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前三国之《乱世群雄》(十三)—袁绍夺冀州·公孙瓒起边陲

连载:前三国之《乱世群雄》(十三)—袁绍夺冀州·公孙瓒起边陲

首页战争策略三国录乱世群雄更新时间:2024-04-26
长篇连载:前三国时期之《乱世群雄》(十三)——袁绍豪夺冀州·公孙瓒崛起边陲

原创

(紧接上期)

上期聊到袁绍图谋冀州,冀州牧韩馥愿意拱手相让吗?

韩馥,字文节,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县)人。是袁氏家族门生故吏,曾任御史中丞。董卓把持朝政后,为拉拢文官集团,接受了周毖、伍琼的建议,外放了一批京官到地方作州牧郡守,其中就有韩馥,任冀州牧。

袁绍与董卓关系恶化后逃离洛阳抵达冀州渤海郡,董卓为息事宁人,任袁绍为渤海太守,并封为伉乡侯。

从袁绍到达渤海时开始,韩馥就处于紧张不安的心情之中,唯恐袁绍发展壮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派人时刻监视袁绍的一举一动。

袁绍筹备反董联盟时,韩馥也接到了桥瑁伪造的三公文书。他立即召集部属讨论此事,会上他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如今应当助袁氏呢,还是助董氏呢?”

这句话问得非常没有水平,把国家大事和个人利益混为一谈,暴露出他的矛盾心理:按当时的潜规则,门生故吏当然应该帮助举主府主及其后代,但他害怕帮助袁绍,使其实力壮大后威胁到自己,而他的冀州牧之位又来自于董卓,帮助董卓既可保持和稳固州牧之位,说不定将来还能得到升迁。所以他很纠结。

治中从事刘子惠对这话很不满,义正辞严地说:“兴兵是为国家,不是为袁氏、董氏!”说得韩馥面红耳赤,大为难堪。

刘子惠并不想得罪韩馥,也知道韩馥没有带头起兵的愿望,就给韩馥找了个台阶下,建议先看看其他州的举动再做决定。此计正合韩馥心意,韩馥就写信给袁绍,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但仍然对袁绍十分戒备,袁绍的军粮主要是由韩馥提供,韩馥就经常减扣、拖延,想逼迫袁绍离开冀州。

兖州刺史刘岱也许就是看不惯韩馥的这些行为,同时也是为袁绍打抱不平,在联盟起兵后不久,就写信给刘子惠,指责韩馥拥兵自重,明确表示要在讨董之后,回师*韩馥。

韩馥知道这事后,反认为是刘子惠与刘岱勾结,图谋反叛,下令斩*刘子惠。也许上次刘子惠公开顶撞韩馥的行为让韩馥很不爽,此时来个秋后算账。古往今来,得罪顶头上司都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刘子惠并没犯什么错,别驾从事耿武等人出来为其求情,求情的方式比较极端,当时刘子惠已被掀翻在地,准备行刑,他们一起趴在刘子惠身上表示愿意和刘子惠同死。韩馥只好赦免了刘子惠的死罪,将其罚为囚徒,每天穿着红色的衣服在宫门外打扫大街。

刘子惠不堪羞辱,忧愤而死。

讨董联盟成立后,袁绍自领车骑将军、司隶校尉,韩馥不愿意、更害怕居其下,就自领大将军,显示自己比袁绍高一级。这个很奇葩,感觉是自娱自乐。关东盟军喜欢互相表举或者自领朝廷职务,过官瘾,吕布就特别瞧不起这一点,后面会聊到。

袁绍率军进入河内后,韩馥率军驻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负责提供粮草和后勤补给,仍然采取减扣军粮或延迟交付的办法限制袁绍,把袁绍困在河内无法动弹。这也是袁绍一直不能出兵攻打、追击董卓的原因之一。

在这样的情形下,袁绍就算仅仅是为了解脱困境,也必须除掉韩馥。

于是袁绍立即照逢纪的计策进行,写信给公孙瓒,让他以讨董的名义带兵南下,答应事成之后共分冀州。

公孙瓒见有利可图,立即率兵南下,突入冀州北面。韩馥率兵北上迎敌,在安平郡(治所在信都,今河北冀州市旧城)与公孙瓒军相遇。韩馥不是公孙瓒的对手,大败而回。

袁绍听说韩馥吃了败仗,立即派出了一个豪华的说客团队去游说韩馥,成员有外甥高幹、荀谌、辛评、郭图、张导等。

荀谌(荀彧的兄弟)对韩馥说:“公孙瓒乘胜南下,诸郡响应,袁绍从东而来(当时袁绍是从河内往延津行军,故称东来),不知道是什么意图,我私下很为将军担心。”

韩馥茫然不知所措,问道:“哪怎么办?”荀谌说:“公孙瓒率领燕、代两地的精兵,锐不可当。袁绍是天下豪杰,必然不愿意做你的下属。冀州是天下重镇,如果公孙瓒与袁绍两人合兵攻取冀州,冀州立即有覆灭的危险。

袁氏家族是你的府主,现在袁绍又与你同盟,为你考虑,不如把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得到冀州后,公孙瓒没有能力和袁绍争抢,袁绍一定会厚待你。冀州交给自己的亲近故交,你既能得到让贤的好名声,又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希望你不要犹疑!”

韩馥听了后沉吟不语,荀谌不给韩馥喘息的机会,紧接着问道:“你自己想想,能宽仁容众,得到天下人的依附,你比得过袁绍吗?临危决断,智勇超过常人,你比得过袁绍吗?几代人布洒恩德,天下许多家庭都接受过袁氏家族的恩惠,你比得过袁绍吗?”

接连三问,韩馥都只能回答:“不如。”荀谌曰:“勃海虽然是个郡,实力和一个州也相差无几。现在你有三不如的劣势,长久处在袁绍之上,袁绍会甘心做你的下属吗?”

最后这句已经接近于赤裸裸的威胁了。面对威逼利诱,韩馥妥协了,把冀州拱手让给了袁绍。

在袁绍的游说团队游说韩馥时,韩馥手下的文官武将纷纷以不同的方式向韩馥进言和表达忠心,谏劝韩馥不要轻易放弃冀州。各为其主,这是当时常见的现象,可以理解。韩馥在,这些人至少可以保住目前的官位和利益。袁绍来了,谁知道还会不会用自己呢?一朝天子一朝臣,保韩馥就是保自己。

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骑都尉沮授纷纷劝阻韩馥,说:“冀州虽然狭小,能披甲上阵的有百万人,粮食够支撑十年。袁绍是外来人,军队处于穷困之中,要依靠我们提供粮食才能生存,就好比婴儿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给他喂奶,立刻可以将其饿死。为什么还要把冀州送给他呢?”

韩馥辩解说:“我过去是袁氏的属吏,而且才能比不上袁绍。估量自己的德行而谦让,是古人所看重的。各位为什么觉得不好呢?”

早些时候韩馥曾派遣从事赵浮、程涣率领一万强弩兵驻扎孟津(其实也是为了监视袁绍),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带领军队乘船而回。

当时袁绍还驻扎在朝歌淇水口南岸的延津,在孟津的西面。赵浮、程涣率领数百艘战船顺淇水东下,夜晚时路过袁绍的军营,船队战鼓齐鸣,鼓声震天,一起向袁绍示威。袁绍心里十分厌恶。

赵浮、程涣抵达邺城后,对韩馥说:“袁绍没有军粮,其他的盟友也都各自离开,张杨、於扶罗才依附,也不愿意为他卖命。我们请求自己带兵抵抗袁绍,十日之内,一定打得袁绍军队土崩瓦解。你尽管高枕无忧,有什么可惧怕的啊?”

可惜韩馥对文官武将合理合情的谏劝都不听,主动从州牧府搬出来,住到已故中常侍赵忠的府邸。然后派儿子带着冀州牧印绶到黎阳交给袁绍。

袁绍兵不血刃地得到了冀州,韩馥手下从事十几人争先恐后地离开韩馥,另寻出路,有的直接依附袁绍,有的离开冀州,寻找新的依靠。只有耿武和闵纯带领手下士兵,守卫州府,不让袁绍进去。袁绍后来让田丰找理由*了这二人。

韩馥被袁绍封为奋威将军,这个名号和曹操的奋武将军一样,都是自娱自乐的杂号将军。曹操手下好歹还有数千人马,韩馥则没有一兵一卒,光杆司令一个。

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啊,可怜的韩馥不久就自*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韩馥以前有个下属叫朱汉,韩馥不大喜欢他,他就怀恨在心。袁绍任命朱汉为都官从事。朱汉妄自揣摩袁绍的心思,擅自发兵包围韩馥的住宅,拔刀登屋,追*韩馥。韩馥逃到楼上躲避,逃过一劫。朱汉抓到了韩馥的大儿子,打断了他的两条腿。

没想到这个马屁拍错了地方,袁绍担心这会影响自己的名声,立即处死了朱汉。但这并没有消除韩馥的惊恐,再也不敢呆在邺城,请求离去,经袁绍同意后投奔了陈留太守张邈。

从前面讲的有关韩馥的事情中可以看出,韩馥是个疑心病比较重的人,朱汉的追*加重了他的疑心病,成了惊弓之鸟,整日惴惴不安。

有次袁绍派使者去见张邈,商议其他的事情,恰好韩馥也在,使者不想让韩馥听见,就在张邈耳边悄声细语地说。

张邈是袁绍的奔走之友,生死之交,因为这种关系,韩馥的疑心病又犯了,以为是袁绍和张邈在算计自己,就默默起身走进厕所,用刮削简牍的书刀自*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当初要是奋力一博,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韩馥之死,是典型的性格悲剧。

占据冀州,袁绍开始称孤道寡,任命官员也不再称“表”,而是直接说“承制诏拜”,代表皇帝行使官员任免权。

袁绍真的能像汉光武帝刘秀一样在河北龙兴,最终成为皇帝吗?

关东集团由此解散,开始各自抢夺地盘,割据一方。下面几章分别讲述关东群雄争斗割据的事情,大致以时间先后为序,人物和事件有时会出现交叉,请各位读者留意。

第八章 公孙瓒蛮横夺幽州

第一节 公孙瓒崛起

袁绍兵不血刃得到冀州,面临的主要对手是北方的公孙瓒。公孙瓒是什么人,又是怎样发迹的呢?这还得从刘虞说起。

188年朝廷废史立牧时,与刘焉同时离开洛阳的刘虞到幽州任州牧。

幽州,古九州之一。东汉时,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治所在蓟县,即今北京市广安门附近。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历来为北方重镇,是中原大地北方最重要的屏障。宋朝就因为失去了幽云十六州才始终处于被北方游牧人随时*扰,以至覆灭的被动局面。

刘虞早期曾任过幽州刺史,卓有政绩。黄巾民变时任甘陵国相(今河北省清河县),后入朝任宗正(九卿之一。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有点类似于族长)。

中平五年(188年)夏,因前中山相(今河北省定州市一带)张纯、前泰山太守(今山东省泰安市一带)张举联合北方游牧族群乌桓(亦作乌丸,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东汉时从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牧。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丘力居大人于187年谋反作乱,朝廷特派熟悉幽州军政民情的刘虞为幽州牧,前往平叛,镇抚幽州。

刘虞运气没有刘焉那么好,一是地理位置不好:幽州是北方重镇,兵家必争之地,不像益州地处西南边陲,道路险阻,又是盆地,可以关起门来做土皇帝。二是“遇人不淑”:刘焉遇到的是贾龙,不光帮刘焉平定了马相之乱,还主动让权,迎接刘焉入蜀治理。刘虞遇到的是公孙瓒,虽然也尽力平定境内叛乱,但却与刘焉分庭抗礼,不服管辖。

公孙瓒是什么人,敢和州牧对抗?

公孙瓚,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今河北省迁安市)。其祖、父都是二千石级别的高官,也算是世族了,但公孙瓒是庶出,生母微贱,估计和袁绍的母亲是婢女一样。

庶出的公孙瓒得不到祖、父的余荫,只能在郡里作一个书佐小吏。幸运的是公孙瓒自身条件很好,美男子,有口才,声音洪亮,记忆超群,很聪慧,能言善辩。当时的太守姓侯,很赏识他的才华,就将女儿嫁给他为妻(从古到今,好颜值都是可以当饭吃的),还把他送到名儒卢植处学习儒家经典。也就是在此阶段和刘备成为同学。

学成后回郡改任上计吏。两汉时,郡国守相必须在年底派遣吏员到京师上计。所谓上计,相当于现在的报年终总结,其内容为郡国一年的租赋、刑狱、选举(不是现在的选举,是选拔人才)等情况,称为计书或计簿。负责呈交计书的吏员即为上计吏。估计是公孙瓒长相好,有口才,讨人喜欢,太守就让他担任此职务。

此时的太守已经不是公孙瓒的岳父,是另一位姓刘的太守。刘太守后来坐事被朝廷槛车征召,就是关在装有木栅栏的车里押送进京。

当时法律规定长官坐事,下属不能接近。公孙瓒就化妆改变容貌,改换服装,诈称是侍奉太守的士兵,亲自驾车送太守到洛阳。

经判决,刘太守被发配日南郡(在今越南中北部,属汉交州所辖)。得知判决结果后,公孙瓒买了猪、酒等祭品来到洛阳北芒上遥祭先人,以酒浇地,遥辞祖先,说:“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应当随同主公到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怕一去不复返,今天特地来此长辞祖先。”慷慨悲泣,再拜而去。

旁边观看的人没有不为他叹息的。幸运的是走了没多久,在路途上遇到朝廷大赦,又侥幸地回到郡中。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公孙瓒以此德行受到时人赞誉,郡里推举他为孝廉,先到朝廷为郎官实习,完后出任辽东属国长史(相当于郡丞,副太守)

公孙瓒不光有文才,还有高超的武艺,并且特别喜欢打仗。

辽东属国是与鲜卑、乌桓、匈奴等游牧族群接壤的边陲之地,这些人经常越境来*扰,只要一接到边境警报,公孙瓒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立即带兵迎敌,望尘追*。哪怕是在夜晚,也要追击夜战。

曾经有一次与破虏校尉邹靖(征召刘备之人)一起追*匈奴骑兵。邹靖被敌人包围,已经冲在前面的公孙瓒又回师来救,解了邹靖之围。然后又一起乘胜穷追敌人。太阳下山后,还举着火炬狂追。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多次,这些游牧族群的人都能够识别公孙瓒的声音了,都害怕他的勇猛,不敢轻易来犯。

还有一次公孙瓒带领几十个骑兵到长城边出行,突然遭遇鲜卑数百骑兵。公孙瓒带领部下退到路边空亭内,告诫部下说:“现在我们不尽力*奔回去的话,全部就会死在这里。”然后手持两刃矛,身先士卒冲向数倍于己的敌人,*伤数十人,部下也伤亡一半,拼命*出了重围。

公孙瓒有一支数十人的亲兵卫队,都擅长射箭,全都骑乘白马,号称“白马义从”(赵云跟随公孙瓒时就是白马义从之一,故《三国演义》里称其为白马将军)。乌桓人都互相转告族人出行千万要躲避白马长史,并把公孙瓒画在箭靶上,练习骑射,射中的就高呼万岁。可见乌桓人对公孙瓒敬畏仇恨之深。

朝廷以公孙瓒在边境屡立战功,升迁他为涿县县令(今河北省涿州市。刘备、张飞的故乡。别轻视任何一个同学啊,也许他或她以后就成了你的顶头上司,衣食父母)。

汉中平二年(185年)春,朝廷以左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董卓率兵讨伐西北边章、韩遂之乱时,皇甫嵩请求征召三千乌桓骑兵随军出征。此时已升为北军中侯的邹靖认为乌桓骑兵太弱,应该征召五千鲜卑骑兵。

究竟招哪族骑兵的问题,引起大将军何进掾赵卓与车骑将军何苗掾应劭的激烈争论,朝廷后来还专门开朝会讨论。车骑将军、后任太尉的张温代替皇甫嵩出征时,征召了三千乌桓骑兵。结果这三千乌桓骑兵集体叛逃回乌桓,引发北方混乱。

前面提到过张纯、张举在187年与丘力居等乌桓大人联盟,发动叛乱,*了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今河北唐山丰润区东南)太守刘政、辽东(今辽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太守阳终等。叛军迅速扩大到十余万,屯住在肥如(今河北卢龙县西北三十里)。

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传书各州郡以代汉朝。同时,张纯又指使乌桓峭王率兵五万人进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二县,所过之处,烧*抢掠,无恶不作。

188年,朝廷采纳刘焉的建议废史立牧,任命刘虞为幽州牧。刘虞的当务之急就是怎样平定叛乱,恢复幽州正常秩序,公孙瓒是刘虞依赖的主要平叛力量,二人能联手合作平息叛乱吗?平叛过程中,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二人不和,竟至水火不容兵戎相见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