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紧接上期)
上期聊到孙权继位,接手了一个并不稳定的基业,该从何做起?
第三节 清理门户
内有吴太夫人的强力支持,外有以张昭、周瑜为首的文武官员拥戴,孙权顺利地接替了孙策的位置,接下来就该全力对付内忧外患了。
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忧,主要有两个:一、集团内部有不臣之人,需要清理门户,以免变生肘腋祸起萧墙。二、辖区内有反叛的山越,需要镇压、招抚,以免后方不宁制约扩张。
第一个被清理的是庐江太守李术。
李术是孙策攻克庐江后所表。当时孙策正想方设法摆脱袁术向朝廷也即曹操靠拢,由于史料缺乏,李术的生平事迹已不可考,但从孙策任命其为庐江太守的事情来看,应该是个孙策、曹操都可以接受的人。
庐江郡虽为孙策所破,其太守也为孙策所表,但其与孙策集团的关系并不紧密,有相对的独立性。《三国志•孙策传》记载孙策更置官员时,只提了会稽、丹杨、豫章、庐陵、吴五郡,没有庐江郡。《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当时的情形仍然没有庐江。
如果说孙策那时没有提庐江还有庐江可能尚未攻破的理由,那么孙权时不提庐江则没有任何理由可言。由此看来,孙策、孙权都还不能完全掌控庐江,李术相对独立于孙氏集团。
能够成为一方太守,李术就不会是一般的平庸之辈。事实也证明这是个胆大妄为野心勃勃的家伙。孙策表其为庐江太守后,采取授兵的方式调拨给了他三千兵守护皖城。和给周瑜才二千兵的情况相比,这已经够多了,说明孙策对庐江和李术的重视。孙策手下将领的兵马都不会太多,其表弟徐琨任丹阳太守时就是因为兵多了遭到孙策的疑忌被撤换。
李术在任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治理内政、发展经济、壮大实力不得而知,但其应该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从孙权攻克庐江俘获其部曲三万多人的战果来看,起码其军事实力的发展非常迅速,从三千人扩充到三万多人,整整十倍!也正因为有比较强大的军事力量,李术才敢于在建安五年(200年)突然发难,*死了扬州刺史严象。
严象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人才,曹操以朝廷的名义任命严象为扬州刺史,并曾为笼络孙策指使严象推举孙权为茂才,名义上还是孙权的举主。
没有证据证明李术*严象是受孙策之命,也没有证据证明严象是孙策的人,因此,李术是受孙策之命*死严象,和受曹操之命*死严象的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臆测。整个事件就是李术一手策划的,其动机是想取而代之,进而与孙策争夺江东。
这样说的理由是孙策一死,李术立即表示出独立的意图。首先是不肯从属于孙权,态度很明确;其次是收纳因孙策之死对孙氏集团失去信心的逃兵;最后是拒不交还这些逃兵,不光如此,在孙权写信给他要求他归还这些逃兵时,他回信公开指责孙权无德,说:“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
对李术的嚣张跋扈,孙权非常愤怒,决心将其消除。行动前先给曹操写了封信,说:“严刺史从前为您所用,又是我的举主,而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如今我要讨伐他,于公而言是为国除害,于私而言是为举主报仇。李术一定害怕受到诛*,会向您求救,希望您不要听信他的胡言乱语。”
孙权从公私两方面阐述了消除李术的必要性,并预判到李术会向曹操求援,请求曹操不要听信李术的诡辩派兵救援。先断绝李术的后路。
安排妥当后,立即进攻皖城。李术困守皖城,果然向曹操求救。曹操不救,其时曹操正忙于官渡之战,自顾不暇,想救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李术没有外援,皖城中粮食严重匮乏,百姓饥饿难耐,被迫吃泥丸。
孙权顺利攻下皖城,*死李术,俘获其部曲三万多人。也许是李术的嚣张和背叛对孙权的刺激太大,也许是初即帅位需要立威示众,孙权在攻下皖城后残忍地屠城,许多无辜百姓成了孙权的刀下冤魂。
第二个被清理的是庐陵太守孙辅。
孙辅,字国仪。婴儿时就父母双亡,由其兄长孙贲抚养成人。兄弟之间非常友爱,一起随孙坚征战。孙辅以扬武校尉的身份辅佐孙策拒袁术、讨山越、攻刘勋,屡立战功。
孙辅最大的功勋是按照孙策的部署,在周瑜的支持配合下攻占了庐陵,也因此被孙策封为庐陵太守。任内安抚平定郡内所辖各城,任命官吏管理地方。由于政绩不错,升任为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
孙策死后,孙辅担心孙权不能保守江东,趁孙权到会稽郡东冶县巡行的机会,秘密写信与曹操联络。信的具体内容史无记载,但从后面孙权责问他“兄长厌弃安乐吗,为什么要召唤他人”的情形来看,应该有呼叫曹操南下,自己作内应的意思。
所幸送信人没把信送给曹操,而是直接送给了孙权。孙权立即结束巡行亲自处理此事。装着不知道此事带张昭一起去见孙辅。交谈中谈及此事时,孙辅支吾应对狡赖不认,孙权拿出信来,铁证如山,孙辅惭愧无言低头认罪。
孙权立即斩*孙辅的所有亲信,将其部曲就地改编分解给其他将领,把孙辅抓到吴关押。几年后孙辅去世,孙权没有祸及子孙,其儿子孙兴、孙昭、孙伟、孙昕“皆历列位”,都有官职在身。
孙辅是江东重臣,资历老,官职高,实力强,倘若真的与曹操相互联络结为表里,里应外合地对付刚接位的孙权,孙权很难招架。及时收捕孙辅,免去了孙权的一大劫难。
第三个被清理的是原吴郡太守盛宪及余孽。
盛宪,字孝章,原为吴郡太守,因病辞官。孙策平定吴、会时就因为盛宪“素有高名”而忌恨于心,盛宪的好友少府孔融担心其会被孙策所害,就给曹操写了封情感充沛文采飞扬的信,请曹操将其征调回朝。唯才是举的曹操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招揽贤才的机会,既给了孔融面子,又显示了自己求贤若渴的爱才之心,征其为骑都尉。可惜晚了一步,征调的命令还没到,盛宪就被孙权*了。
对名士遗老,孙策和孙权两个人的做法大相径庭。孙策礼敬王朗、华歆,曹操征调此二人时,孙策也是礼送而行。孙权则是痛下*手,毫不留情。其中原因,在建安九年(204年)孙权*另一吴郡名士沈友事件中透露出来。
沈友才兼文武,“以笔之妙,舌之妙,刀之妙,三者皆过绝于人”的才能闻名吴郡。孙权礼聘其为官,尊敬有加。沈友为孙权论王霸之略,时局形势,并呈献吞并荆州的计谋,得到孙权的采纳。
后来被人诬告谋反,孙权立即将其诛*,死时年仅二十九岁。孙权*他的原因除了误信其谋反外,还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以终不为己用,故害之”。我不能用,别人也休想用,这就是孙权的逻辑。
孙权*了盛宪后,盛宪所举的孝廉妫览、戴员怕受牵连,立即逃亡隐匿山中。建安八年(203年),年仅二十岁的孙翊以偏将军为丹阳太守,礼聘妫览为大都督督兵,戴员为郡丞。
孙翊此举有些匪夷所思,二哥孙权*盛宪,弟弟却任命其故旧为重要官员,难道孙翊真有异心,想将孙权的敌人拉为自己的朋友为己所用?
这种行为具有双重危险:一重是来自孙权的猜忌;一重是来自这二人是否能忘掉举主被*的仇恨而忠心对待孙翊。以当时流行的两重君主观念来看,举主与门生的关系几乎等同于父子关系,举主去世,门生为其守孝三年的事例比比皆是,被视为理所当然。
事实证明,此二人确实没有忘记仇恨,一旦有机可乘就会报仇雪恨,为了等待这个机会,他们平时特意与孙翊的亲随边洪(也写作鸿)套近乎拉关系,使边洪为其所用。
这个机会终于让他们等到了。孙翊有次召集郡内各县县令长开会,会前一天还特地让擅长占卜的妻子徐氏占了一卦,结果卦象不吉。徐氏劝其缓一天开,但孙翊觉得不能让这些官员呆郡里太久,应该让他们早日回到地方履行公务,就没有听从徐氏的劝告,照原计划进行。
第二天,孙翊为这些官员举行送行酒会,没能控制住自己,不小心喝高了。本来孙翊有随身带刀的习惯,但因为酒醉忘记了,空手送客。边洪抓住机会从后面袭击孙翊,赴会官员全被吓得惊慌失措,无人救护孙翊。
边洪*了孙翊后逃亡山中,被徐氏悬赏抓捕。抓住后,妫览、戴员立即归罪边洪将其*掉灭口。诸将虽然知道是此二人所指使,但都没有能力诛*他们。
领庐江太守孙河听说孙翊遇害,立即奔赴宛陵(丹阳治所),怒责妫览、戴员。此二人一不做二不休又心狠手辣地*了孙河,然后派人与曹操表任的扬州刺史刘馥联络(刘馥也是个传奇人物,任扬州刺史时单马入合肥空城,将合肥建为州治所,原治所为历阳),让其带兵进驻历阳接应丹阳叛乱。
可惜了孙河这员老将,从少年起就追随孙坚,然后是孙策、孙权,忠心耿耿,功勋卓著,竟死于宵小之手!
事情本来进行得还算顺利,谁知却被妫览的一个癖好断送了。妫览特别好色,孙翊死后,他霸占了孙翊的所有嫔妾及左右侍御,竟然还不知足,还想霸占孙翊的妻子徐氏。
徐氏担心为其所害,假装答应,许诺在月底时祭祀完孙翊,脱去丧服后成亲,妫览答应了。徐氏抓紧时间安排布置,秘密招呼孙翊的亲信将领孙高、傅婴等,对他们说:“妫览已经霸占了婢妾,又想来逼迫我就范。我假装答应他,是想稳住他以免招他祸害。我现在有个计策,希望二位能够帮助我。”
孙高、傅婴感于孙翊的被害和徐氏的悲惨遭遇,涕泣而应。二人出去悄悄召集了平时孙翊厚待的二十几个人,把徐氏的计划告诉了他们,一起盟誓,为孙翊报仇。
到了月底,徐氏设立祭坛,祭祀哭泣完毕,脱去丧服,薰香沐浴,在另外一间房里布置好新房,喜笑颜开,没有一点悲戚的样子,旁边的人都很悽怆,心里责怪徐氏如此无情。
妫览其实还是有所警惕,偷偷地四处观察了一番,发现没有什么异常,就不再怀疑。徐氏在房内藏好孙高、傅婴后派人报告妫览。妫览兴奋地踏进院子,徐氏出门拜见。刚拜一拜,徐氏便大声呼喊:“二君可起!”孙高、傅婴一起奔出,*掉妫览。其余二十多人在外面*死戴员及其随从。
徐氏洗去铅华,重新穿上丧服,用妫览、戴员二人的首级在孙翊墓前祭奠。徐氏的报仇行动让全城守军震骇,以为神异。
孙权接报后迅速赶往丹阳,将妫览、戴员及其余党全部族诛,并擢升平乱有功的孙高、傅婴为牙门将,其余的都赏赐金帛,表彰其家庭。
丹阳之乱,是孙翊用人不当造成的,虽然很快平息,但却损失惨重。私情上看,一个是才及弱冠的弟弟,一个是功勋卓著的从兄,不可谓不痛;公事上看,一个是丹阳太守,一个是领庐江太守,不可谓不重。
第四节 平定山越
集团内部清理整肃完毕后,按孙权的本意是要西征黄祖向外扩张势力,但境内山越却屡屡反叛,制约了孙权的对外扩张行为。为免除后顾之忧,孙权以镇压和招抚两种手段相结合整治山越。
建安八年(203年),孙权征讨黄祖,已经打败黄祖水军,包围了沙羡城池,眼看胜利在望时,后院起火,山越“复动”,威胁到江东根据地的生存。孙权当机立断,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回师平定山越。
江东六郡中,豫章、丹阳、吴、会稽四郡内都有山越反叛,攻城略地,*害官员,处处有人造反,大有颠覆江东之势,燃眉之下,孙权立即分派诸将征讨。
豫章郡由征虏中郎将吕范、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程普、建昌都尉太史慈、乐安县长韩当、宜春县长周泰等负责。吕范平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程普讨乐安(今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太史慈领海昏(今南昌市及周边),这些地区都是山越活动猖獗的地方。
其中以鄱阳山越最盛,一个叫彭虎的人手下聚集了数万人,孙权派扬武都尉董袭与破贼都尉凌统、主记步骘、西部都尉蒋钦分别征讨。董袭所向披靡,彭虎等望见董袭的旌旗就逃跑,十天内平定。
孙权也亲自带兵征讨山越,攻破保屯后回撤,留下攻打麻屯的一万人让凌统和张异攻打,也可见山越之众(保屯、麻屯均在今湖北嘉鱼县境内)。
丹阳郡由别部司马黄盖、校尉、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令徐盛、别部司马吕蒙负责。吕蒙也是孙权任命的“剧县”令长之一,为广德长(今安徽省广德县,孙策拆故鄣置广德县,取“皇恩浩荡,帝德广大”之义)。
在担任山越猖獗的“剧”县任职的县令长中,以黄盖最为突出,先后出任过九个县的令长,将所在境内山越全部讨平或收服。由于其在征讨山越中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积累了很多独有的经验,以致以后凡是有山越不服,兴兵作难的县,都用黄盖去担任县长,成为平定山越的专家,但他并不是东吴平定山越的第一人,第一人是谁呢?后面有专门讲述。
黄盖作石城县长时,县里的官吏很难管理。黄盖就设置了两掾,让他们管理各个部门,并吩咐说:“我没有什么德行,只是凭借武功为官,只管军务,其他的全部由这两个人管理,就算做错了,也绝不鞭打他们,大家各自尽心做事就行。”
这两个掾吏最初害怕黄盖的威严,十分尽职地工作。慢慢地他们发现黄盖不审查公文,不署理事务,就开始任意妄为。
谁知黄盖是外松内紧,悄悄地搜集了这二人的不法之事,然后宴请所有官吏,在酒宴上一一责问这二人。证据确凿,二人赶紧认罪求饶。黄盖说:“前面我已经说过了,不鞭打你们,这绝不是欺骗你们。”确实没有鞭打,而是直接*掉,吓得其他大小官员再也不敢玩忽职守。
吴郡由太守朱治负责。朱治在平定山越的同时,还擒截了流窜郡内的以陈败、万秉等为首领的黄巾军余部。
会稽郡由永宁长贺齐负责,是这一阶段中最大规模的平定山越战争。郡内每县出兵五千,县长带队,全部归贺齐指挥。
汉末会稽郡领十四县,照此计算,总计兵力有七万人。孙氏集团有江东以来,从未集结过如此数量的兵马,贺齐也因此成为东吴指挥大军团作战的第一将。
之所以集结如此多的兵力,也是为山越所迫。当时山越首领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五人,各率领一万户,连营驻扎汉兴(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吴五带六千户驻扎大潭(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邹临带六千户驻扎盖竹(今福建省南平邵武市桂林乡盖竹村);同时从余汗(今江西省贵溪市)出击。
各处山越共有六万二千户,就按一户二人计算,最少也有十二万四千人,远远超过了贺齐的兵力。
贺齐率军进攻汉兴,经过余汗时,认为敌众我寡,如果继续深入前进的话,有可能被山越断掉后路,就命令松阳(今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县长丁蕃留在余汗保护退路。
丁蕃和贺齐官职一样,耻于做贺齐的部属,不听从命令。贺齐当即斩*丁蕃,全军震撼,再也没人敢不从。
贺齐重新指派好留守部队后,挥军前进,临阵斩*洪明,吴免、华当、洪进、苑御投降。又转攻盖竹、大潭,邹临、吴五也乖乖地投降。山越首领全部被擒拿,贺齐重新修理县邑,稳定、恢复正常秩序。孙权任命贺齐为平东校尉。
最后进军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在旗山设立会稽郡南部都尉府(贺齐南部都尉一职是孙策所授),统领建安、汉兴、南平三县各五千兵。
除武力进剿山越外,孙权也注意对山越进行招抚,其中以朱桓做得最为出色。
朱桓,字休穆,是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的朱氏子弟。孙权任其为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县长,赴任时遇上当地瘟疫流行,粮食稀少昂贵。朱桓分派得力干将寻医送药,赈济粥食,士绅百姓非常感激拥戴。
孙权升其为荡寇校尉,授兵二千人,让他统制吴、会二郡的兵马,四处收合离散士兵。一年之内,聚集了一万多兵马。后来丹阳、鄱阳山越叛乱时,朱桓也带领诸将前往征讨,所到之处都顺利平定。这是个能人、奇人、异人,江东重臣,后面还会提到他。
平定山越的第一人是谁?孙权清理完门户,平定了山越,接下来会做什么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