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了昆仑山的三处神域堪称东方的神话乐园,但其实这种以“圣山”为中心的乐园模式,在西方世界也有类似的表达,但却是以“平原”为主,如此便构成了人类对于永恒乐园的两种最终幻想模式。
01圣山与平原
有研究宗教神话的学者说,实际上有两种乐园模式,一个是来自《创世纪》中那种热带亚热带的“平原式”的乐园,比如伊甸园;另一种则是《以西结书》那样的“圣山”式乐园。而他们认为,后者这种“圣山”乐园模式,可能正是出于东方昆仑。
《山海经》中构建的昆仑山,是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因为它是帝之下都、众神所在,凡人是根本无法接近的,所以在昆仑山会设置有重重阻碍,以此隔绝仙凡之途。
首先,是昆仑山极高且极险。“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其次,是昆仑山有守门神,即开明兽,“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
最后,在昆仑山外围有难以接近的水、火,“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你瞧瞧,从外到里昆仑山都是戒备重重,凡人基本上是没有机会登上昆仑了,也只有极为杰出的英雄人物才有可能一试,比如传说中的羿,“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圣山”模式下的乐园,堪称是困难模式,那么,你以为设在平原之地的“乐园”就完全不设防,能够轻松混进去吗?
按照《圣经·旧约·创世记》中的说法,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本来被上帝安置在乐园(伊甸园) 伊甸园中生活。园中有 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 。后来,二人受到蛇的引诱,不顾上帝的警告,偷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
结果,上帝将二人逐出了伊甸园。于此同时,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来把守生命树的道路。这不是和昆仑山为了防止凡人涉足,用弱水之渊、炎火之山来阻止人类攀登乐园昆仑,几乎是如出一辙的做法吗?
别急,东西方原始思维巧合的一点还不止于此,对于乐园根本性质的描述才是出奇的相似。
02圣树与神水
几乎实际上所以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人类乐园中都有一颗巨大的树,可以叫生命树,也可以叫世界树,古人认为它就是宇宙世界的中心。为什么要选择树呢?因为它虽然根植于大地土壤之中,其枝杈却直指天堂,所以人们才认为树是可以作为天地间联系的象征物。
但除了树之外,其实高山也有同样的沟通作用,即类似于天梯一样的存在。在东方神话中,自然界可以为天梯者,一为山,二为树,而山之天梯,首曰昆仑;树之天梯,首曰建木。在东方的神话乐园中,则将这二者融为一体,建木正在昆仑之上。
所以说昆仑、建木位于世界之中,因为在经文中有很关键的一句话,叫做“日中无景,呼而无响”,也只有位于天地中心,才能在正午的时候没有影子啊。不仅如此,高山之上的建木,相当于高之又高,其九条树枝与九条根系,可上接九天,下接九泉。
所以,昆仑建木构成的宇宙中心,自然有生命之始、万物生发的象征物,其代表就是有四条圣水,从昆仑山四个方向流出。 分别是河水、赤水、青水和黑水,其中河水还没有改名为“白水”,只有赤、黑、青三水有色,可见还没有被战国时期的“五行”学说所沾染。
有意思的是,在《圣经·旧约·创世纪》中也记载了这样四条河流,从伊甸园里流出来,“第一道名叫比逊,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第二道河名叫基训,就是环绕古时全地的”,另外两条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便是滋润了两河流域的著名河流,一个叫底格里斯河,一个叫做幼发拉底河。
这说明什么?东西方乐园神话的惊人趋同性,其实反映了早期人类有着大致相似的认识逻辑和思维结构。用钱钟书先生先生的话说就是:“东海西海,心理攸同,此之谓欤!”
关注并私信我,私信发送文字“山海经”即可获取15本精选山海经研读书籍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