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三国演义》

守护《三国演义》

首页战争策略三国守卫之战更新时间:2024-05-11

《三国演义》

魏、蜀、吴三国的故事,从唐代就开始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了。在说书盛行的宋代,出现了说三国的专家。到了元代,三国故事又搬上舞台,经常演岀的剧目就有几十个。元代至治年间的《全相三国志平话》是现存最早的说书人底本。《三国演义》的故事是在长期的人民口头创作中逐渐形成的。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太原人。生活在元末明初,一生不得志,流落江湖,曾和农民起义军首领張士诚有过来往,是“有志图王者"。这不仅使他获得了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的知,而且接近下层人民,得到了解人民生活的原望和熟悉民间文艺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人民的思想观点。这就使他能站到当时的思想高度,在群众创作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写岀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的长篇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来,经过清代康熙年间毛宗岗的加工,成为现在的《三国演义》。

(一)内容和思想性。《三国演义》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描绘了三国时代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特别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为了争权夺利而进行的政治、军事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反动本质和血腥罪恶,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悲惨生活,同时塑造了许多英雄形象,在他们身上寄托了人民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曲折地反映了唐五代特别是宋元时代一定的社会本质。

《三国演义》反映了封建社会复杂而尖锐的矛盾斗争。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乱,农民生活极其痛苦,他们被迫起来反抗,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军阀,他们为了争权夺利,展开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赤壁之战以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经过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司马氏父子篡夺魏国的政权,併吞了蜀吳两国,完成了统一。《三国演义》用巨大的篇幅,描写这样长期而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写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注入了政治斗争内容,这确是前所未有的。如王允派貂蝉施“连环计",利用吕布*了董卓;曹操和刘备的煮酒论英雄;刘备的三请诸葛亮;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迫害他的兄弟。

《三国演义》的思想性,首先,表现在,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人民的若难。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作品揭露了统治者掠夺和屠*人民的滔天罪行,例如第四回的一段描写:

董卓……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当时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之。掠食者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贼大胜而归。

军阀之间进行的残酷战争,把人民推入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土地荒蕪,生产遭到破坏,民不聊生。第四十二回写曹操攻打樊城,十余万人被迫跟刘备逃难,“号泣而行",“民力疲困,怨声不绝”。书中还有不少地方描写了在战乱求人民的苦难。

其次,《三国演义》也表现了人民要求施仁政的愿望。“拥刘反曹”的明显倾向性,就是这种思想的突出表现。作者鞭挞了以董卓和曹操为代表的残酷的统治和行*戮,赞颂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仁君贤相。特别是在宋元时代,北方人民深受异族的统治和蹂躏,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民族压迫和反对暴政的迫切要求。在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历史条件下,“人心思汉"要求以汉室为正统,要求出现能施“仁政”的比较开明的统治者。一方面能够抵抗外族侵略,另一方面又能减轻人民被压迫剥削。这是封建时代人民的迫切愿望。

作品里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这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也应当指出《三国演义》所宣扬的正统观念有极大的局限性。因为封建正统观念还是有利于维护封建制度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因此历代封建统治者可以利用它达到散布封建思想毒素、模糊人民群众的阶级意识的反动目的。所以《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主要一方面是进步的,但也有消极的一面。

其三,《三国演义》热情的歌颂了封建时代的英雄。人民是热爱英雄人物的,他们对英雄人物充满了希望。作品里塑造了诸葛亮、关羽、張飞、赵云、黄忠等正面人物形象,或者是足智多谋,或者是英勇*敌,或者是青年英武,或者是老当益壮。这些人物虽然都打着一定的阶级烙印,但是他们终究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代英雄人物,其中注入了人民的理想。

诸葛亮。他是封建时代少有的忠贞和智慧的典型,是个光辉的艺术形象。他在隆中分析天下形势,预见到三国鼎立,提出了联吴抗魏的方针,一出场就显示了政治家的远见。在赤壁战役中,他只身到东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说服孙权,发挥了外交家的才干。他的军事天才,在博望坡用兵、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等战役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他的用兵,知彼知已,料事如神。他办政治宽严得体,赏罚分明,得到军民的支持。因此他的神机妙算总能成功。例如著名的空城计,司马懿领兵十五万*到西城,当时城内只有老弱残兵,进退两难,形势非常危急。诸葛亮则利用司马懿多疑的弱点,大开城门,自己却坐到城楼上焚香弹琴,使得司马懿大吃一惊,以为城中有埋伏,引兵退去,诸葛亮转危为安。作者把人民在长期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熔铸在诸葛亮这个艺术形象中。诸葛亮的智慧,可以说是过去时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谚语,既歌颂了诸葛亮的智慧,也说明了人民的集体智慧。

诸葛亮是贤明的丞相。他一生都从事恢复汉室、安邦定囯的事业。为了巩固蜀汉的统治,力求统一中原,他实行了开明政治,使“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在动乱的年月里,他宽产得体的清明政治,发展生产的积极措施,是符合人民的要求的。他死之后“上自公卿大夫,下至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人民热爱他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他为人民做过一些好事。

诸葛亮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人物,在他身上有着极浓厚的清高和正统儒家思想。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中,也始终贯穿着要报答刘备三顧茅庐的“知遇"之恩。刘备死后他仍然忠于昏庸无能的阿斗,也是由于忠于刘备托孤之重。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即使他当时也有消极的一面。

张飞。他是《三国演义》中极值得推崇的英雄。他生的“豹头环眼”、燕颌虎须”;说起话来,“声如巨雷”,打起仗来,不是勃然大怒”,就是“环眼圆睁”。他在当阳长坂坡上,横矛立马,历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吓退了百万曹兵,骇得夏候杰“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在战场上,他总是威风凛凛地挥动着丈八点钢矛,勇敢无畏地向敌人博斗。正是:“安得快人张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他真不愧是一员“雄壮威猛"的将军。

他“卖酒屠沽”出身,被人骂为“村野匹夫”。他不怕权势,敢说、敢骂、敢打。督邮为非作歹,他气忿不过,大喝一声“害民贼,认得我么”,扯将出去,綑起来就打。他嫉恶如仇,不惧权贵,好打抱不平;而又胸怀坦荡,豪爽正直,爱憎分明。关羽到古城与他相会,他以为关羽真的投降了曹操,背弃了桃园结义,一见关羽,挺矛便剌;等到误会解除了,就马上“大哭参拜”。后来关羽被害,他“旦夕号泣,血湿衣襟”,誓为关羽报仇。

他虽然粗暴,却勇于改过。起先他看不起诸葛亮和庞统,后来看到他们的才能,肃然起敬,说:“孔明真英杰也。”打巴郡时,他“义释严颜”,能“回嗔作喜,低头下拜"。他在长期的战斗中,经过实际斗争的磨练,渐渐变得粗中有细”,也会用谋略了。

張飞身上也有严重的弱点:急躁、粗暴、常常责打士兵。这点给他带来惨死的悲剧结局。但与他勇猛爽直、忠厚、肝胆如镜,爱憎分明等优点相比,缺点是次要的。張飞不愧为一个人民的英雄,所以长期以来深受人民的喜爱。

关羽,他是古代神武无敌的英雄。他年轻时任俠好义,因为*了仗势欺人的豪绅,流落江湖。后来在三国争霸的战争过程中,他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擒于禁、*庞德,刮骨疗毒,都表现了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他被曹操围困,張辽去劝降,他和張辽在“屯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曹操对他虽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封金,下马提银”,官封汉寿亭侯,但他一心想着刘备,终于挂印封金,过关斩将,千里单骑而去。他兵败被俘后,对孙权说:“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英勇不屈,慷慨就义。他刚强、勇猛、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品质,受到古代人民的推重。在他身上,建立在个人利害恩怨基础上的忠义思想有突出的体现。桃园三结义后,他对刘备忠贞不渝,誓*贼兵,客观上有符合人民愿望的一面,但更重要的,他是为刘备效劳,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有着明显的忠君的封建主义思想。正因为他的“义"是建立在图报个人恩遇的基础上的,所以很容易被敌人利用。华容道上,他为了报答曹操的魏营相待之恩,竞放走大敌曹操。敌我不分,爱憎不明,违背了蜀吳联盟抗曹的政治原则。这里充分暴露了他的“忠义”思想的落后性。这种狹窄的落后的“忠义"思想,往往被封建统治阶级利用来模糊人民的阶级界限,瓦解人民的革命斗争,为维护封建制度服务。这就是为什么明清统治阶级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为他大修关帝庙的根本原因。

此外,关羽的另外一个严重缺点就是“刚愎自用”,骄傲自负,以致结怨于吳国,违反了“联吳抗曹"的国策,终于导致了麦城兵败,荆州失守,身死于东吳的悲惨结局。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个仁君的形象。在封建社会中,由于人民受到种种残酷的剥削和压榨而又找不到真正的出路,于是就幻想出一个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仁君来。

刘备虽是汉室的后裔,但因家境贫苦,和人民有过一些接触。他胸怀大志,要“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他和关羽、張飞桃圆结义,同生死,共患难,亲如兄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民心目的朋友关系;他们既是君臣,又是兄弟的关系,是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的反映。但体现在刘备身上的义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有时为尽兄弟之义,就模糊了大是大非,甚至弃大义而就小义。如他为了报关羽之仇,就兴兵伐吴,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显然是小生产者狹隘性的反映。刘备为了实現安邦定国的理想,也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措施。他“三顾矛庐,师事孔明”,做到"礼贤下士”,“知人善用"。他知道“举大事者必以人心为本”,所以他能实行一些“仁政”,宽厚爱民。当时人民这样称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与曹操形成鮮明的对照。曹操残暴,他仁慈;曹操奸诈,他宽厚;所以在当时军阀混战鱼肉人民的情况下,人民反对曹操而拥护刘备是可以理解的。刘备纳贤才,行仁政固然有其进步的一面,但从根本上讲,这些都是他巩固政权的手段,因此他的谦逊就带有很大的虚伪性。这在作品中有所表现,而民间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刘备掷阿斗一一收买人心”就更是对他这种假仁假义的批评了。

曹操,《三国演义》的曹操,是个暴虐的奸雄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统治阶级的一切罪恶。这是人民群众和作家所共同创造的典型,所以不能把他与历史上的曹操等同起来。曹操是剥削阶级出身的无赖之徒,以镇压黄巾军起家。大会十八路诸候讨董卓,后来*吕布、灭二袁,定辽东,“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显示了这个野心家的雄才大略和军事政治才干。“宁教我负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负我",是这个极端利已主义者的人生哲学。但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时,并没有简单的丑化他,而是通过许多真实的情节和细致的心理活动,在他的雄才大略中,去刻划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性格。他的阴险凶线同顽强机智结合在一起,机智使他更狡猾,顽强使他更残暴。为了争权夺利,他使尽卑劣无恥的手段。当他需要人的时候,就假仁假义,小恩小惠笼络别人为他效劳;为了收买人心,他演尽了“割发代首的丑剧。而当他的利益受到触犯时,就露出他的真正的狰狞面日,惨*无辜人民。为了报*父之仇,他竟然兴兵要“洗荡徐州”,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至“大军所到之中,*戮人民,发掘坟墓”。他还恩将仇报,*吕伯奢全家,借王垕之头以安军心,借黄祀之手来*袻衡,借乱军心之名而*害扬修;另外还无辜地*害了孔融、荀彧、华佗。这些充分暴露了这个阴谋家的假仁假义、损人利己、妒贤嫉能和阴险毒辣的面目。

与人民为敌的反动派总是外强中*。曹操这个刽子手也经常处于恐怖之中的。他害怕别人刺*他,曾搞过“梦中*人”的阴谋;临死时还要设“疑塚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后人所发掘故也"。

通过曹操这个形象,作品揭露了剥削阶级的反动本质,及其凶残、奸诈的面目,暴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和罪恶。表达了人民对统治阶级不共戴天的仇恨;这就是曹操这个艺术形象的思想意义。

艺术成就。《三国演义》是我古代最优秀的历史小说,是群众创作和作家创作相结合的典范之一。作品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情节松紧有致,结构宏伟严密,语言生动精炼,描写方法丰富多样,它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它继承并发扬了《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传统,在宋元话本和讲史的基础上,把我国的小说艺术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并对后代的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国演义》是一部进步的现实主义作品,又有很强烈的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这主要体現在英雄人物的创造上。它的故事和人物都根植于社会生活,但比現实更集中、更典型、更有普遍性

书中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其中许多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等人,成为数百年来家喻户晓的艺术典型。

作者塑造人物的特点是:

(一)通过军事和政治斗争的典型环境,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尖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例如赤壁之战,在刘备、孙权和曹操三个集团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成功描绘了诸葛亮的深谋、机智和雄辩;周瑜的英俊、高傲和偏狹;鲁肃的老实忠厚性格。赵云在长板坡单骑救主,黄忠在定军山斩夏候渊,以及張飞在长板上喝退曹兵,都写得性格突出,栩栩如生。

(二)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情势中,用烘托、宣染、夸张、对比等手法,来显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惊人的威力。对关羽的描写,较多地采取了这种手法。例如关羽斩华雄,并没有正面写战斗,而是从"帐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渲染出战斗的激烈,从诸候“尽皆失惊”烘托出情势的危急,从“其酒尚温”显示出取胜的神速。从这样的情势描写中,就表现出关羽的神武。在诸葛亮出场以前,气氛的渲染,使诸葛亮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极深的印象。

(三)作者善于抓住人物活动中最重要、最富有特征的细节来刻划人物,使人物性格更加充实和丰滿。曹操“割发代首"“梦中*人”;刘备和单福(许庶)关于卢马的对话,这些细节描写显示了曹、刘两个奸为和仁厚的不同性格。关羽的刮骨疗毒,表现了他的神武,诸葛亮的观鱼“安居平五路",刻画了他的遇事沉着,足智多谋。

《三国演义》演述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史,战争是情节结构的基础。本书写战争的成就,是古今中外少有的,它写了小規模的战斗,也写了大规模的战争,还写了战略战术和军事指挥艺术。战斗的场面虽多,但写的绝不重复。赤壁之战不同于官渡之战,九伐中原别于六出祁山。有排山倒海的混战,有猛将如虎的博斗,有单枪匹马的冲锋陷阵,有出奇制胜的神机妙算,有滑稽可笑的喜剧性插曲,还有饮酒赋诗的抒情画面。这都充分地表现了战斗的复杂性尖锐性。作者下笔既能具体细致,也能鸟瞰全局,情节场面又彼此关联,一浪高一浪,作品以连年累月、大大小小的战争,举不胜举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给我们展开了一幅惊心动魄的历史彩图。

对于那千头万绪、复杂纷繁的军事政治斗争,如何分配笔墨,确定重点,作者是用过一番匠心的。在三国之中,作者着重写魏、蜀的矛盾,在具体战役中,作者又着主写胜利者一方面。描写手法,有虚有实,有详有略,旣面面俱到,又重点突出。全书内容丰富,结构宏伟,布局严密,眉目清晰,来龙去脉分明,絲亳没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这种艺术技巧在今天还是值得借鉴的。

本书的语言半文半白,但写得精炼,生动,明快,主要人物的语言有个性特色。

局限性和糟粕。《三国演义》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深厚的人民性,但也应当看到,它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思想缺陷,乃至封建糟粕。作者受封建正统观念的束缚,使他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对农民起义采取敌视态度,并赞扬镇压起义军的军阀。这给作品的思想性带来严重的损害。其次,作者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贯穿全书,用宿命论来解释历史的发展,他认为刘汉气数已尽,天命难回,一切人力的挽回是无济于事的。与此相联系,作者在处理人物形象时,宣传英雄造时势,过分突出诸葛亮、关羽等谋臣武将个人的神奇智慧和超人威力,使我们看到的只是帝王将相的活动,而看不到作为历史主人的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此外,书中还有一些神秘主义和封建迷信的描写,这些都是应该批判的封建糟粕。如写诸葛亮在鱼腹浦摆八阵图,七擒孟获时驱巨兽,五丈原上禳祈星斗等,这是作者的迷信思想造成的。又绝大部分人物性格没有发展,这些是作者唯心主义的历史观造成的。这些是作者思想的局限给艺术带来的缺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