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的后劲儿太大了。
剧集结束5个月,热度却一丝未减。
这部在播出期间没有掀起丝毫水花的电视剧,却在结束后,被万千网友称赞封神。
除了剧情优质本身,更让人喜爱的,是藏在每个片段和短短几页历史书背后,那段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
一位网友曾这样评价《觉醒年代》:
“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曾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凭着一腔热血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没有他们的觉醒,就不会有中国今天的美好生活,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真的很赞。”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这些人凭借自己的微薄力量,唤醒民众,拯救国家。
也给当代年轻人树立榜样,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
在不同的年龄段,面对的问题不同,对待人生的态度也不同。
但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体会不同的感受,对往后的人生道路,拥有不一样的认知。
少年时期,每个人都有着用不完的力气、花不完的精神。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自己的人生懵懂未知。
就像剧中的陈延年、陈乔年,永远有着一股“折腾”劲儿:
为了证明“无政府主义”理念的正确性,兄弟俩带动青年学生,组成共产互助小组,却以失败而结束。
这个年纪的少年,拥有伟大志向,崇高理想;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年轻,永远是一个人最好的资本。
面对未知的人生,也拥有足够的时间,不懈试错,寻求方向。
今年出征太空的航天员聂海胜,从小便向往天空。
高中毕业,本可以考大学的聂海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空军招飞的考试,从此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之后,聂海胜成功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开启了他的天空之旅:
2005年,他第一次执行神州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被授予“英雄航天员”的荣誉称号;
2013年,担任指令长,成功实现了我国航天飞行史上第一次,承担手控交会对接操作,也成为中国首位以将军身份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2021年,这是他第三次出征太空,今年他57岁。
生命就是这样,敢于尝试和探索,才会发现,前方是平坦大道,有着自己不曾见过的风景。
少年时期,选择怎样的高度,便有怎样的人生。
只有择高处而立,才能不断开拓眼界,到达成功的终点。
“人才高下,视其志趣。”
一个人是否能够成才,不在于家世背景,而在于他的志向高低。
以梦为马,以志为翼,把人生看作宝藏,不断探索,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20岁,人生最好的年纪。
褪去青涩懵懂,人生变得更加丰富。
20岁,就像生命的分水岭。
收起年少的好高骛远,开始向着目标前进。
20岁,有了自己的想法。
敢于拼搏,不怕艰险,即使头破血流,依然拼命前行。
20岁,好像从不懂得“退缩”二字。
永远积极向上,拥有无限激情。
这是北大学子的青年气概,也是当代青年的最好现状。
100年前的他们,为了国家,敢于担当,无畏牺牲;
100年后的我们,为了梦想,奋勇向前,永不退缩。
毛润之、邓中夏、郭心刚……这些青年学子,放弃了舒适生活,走上一条坎坷道路。
为了不将山东割让给日本,带动全国青年上街游行。
即使被捕入狱,依然心系国家。
他们不问后果,只为值得;他们也许不那么成熟,却拥有为国家牺牲自我的一腔热血。
百年之前如此,百年之后亦如此。
不懂放弃,不怕失败,这个阶段的少年为了梦想,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别想太多,做了再说。
这个世界从没有人生标准,敢于尝试,才有无限可能。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中国青年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冷笑和暗箭。”
二十岁以后,做想做的事,走想走的路;追求想要的人生,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迈入30岁,人生开始走向成熟,人也变得沉稳。
不像乔年、延年的懵懂,不似润之、郭心刚的热血拼搏,这个阶段的人生,更像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稳重自持。
这样的人,懂得未雨绸缪,行事条理分明,无论身处任何环境,都能泰然自若。
杨绛先生曾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年过三十,人生更加沉稳内敛。
他们能够洞察细微,也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尽可能地思虑悠远,防患于未然。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
因为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不得不退兵,保存实力。
司马懿趁着诸葛亮引领数千将领去西城搬运粮草,兵力短缺的时候,率领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企图攻城。
面对这样的危机,将士们人心惶惶,忐忑不安,而诸葛亮却神色镇定,在一旁思索对策。
之后,诸葛亮命令守城的将士打开城门,自己坐在城楼之上焚香弹琴,一派安然之姿。
司马懿见此,以为对方埋有伏兵,最终退兵而去。
有句名言说:
“永不止息的涓涓细流,远比波涛汹涌的海浪要可怕得多。”
做事有谋略,懂得提前规划,而不是将自己局限于眼前利益。
很多时候,只有做到稳如泰山,才能更好地把控全局。
三十岁以后,学会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推动事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觉醒年代》中,谈到人品、修养,那一定是北大校长蔡元培了。
不仅陈独秀、钱玄同等人称赞蔡元培为人宽容厚道,就连一向秉性执拗、高傲自大的辜鸿铭,也对他尊崇敬仰,从未有一丝不敬。
为人厚道,处事温和,蔡元培从不因自我身份,而对他人低看一等。
位于人上,为人宽容,专心做好分内之事;位于人下,不为一时失意而气馁,为自己谋求新出路。
正是因为这样的温良品质,才让众多文人甘愿追随其后。
成大事者,不拘泥小节,凡事皆以大局为重,不解释、不强求,不因误解而与他人争是非对错。
人到中年,做一个温和厚道之人,海纳百川,宽容大度。
宋代有位叫韩琦的宰相,生性厚道,器量过人,从不与他人计较。
一次,韩琦深夜办公,一名侍卫为他秉烛照明时,不小心烧掉了韩琦鬓角的头发。
韩琦见此却摆摆手,只用袖子蹭了蹭,便又低头办公。
过一会儿,韩琦发现身边换了人。
他担心侍卫因此受罚,特意吩咐:
“不必替换他,因为他已经懂得怎样更好的拿蜡烛了。”
军中将士知道此事,无一不感到佩服。
后来,韩琦位极人臣,也从不沾沾自喜。
人这辈子,走过半生,对生活看清了许多,也释然了许多。
他们明白,最好的生活方式,不是针锋相对,而是温和有度。
就像乔·艾略特曾说的那样:
“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
四十岁以后,不为小事争长短,不为自己计得失。
宽容待己,温和待人,是放过自己,也是放过他人。
《觉醒年代》最让人喜欢的,有陈独秀一派的无私奉献,也有辜鸿铭一派的“墨守成规”。
作为守旧派的典型人物,辜鸿铭与林纾让人又爱又恨。
他们性格刚硬、执拗,不愿接受新事物,却又懂得适可而止,尊重他人。
为了抨击《新青年》,林纾将矛头对准蔡元培、陈独秀等人。
发表小说《荆生》,影射攻击新文化。
蔡元培对此十分感慨,认为凡事应当循序渐进,不应为了做学问,而走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为此,他特意写信给林纾,邀请他为一幅明朝的画作题词。
林纾看过信件内容后,深感羞愧。
他没想到,自己视蔡元培为妖孽,蔡元培却奉之为大贤。
当即决定不再发表小说《妖梦》,但学生张长礼却为了打压新文化,未将稿件及时撤回。
林纾看到发表的作品,掩面痛哭,不仅与张长礼断绝了关系,并公开致歉蔡元培。
为人坦荡,自省己身,这是读书人的风骨,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人这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着,也有与他人的意见相左。
不将自己的想法而强加于他人,懂尊重、知进退,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什么是顶级修养?”
一个高赞回答说:“懂得尊重他人便是。”
尊重,是欣赏,是大度,是品格,更是善良。
是给别人尊严,也是给自己尊重。
人生下半场,不固执己见,不一意孤行,懂得“君子和而不同”,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
卡耐基曾说: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意义。
我们有过迷茫,想过放弃,但最终让我们坚持下来的,是对生命的执着,对理想的坚持。
从稚嫩到成熟,随着生命的不断前进,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逐渐清晰明了,对人生也有不同感悟。
愿每个人都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努力拼搏,不断前进,活成想要的样子。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