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走了!
我来晚了。
尽管有多次“被去世”做铺垫,94岁高龄驾鹤西归,绝对称得上“笑丧”,但当这个消息得到多方证实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看向书柜一隅七横八竖、版本不一、翻得有些破损的金庸作品,各种故事影像交错涌现,浮光掠影。
继而是圈内外朋友发来的各种突发新闻,从微博到朋友圈里的集体回忆,转载的文章大多是简略的生平回顾,大意都是在和时代作别。
只是这个告别会过于喧嚣,一如先生笔下江湖的热闹。但既然生老死寂灭,不如稍微沉淀,再来回顾属于自己、或许也属于大家的“金庸岁月”。
俗语有云“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但在我们成长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金庸。
启蒙,我听的是个人传记,虽然从不知其容貌,不妨碍我从广播电视上知道这样一个名叫“查良镛”的人。知道“查”字念“zhā”,“镛”字拆开便是“金庸”,出生于浙江海宁查氏,历代名人大家辈出,8岁读武侠小说,沾染任侠意气,少年时因战乱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曾因仗义讽刺教导主任而被退学,并引为惯例。曾任图书管理员,因而博览群书,学贯东西。
1948年被《大公报》派驻香港,辗转至《新晚报》,五十年代中期,因为吴公仪与陈克夫的擂台对决引起了全港热话,《新晚报》主编罗孚原本想借此风潮请梁羽生写一部新连载,因缘际会之下,这个机会留给了金庸,写下个人第一部武侠小说连载《书剑恩仇录》,大获好评。
两年后转到《商报》,写下《射雕英雄传》。1959年有感寄人篱下无法畅所欲言,遂拿着8万元资本创立《明报》,凭借一支生花妙笔硬生生地将《明报》扛在肩上,昂首迈出泥潭。1972年,结束第15部小说的连载后搁笔,又花了十年时间细细修改,终成大家熟悉的“三联版”《金庸全集》,以小说名称首字串成的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加上一个惨被排挤在外的短篇《越女剑》,构成了金庸一生最大的文学成就。
及学,少不更事,目不知书,读不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当中的深意,却并不妨碍我午后傍晚搬好小板凳,从广播小说的讲古佬绘声绘色的叙述中,知道海宁陈阁老与乾隆身世的一段风流逸事;知道张无忌和令狐冲在体内真气冲突的时候是怎样一个惨状,更惊叹于两人的奇遇,乾坤一气袋内,九阳之气充盈,神功大成;华山思过崖上,独孤九剑翻飞,绝艺再现。尽管披上床单Cosplay大侠的风潮早已过去,但每每遇到曲径通幽处,总是忍不住去探头,预想某个隐秘角落,会有人藏着绝世秘笈,只待有缘人成就绝顶神功。
写稿佬出生于岭南武术之乡,“武”“侠”气息甚浓,祖庙“劏仔石”的典故早就口耳相传,却因为胡斐和凤天南的一段过节而为世人所知,后因为黄飞鸿和李小龙而声名大噪。现实虽然不如影视作品中那样武风盛行,但身边总少不了“精武门人”。后来常常被初相识的友人笑问会不会“无影脚”,只能托辞母亲怕我“质胜文则野”,几番高压之下,只好将习武念头束之高阁,但唯独对金庸作品背后的渊源寓意,乃至讲故事的方式产生兴趣。
渐长,再观金庸,赞叹于先生并非丹青妙手,却以文字描绘壮丽绝伦的祖国山河,让历史典故构筑新的舞台,唤醒这世界的种种好奇:襄阳这样一个湖北地界内的城市,缘何成了南宋抗蒙的咽喉之地?世外桃源一般的桃花岛是否真的存在?西湖水下是否真的有秘道密室?蒙古铁骑如何“逐草四方沙漠苍茫,那惧雪霜扑面”,盛极一时的花剌子模国又是怎样落得被破国屠城的境地?华山绝顶如何从宋末“巅峰论坛”之地演变成后来围攻光明顶的帮凶,继后成为《笑傲江湖》中的二流门派,最后又如何变成《碧血剑》中明末隐然的天下第一门派?而天下武功所出的少林,却往往站在主角的对立面?
既长,对爱情之美从朦胧懵懂到切肤之痛,看着小师妹岳灵珊蝉抱别枝,不但改掉被令狐冲额外纵容的小脾气,甚至以“冲灵剑法”伤害对方,令狐冲却是以身就剑,带着绿意的羞愤和伤痛彷如身受;再读程灵素虽知胡斐心系袁紫衣,却不惜牺牲自己为心上人啜毒,七心海棠化作点点烛泪,送上最温柔也是最致命的祝福,又总让人感到心疼无比;每每读到小龙女被“龙骑士”尹志平宽衣解带,“只得任其所为,不由得又是惊喜,又是害羞”,总是莫可名状的血脉卉张。最终杨过和小龙女冲破世间种种隔阂,只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爱情之上,最引人入胜之处,是江湖,更是侠义与复杂的人心。过去武侠小说之所以不登大雅之堂,除了格斗技被讽为“好勇斗狠”之外,对时代大潮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这类涉及文学理论范畴的问题,往往成为受攻讦的要害。
金庸虽非此道开创者,却有弘扬之德。《射雕英雄传》中,就以林升的《题临安邸》化用为开头:暖风游人醉,杭州当汴州,提纲且挈领。再以“靖康耻,犹未雪”为引入,以“靖”与“康”的本义赋予了另一重人物隐喻,是以杨康富裕安康,淡忘国仇家恨;郭靖“纯”和“真”,最是动人,因而得到黄蓉倾心、顽童青睐,融汇“左右互搏”、“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等等奇功,被武林尊崇“北侠”,却不恋栈名声,带领一众侠士助守襄阳,在统帅吕文德平庸(史书上的吕文德实为抗蒙名将,战功赫赫)之际,担起襄阳城的首领重担,一守便是16年。最终襄阳城破,漫天蒙古旌旗下,郭靖黄蓉携手殉国,将梁启超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诠释得淋漓尽致。
金庸笔下江湖中,不乏守正恶邪、憨厚纯真之人,如郭靖、石破天;也不缺大奸大恶、恶贯满盈之人,如张召重、田归农。但人生在世,至真至纯谈何容易。只有阅历和血汗的浇注,才能掀开表面,读懂内在的复杂的人性。
金庸从第一篇长篇连载《书剑恩仇录》起,就将人性、历史与权谋融会贯通,身负汉人血脉的乾隆,在红花会与太后之间,在微妙亲情和真龙天子之间权衡和周旋,寻求利益最大化,是书中除红花会众当家兄弟感情以外最重要的主线。《倚天屠龙记》中俞岱岩“骨气极硬”,受伤之后从不*抱怨,却忍不住一时的创伤后应激,间接造成张翠山和殷素素的自*,令张无忌沦为孤儿;为江湖造成腥风血雨的谢逊、成昆,其实也不过是因家庭被毁而陷入疯狂的可怜人,既是性格所致,也是时代使然。在疯狂的时代,更可叹众生痴愚,罔顾“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背后真意,只将倚天屠龙神化为传国玉玺那样的权柄,最多是两柄特异一点的利器,隐喻讽刺意味甚浓。
这样的隐喻在金庸作品中多有出现,尤其是表面上与官府无关的《笑傲江湖》,却是隐喻最多的也是最为隐晦。正派中人蝇营狗苟,“君子剑”也敌不过名利熏心;左冷禅贵为正道魁首之一,同样翻云覆雨,少林武当怀柔绥靖;反观魔教,所谓妖女圣姑,却有一颗息事宁人的心肠,曲洋与刘正风惺惺相惜却不得善终,任我行与东方不败对于个人崇拜的迷恋……均是将当时港英政府时期“六七暴动”众生相,与武侠江湖的动荡相互印证、对号入座,恰好成为金庸先生的政治理念最佳载体。
到了收山之作的《鹿鼎记》,出身市井的韦小宝误入紫禁城,便在人间高峰走上一遭。诛鳌拜、平三藩、征台湾、出使俄国,康乾盛世中最重要的一众事件,都有这个小人物的大功劳。
与《书剑恩仇录》呼应,处处备受重视也处处受制于人的韦小宝,要在天地会和康熙乃至各大势力之间舞动的刀锋上长袖善舞,稍有差池就万劫不复。谁是正义谁是迂腐早已难以分清,只要造福于民,这天下属谁又有何关系?金庸为这种迷思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韦小宝最终了却君王天下事,与妻归隐南山陲。小宝隐世,金庸封笔,专注于报刊时评,直抒胸臆,留下段段篇章与后人说。
下一页:无需神化、下自成蹊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凡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样的评价,甚至有人在数年前就呼吁应该争取“诺贝尔文学奖”,但如今终究缘悭。
虽未作古就已经登上神坛,但就如金庸笔下的江湖有血有肉、有笑有泪,塑造这一切的金庸也是个性情中人。
曾几何时,金庸的武侠、黄霑的歌词、倪匡的科幻、蔡澜的美食,被誉为香江文化兴盛时期的代表。大雅之下也有大俗,其余三大才子固然才情斐然,但风流之名同样远扬,三人在电视上组团“今夜不设防”,抽烟喝酒、大谈食色性也、风月之事。唯独年逾花甲的金庸缺席,不善粤语辞令或者年事已高或许是个中原因,但也并非全无风流逸事。
尽管金庸笔下小说主角大多是痴情种子,而表哥多为负心薄幸之辈,似是在影射表哥徐志摩。但后来金庸也因为外遇而与第二任妻子朱枚离婚,充当了一枚自己不喜的负心汉。糟糠之妻下堂,原因难以为外人所道,只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谈不上神化。
促成武侠小说从市井低俗上升到文化层面,是金庸武侠小说的重要功绩。在金庸历经十年反刍,终成经典之后数年间,国内文坛主流声音还将武侠小说定义为“下三滥”
南开大学教授陈洪曾在1988年的小说研讨会上,与时任全国作协理事的端木蕻良有过一场争论,端木先生将金庸小说斥之为“文坛乌烟瘴气”的代表,而陈教授则以“金庸小说乃五百年后的《水浒传》,会被时间经典化”作为回应。文化界对武侠小说重视逐步完成,以此为发轫之一,此后“不入流”的武侠小说开始登堂入室,金庸小说作为其中扛鼎者,上升为文学研究对象,当中既有新垣平和六神磊磊等骨灰级忠粉领衔的个人研究者,台湾更有作家学者成立“金学会”,将其小说称之为“金学”,颇有当年一部《红楼梦》养活一堆红学家的味道。
然而,金庸笔下的故事并不如“红楼”那样每一个细节都有研究价值,尤其是在历史事物出现时间的把握上,越是研究就越会发现向壁虚构的小瑕疵。诸如乔峰吃到宋朝不应出现的下酒菜,郭靖黄蓉之间年龄差异等等问题等等,甚至有粉丝去信指出“榛子镇”错印“棒子镇”,金庸欣然应允修改,成就一段美谈,却不能成就神话。
纵然作品白璧微瑕,无碍金庸武侠小说为无数艺术作品提供了深厚的土壤,附着于其作品之上的衍生品环环相扣,成就大量经典。
基本上忠于原著的改编电视剧,每一部翻拍时皆会因为选角而引发热议,但也成就无数巨星,尤其是黄日华的“郭靖”和翁美玲的“俏黄蓉”,刘德华的“杨过”,李若彤和刘亦菲各自扮演的“小龙女”和“王语嫣”,都堪称代表作。至于大刀阔斧改编的电影,无论是文艺范到达极致的《东邪西毒》,还是几乎原班人马欢乐搞笑的《东成西就》,乃至周星驰的两部《鹿鼎记》,时至今日仍为人津津乐道。
影视的流行,连带主题曲也相得益彰:两位铁肺巨星高歌“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一代词圣和一代歌神豪情吟唱“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听《难念的经》“吞风吻雨葬落日”、字字珠玑,《神话情话》中“有你有我雪中送火”、款款深情。
写稿佬在高考前夕,偶尔发现图书馆里竟然藏有李志清改编而成的漫画《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然后又发现马荣成主编的《倚天屠龙记》和玉皇朝出版的《天龙八部》,由此废寝忘餐。幸好最后考上心仪大学的中文系,没有背上误入歧途的恶名,也得到近距离一睹文豪风采的潜在机会。在此之前,金庸先生还两次造访于此,接受终身荣誉教授的殊荣,可惜之后都无缘面见先生,皆因金庸辞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一职,以八旬高龄远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而在挂印离去之前,他还提笔再度修订了自己的作品,修改了部分纰漏,再融入近年的思考。至于作品质量如何,自然是见仁见智;在位十年,并非全是叫好之声;耄耋求学,也见疑于炒作。对此,金庸借用大学者陈寅恪先生名句“不求学位,只求学问”作为回答,而对于晚年所得的种种奖项,老先生也是谦辞推让,没有高高在上,只有人性的光芒。
人之所以为人,皆因你我都是被情感牵引的动物,当文坛泰斗离世,媒体自是哀鸿遍地,直呼金庸之后,再无大侠。但事实上,金庸自1972年写完《鹿鼎记》后封笔,四十多年来武侠小说经历了大起大落,“金古梁黄温”的前四位已然远去,数年前见到温巨侠,也对自己的新作讳莫如深。但江山代有才人出,新派武侠小说传承者如凤歌、小椴、步非烟、沧月、乔靖夫和烽火戏诸侯等人继续探索武侠小说的未来发展路向。而武侠式微,仙侠当道,也不过是在武侠的奇诡之上大而化之,将内力玄奇外化为异象,将武学之道上升至天地鸿蒙,其核心本质依旧是“以武犯禁”,至于境界是否更高,那就见仁见智。
除了正统的延伸,也有另类的传承。同样在今年逝世,同样享年94岁的岭南文坛耆宿戊戟先生,其笔下“传奇”系列的设定和桥段,就多有和金庸作品异曲同工。
更有甚者,假托金庸新、金庸名、全庸等人仿照金庸笔法撰写大量伪作,借助书面印刷的诡计蒙混过关。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九阴九阳》,主人公段子羽集九阴真经、九阳真经、独孤九剑、六脉神剑等金庸小说中的毕世绝学于一身,经典中的那些强者纷纷沦为我等踏脚石,恰恰是每一个身怀江湖梦的少年梦寐以求的东西。只可惜段子羽残忍嗜*和张无忌的阴险,与印象中金庸笔下主角大相径庭,却是为另一项衍生领域的作品提供了不错的契机。
下一页:游戏人间,亲历江湖
金庸作品之所以能够脍炙人口,全方位的娱乐体验是其中关键。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歌影视小说都已造成极大影响,但那毕竟不是自己亲历江湖。时代和文明在进步,所谓的江湖已不是少年任侠闯天关的舞台,而那个江湖梦也只好在游戏中实现。
良好的世界观架构,庞大且多元的武学体系,纷繁复杂的江湖恩怨、家国情仇,金庸无心插柳,却为游戏里的江湖提供了上佳的舞台。90年代中期,电脑游戏技术逐步完善,老一辈的国产游戏开发者用他们的匠心,将那个传说中的江湖呈现在我们面前。
《笑傲江湖》、《鹿鼎记》和《倚天屠龙记》率先登场,随后在1996年由智冠旗下河洛工作室制作的《金庸群侠传》领头,打造了如后来“漫威宇宙”一般的“金庸江湖”,游戏糅合了金庸笔下大部分小说和经典角色,让我们化身初出茅庐的江湖小虾米,游走于江湖各地,结交天下群豪,收集各种武功绝学。由善恶值支配的任务和武功秘籍机制,让我们能触碰真实江湖脉搏,演绎属于自己的武侠故事。撇开相对生硬的操作和因为高度自由而导致的卡任务,匹马青衫,游历天下,快意恩仇,通通吊打,是何等快事。
在此之后,还有不少身负“金庸迷”和“《金庸群侠传》迷”双重身份的开发者,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制作了《金庸群侠传2》和《金庸群侠传X》。但正如金庸新不得不改笔名“阳朔”才继续在文坛立足,这种业余制作大IP的同人游戏的故事只会愈发稀罕。成本问题倒是其次,越来越严格的版权制度和水涨船高的授权费,促使着江湖向着正规一统不断迈进。
除了“大乱斗”式的“群侠传”,不得不提金庸小说中改编最多的作品之一的《天龙八部》。2002年出品的单机版《天龙八部》是台湾智冠在单机武侠游戏时代巅峰时期推出的一款作品,将宋辽燕大理西夏搬上舞台,当中既有江湖恩怨,也有家国情仇。玩家同样是以无名氏的身份游历天龙世界,介入段誉虚竹乔峰等人的人生轨迹,水墨彩绘风格的地图蕴藏着丰富的主线和支线任务,每一个任务都十分完整,也相当动人,真实的人间百态,复杂的情感一一道来。
更为突出的是游戏的心法和武功搭配系统,是功力大增还是走火入魔,存乎一心。当然,正版玩家可以借助官方赠送的武功秘籍,下载的玩家也可以求助于网络大神。
随着网游时代的兴起,一部又一部的金庸小说被网游化,带来越发真实沉浸的画面和越发宏大的江湖。《天龙八部》的网游版的横空出世,凭借着良好的画风,良好的系统加上原著所带来的底蕴和人气加成,一度被称作“救市之作”,至今已经十一年,并且衍生了多部续作,从端游时代迈向手游时代。
如今,搜狐畅游和完美世界几乎囊括了整个金庸武侠IP的游戏改编权,而手游相当低的准入标准也让许多厂商开始大打擦边球,两大厂商积极维权,让游戏外的江湖,也不乏精彩。时至今日,金庸正版授权衍生的游戏已然超过30部。江湖还在,但书写这个江湖的老人,已经离去。
完稿之日,恰巧是金庸先生的头七之日,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那些痛彻心扉的怀缅文字早就湮没在一天一变的微博热点内,消失在只展示三天的朋友圈中。
巧合的是,金庸先生对身后遗愿是“死后一百年、二百年后,仍有人看我的小说”,这也为我们留下了最后的一个悬念,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愿金庸先生千古!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