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天久长出自于汉代吉语
背景说明:昨天下午与《和乐轩》一行茶友参观清华大学艺术馆,大家邀请我对这次的《舆天久长》展览做一些讲解,特将展览的文字整理出来,供更多的朋友参考分享。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也从这里由萌芽走向鼎盛。此次展览主题为“与天久长”,典出汉代吉语,以此祝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运昌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汉唐盛世的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薪火永续、与天久长。本次展览调动了陕西省43家文博机构,以周、秦、汉、唐历朝精品文物为基础(兼及唐以前其他历史时期),精选300余件展品,其中一级文物达189组件。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共分为民之初生、创制垂法、秦国崛起、皇帝临位、天子居中、多元融汇、天衢盛世七个部分,旨在挖掘隐藏在文物背后的中国先民之思想、观念等内涵,并以此构建一个“中国故事”的核心叙事结构。
一,“民之初生”典出《诗经·绵》,是周人自述开国史诗之一,可视为西周以后关中地区高度发展并长期成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一个序曲。
1,淳化大鼎。
淳化大鼎
这所大鼎造型浑朴,沉稳庄重,线条明晰,刚中带柔,有凌厉之美,是已知西周青铜鼎中最大最重的一件,也是禁止出境的国宝,实乃国之重器。策展人将其置于展览最显著的位置,其用意之一就是让参观者直观地体会到古代中国的“权力”盛世。
2,展区内陈列着神面鱼纹尖底器、鱼鸟纹彩陶葫芦瓶等文物,多样的动物纹饰表达了同时期的人类对自然界的信仰和向往。
秦代兵马俑
二,“创制垂法”单元集中展示了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周公以礼乐制度保持了朝代百余年的长治久安,并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基调。本单元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器”(如青铜器、玉器等),折射出西周思想、文化与艺术的精华。
3,何尊,西周早期
何尊
1963年6月,宝鸡县贾村镇贾村村民陈堆在坍塌的土崖上刨出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青铜器,1965年,因生活困难,陈湖将弟弟寄放的青铜器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废品收购站的师傅也不懂文物,便准备送冶炼厂一起回炉熔化。
1965年9月,宝鸡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废品站中看到了这件铜器,觉得有一定价值,向领导汇报后,博物馆再以30元的价格将这件青铜器买走。经考古人员初步鉴定,认定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其上的浮雕被称作“饕餮纹”。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见到实物后,反复看了好几遍,经过清除泥土和锈迹,果然在铜尊底部发现了长篇铭文有122字。
何尊上面的金文“中国”
文字涵义:周成王五年四月,一位叫“何”的周王室重臣,在刚建成的洛邑(周朝金文称“成周”、“王城”)受到新居那里的王的训诰和赏赐。“何”用得到的赏赐,铸成这件铜尊,记载这一重大殊荣。其中有一句“余其宅兹中国”,意思是“我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在器物上出现。(具体文字见老沈说玉—垃圾堆里捡回的国宝)
4、2005年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M26号墓出土的站立玉人
西周小萌妹
这是一件颇为“穿越”的西周玉器。站立玉人出土于墓主腰下右侧,青玉材质,玉质细腻润泽,局部有黄色沁斑,微透明。玉人面部细眉杏眼,宽鼻长耳,两肩平直,双手自然并拢于腹部,尤其是别致的羊角辫发型颇有现代气息,再配上一袭圆领连衣裙的优雅装扮,简直“萌萌哒”不要不要的。(具体说明见老沈说玉—穿越回来的“国宝”)
5,散氏盘,又称夨(音侧)人盘,
散氏盘
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散氏盘,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散氏盘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晚清四大国宝均以长篇铭文和精美的书法著称于世。
老沈现场讲解
这次清华大学的精品展中这件散氏盘和何尊一起已经撤展,非常遗憾后来者没有机会近距离的观赏,感受到它的震撼。
秦式大玉壁
韘(音射):扳指的最早雏形
三、“秦国崛起”单元主要展示了公元前640年被秦穆公所灭的芮国之遗珍、雍城秦公大墓和其他地区出土的秦国文物。漫步展厅,既可以从文物器皿中窥见秦国崛起之路。也可以通过陕北地区发现的先秦时期匈奴遗物,了解当时秦人所面临的外部形势。
秦公鎛
本单元最引人注目的文物是巨大的秦公镈,这件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周身饰飞龙凤鸟,尊贵中透露出张扬之美。
现场参观图片
四、“皇帝临位”单元集中展示了秦始皇帝陵和秦咸阳宫等地所出文物,以及反映统一政策的遗珍。秦帝国建立后,上古以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经历前所未有的整合,中央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地方上以郡县制代以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此促进了中国大一统之“天下”观念的形成。
秦权
夔纹大瓦当
直径达到61厘米的夔纹大瓦当,是历代出土瓦当之最,被誉为“瓦当之王”,从中可以看出秦人对浩大气势的追求和大秦帝国的恢宏壮阔。
五、“天子居中”单元的展品则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汉代文明的浓缩,该时期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四夷宾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本单元除了部分与祭祀、礼制相关的文物之外,大多是高等级墓葬中所出的艺术遗存,它们不仅展示了盛世汉代丰富的生活画卷,还映照着当时人们的信仰、礼仪制度和生死观念等内涵。例如文物“必忠必信”铭铜镜,反映出中国古人所重视的忠信文化。
必忠必信铜镜
必忠必信铜镜“与天久长”瓦当,西汉早期,咸阳市渭城区汉景帝阳陵陪葬墓园出土。
汉代人物佣头部
汉代辟邪兽
汉代玉熊
汉代羽人骑马
1966年的春天,咸阳市新莊鄉農民在漢元帝渭陵附近取土時偶然發現了一個被燒焦紅土裹著的東西,清理後竟是一件罕見的玉羽人奔馬。汉代帝王迷信方士,追求長生不老“羽化登升”的境界。因此就有了手持靈芝的仙人和生有雙翼的奔馬組合的此件玉雕,雲朵則反映了當時“羽化成仙”的思想。漢代是我國玉器的重要發展時期,這件玉器雕刻手法嫻熟,工藝精湛,作者依據當時流行的雕刻風格和社會風氣以虛構誇張的手法表現出一種濃厚的神話色彩。(详见老沈说玉——汉代羽人奔马)
六、“多元融汇”单元通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的文物陈列,展现了该时期多民族和多文化空前融合的盛况。由于丝绸之路和海路的开通,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和地中海沿岸的商贸空前频繁,各地民族、思想、文化、物质和艺术风格互转流通,极大地促进了中古时期中国的文化和艺术转向更加开放、多元、丰富和有创造力的面貌,艺术理论和绘画、书法和雕塑等多门类艺术空前发达。
唐代铁芯铜鎏金飞龙
唐代天王雕像
唐代鎏金铜浮屠
鎏金佛像等具有宗教色彩的展品,既体现了中国佛教艺术创作的广泛流行,也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海纳百川。
七、“天衢盛世”单元是本次特展的最后一个篇章,集中展现了大唐盛世的文物风貌。当乐舞图映入眼帘,参观者仿佛穿越到当时的世界性大都市——唐朝都城长安,感受中外频繁的友好交流、多文化的交融碰撞。而从唐代名人的碑文拓片中,参观者也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唐朝的兼容并蓄、高度开放,以及唐代文化更显多样化、更富创造力和更具恢宏气度的特征。
彩绘陶女俑马佣绞胎纹骑马佣(手机自拍爱好者)
唐代彩绘骑马女佣
展期为99天,到12月17日正好99天撤展,寓意“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和“九九大运,与天终始”走出“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今天下午的两个小时,似乎经历了一场中华文化的跨时空旅程,而作为华夏传人,更能感受到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谢谢各位共享!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