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由莱昂纳多主演的《好莱坞往事》在北美上映,引起很大争议。
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认为,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呈现的李小龙形象与现实不符,“片中他被表现为一个傲慢(说脏话)、夸夸其谈的人”。
花了十年时间研究李小龙,写下传记《李小龙的一生》的作者马修·波利,也认为过于夸大,“在影片中,李小龙是一个骄傲自大的吹牛大王,导演把这些特质夸大到了讽刺的地步。”
对于这些争议,导演昆汀则回应说:“李小龙就是有点傲慢,这不是我编造的。影片虚构的特种兵角色在生死实战中能打败李小龙”。
李香凝再次回应说,能理解昆汀用夸张讽刺的手法刻画当时的真实人物,但片中史蒂夫·麦昆就没有被讽刺,导演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角色,但不应该一边说李小龙本人就是傲慢自大,一边又说这是一部虚构的电影,这样就很不真诚。
昆汀对李小龙确实不真诚。
据李香凝透露,开拍前,昆汀联系了影片中多个真实人物的家属,唯独对李小龙不一样,他没有以任何方式联系李小龙的家人。
影片《好莱坞往事》对李小龙的描绘过于夸大讽刺。
真实的李小龙超级自信但绝不自大:
如果我说我很强,可能你会说我在吹牛,但如果我说我不厉害,你知道我在说谎;
我不会说自己是天下第一,但我也绝不承认是第二。
他的魅力跨越时代,去世46年后,仍有很多人模仿他、追随他,不分肤色,无论老幼。
他是功夫电影的开创者,闻名全世界的功夫巨星。
他拥有数以亿计的不同肤色的影迷,更是各领域佼佼者的偶像,比如周星驰、科比·布莱恩特、曼尼·帕奎奥等。
作为华人,在充满歧视的好莱坞首次亮相便被模仿。
李小龙在电视剧《青蜂侠》中扮演司机加藤,作为配角的他光芒盖过主角,受到观众喜爱,年轻人都争相模仿加藤而非主角青蜂侠。
片中他的武打动作干脆利落,特技演员基恩·勒贝尔回忆道:很多特技演员面对李小龙都不知所措,因为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出了好几招。
仅用三个月便学会了双截棍,并在该剧中首次使用,火到美国青少年纷纷效仿,导致不少伤亡,多个州不得不禁止使用双截棍。
他开创了香港功夫电影的新纪元,更是让好莱坞首次涉足动作片。
《唐山大兄》上映不到一个月,便创下了香港电影票房纪录,李小龙开创了香港动作片的新时代。
《精武门》票房碾压同期的《水浒传》,并赢得媒体一片好评,结尾定格的凌空飞脚成了观众拍案叫绝的经典镜头。
自编自导自演《猛龙过江》,影片突破五百万票房,罗马大剧院的对决,成了经典的死亡之战,也让对手查克·诺里斯名声大噪。
影片中他用两副双截棍完成高难度的表演,令人眼花缭乱,赚足了观众的眼球。
《龙争虎斗》为华纳创下两亿美元的票房,李小龙也因此成为国际巨星。
他是代表功夫电影的一个符号。
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世界对中国功夫的认识,将它弘扬到全世界,甚至将“功夫”一词写进英文词典。
但他不局限于中国功夫,而是将多种竞技兼收并蓄,创立了截拳道。
从小跟着父亲练习打太极。
由于缺乏安全感,十三岁拜叶问为师,开始学习咏春拳。
年纪虽小,但他已经很有主见,选择咏春拳的原因是:香港很小,如果在电梯里打起来,直拳是最有效的。
他对读书不感兴趣,对于武术却废寝忘食地专研,只学了几个月,便进步神速,深得师父喜欢。
除了咏春拳,他还跟着多个师父学过不同拳法。
甚至还缠着擅长西洋击剑的哥哥学习灵活多变的步法。
他不拘泥于某个门派,而是虚心学习各家所长:流派会限制你进步的步伐。
24岁的李小龙以嘉宾身份参加了人生中第一个国际比赛“长滩国际空手道锦标赛”。
他惊艳亮相,展示了“闭目粘手”、“单手二指俯卧撑”、“无影拳”、“寸劲拳”、“连环飞踢”。
他将比赛变成了个人秀。
非凡的速度和力量,征服了全场观众,人们都感叹:李小龙是世界上动作最快的人。
这次比赛让李小龙吸引了众多高手前来学武,包括菲律宾棍王丹·伊鲁山度、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九、空手道大赛冠军罗礼士、詹姆斯·加纳、史蒂夫·麦昆等。
这些高手主动拜师学武,不是为了防身,而是为了学习如何通过动作表达自己的愤怒、决心等。
李小龙接受采访说,他们想跟我学习在战斗状态下表达自我的艺术,一边是本能,一边是控制,你必须将两者完美结合,如果把本能发挥到极致,就不合理;
如果控制达到极限,你可能会变成一个机器人。
此后他还参加了很多类似长滩比赛的活动,与各国不同门派的高手交流切磋。
但这样的做法显然让传统华人武术界很不满。
而他开武馆授课,没有种族偏见,只要懂得是非、真心热爱武术,无论什么肤色,他都愿意收徒。
这也让美国西海岸的华人武术家愤怒不已。
1964年11月,李小龙收到黄泽文的挑战书。
挑战约定,他要是输了将不能再给非中国人授课。
他必须取得胜利,才能捍卫每一个热爱武术的人平等学习的权利。
比武在李小龙的武馆进行,旧金山的华人武术家都赶来观摩这场比赛,将庭院围的水泄不通。
妻子回忆说李小龙用了大约三分钟就打败了黄泽文,但他并不开心。
他坐在武馆的台阶上,双手抱头,对自己的表现很不满意,他认为应该更快击败对手。
从这次比赛中他发现传统武术有一定的缺陷:我所专研的经典武学咏春,在实战中不够实用。
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方向。
他对友人说:我的武术,启蒙归功于咏春拳,但应高于咏春拳。
从此,他每天沉迷于观摩拳击电影,向拳击学习更实用的出拳,借鉴快速变换的拳击步法。
他从登普西那儿学会了如何蓄力发力,掌握了刺拳。
他收集了很多默罕默德·阿里的影视资料,但阿里习惯站位左脚在前,而李小龙右脚在前。
于是他采用倒放的方式一丝不苟地学习。
就这样,他汲取各类竞技的精华,不断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武术风格:将西方剑术、拳击和咏春融为一体。
1967年11月,李小龙在当时世界武术权威杂志《黑带》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公布了自己创立的武学体系:截拳道。
截拳道融合了多种竞技形式,没有固定的动作、站位、方法,但却是实战中最直接有效的。
截拳道的要义也刻在了他墓碑下方摊开的书本上“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李小龙的电影中也阐述了部分截拳道的理念,即水的哲学:
刻板地记忆只会导致失败,保持空灵之心,无形无法,像水一样,水倒入杯中,水就成杯形,水倒入瓶中,水就成瓶形,水倒入壶中,水就成壶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似水而生吧,朋友。
《死亡游戏》中与李小龙对战的卡里姆·贾巴尔回忆道,李小龙动作太快了,我根本无法锁定他,拍出来画面很模糊,李小龙不得不放慢速度重拍。
也就是说李小龙实际的功夫比电影里呈现的还要强。
三次被《黑带》评选为“群英殿”世界名家,逝世26年后被评选为“世纪十大武术家”之首,就是最好的证明。
世界拳击冠军曼西尼说:李小龙就是天生的战士。
其实不然。
李小龙先天身体条件并不好,甚至有很多缺陷。
幼年时期体弱多病,但他很顽皮好动,让父母头疼不已。
他的童年在香港度过。
李小龙唯一惧怕的是狗和蟑螂,但他选择勇敢面对,将蟑螂穿成项链戴在脖子上,还把蟑螂串当玩具吓唬哥哥姐姐。
电影中李小龙眼神锐利,但他其实是将近一千度的高度近视眼,拍戏时只能戴隐形眼镜。
鼻炎和扁平足成就经典动作。
他的经典动作是开打前右手拇指碰一下鼻子,其实那不是刻意耍帅,而是因为有鼻炎,鼻子不舒服时的习惯性动作。
他在影片中对战时总是踮着脚尖,其实他天生是扁平足,广东的说法是脚跟碰不到地。
也正是因为扁平足,18岁回到美国后不用服兵役。
从体弱多病到功夫巨星,李小龙靠的是严格的训练。
每天中午要在15至45分钟之内跑完3至10公里。
周一到周六,每天上午7点到9点,要做腹部运动和柔韧性练习。
周二周四周六11点到12点,要做负重肌力练习。
完美的肌肉线条,惊人的速度和力量背后,是每天刻苦训练留下的汗水。
生命的最后半年,工作忙碌的他,甚至用肌肉纤维震荡机训练,通过高压电对肌肉进行强迫性震荡,只要十几分钟,就相当于训练十个小时的效果。
为了保持肌肉,他也会严格控制饮食。
在片场工作时,据说他会喝自制的蛋白饮料,用生牛肉和香蕉制作的奶昔。
高度自律,让他的身体素质达到了人体极限。
他被全世界著名的健美健身杂志《Muscle Fitness》列为最具成功榜样意义的教材。
外在的巨星、武术家、健美榜样身份,吸引人们成为李小龙的粉丝。但内在的思想才是李小龙成为传奇的原因。
他是诗人:
我是谁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视苍生的豪杰 还是封闭自感的庸碌之辈 我是功成名就 信心十足的绅士 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 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动辄心惊的弱者 在强装的笑颜后面 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的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
他是作家:写了《咏春拳》、《截拳道之道》、《生活的艺术家》等13本书。
他还是一个哲学家。
李小龙没有引入新的哲学,而是阐释了已有哲学,使它们变得通俗易懂,同时还保留了要点。
他让人们能把哲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就是哲学的意义。
当然他的哲学思想不是一蹴而就,也并非停留在书面上,而是他用了一生去诠释。
1940年,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恐惧。
刚从广东逃到香港的粤剧演员李海泉,再次拖家带口远渡重洋,去了美国。
同年11月27日,李小龙在旧金山出生,父亲在纽约演出,接生护士填写出生文件时,随手给他取名为Bruce Lee。
黄种人,却有着四分之一的德国血统,美国国籍。
这个复杂的身份注定了他的人生之路不会平坦。
儿子出生四个月后,担忧的事情尚未发生,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的李海泉携妻儿返回香港。
李小龙的童年在饥荒与惶恐中度过。
他后来作为童星出演的很多影片,取材于这段岁月。
1950年,电影《细路祥》中,他扮演一个贫穷但心存良知的小匪徒。
李小龙原名叫李振藩,李小龙这个艺名,是该片原著画家袁步云给他起的,这个艺名也伴随了他一生。
影片备受好评,他也被评价为有演绎天赋,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小童星。
1957年,李小龙在《雷雨》一改往日问题少年的形象,扮演穿着中山装善良纯朴的二少爷。
这是李小龙所有影片中唯一一部没有打斗场景的电影。
可惜转型没有成功,观众甚至质疑他的演技。
这次失败,让李小龙陷入了迷茫,他在日记中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演戏,不知道自己该走什么路。
一年后,转型失败的他在《人海孤鸿》中又扮回了一个问题少年。
影片于1960年一上映便票房口碑双丰收,被认为是李小龙童星生涯最成功的电影。
但他已无法享受这份喜悦,此时的他已在大洋彼岸。
父亲期望他用功读书,振兴三藩,遂起名李振藩。
但他对读书不感兴趣,他的聪明劲用在了武术和舞蹈上。
13岁拜师学武。
18岁在恰恰舞公开赛中赢得少年组冠军。
少年的李小龙顽皮好动,又充满正义,痛恨欺负弱小的行为,因此他经常参与街头斗殴。
功夫学得越好,闯祸越多。
有一次,他甚至揍了一个香港高级官员的儿子,在警察和帮派中都惹了麻烦。
不断闯祸的李小龙,被香港名列前茅的名校喇沙书院勒令退学。
1959年4月29日,父亲将他送上了轮船,只给了他100美元。
漂洋过海半个月后李小龙抵达出生地旧金山。
一方面,父亲希望换个环境能让儿子改变闲散的生活,另一方面,18岁回到美国能保留美国国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个决定对李小龙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
和许许多多漂泊到美国的年轻人一样,在这个充满歧视的白人世界里,李小龙要靠自己生存下去。
他放下香港知名童星的身份,在餐馆辛苦打工,洗碗、拖地、端盘子,但只能勉强为生。
他尝试教人跳恰恰舞赚点外快,但没几个人有兴趣。
唯一的收获是认识了严镜海,这个在美国西海岸华人武术界很有威望的人,日后成了李小龙生命中的一个贵人。
不久,李小龙前往西雅图,在父亲的一个友人开的饭店里,每天工作4个小时,换取在友人家的吃住。
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这段漂泊的生活却让他迅速成长。
他对读书上心了。
到美国仅仅五个月后,李小龙进入爱迪生技术学校高中部学习。
业余时间他会到各个中华书店,搜集来自中国的各种新旧武术书籍和古典哲学书籍。
他开始静下心来阅读、学习、思考。
多年后,他的藏书从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随便翻看一本书,都有他的笔记,他说,“武术在我生命中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一切知识最终都是自己的知识”。
回到高中,李小龙靠自创的舞蹈成了学校名人,也吸引了不同肤色的同学学习武术。
1960年,《人海孤鸿》在香港爆红,可身为主演的李小龙在美国为了生存挣扎。
一年后,他考上了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心理学系哲学专业,亲友对这个决定都很震惊,他解释说:哲学可以告诉你为什么活着。
期间,李小龙凭借论文《中国哲学——阴阳论》取得甲等学分,当上了美国嘉菲高校的客座讲师。
此时他不满22岁。
他还租用学校停车场的角落当武馆,招收学生教授武术。
他有众多追随者,此时的他也仍然为生计困扰,但他严格控制学生人数。
对他而言,赚钱很重要,但弘扬中国武术更重要。
此时他的志向是在全美遍布自己的武术馆。
1962年,李小龙的第一间武馆“振藩国术馆”,在一个地下室里成立。
为了扩大武馆影响力招收学员,没有钱做宣传的李小龙,只能带着木村武之等几个弟子,奔波于西雅图各大学做示范表演。
这个方法虽然很笨,很土,但是效果却很好,很多人慕名而来。
一年后,武馆从地下室搬迁到地上一幢小房子里。
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了自己的练功房、办公室和浴室。
到1967年李小龙已经开办了五间“振藩国术馆”。
武馆越开越多,但演艺事业却不顺利。
长滩国际比赛上的亮相引起了好莱坞制片人的关注,他赢得了去好莱坞发展的机会。
1965年2月,他参加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的试镜,黑色西装不太合身,但他精神抖擞,温文尔雅,又不失气场,给人“能看到我试镜是你们的荣幸”的自信。
试镜很成功,公司高层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但并没有立即给他角色。
同时,短短两周内,李小龙就尝到了人生的大喜大悲。
三天前儿子李国豪出生,他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中。
十天后,就接到了父亲李海泉在香港病逝的噩耗。
李小龙立即回到香港奔丧,这是他到美国后第二次回家,却再也看不到父亲。
但父亲李海泉一定很欣慰,两年前李小龙第一次回国,还给了父亲100美元,并送给父亲一件大衣。
李海泉当时在机场感动到流泪,因为他知道闯祸的儿子已然蜕变。
收拾好心情的李小龙,终于等到了好莱坞的机会。
以配角出演《青蜂侠》,却成为亮点,收获大批粉丝。
但李小龙觉得自己的表演糟透了,与其他专业演员一比,他觉得自己像个机械人,“我并不是我自己,我努力想积攒外界的正面评价,外界的技巧,但从来没想过我李小龙想怎么做”。
这是李小龙的一次觉醒,他问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答案是要真实的表达自己。
随后李小龙出演《盲人追凶》的第一集,原本计划分集名《截拳之道》,但播出时被制片公司改成了《窄巷》,好在他的部分武术理念得以保留。
好莱坞影片中总是白人扮演中国人,而且 “始终是扎着小辫,斜着眼睛跳来跳去的老土形象”。
他觉得美国影片中需要真正的东方人形象,电影更有利于推广武术,于是他将事业方向由武馆授课逐渐转向演员。
为了真实地表达中国元素,他创作了剧本《沉默的长笛》,但好莱坞对此不感兴趣。
投入的数千美金和无数精力就这样打水漂了。
而此时,小女儿出生,一家人的生活更加窘迫。
分期付款买的房子,后来也无力负担。
这是李小龙最难熬的一段时光。
困境每个人都会遇到,但对待困境的方式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命运。
李小龙之所以成为传奇,是因为面对再难的困境,他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1969年年初的一天,李小龙写下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我绝对可以达到的目标》:
我,Bruce Lee,会成为美国第一个片酬最高的东方超级巨星,我能演出最刺激的功夫表演,表现一个演员所能有的最佳业绩,从1970年开始,我会赢得世界性的声誉,从那以后,一直到1980年底,我的财产会达到一千万美元之巨,我能随心所欲地生活,能得到内心的和谐与幸福。
两年后他“东方超级巨星”的目标在香港实现了,但在此之前他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同年夏天,多起可怕的凶*案发生在李小龙身边。
好友兼演员莎伦·塔特和导演丈夫一起死在家中,而塔特已有八个月身孕。
挚友兼伯乐杰伊·西布林也是受害者,正是他把李小龙引荐给《蝙蝠侠》和《青蜂侠》的制片人。
这对李小龙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噩梦,因为他一心想保护我们,照顾我们,妻子琳达说。
好在李小龙带着儿子回香港探亲,准备将母亲接到美国定居时,意外地受到人们热烈欢迎。
原来《青蜂侠》改名为《加藤秀》在香港上映,引起人们热烈追捧,能在好莱坞亮相就足以成为骄傲,更何况李小龙虽是配角却很抢眼。
他才知道原来香港有这么多人认识自己。
友人建议他应该回到香港拍电影,再回来震撼好莱坞。
1970年1月,李小龙关闭了自己的五间武术馆,考虑回香港发展。
但天意弄人,没过多久,李小龙便遭遇了致命的打击。
没有做好热身,举重运动时腰严重受伤,医生说他再也不能踢腿了,并劝他放弃武术。
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一直持续了六个月,对于每天都要练武的他实在是煎熬。
他鼓起勇气积极做康复训练,在门上、浴室镜子、墙上贴满写有“坚持下去”的小纸条,时刻激励自己。
还利用这段时间翻阅了很多书籍,认真研究了武术和格斗术,并详细阐述了截拳道理论。
一年后,他奇迹般的恢复如初了。
他马上回到香港,接连拍摄了《唐山大兄》、《精武门》。
期间他还创作了剧本《勇士》阐述武术理念,多次飞往美国跟华纳制片人讨论,后来制作方采纳了电视剧的创意,却改名为《功夫》,没有聘请李小龙扮演主角,仍然只让白人扮演主角。
他意识到好莱坞并不会真正的接受他,因为他是“非美国人”。
看到《唐山大兄》、《精武门》的成功,华纳、派拉蒙等好莱坞大公司心动了,纷纷发来客串邀请,但李小龙不再心动。
我下定决心,要在美国展示东方特色,向美国人展示最真实的东方文化,他接受采访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于是他成立协和影业,自编自导自演了《猛龙过江》。
李小龙实现了自己写下的目标。
不久,华纳总裁亲自到香港《死亡游戏》片场看他,并对他说:
我们看到了你的能耐,想和你合作一部电影。(《死亡游戏》未完成,《猛龙过江》结束后开拍最重要的打斗戏结局,已拍摄100分钟的素材,因《龙争虎斗》而暂停)
他对于合作很激动,他想在《龙争虎斗》中表达一些中国哲学,但所有人都不认可他。
于是他不去片场,即使得罪所有人,他也要坚持。
后来妻子琳达说服了导演和制片人,影片才顺利开拍。
结果证明,李小龙的坚持是对的,他通过《龙争虎斗》向好莱坞证明了自己。但这一切都太晚了。
因为在《龙争虎斗》上映前一个月,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突然去世。
7月20日下午一点左右,李小龙和琳达一起出门购物,下午四点半,他与邹文怀来到新剧女主角丁佩家中,讨论剧本《死亡游戏》。
没多久李小龙开始头疼出汗,丁佩给了他一瓶啤酒和阿司匹林后,他躺床上休息。但他却永远的睡着了。
所有人都不愿意相信:
身强体魄、武功了得的李小龙怎么会死呢?他还那么年轻,怎么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就走了呢?
对于他的死,媒体有很多种谣言:
桃色说、中毒说、谋*说,以至于妻子琳达不得不出面澄清。
6年后,香港法庭做出裁定:李小龙对头疼药中的某一种成分过敏,引发脑水肿而死亡,结论是死于不幸。
尽管有了官方结论,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质疑真实死因。
其实,猝死之前并非毫无征兆。
1973他年5月10下午5点左右,李小龙在为《龙争虎斗》英语版配音时,突然晕倒了。
紧急被送往医院,李小龙出现血压低、呼吸间歇停顿、脑部水肿,经过半小时急救后,才脱离生命危险。
妻子琳达回忆说:“他不省人事,我不断跟他说话,事后他告诉我当时就像跌到了井底,他能听见我的呼喊‘回来,回来’,他的确就是这样被叫醒的。”
突然晕倒是因为脑水肿,但医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于是一周后,在妻子陪同下李小龙飞往洛杉矶做了全面检查,医生告诉他只是过度疲劳,他的身体很健康。
他们将突然晕倒住院的消息封锁了,外界一点也不知道。
尽管各种猜测无法考证,但过度疲劳是肯定的。
1971年7月12日回到香港,1973年7月20日去世,不到两年的时间,李小龙实在是太忙、太敬业了。
腰伤刚好便飞回香港,直接转机到曼谷拍摄《唐山大兄》。
拍摄《精武门》最难的镜头凌空飞脚也坚决不借助弹床,期间还多次飞往美国,与华纳讨论剧本《勇士》。
自编自导自演《猛龙过江》,创作剧本会非常细致地设计和分解每一个武打动作,然后和特技演员进行无数次排练。
《死亡游戏》中为了五分钟的内容,他连续工作四天四夜,为了3.5s的镜头他会反复拍摄十次。
工作中他拼命敬业,影片中他越来越瘦。
《龙争虎斗》他担任主演和武术指导,每天要给其他演员示范动作,从不同角度反复示范,每天都要示范上百次,体重降了20磅。
他坚持“动作片就是要用动作说话”,武打场面没有速切镜头,让他伤痕累累。
《龙争虎斗》拍摄期间被眼镜蛇咬了一口,所幸毒腺提前摘除。
一场打斗中,合作演员没掌握好时机,手指被玻璃瓶刺破,拇指、无名指和中指缝了12针。
但李小龙对待电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可以赶进度但绝不降低要求。
这也导致他与导演分歧越来越大。
各种舆论随着名利一起到来。
人们认为他脾气大、甚至超越主演的职责架空导演。
成名的代价让他倍感压力:“我好像被关在监狱里,我就像动物园里的猴子,被大家围观。”
对于谣言他坦承:我没那么坏,但我也不是什么圣人。
多重压力下,他应该也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因为他在晕倒前便接连购买了三份高达百万的人寿保险。
无论真相如何,事实是他离开了,他终于放下了压力。
正如李小龙生前最喜欢的歌《当我死去》所唱的那样:
若死时能得平静,那么就让那一刻早些来临,也许我只有在死时才能得到平静。
李小龙的一生虽然短暂坎坷,但他却一直遇到贵人。
咏春拳原本是比较冷门的武术,李小龙成就了叶问的传奇地位,但叶问对李小龙的武术和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拜师后他废寝忘食,进步很快,遭到了师兄的嫉妒。
他们认为李小龙没有资格学习咏春拳,因为他有四分之一的德国血统,不是纯正的中国人。
但叶问很喜欢这个勤奋好学的徒弟,经常安排得意弟子给李小龙加餐训练,一直到他去美国。
叶问很开明,没有限制和阻止李小龙学习其他拳法。
年仅22岁在美国开了第一间武馆,得益于比自己年长的徒弟木村武之,他无私的给李小龙提供了场地,还一直跟随并协助李小龙。
因为严镜海的引荐,他才能以嘉宾身份惊艳亮相长滩国际空手道锦标赛。
好莱坞发型师杰伊·西布林将李小龙引荐给了《青蜂侠》的制片人。
《盲人追凶》是好莱坞知名剧作家史达零·施里芬,帮李小龙争取到的机会。
火遍全球的双截棍,是菲律宾棍王丹·伊鲁山度推荐并教他的。
当然,最重要的贵人,是妻子琳达,从默默无闻开始坚定地陪伴他走到辉煌,是他安心事业的基石。
但正如琳达高中时被教授中国哲学的李小龙吸引一样,与其说遇到贵人,不如说是李小龙靠个人魅力吸引生命中的过客成为贵人。
他的魅力就是做自己:要做自己,真实的表达自己,并相信自己,不要向外寻找并复制别人的成功。
他一生将武术、做人和哲学结合起来,不受传统教条束缚,真实的做自己,终成传奇。
他生命短暂,但精神永存。
做自己,是他教给人们最重要的一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