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前留一锦囊,诸葛亮有野心也无法篡位,却在8年后坑惨蜀汉

刘备死前留一锦囊,诸葛亮有野心也无法篡位,却在8年后坑惨蜀汉

首页战争策略权霸枭雄手游更新时间:2024-04-29

公元223年,一代枭雄刘备在白帝城去世。死前,刘备将儿子刘禅与整个国家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留下了“白帝托孤”的千古佳话,也将诸葛亮和刘备的君臣之情推向了顶峰。因此诸葛亮才会在《出师表》中动情地写道: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可以说,刘备的嘱托给了诸葛亮无穷的动力。即使让他油尽灯枯,也要实现先帝兴复汉室的梦想。

但实际上,作为一代枭雄的刘备绝不是感情用事之人。戎马一生的他自然明白,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即使忠诚如诸葛亮,也难保不会学习曹操那样独揽大权。毕竟曹操一开始,也是汉朝的忠臣。因此,刘备用了两种手段,保证诸葛亮不至于东泉。

首先,刘备用道德手段“绑架了”诸葛亮。在病榻前,刘备对诸葛亮说: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句话,直接给了诸葛亮合法夺权的名义。但实际上,刘备此举是以退为进,用道德的手段,逼诸葛亮在刘备面前表态,说明自己绝不会夺权。果然,诸葛亮痛哭流涕地回答: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当然,光“道德绑架”也是靠不住的。因此刘备在制度上留了一个后手,将尚书令李严任命为与诸葛亮同级的辅政大臣。不仅如此,刘备还给予了李严一个巨大的权力,那就是“统内外军事”。也就是说,蜀汉的军事力量掌控在了李严手中。形成诸葛亮负责政事,李严负责军事的双头格局。

刘备还未去世时,诸葛亮的权力实际已经相当可怕,他身兼丞相、司隶校尉,而且还录尚书事。由此在建安、章武年间,无论是先主登基之前还是之后,亦无论时局如何变幻,诸葛亮都一直在实质上牢固地掌握着蜀汉中枢的最高权力。若再让诸葛亮掌握军权,那和皇帝又有何区别?因此,刘备在临终前留了一手,将军权交给李严掌管,免得诸葛亮尾大不掉。

相对于诸葛亮,出身东州派的李严资历很浅,虽然官拜尚书令,但实际权力与录尚书事的诸葛亮有云泥之别。作为一个历官不过一郡太守、初为尚书令不过数月的人物,骤然大任加身统领全国军事,实在太突兀。但是刘备却给了李严一个合理的理由,那就是防御东吴。

自吕蒙袭取荆州,*死关羽以及陆逊在夷陵大败刘备之后,东吴便成了蜀汉的主要敌人。吴人不仅囤重兵与吴蜀交接的永安,而且还在蜀汉后方的南中地区兴风作浪,导致夷汉皆叛的严重后果。夷陵之战后,刘备曾亲自驻守永安,可谓天子守国门。

因此,以防御东吴为理由提拔李严,是合情合理的。而从荆州、东州、益州三大派系平衡的角度看,李严被并列为托孤大臣,也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虽然刘备的计策很完美,但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在政治斗争的领域,李严实在太嫩,竟被诸葛亮三下五除二地打败。首先,诸葛亮派邓芝结好东吴,消除了他们的威胁。由此,李严驻守永安的理由就已经不成立了。其次,诸葛亮亲征南中,李严又没有理由不交兵。一来二去,李严的兵权很快被诸葛亮剥夺干净。所谓“统内外军事”,已经名存实亡。

由此,蜀汉从双头政治,瞬间过渡为诸葛亮大权独揽。甚至刘禅自己也说:“祭由寡人,政由葛氏”。

虽然李严被诸葛亮夺了兵权,但是其对诸葛亮的掣肘和制衡,仍然不可忽视。“白帝托孤”事件发生8年后,也就是公元231年,诸葛亮发动第四次北伐。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屡战屡胜,在卤城之战中击溃了司马懿的主力,北伐形势一片大好。

但就在此时,李严却以运粮不济为由,将诸葛亮招了回来。同时,李严还对刘禅上书,说 “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 。很显然,李严想以这种小聪明的手段陷害诸葛亮,让他北上畏敌怯懦之名。

但是李严这两下子哪能和诸葛亮相比?诸葛亮回到成都后,发现军粮非常充足,很快便意识到,这是李严的诡计。但是诸葛亮早有准备,他已经留下了李严寄给自己的所有书信。前后一对,发现李严所言前后不符。在铁证面前,李严无话可说,只能乖乖地被废为庶人。

从李严在第四次北伐中的种种表现看,他似乎就是刘备预留防备诸葛亮篡权的暗桩和锦囊。在第四次北伐中,诸葛亮高歌猛进,若让他再立军功、积攒威望,很难保证他不阴谋篡权。因此李严才会伪造军令,将诸葛亮召回,使北伐之功毁于一旦。

总而言之,刘备还是太低估诸葛亮的操守,留下了李严,最终毁了北伐的大好形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