遇,便会产生单挑,失败的武将即遭到俘虏,这个颇具历史意义的创新被以后的各代三国志完美的继承了下来。然而似乎是光荣设计上的BUG,该作的单挑系统只要一上演,两个武力相差无几的武将便会狠斗上好久。可能本来设计者的想法是要体现那种“大战三百回合” 的豪气的,但一个不小心却成了影响游戏进程的拖延。其次就是该系列独有的“信用度”系统,两军交战,有时会有来使,玩家可以选择答应对方的要求,也可以选择抓住或*死来使,但是2代的来使却是脚底子抹油跑得贼快,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多半会让对方逃脱,从而使我方信用大失,部下叛逃。2代的音乐比一代要进步不少,虽然听不到那“哒哒哒”的声音了,却依旧摆脱不了机器发声的束缚,所以并没有十分出彩的地方。这样,游戏进步的程度便比不上它缺憾的程度了,2代注定只能成为一款平淡的作品。然而,它的出现为今后的各代三国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将它和1代并称为三国志系列的起源,并不为过。
《三国志11》发行日2006年3月
《三国志11》,是系列作第11代的作品,首度采用了3D绘图方式来构成。游戏主要操作画面的中国大陆地图采用与《信长之野望:革新》类似的连贯单一大地图,以中国传统水墨画风格的3D绘图方式呈现,并具备四季的变化,让玩家体验如诗如画般的中国山水风光。这次《三国志11》把整个中国地图以全3D的方式作成一张大地图,各方势力在这个广大中国地图上逐鹿中原争霸天下,而且因为全3D方式描绘,不但可以360度旋转更了解战况,加上又能即时进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加入各种高低起伏的地形效果,以及即时行军调度的战略要素,而屏幕下方还有圆形小地图即时呈现各势力的战略部署,全3D化的《三国志11》似乎更加重了即时战略的成分,玩起来乐趣倍增。
而《三国志11》的3D进步不只在地图的呈现上,在战斗画面也有更具魄力3D描绘,不管是武将的单挑(一骑讨)模式,还是文官的“舌战”模式,都以全3D的方式呈现战斗时的紧张刺激。还有一点《三国志11》做得很不错,就是《三国志11》游戏中的武将3D人物模组不会像“真三国无双”那样做得不伦不类太花俏,而以符合当时中国民俗方式来制作武将的3D模组,朴素中带有布衣卿相的雅量,但却不失山灵俊秀的飘逸,整体风格与《三国志11》的意境非常搭配,值得称赞。
本期就先到这里,欢迎大家到评论区留言。
对三国手游感兴趣的朋友(如上图),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国霸业手游,获取手游资源,剧情贴合三国史实,游戏代入感极强,完美还原三国历史原貌与经典史诗级战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