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因何快速崛起?

吐蕃王朝因何快速崛起?

首页战争策略王朝崛起即时战术更新时间:2024-06-07

7世纪初,即便在西藏高原,吐蕃也不最强大的邦国。

立国于阿里的象雄、拉萨河谷周边的苏毗,均比位于山南雅砻河谷的吐蕃强大。

但在松赞干布手中,吐蕃就像被施加了魔力,相继兼并了苏毗和象雄,疆域扩张至1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不含林芝和昌都的西藏自治区面积)。

当吐蕃铁骑走下高原,诸羌、党项、吐谷浑倒头而降。

至八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已囊括青海全部、甘肃大部、陕西西部、新疆南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及拉达克(印控克什米尔)、勃律(巴控克什米尔)等地,疆域扶摇万里。

为什么一个地处高原,生态环境恶劣的国家,能够如此迅速的崛起?

总结起来,大概有三个原因:人努力、天帮忙、运气好。

象雄、苏毗、吐蕃位置关系

一、人努力

松赞干布继任赞普时,吐蕃国家的状态根本谈不上好,反而是处于濒临崩盘的危局

当时,恰逢国家形态从部落联盟向中央集权的过渡期,加之南日伦赞(松赞干布父亲)吞并苏毗时,大肆赏赐作为卧底的娘氏、韦氏等贵族,引起了山南旧臣集团的极度不满。

在国内政治体系失衡的状态下,山南系老臣毒死南日伦赞,发动了叛乱。

松赞干布接手后,面对山南、苏毗各地的叛乱,与一干能臣鼎力配合,迅速平息了叛乱。

随着中央集权体制的推广,松赞干布施了一套结合军事、社会、行政、生产于一体的制度——“五茹六十一东岱制”

此制度将国土划分为五个“”(军区),每个“茹”都设有“茹本”、“元帅”、“副将”等职。

“茹”下设有若干东岱(千户),设有千户长(又称千夫长)、百夫长等职。

“茹本”“千户长”既是军官,又是地方行政官员,同时负责军政民政事务。

《五部遗教·大臣遗教》、《贤者喜宴》等史料记载,吐蕃每“茹”的军马均由同色马匹组成,旗帜亦各有区别,登高一望便可知是哪“茹”的军队,十分有利于行军作战和调遣指挥。

“五茹六十一东岱”的体制,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国的网络,散落各地的吐蕃民众被拧在一起,为一个目标奋斗,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行政区域划分完毕后,国家税收制度也逐渐完善。

这套赋税体系,以土地计算单位的农税、牲畜量为单位的牧税大料集(综合征收机制)三部分组成。

作为课税的基础——田地划分、畜牧量统计人口普查,主要由大相禄东赞(噶尔·东赞域松)主持推行。

敦煌藏文史料《大事记年》记载:“(唐永徽四年,653),大论东赞于‘枯’地定牛腿税”。

“牛腿税”是专门针对牧区的牧业税,规定“每头牛要按全牛的四分之一来交税。四分之一,也就是一条牛腿,故而称为牛腿税。”

《敦煌本吐蕃藏文文献》记载: (永徽五年,654),大论东赞于蒙布赛拉宗集会,区分‘’(军户)、‘’(民户),为‘大料集’而始作户口清查。”

这是吐蕃现存第一次人口普查和建立户籍制度的记载,“桂”、“庸”的划分及“红册”(军丁名册)的出现,代表着军队从部落制走向国家军事化。

吐蕃军队在调动、轮替、补充、后勤运作上的不断正规化,给吐蕃的扩张插上强劲的翅膀。

吐蕃王朝的腾飞,不是松赞干布一个人在战斗。

在他34岁英年早逝时,吐蕃国家制度远未达到完善。

松赞干布去世后,噶尔家族父子三代大相(禄东赞、赞悉若、论钦陵)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在一干人杰的努力下,吐蕃才能夯实国家的执政基础,成为令人胆寒的强势帝国。

二、天帮忙

无论吐蕃君臣如何努力,都不能改变西藏的自然环境和海拔高度。

但不知是否因为感动了上苍,吐蕃王朝碰上了一段高原气候的温暖期。

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藏史中关于气候的连续记录。

但幸好东边有个写作业的狂魔民族,汉人作为蓝色星球上最喜欢写历史的族群。

在官修历史之外,还有大量的野史、方志、游记、笔记、小说、诗词歌赋存世。

这些庞杂得令人发指的史料中,保存了大量有关古代气候变化的记载,让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西藏几千年来的气候变迁。

经过竺可桢、朱士光等前辈学者的整理,得出一个被学界广泛认可的结论。

东亚的历史气候,经历了三个完整的“温暖—寒冷”变化周期:

第一个温暖周期出现在仰韶文化时期,称为仰韶暖期,与之对应的是西周冷期

第二个温暖时期出现在秦汉,称为秦汉暖期,对应魏晋南北朝冷期

第三个温暖时期则在隋唐出现,称为隋唐暖期,对应明清小冰期

中原历史气温变化曲线

从史料记载上看,唐玄宗时期(公元712-756年),梅树可以生长于长安的皇宫,妃子江采苹因其所居种满梅花,被称为“梅妃”

诗人元稹(779年—831年)在《和乐天秋题曲江》中,写到曲江边的梅树,“长安最多处,多是曲江池。梅杏春尚小,芰荷秋已衰。”

杜甫(712-770年)的《病桔》一诗,提及李隆基在长安宫中蓬莱殿种植柑桔。

唐代笔记《酉阳杂俎》记载,“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秋,宫内有几株柑树结实一百五十颗,味与江南蜀道进贡柑桔一样。”

需要注意,柑桔和梅树都不是特别耐寒的植物。

我们总说“寒梅傲雪”似乎梅树很耐寒,但其实梅树只能抵抗-14℃的最低温度,而柑桔更差-8℃的低温,就会让它结果困难。

唐人樊绰的《蛮书》中记载:“云南曲靖以南、滇池以西,一年可收获两季作物,九月收稻,四月收小麦或大麦。”

温暖周期的到来,农作物产量的提升,让以农耕为核心的小伙伴都打了鸡血。

曾如泰山压顶般的突厥汗国,很快就被打翻在地,又踩上了一万只脚。

隋唐从南北朝的弱鸡时代*,相继成为东亚地区的霸主。

气温与疆域变化曲线

与此相对的是中国北方农耕与游牧,疆域纬度的变化关系。

图中以北纬40°和45°间的横线(长城)为界,农耕文明北扩的时间,集中在秦汉、隋唐时期,明朝的尖角则代表其突出长城的时间很短。

这张图形象的表现了,气候对农耕文明扩展能力的巨大影响,而同为农耕核心的吐蕃,也必然享受到了温暖气候的红利。

温暖的气候,让西藏雪山融雪增加,河谷地带丰沛的径流,有能力支持大规模的屯垦(吐蕃也效仿唐朝推行了军屯与民屯)。

而农作物产量的上升,让吐蕃社会有充足的物质基础,进行各种上层建设,包括军队物资储备和训练。

雍布拉康脚下的农田

三、运气好

国运是种很难琢磨的因素,当一个国家国运兴起时,周边总会出现有利的局面。

反正,则天灾人祸不断,在不断消耗中走向灭亡。

吐蕃王朝的崛起之路上,至少获得三次重大机会窗口,均被其牢牢抓住。

其一、苏毗王国的内乱;

吐蕃尚蜗居于山南之时,雅鲁藏布江北岸的苏毗暗流涌动。

因不满苏毗女王的暴政和区别对待,娘氏、韦氏、农氏、蔡邦氏等世家大族,主动联系吐蕃,准备里应外合。

正是在卧底的充分配合下,南日伦赞倾全国之兵挥戈北渡,一击而亡苏毗。

鲸吞苏毗之后,吐蕃的版图扩大了数倍之多。

第一次拥有了辽阔的牧场,从农耕为主的国度,转为农牧兼营,拥有了组建强大骑兵军团的能力。

其二、吞并吐谷浑;

以吐谷浑作为走下高原的第一块跳板,是松赞干布在世时便定下的战略目标。

贞观十一年(637年),松赞干布便进行过尝试,吐谷浑王不能抗御,逃至唐朝境内避难。

为此,唐蕃两国爆发了第一次军事冲突——松州之战。

22年后(显庆四年,659年),禄东赞率吐蕃军队卷土重来,再次对吐谷浑实施打击。

当时恰逢唐朝第二次征伐高句丽期间(655—660年),摆在唐高宗面前的是三个不同方向的战略选择。

1、东方的高句丽;

2、西部的西突厥;

3、西南的吐谷浑。

在这三个选题中,征服高句丽代表着超越隋朝,可以证明政权的合理性。

西部的西突厥,代表着唐朝战略主轴,涉及国家核心利益,也意味着与强汉相提并论。

于是,显得“不那么重要”的吐谷浑受到了忽视。

直到吐谷浑灭亡7年后,咸亨元年(670)论钦陵兵入西域,连克西域十八州、龟兹拔换城(故址在今新疆阿克苏)。

唐朝才猛然发觉,吐蕃对吐谷浑的占领,使其获得了染指西域,东争陇右,北控河西走廊的战略十字路口。

咸亨元年(670)8月的大非川之败,宣告唐朝收复吐谷浑的努力落空。

从此后,吐谷浑作为吐蕃争霸的前哨和补给基地,“军粮马匹,半出其中”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吐谷浑是吐蕃王朝的第一块“帝国拼版”,决定了吐蕃的命运走向。

如果,唐朝能够固守吐谷浑,则将锁死吐蕃的发展空间。

即便处于气候温暖的高峰,以西藏高原的生产力水平,人口天花板的上限也不过一两百万的量级,完全不具备成为大帝国的基础。

其三、安史之乱的超级红利;

禄东赞父子三人去世后,吐蕃王朝的扩张进入了一个平台期。

随着玄宗开元盛世的到来,唐军在河西地区不断扩张,吐蕃在比拼国力的较量中渐露颓势。

但爆发于天宝十四年(755年12月)的安史之乱,彻底打断了唐朝的脊梁。

战斗了最强的边军东调平叛,给了吐蕃王朝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机缘。

从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开始,吐蕃的腾飞已不可遏制。

此后30余年间,一直处于对唐军的碾压性优势之中。

综合各种唐史的记载,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兰州(甘肃兰州)、廓州(青海化隆西南)、河州(甘肃东乡)、鄯州(青海乐都)、洮州(甘肃临潭)、岷州(甘肃岷县)、秦州(甘肃秦安)、成州(甘肃西和)、渭州(甘肃陇西)等数十州已经相继沦没,吐蕃牢牢控制了整个河、陇地区。

764年(代宗广德二年)凉州失陷,吐蕃截断了河西走廊,西域正式成为一块飞地。

此后,在吐蕃的打击下,西部唐军不断向西退却(766年陷甘州、肃州,776陷瓜州、786年陷沙州),东部唐军则只能凭借陇山的地形,苦苦支撑,吐蕃攻入长安便发生在此段时间(代宗广德元年,763)。

这便是,吐蕃王朝崛起的过程。

当然,“人努力、天帮忙、运气好”的三个规律,放在任何一个王朝都适用。

在上述三点原因中,人努力显然是最主要的因素,没有一代又一代吐蕃君臣的努力,即便老天帮忙也未必能成就霸业。

“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内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