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冷静下来。
豆瓣吵了一个周末。
朋友圈鬼哭狼嚎了几个深夜。
Sir必须聊聊了。
他一出手,还还还是圈内顶流——
招魂3
The Conjuring: The Devil Made Me Do It
温子仁,人尽皆知的鬼才导演。
从B级恐怖,到超A级好莱坞大片,所到之处,几乎从未失手。
《电锯惊魂》,才华初现;
《死寂》,一鸣惊人;
《速度与激情7》,系列最佳(之一);
《海王》,惊艳诡奇……
但对于大部分国内影迷——
《招魂》,才是我们第一次浓烈地感受到“温子仁DNA”的冲击。
灵媒夫妻。
古宅驱魔。
以及——
光影的狡黠;空间的诡秘;恶灵的放肆……
如此新鲜,如此生猛。
更别说,系列必会登场,那句让你脊背发凉的标语:
“真实事件改编”。
片尾花絮,都有真实录音与照片供你“欣赏”。
而原型之一罗琳·沃伦,也一直担任电影的特别顾问。
直到去年去世(享年92岁)。
△ 罗琳·沃伦在《招魂》中客串
不过,如果说“温子仁导演”五个字是恐怖片的金字招牌。
“温子仁监制”,众所周知,多是灾难。
《招魂3》亦然:
由《哭泣女人的诅咒》导演,95后的迈克尔·查维斯执导,温子仁监制。
效果大家都知道了——
口碑大滑坡,烂番茄59%,豆瓣6.5(尽管这分数对于恐怖片来说不低)。
看评论,态度两极。
有人说,转型成功,保住《招魂》系列的口碑。
也有人吐槽,无聊,鸡肋,嚼蜡,灾难。
谁对谁错?
其实都有道理。
但Sir的结论有点不一样(答应我看到最后)。
先概括地说:
一流技巧,二流情感,三流恐惧。
01
吓人,《招魂》依然是认真的。
噱头可以说三部最劲爆:
前两部,还只是改编自真实灵异事件。
这一部,是有官方记载的——
美国史上第一起,嫌疑人以“被恶魔附身”为由辩护的真实案件。
1981年。
阿恩·夏安·约翰逊因过失*死房东艾伦·博诺而被判一级谋*。可两人关系一直很好,约翰逊也没有任何犯罪记录。上到法庭,约翰逊的自辩让人咋舌,却又好像符合情理:
是恶魔控制他的意识*人。
而且表示,自己住进房子之后便出现精神萎靡和幻听症状。
另一位证人,受害者11岁的儿子也证实,房子之前曾发生闹鬼事件,因此才会出租。
煞有其事?
没办法,法院只能邀请声名在外的沃伦夫妇。
经过调查和驱魔,夫妇认定约翰逊的确遭到恶魔附身,并提供了“证据”。
结果争议巨大:
法院最终还是判处约翰逊一级谋*罪,不过只有十年有期徒刑。最后约翰逊五年后便出狱,和女友黛比结婚。
背景故事就够离奇了,放到电影里……
恐惧,更加可感可触。
开场一场驱魔戏,常规操作。
夫妻俩应邀来帮一位8岁男孩驱魔,过程虽有曲折,但也算成功。
前戏过后,才到戏玉。
《招魂》系列基本法,生活化的惊悚场景开始出现。
(温馨提示:胆大的往下拉,胆小的,你都坚持到这了,不如继续吧)
以下这些场景,哪个你没经历过:
泡澡。
大半夜,房门敲响,小孩被吓醒。
嗯?没地躲?
只能冲进最近的厕所,躲进浴缸,拉好浴帘。
然后,等。
等了一会儿,浴缸周围似乎没什么动静。
真没什么?
抬头——
浴帘边缘,鬼手试探。
不会要进来吧,Sir脑中迅速想象出一万种它要吓人的方式。
想到第567种时……
突然——
哗,喷头猛然喷水。
定睛一看,不,不是水,是血。
真·狗血淋头。
还有,轰趴。
朋友们正在你家蹦迪,音乐开到最大,今天就要把自己灌吐。
镜头一切,给你特写。
你在干嘛?
头晕目眩,耳朵却听不见一丝声音。
朋友还以为你微醺了,赶紧再递一罐。
行,喝吧。
又一罐下肚,你想去吐一吐,保持清醒。
转头,回来,卧槽?
你朋友抱着你女朋友在啃!
你还没回过神,你朋友——
抬头,怒吼,鬼啊!
没时间思考,你拉着女友就往外跑。
此时,镜头和音效都像喝醉酒般,冗杂迷乱:
耳边,一会儿是摇滚乐重低音,一会儿是狗的惊叫,一会儿是恶鬼的咆哮……
窗外,明明刚刚还阳光明媚,瞬间变地狱般的血色。
绝望之际,周围一切又变得寂静、黑暗。
屏息,凝神。
恶鬼从暗处冲出,瞬间贴脸。
你本能地挥刀刺*,保住小命。
就这两个桥段,导演没给“招魂系列”丢脸:
长镜头与快速剪辑结合;摇晃的伪纪录片式运镜,与静态的“黑处凝视”结合;以及空间、色彩、声音等元素一个没放过,层次丰富。
吓人,且吓得花哨,吓得有质感。
同时留下悬念——
真是恶鬼吗?
浑身是血的约翰逊,恍惚地走出家门,被警察发现,当即逮捕。
事后调查,房东身中22刀毙命。
原来,小男孩身上的恶鬼,已经转移到这位小伙子的身上,一切都是“你”的幻觉。
电影和真实事件,接上了。
知道原委的沃伦夫妇临危受命,参与调查。
必须要还给这个年轻人“清白”。
02
温子仁在采访时说到了《招魂3》的不同。
我真的希望《招魂 3》摆脱前两部电影的设定,它应该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水平,去探索一些从未探索过的东西。
注意两个词:
摆脱和探索。
这是《招魂3》的使命,也是它出现争议的原因。
我认为这应该更像是一个侦探故事
相比于前两部招魂,沃伦夫妇带着观众视角,去走近灵异事件的驱魔故事。
《招魂3》有着明显的变化:
沃伦夫妇的戏份更重;牵扯进案件的写实性更强。
转变必然带来阵痛。
注意开场的驱魔事件里,罗琳从恶魔附身的小男孩身上看到的东西。
法阵,巫术,祭坛,以及人的手。
没错。
《招魂3》最大的改变:
反派不是“鬼”,是人。
剧情走向如悬疑片,一步步揭开这个人类身份、样貌、所在位置、有何图谋,以及如何挫败他的故事。
但观众大概都明白一个道理:
核弹只有呆在发射井里才有威慑力,同理,鬼怪只有未现身的时候,才最吓人。
因此,这也是《招魂3》弱下来的根本:
对手,从来去无踪的鬼,变成可供推理和预测的人。
恐惧减半。
沃伦夫妇开始调查这个这恶魔出现的原因,时间,地点。
接下来便进入探案 偶尔吓吓人的模式。
亮点还是有的。
比如“藏在水床里的鬼”。
暗绿色,流动不稳定的水床,时刻挑衅着观众的承受底线。
小男孩根本不知道——
床下的涟漪,是水,还是鬼。
还有,悬疑片标准的“反转”。
沃伦夫妇凭借通灵天赋以及专业素养,调查似乎进展神速。
去一去案发现场,确定凶手作案手法。
摸一摸尸体,确定敌人藏身地。
可是,女巫那边也开始了反制。
丈夫在家突然晕倒。
醒过来发现,黑衣女巫就在身边。
他愤怒地拿刀怼过去,结果被人唤醒。
冷静下来,他怼的是谁?
不是别人,正是妻子罗琳。
这也是《招魂3》的一个转变:
作为驱魔者的沃伦夫妇,这一次成为了猎物。
他们被深刻地牵扯进这场危局之中。
找出凶手的目的,不再是驱除邪祟。
更重要的是,拯救自身。
这种把旁观者视角变为主角,把人与恶鬼的战斗变成了斗法,是《招魂3》的一个探索。
成功与否,Sir不想评判。
但,显然触怒到了不少粉丝。
03
如果要问《招魂》系列之于一般恐怖片最大的差别在哪?
Sir首先想到的答案一定是:
日常感。
在jump scare的惊吓手法烂大街时。
《招魂》给它真正玩出了新意,看完头皮发麻的那种。
在招魂第一部的开头。
埃德·沃伦在讲课时说出恶灵侵袭的三步骤:
infestation(*扰);
oppression(压迫);
possession(占据)。
哪种最吓人?
你当然以为,会是最后一步,possession(占据)。
但在Sir看来,最恐怖的场景。
恰恰在前两部分:
挑逗的*扰、PUA般的压迫。
招魂系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温子仁创造性地把很多惊悚恐怖的内容植入到了生活之中。
这种所谓的“日常感”,全是技巧——
通过松绑你危机预警的方式,让危机瞬间破防。
在你最舒适的时候。
给你最毛骨悚然的攻击。
甚至系列中出现过的“恶鬼”,都有动机。
盘踞于鬼宅,并不是要吓人,只是放不下心中执念。
恶魔的怨与痴。
通通在告诉你——
“魔鬼”哪是什么大恶霸,不过是现实里随处都能撞上的可怜人。
而在《招魂3》里。
这种接地气的吓人段落,大大减少了。
Sir只想到两处:
一处就是刚刚说到的水床(水床在生活中还是比较猎奇)。
另一处,是约翰逊在家,发现麦片自己掉在地上。
这便是Sir说的“三流恐惧”:
《招魂3》不是不吓人了。
只是在注入了探案、悬疑、宗教、巫师等众多元素之后。
它的吓人,不再耐心,不再专注。
剩下的,比如许多忠实影迷发现的致敬梗:
致敬《驱魔人》:
致敬希区柯克:
致敬《闪灵》:
最多只能算是借尸还魂的安慰和点缀。
04
最后,Sir还想为国内观众说几句话。
为什么《招魂3》算是扑了,国内影迷依然热情高涨?
24小时内,豆瓣评价便有1w 。
这才是Sir想说的诡异之处——
我们越对恐怖片感兴趣,我们,却越来越没办法完整地看到一部真正的恐怖片。
国外影迷,可以在大银幕、漆黑的影院里感受一次光影奇观。
我们呢?
无论手机、ipad,或是投屏,不可避免,恐怖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回溯过去。
虽然Sir不想承认,但我们的确在经历“恐惧清除计划”。
80年代,我们还有一批尺度惊人国产邪典片。
黄建新的《错位》。
科幻与恐怖结合的《合成人》。
悬疑 恐怖 “反特”题材的《圣·保罗医院之谜》。
聚焦儿童*人案的《黑楼孤魂》……
90年代,我们经历香港电影b级趣味的大爆炸。
怪力乱神,尽皆过火。
之后,审查缩紧,“不得有鬼”。
可尽管如此,尽管回回被骂,国产恐怖片总能时不时蹦出爆款。
杨幂《孤岛惊魂》,卖出4.12亿的《京城81号》。
曾几何时,Sir几乎每个月进电影院都还能看到一部用海报吓人的国产恐影。
然后,没有然后了。
今年,能上映的国产恐怖片,3部。
票房不过几百万。
引进恐怖片,没有。
能称得上“恐怖”的:去年一部,悬疑惊悚片《隐形人》;今年一部,科幻惊悚片《寂静之地2》。
我们活在一个恐惧缺失的时代。
一位在国内拍恐怖片的导演,曾经说过自己面对的质疑:
“我们有这么多的大好河山,5000年文化历史,那么多的正能量,可歌可泣的人物,我为什么要做让别人骂的人呢?”
大好河山,可歌可泣。
这些当然值得拍。
事实上,我们近年票房金字塔的国产电影,基本都是这样的“正能量叙事”。
问题是。
现实只有“大好河山”吗?
Sir想起前不久49中事件。
事件发生后,是滔天的质疑、阴谋论、以及谣言。
无独有偶,最近广州疫情,也有谣言出现。
为什么我们一面强调正能量,可又无法阻止负能量屡次依附人的本能迅速蔓延?
这一次《招魂3》哪怕被诟病不少。
但有一点,几乎是公认好评。
Sir前面说到的,“二流情感”——
沃伦夫妻间的爱情。
一个细节:为什么丈夫几乎全程瘸着腿?
沃伦夫妻,一直是与恶鬼正面刚的猛人。
可这一次,他们不再无坚不摧。
丈夫受伤,妻子屡次进入险境。
大家都听过少年屠龙终成恶龙。
成年屠龙,哪怕意志再坚定,暗箭难防。
那一条腿,便是代价。
可那又如何。
瘸腿的丈夫,全片出现最多的动作:
奔跑。
他全力跑了,才能在悬崖边拉住妻子的手;
他全力跑了,才能赶上在停尸间“叫醒”妻子;
他全力跑了,才从最终正邪大战中掐点营救。
这是为什么我们会为之动容的原因——
夫妻二人,面对绝对的恶,从不放弃退缩。
电影之外。
我们被推上通向光明和正面的单行道,却也被剥夺直面恶的机会。
一味如此,结果会怎样?
Sir不止一次想到,黑泽明《蛤蟆的油》开篇那段话。
不寒而栗。
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
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
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真面目。
不禁吓出一身油。
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