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你分享的是“过年在家读什么”系列第三篇,也是最后一篇:编辑篇。
一群半数没有阅读私生活的读书人!这是我收到出版社编辑们分享春节假期阅读反馈后的感慨。为什么呢?因为我原想的是,春节假期,好不容易有点私人阅读空间了吧,没想到不少编辑老师约好了似的把它变成了自家书的推荐。
问了其中几位,有说“其他同事做的书,已被责编花样推荐(“洗脑”)过多次,觉得需要看看”,也有说“做/卖书不易,你懂的”。作为从出版业过来书店的前同仁,倒是真懂。图书编辑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看书稿,一年 365 天天天与书稿打交道,到后来,一些编辑同行少有私人阅读;图书营销编辑的主要工作,说白了就是诱惑大家“买买买”,关于阅读的分享,自然首先想到自家书的推广。
这种情况下,另外一半编辑老师老老实实分享私人阅读就显得格外特别,理想国纪实馆主编罗丹妮在分享中说得诚恳而谦逊:“编书成为自己的饭碗后,渐渐不太能心平气和地面对读者和批评家了。有些时候是别人的批评太不严肃,有些时候是自己的心态太不端正。过年是个好机会,让稿子成为稿子,让书成为书。回到读者的位置,清理一下体内的毒素。”
读者朋友不妨自己分辨哪些是私人阅读分享,哪些夹带了“私货”~话说回来,总而言之,这是一群真正爱书人分享的值得一看的好书,出版社领导若看到,应该考虑奖励下这些爱岗敬业的编辑老师们了。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 1 -
分享人:陈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
近期责编图书:《生命之殿》。
《山泉》
[法] 马塞尔·帕尼奥尔 著
李玉民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
我目前在读的是 20 世纪法国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马塞尔·帕尼奥尔的长篇小说《山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将推出这部巨著新版。故事的发生地是法国普罗旺斯乡村,书中的主要人物围绕一处农场水源展开惊心动魄的人性较量。
在现代派叙事手法层出不穷的 20 世纪,这本小说透着难能可贵的古典美。读的时候,脑海里时时闪现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尤其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山泉》曾于 1985 年被改编成电影《恋恋山城》和《甘泉玛侬》,艾曼纽·贝阿主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电影。
- 2 -
分享人:飞狐狸,广西师大出版社市场部
《有话说》
崔永元 著
磨铁·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
2019 年看完的第一本书是崔永元的《有话说》,这是小崔献给世界的“真情告白”。小崔以说话为主线,用邻家哥哥般的口吻把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真实体验和思考总结娓娓道来,平实的文字之中满溢着小崔独有的嗓音,读书的过程有围炉夜话的味道,好像他就坐在你的对面和你闲聊家常。
我有幸多次参与小崔口述中心的项目推广工作,但他是谜一般的存在,众多不可思议的元素集于一身。读这本书,就是希望了解这么一位复杂难测的公众人物他的心路历程。
- 3 -
分享人:顾晓清,薄荷实验策划人
近期责编图书:《捡垃圾的人类学家》《清算》等。
《族群与边界》
副标题:文化差异下的社会组织
[挪威] 费雷德里克·巴斯 著
李丽琴 译
商务印书馆 出版
“只要一个群体希望提高它的地位并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它就面临着邻居的问题。”
春节期间在看的是《族群与边界》,一本 1969 年初版的论文集,导言有点难读,后面几篇读完之后又倒回去重看了两遍才觉出精彩。用越来越模糊的“多元”社会的标签把各种各样的体系归并在一起,其实意义不大,但我们也不是需要去完善类型学,如果把重心放在发现引起不同文化聚集的过程,互动的交换包括后台污名化特征的交易等等,更有启发。
看这本跟今年要做的几本新书有关,包括作为镀金的避难所、民族城邦和全球文化流散地的《唐人街》;成为全球化都会后,如何面对来此寻找新生活、重新认识自我和寻找商机的《世界在广州》。
《昆虫志》
休•莱佛士 著
陈荣彬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
另外还在看的是人类学家 Hugh Raffles 的《昆虫志》。这不是一本把昆虫当成我们第 N 个室友来看待的那种自然百科全书,也不是和亚里士多德争辩层级观念。书里有世嘉游戏公司的甲虫王游戏,有切尔诺贝利的科学艺术家,也有上海七宝镇的蟋蟀市场纪实。让人着迷的是生命中存在另一种尺度,有另一个无法以大小来估计并因此受限的世界。
- 4 -
分享人:黄方也,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编辑
《应物兄》
李洱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
李洱《应物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年出版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斩获了业内比较重要的几个大奖,但颇为惭愧的是,我年底工作繁忙,一直无暇读完。看有些评论说《应物兄》对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状态有较多刻画,对儒家伦理也颇多指涉,这都引我好奇,春节期间,难得的长假,打算细读一番一探究竟。
- 5 -
分享人:金薇,译林出版社编辑
近期责编图书:“塞林格系列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等)
《困难的爱》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
马小漠 译
译林出版社 出版
卡尔维诺一直尝试用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困难的爱》是其早年创作的精选集,讲述了 15 个关于爱的寓言:有人在二等车厢局促一夜,只为伴着第一缕阳光见到心上人;有人度假滑雪,偶遇一位轻盈精湛的姑娘;有人踏程返乡,摘了眼镜看不清来人,戴上却令熟人认不出自己……
这些故事在春节假期读来格外应时对景,因为它们就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爱的困难构成生命的常数,并带来些许顿悟的瞬间——Love is all around。
- 6 -
分享人:罗丹妮,理想国纪实馆主编
近期责编图书:《无中生有》《死于昨日世界》等。
《染匠之手》
[英] W·H·奥登 著
胡桑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
春节想要带回家看的书是奥登的《染匠之手》。
奥登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最初是在作者的引文中读到他的几句诗,一下就被吸引,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忍不住自己出声念出来、又在键盘上敲了一遍。对于一个没有读诗习惯的人来说,被诗吸引是非常难得的,所以很快入手了《奥登诗选》,又在 kindle 上打包了奥登整套文集,《染匠之手》就在其中。年底又有朋友大力推荐,可匆忙开了个头,一直没有推进。
编书成为自己的饭碗后,渐渐不太能心平气和地面对读者和批评家了。有些时候是别人的批评太不严肃,有些时候是自己的心态太不端正。过年是个好机会,让稿子成为稿子,让书成为书。回到读者的位置,清理一下体内的毒素。《染匠之手》的开篇谈阅读,讨论作家和读者,评论家的关系,特别犀利,我觉得,它特别适合作为编辑的假期排毒读物。
“作家的兴趣与读者的兴趣从来不尽相同,如果偶尔一致,那是一种意外的幸运。”
“攻击一本低劣之书不仅浪费时间,还损害人的品格。如果我发现一本书的确很差劲,写文章抨击它所拥有的唯一乐趣只能源于我自身,源于我竭力展示自己的学识、才智和愤恨。一个人在评论低劣之书时,不可能不炫耀自己。”
- 7 -
分享人:雷韵,理想国外国文学馆主编
近期责编图书:《4321》《英国特工阿申登》等。
《The Table Comes First》
亚当·戈普尼克 著
Knopf,2011.10
一个过年回家还要读书的人,那你真的是很爱读书了。考虑到春节期间各种社交场景对于阅读行为的不友好,我会首选体量小、便于携带的书籍(有电子版的不受此影响),内容以精炼高效、容易迅速进入状态为主,最好是一系列带有幽默元素的短文,不管在哪里,随便翻开一页就能读,麻将桌、电视机、串门的七姑八姨都无法干扰你的阅读趣味。本着这个遴选标准,今年我挑选的书是《纽约客》专栏作家亚当·戈普尼克的《The Table ComesFirst》。
这是一本关于美食的书,然而它将发生在餐桌周围的事情(人间的团聚、分享、交谈……),看得比摆放在餐桌之上的东西更为重要。餐桌是世俗生活的一个焦点与核心,这样的视角在阖家团聚、迎来送往的春节也许是个不错的提醒。戈普尼克惯于将日常小事抬升到文化比较的高度,如果他的阐释和反思还像之前那本《巴黎到月球》一样精妙有趣,那么这本书应该是不会太让人失望的。
- 8 -
分享人:绿枝桠,后浪艺术营销组长
近期负责图书《有滋有味》、《度外》等。
《洛尔迦的诗》
[西班牙] 洛尔迦 著
戴望舒、陈实 译
花城出版社 出版
“绿呀我爱你这样绿。
绿的风。绿的枝桠。
大海上的船哪, 高山上的马……”
大约在十年前,从一本西班牙诗人的合集里读到了洛尔迦的《梦游谣》,尤其喜欢上面几句,于是将自己的网名改成了“绿枝桠”,至今没有换过。
洛尔迦的诗澎湃着一股纯真与向死之激情,读他的诗,时而迷失在散发着橙子味的鲜绿的清晨,时而又迷失在安达卢西亚散发着幽幽蓝光的露台上,如啜晨露,如饮毒酒。过年如果忍受不住亲戚无尽的窥探,洛尔迦的诗是个好的躲藏地。
- 9 -
分享人:刘恩凡,新经典文化编辑
近期责编的书:岩井俊二《燕尾蝶》2018 版
《冬牧场》
李娟 著
新星出版社 出版
在阖家团圆、热闹喧嚣的春节假期,想为大家推荐一本深入宁静和寂寞的书,那就是李娟的长篇叙事散文《冬牧场》。2010 年冬天,她跟随一家哈萨克牧民家庭,进入游牧生活的荒寒与核心处,生活了近四个月。这是哈萨克游牧民族最后的转场——不久的将来,这块古老、贫瘠又广阔的牧场,终将被放弃。
在孤零零的大地深处,在生命艰难安放的地方,在你闻所未闻的遥远边陲,人怎样生活?相信读完这本书,你会更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不用跋涉十公里去收集积雪化水解渴的便利,珍惜温暖而饱足、平庸而寻常的每一天。
- 10 -
分享人:荔枝酱,未读·艺术生活工作室主编
近期责编图书:《创世:梵蒂冈博物馆全品珍藏》
《口袋美术馆:艺术史中的关键时刻》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美]保罗·亨利·朗 著
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一般体量不大的书会要求自己在一周内看完,而这种鸿篇巨制就要留到假期畅读了。在单独看艺术史、音乐史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而有一天当你跳脱出来时,会发现它们都在同一个规律和节奏的支配之下,上升下潜,滚滚向前。而这本书就是将音乐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以宏大视角讲述了音乐的发展历程。文字美,节奏也妙,读起来竟有种荡气回肠的辽阔感。
《只想一个人喝酒》
梅丸 著新星出版社 出版
我是那种一周只喝七天酒的人,关于酒的书也看过不少,而这本书是那种可以作为酒友,交流心得体会的。每个对开页聊了一种酒,有基本信息,也有很个人化的感受,就仿佛是跟爱酒同好聊天。平时看这种书难免心痒,一翻开书思绪就收不回来,假期看就刚刚好,按图索骥,把酒言欢。
- 11 -
分享人:刘佳,浦睿文化编辑
近期责编图书《设计的意义》《捡来的瓷器史》。
《长夜漫漫路迢迢》
[美] 尤金·奥尼尔 著
乔志高 译
猫头鹰文化·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
在奥尼尔的戏剧作品中,充满沉重而持续的悲伤与幽暗,他认为人生的悲剧才赋予人伟大的意义。这部自传式的剧作,情节停留于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在父亲、母亲和儿子们的对话中回溯每个人的过去,袒露彼此之间无处不在的怨憎。
但我想它最珍贵的,是让我们在“黑暗”中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审视亲情的意义。
正如奥尼尔所说:“如果幸福只是对自己境遇的满足,那就没什么价值了,但悲剧却能为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昂扬,是对世间和生存价值的一种强烈的感情。”多年前,读戏剧专业时阅读过这个剧本,这次春节回老家,在喧闹与迎来送往中,突然特别想重新阅读这部作品,想看自己会否又有新的体会。
《德国极简史》
[英]詹姆斯•霍斯 著
舒云亮 译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
一直觉得德国人处理复杂问题的方式简洁、高效。德国人面对战争的逻辑、工业制造的方法、种族的意识及他们的基因工程,都是我好奇想要了解的,所以一直想找机会认真研读一些关于德国历史的书。刚好春节在家有很多完整的时间,可以集中读完这本 200 页的书。
这本书梳理了一个大问题:应当怎样认识德国?从恺撒在《高卢战记》中的记述到今日被视作“欧洲最大的希望”,作者讲述了德国 2000 年的历史。他紧握两条线索——今日德国西北部的易北河及古罗马时期即存在的“界墙”,观点独到。
- 12 -
分享人:任菲,磨铁图书大鱼读品编辑
近期责编图书:《82 年生的金智英》《我想睡上一整年》等。
《哈德良回忆录》
[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著
陈筱卿 译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
尤瑟纳尔是我关注已久的传奇作家。《哈德良回忆录》是她的代表作,以罗马五贤帝之一哈德良皇帝的口吻,在他晚年生命逐渐枯萎之际,回顾自己为权力、爱情、财富、*所缠绕的一生。由于简体中文版《哈德良回忆录》绝版已久,且译本为读者诟病,我一直等到偶然看到一位译者朋友推荐台湾衛城出版社陈太乙的译本,才真正与这本书相遇。刚读到第 14 页,我就遇到了那个“被文字击中的瞬间”——“到了这把岁数,对每个人而言,生命是一场已被接受的溃败。”
《開店指難》
副标题:第一次開獨立書店就□□
劉虹風 著
小寫創意有限公司 出版
《开店指南》则是一本随机遇到的小书。去年逛台北书展,人烟稀少的角落有个小摊位吸引了我。摊位属于一家独立书店“小小书房”,据说这家店已在新北市永和区开了十余年。摊内售卖书店自己开发的文创品,其中就有店主写的这本详实记录自己开书店历程,实操性极强的“指难”书。
书做得小巧精致,恰好当时有位朋友嚷嚷想开书店,我就随手买了。没想到这几天偶然拆开,自己读得津津有味。从装修如何省钱,如何选址,如何选书到如何营销,店主都掏心掏肺,毫无保留。她脚踏实地,胸怀星辰大海。自序中一段文字深深打动了我:为什么不能是书店呢?那一直是我眼中的宇宙、迷宫,滋养我一生的,最美丽、繁复又单纯的所在。一个将会串起我的过去,我们的现在,你们的未来的所在。书店,是在最糟的时代里,能够与时代最好的部分相遇的所在。
- 13 -
分享人:宋嘉文,楚尘文化营销编辑
近期负责图书:《不能与不会》《2081:冯内古特短篇小说全集》等。
《在山上写诗 画画 盖房子》
吕德安 著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出版
这是一本平和的书,阅读时能让人放空。诗人吕德安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他在老家福州山间盖房子的经过。他很细致地观察着在盖房子时遇到的那些山里人。他也写天气,写砌墙搬砖,写过节,写乡村的爱情,写爱宠小猫小狗。他的内心充满着对生活的爱,同时也享受这这份山间独居的乐趣。
读这本书的趣味是一个人想要在山里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一个人带着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可能性。
《琴声如泣》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王道乾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
《琴声如泣》讲述的主人公是一位酗酒的已婚女人,她对生活似乎有些心不在焉。有天,她突然沉湎于一起发生在身边的犯罪事件,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她渐渐把自己投射到那个被*害的女人身上...
相比《情人》,我更喜欢杜拉斯早期的中篇:《劳儿之劫》、《爱》等,小说跳脱出故事,意识流写得非常顺畅,外部世界化为人物精神游走的空旷场所,阅读感受和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有些相似之处:人任由被各种内心感受的纠缠,还有难以遏制的*。
- 14 -
分享人:索马里,99 读书人编辑
近期责编图书:西格弗里德·温塞德《作家和出版人》,
詹姆斯·鲍德温《下一次将是烈火》(即出)。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Sally Rooney 著
Faber & Faber,2017.6
在我极有限的阅读里,鲁尼大概是英伦三岛第一个如此亲和地描绘青春的“骄傲”和“自毁”地形图的青年作家。表面是三角恋或四角恋的故事,贯穿着无数的聊天、邮件和聚会,但小说里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捷径的个人成长。你必须切切实实拒绝诱人的“旁观者”立场,才能有底气进入脆弱的生活。
每个人如主角 Frances 一样,都经历过青春独有的那种 vulnerability ,生活的目标似乎只是避免 uncool,subjugation,engagement,当然也包括 capitalism。人的一生,只有青春时代,才有这般如此不成熟的纯粹形式。Rooney 25 岁时花了三个月就写完了初稿。年轻的能量的可怕在于,这本直接可以和库切的《青春》可以放在书架的一个格子里。
(中文版《与朋友聊天》将由彭伦创立的群岛图书和上海译文出版社联合出版)
- 15 -
分享人:徐恩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宣传编辑
近期负责图书:《是梦》《纳博科夫传》等。
《春天责备》
周云蓬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
《绿皮火车》
周云蓬 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
因为明年 3 月社里会出版一本周云蓬新书《行走的耳朵》的缘故,年底正在补课翻阅周云蓬的此前出版的《春天责备》和《绿皮火车》,三本书都是散文。
周云蓬的文字感染力极强,可能一半来自他“骨子里善良又阴损幽默感”,另一半来自极其准确的描述,在《行走的耳朵》里,可以感受到他比明眼人更能看到一个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失明者在黑暗里打开一万只耳朵,比起只有两只耳朵加上两只眼睛观看世界的我们,不知道要精确多少。
如果不是歌唱的声名在外,现下提起周云蓬,可能会像写诗的余秀华一样,会有一个写散文的周云蓬,存在于读者心中。
- 16 -
分享人:杨朗,世纪文景营销编辑
近期负责图书:《被涂污的鸟》《周迅·自在人间》等。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英] 珍妮特·温特森 著
于是 译
新星出版社 出版
2018 年,无意间读了温特森的自传《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这是她在 52 岁那年写就。讲述她如何长大,如何被养母虐待,如何隐瞒自己的心绪,挣扎、生存。这本书给予我力量。同时想着如此拧巴的人写的小说一定非常有趣。恰好作家 25 岁所写的《橘子》被称为其“半自传小说”,趁着自传读毕的余温,再读一读她的小说。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著
陈以侃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
书名不知是啥意思,有些好奇,读了段试读,是我的菜,遂下单。
咳,说多了,其实是工作所迫,需大量阅读外国小说。
- 17 -
分享人:杨铭宇,上海译文新媒体编辑
《帕佩撒旦阿莱佩》
副标题:流动社会纪事
[意] 翁贝托·埃科 著
李婧敬、陈英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
这是翁贝托·埃科 2016 年去世前,在意大利出版的最后一本随笔评论集,收录了他生命中最后十五年对社会现实和人间百态的观察和评论。埃科的随笔和评论,着眼点往往出人意料,文字又充满狡黠,在新年放松的时候,不妨读一读他笔下看似随意的故事,去了解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 18 -
分享人:于北,磨铁图书编辑
近期责编图书:《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
《速求共眠》
阎连科 著
理想国·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
“大家熟知的真实作家阎连科,真实生活中的导演顾长卫和青年作家蒋方舟等人,都成了小说故事的实在。纪实?虚构?荒诞?冷幽默?各种声音的清晰与嘈杂、多路交叉结构和张驰叙述。”
这是作家阎连科的最新小说,也是假期打算来体验的第一部阎氏作品,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强烈互动,彰显了现实与文学的多声部交响。
《杨天乐买房记》
杨时旸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
80 后北漂青年杨天乐和恋人钱潇的租房买房故事。
“像所有奔赴北京的年轻人一样,他相信这座城市是公平的。但他没有想到,连一个稳定的住处,在未来几年内都愈发遥不可及。这是一个现实生活的小小切片,记录着我们时代的荒诞与希望。”
北漂编辑假期为什么要读这么扎心的书?吸引我的还是现实感极强的题才与内容,作者用他的现实关怀去描摹漂泊都市年轻人的生存现状,可以说是少有的贴近当下的作品,而越是当下的越不应该被文学忽视。
- 19 -
分享人:俞姝辰,浙江文艺出版社营销编辑
《从一个蛋开始》
徐则臣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
作为“最惨的 90 后”,从徐则臣先生的散文里看一个文学青年到知名作家的人生历程,窥探 70 后的荣光。奔三的90后们,已经开始脱发的也要天天开心鸭!即使碰壁破裂,也要做一个勇敢对抗固有现实的“蛋”,“从一个蛋开始”我们的人生,开始新的一年。
《台北人》
白先勇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总是过时地看过时的剧和书,因为《一把青》入手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如此沉重的一本书,似乎并不适合春节读,但其中一篇《岁除》从名字上听起来还挺合适。
每过一个年,就意味着离那个时代更远了一年,滚滚红尘里的人和事,都一去不复返了,再不读就更快被遗忘了。白先勇说:“人生永远是一场梦,一个记忆。”
岁除之夜,吃一碗酒,欢呼一场,不忘过去,未来已来。
- 20 -
分享人:赵庆明,三联生活书店营销编辑
近期负责图书:《陈寅恪论稿》
《生而自由:生活在北京的外国人》等。
《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
副标题:费孝通对现时代的思考
费孝通 著 / 麻国庆 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
《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这本书收录在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系列中,从乡村与城镇发展、民族与社会发展、全球化与文化自觉、学术反思与展望四个方面,分别收录了费孝通先生第二次学术生命中形成的代表性作品。
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对社会学的兴趣,推荐给同样喜欢社会学的读者。
- 21 -
分享人:朱晓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
近期责编图书:《文字传奇:十一堂法国现代经典文学课》。
《文化江南札记》
胡晓明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江南,不只有烟雨中的小桥流水温柔乡,也同样承载着历史兴衰,细细品来,颇觉厚重。
这本书是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江南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胡晓明在长年的江南诗学研究中写就的随笔集,以柳如是、钱牧斋为线索,展现了江南地区的明清历史风物。年假期间,远的地方不想折腾,到苏杭走一走,纵使风景不再相似,坐在几百年后的这片土地上读一读百年前的故事,倒也相得益彰。
《埃里克·吉尔谈字体、排版与装帧艺术》
埃里克·吉尔 (Eric Gill) 著
钱学伟 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
如同这本书的原名(An Essay on Typography)那样,这是一篇英国雕塑家、字体设计师埃里克·吉尔关于字体排印的小论文。但与它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同,这并不是一本完全的工具书。设计师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国,彼时,在印刷工业和商业模式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活和精神追求也发生了改变。本书更像是期望通过评述字体与工艺的演变,侧面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状态,由此,也给了我一些“技术流”之外的期待。
春节期间,你读了什么书呢?
欢迎给后台留言,分享给我们
编辑丨坏坏
点击上图,购买全新上市的《单读 19 :到未来去》
▼▼还有一本。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