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曹魏军虽然初战小胜,但由于诸葛绪没在阴平桥头堵住姜维,让邓艾、诸葛绪对姜维的围追堵截扑空,钟会则被姜维堵在了剑阁,让曹魏整个征蜀计划陷入了即将*的境地,钟会一度考虑撤军。
此时,魏军西路军统帅邓艾,追击姜维军到达了阴平。他的一个决定改变了整个战局。
◆邓艾其人
邓艾出身微寒,小时候养过牛,后来做了农业干部,被司马懿偶然发现其才能,随后大力提拔。邓艾曾建议在淮河两岸屯田,每年除去消耗,能积累五百万斛,等到存够三千万斛,认为必定能平定东吴。这一措施被司马懿采纳,一举解决了魏国军队征讨南方的粮食问题。可以说,邓艾是个很接地气的人,不管是打仗还是搞建设,是魏军的“万金油”。
邓艾和钟会都想到一块儿去了:正奇结合,奇袭江由
邓艾奇袭路线
邓艾跟诸葛绪商议,计划通过阴平小道对成都实施奇袭,“冲其腹心,掩其空虚,破之必矣”。诸葛绪一想到“蜀道难”又退缩了,借口上级没有布置过这个困难的任务,率军离开了邓艾,赶去和钟会会合。
钟会此时正想好好惩罚破坏计划的诸葛绪,借口他畏缩不前、错失良机,立即来个五花大绑,安排了槛车将他解往洛阳,顺便合并了他3万军队。
此时,钟会也想到了要迂回通过剑阁对成都进行偷袭,当然15万大军要通过崇山峻岭过去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派了悍将田章率领1万多军队,从剑阁西面的小道进攻蜀中,第一个目标是江由城。
这样,征蜀战役进入了第二阶段。邓艾考虑到奇袭的路途很不好走,后勤基本断绝,只能随身带一些干粮,在手头的几万部队中挑选了1万精锐,这里要特别注意,这1万精锐的战斗力非同小可。
邓艾从阴平道进去,都是荒山野岭,路途极为艰险,他凿山通路,遇水架桥,有些地方只能攀援而下,一共走了七百余里,走到江由城下的时候,全军已经断粮,马匹也无法带来,全都成了步兵,但全军的士气却十分高涨。
钟会派来的田章在路上遇到了点小麻烦,被小股蜀军伏击,田章部也都是精锐,把这些伏兵轻松消灭,通过艰难行军也抵达了江由城下,跟邓艾合兵一处,这样邓艾手里就有了2万多精兵,顿时信心倍增。
这个时候,江由城的守将马邈手里没有几个兵,估计平时也没有注意发动群众,把江由的防务搞搞好,马邈看到下面魏军黑压压的一片,这一看就是守不住的嘛,立即投降了邓艾,邓艾军就在江由得到了补给,全军饱餐了一顿。然后继续进攻涪城、绵竹,向蜀中腹地进军。
此时的蜀国,国内已分成了四派势力:
◆一派是主战派姜维,连年征伐劳而无功,扬言要*黄皓。
◆一派是宦官黄皓,把持着朝政,一直想替换姜维,并把姜维的正确建议搁置,可称为奸臣派。
◆一派是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首的文臣派,他们认为黄皓乱政、姜维胡来,以废除黄皓、姜维为己任。
◆一派是谯周为首的反战派,也可称为投降派,暗中蛰伏。
姜维跟其他三派都不和,跟黄皓更是水火不容,所以到了黄皓专权时代,姜维都不敢回成都。
菜鸟对虎狼之师的绵竹之战
邓艾奇袭攻占江由的时候,文臣派的领袖,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督军前往涪城、绵竹抵抗邓艾军。
诸葛瞻小时候就很聪明,记忆力超强,精通书画。继承了诸葛亮的爵位,还娶了公主,因为乃父的关系,每当朝廷有一些好的惠民措施,大家就竞相传送“是诸葛相公做的。”当然有些言过其实了。诸葛绪没带兵打过仗,所以军事方面是没多少经验的。
随军的黄崇曾多次请求诸葛瞻要赶紧把守江由通往涪城的要道,但诸葛瞻有些犹豫,错失了进军机会,让邓艾进入平坦的大路。不过综合史料来看,估计即使实施了也于事无补。
此时,蜀军的兵力配置方面已经捉襟见肘,综合前面姜维军不到5万,汉乐二城1万,廖化等人援军和剑阁守军2万,再加上阳安关投降的部队,所以诸葛瞻的军队满打满算不会超过2万,而且这2万人是成都最后派出来的军队,估计是那些从来没打过仗的*、护卫队等拼凑出来的。
而他们面对的是邓艾军2万多作战经验丰富的虎狼之师。
诸葛瞻的前锋部队在涪城被邓艾击溃,于是退守绵竹。绵竹毕竟是个城,在兵力对等情况下,要攻下来也不容易。而且邓艾还要防备姜维从背后分兵夹击,所以邓艾利在速战。
于是邓艾给诸葛瞻写了封信:“你如果现在投降,我就奏请朝廷,封你为琅邪王。”
诸葛瞻被这一激,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怒斩了使者,率领部队出城应战。在这个决定下来之前,我们要看看诸葛瞻为什么这么经不起激。原来,诸葛瞻对于姜维、黄皓是老早就很看不惯,而且觉得自己作为朝廷重臣、丞相之后,却对二人无能为力,是失职的,早有了殉国的想法。
在战斗前,诸葛瞻有些自暴自弃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护卫国土,我有三罪也”。表示没有面目回去,最好战死了之。比起乃父的运筹帷幄,诸葛瞻确实偏激了些,自己带的这些鱼腩部队,出城跟邓艾的精兵硬拼,实在太鲁莽了些。
邓艾让儿子邓忠和部将师纂分左右两路进攻诸葛瞻,一开始两人进攻发现诸葛瞻的部队都抱着必死决心,虽然战斗经验不足,还不容易打进去,于是回来报告说诸葛瞻不好打。邓艾说,我军现在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你们两个不把他打下来,提头来见!于是邓忠、师纂率军拼命进攻,终于把蜀军击溃,诸葛瞻和长子诸葛尚,以及黄崇等人一齐战死,蜀军被*1万多人,魏军也有部分损失。
这是整个征蜀战争唯一比较像样的大战,对于蜀国来说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败。邓艾为了显示征蜀武功作为纪念,将死难的两军将士尸体埋在一起,堆成了一座“京观”。
蜀国君臣关于是守?是跑?还是投降的讨论。
绵竹失守的消息传来后,成都已经乱成一团,刘禅召集大臣讨论怎么办,当时成都想办法拼拼凑凑,还能够组织起2万部队,但大家都知道于事无补。关键是往哪里跑,还是选择投降。
跑的方向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去东吴,一个是去南方的蜀国少数民族地区,刘禅自己的意见是先别急着投降,暂且跑到南方避一避。
这时蜀中的四派势力中,邓艾声称要为蜀国人民*黄皓,黄皓只能先缩回去了;姜维听说绵竹被攻破,知道成都已经守不住,担心受到夹击,带部队前往东方的巴中观察形势,同时放钟会进入蜀中,算是送个人情;文臣派的诸葛瞻已经战死。所以只剩下投降派光禄大夫谯周了,谯周本来就一直反感诸葛亮、姜维等人连年征战,曾写过《仇国论》对北伐战略进行批驳。这时终于轮到他出来说话。
他给后主刘禅分析:
1、自古以来哪有寄居在别国的天子呢?投靠东吴,不如投降魏国;因为东吴也是行将被魏国吞并的,作为人君尽量不要被侮辱两次。
2、逃到南面的郡县,应该提前就布置好,现在临时跑过去,魏军必然追击,南方少数民族本来就*动不安、多次叛乱,地方官僚群小则很容易有不良的想法(提着刘禅的人头去邀功),这种选择其实是最不安全的。
群臣此时还担心如果投降,邓艾对蜀国君臣不客气。
谯周说,他不会不客气的,东吴还没有平定,魏国肯定要收取蜀国的人心,所以早投降不如晚投降。早投降可以封官加爵,晚投降很可能只有一颗人头了。
大家都觉得谯周说的有道理,没有办法驳斥,于是后主刘禅听从谯周建议,把自己反绑、抬着棺材前去邓艾营中投降。邓艾果然对蜀国君臣很是客气,嘘寒问暖,同时严明部队纪律不得乱来。
姜维根据刘禅的指示,带廖化等人和部队投降了钟会。姜维的军队还是很能打的,听说皇帝投降,将士们都拿刀砍石头泄愤。
蜀国正式灭亡。
后记
蜀国亡国后,刘禅的一个儿子北地王刘谌痛心疾首,先*了妻子儿女,然后自*殉国。
邓艾、钟会先后安抚蜀国,严明军纪,秋毫无犯,蜀国人都很高兴,以为天下太平了。
后来钟会图谋叛乱自立,引发魏军将士的反抗,钟会、姜维和几百个亲信都被乱军*死,邓艾父子则被卫瓘追*。乱军又对蜀国老百姓肆意烧*劫掠,到处都是尸体,过了好几天才平息下来。
刘禅到达洛阳后,魏国对他还是非常礼遇的,赐给他“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子孙后代封侯的有50多人。刘禅17岁做皇帝,64岁在洛阳寿终正寝,平平安安、荣华富贵地过了一生。
作者:蠡湖夜谭。欢迎朋友们探讨、关注!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