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寿春城,淮南首府地,自战国楚考烈王迁都至此,此城已作为国都首府,赫然矗立于淮南之地四百余年之久。因其北连中原、南通江东、东临徐州、西望荆襄,至汉末,寿春已是商贾聚集、极尽繁华的一方大镇。
初冬时节,清晨时分,一场薄雾笼罩,人影依稀可辨。自城南门起,一条大道蜿蜒而至。大队戎装将士,旌麾齐整、军容肃然,正沿着大道一路向南行进。军队中央,百余名精甲骑士护卫着一辆王冕金旒、六马齐驾的车辇,那车辇外观,金银外饰,如同天子仪仗一般。道旁田间,早起农作的人们,远远望见车辇,皆以为天子驾临淮南,纷纷至道旁叩拜。
行至城南五里余,一条密林小路自大道左侧分叉,大军依旧沿大道行进,而车辇在骑士们的护卫下,则驶入小路。行至不久,等望见路边一座石砌坟冢,车辇便停车驻足。片刻,自车上下来两名着黑衣长服的老者,缓缓向着坟冢走来。两位老者,须发多白,目测皆已过花甲之年,但细看二人,均目光炯炯,面容坚毅,想必皆是军旅中人,尤其是后面那位,左眼以眼套所盖,定是往日战伤左眼所致。
那坟冢虽为石砌,但已略显陈旧,坟旁杂草丛生,碑前空无一物,必是已多时无人前来祭扫。此时,两位老者已来到碑前,面对石碑,躬身行礼,而后,站于后旁的独眼老者,对着石碑轻声说道:“荀令君,我们来晚了。”
视线回转,石碑上刻字赫然印入眼帘:汉故尚书令荀侯之墓。
……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奏请天子,念曹操收拾河山、再造乾坤之功,当进为公爵,以安天下士民之心。不料在朝议之时遭到尚书令荀彧的激烈反对。对于这位当朝重臣的态度,曹操委实震怒不已,但念及荀彧追随自己二十余年的并肩之情,仅将荀彧降职光禄大夫,并趁南征孙权之机,令荀彧随军南下,将其调离中枢。孰料行至寿春,荀彧便一病不起,不久即不治而逝,一代名臣,最终葬身淮南。
南征孙权归来,天子依群臣所奏,进封曹操为魏公。扫平张鲁,收复汉中归来,又再次进爵魏王。虽爵位逐年高升,但曹操内心愈发感到孤独,尤其每进爵位之际,必是更加思念荀彧。建安二十一年冬,曹操欲再征孙权,即决定途经寿春之时,携近臣夏侯惇一同前往祭拜荀彧。
……
天色微明,雾气渐散,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射入林中。
曹操、夏侯惇二人一前一后,矗于碑前良久,均未曾再言语。身后随行的兵士忙在墓前摆上小案,供上祭品,最后于案上摆放了一套酒具,一名兵长便拱手向二人禀报:“魏王,夏侯将军,祭品器具已摆放完毕。”
夏侯惇向他令道:“你们都退下吧,且于百步外设防,勿使闲杂人等靠近。”
兵士们听令而退,墓前仅留下曹操、夏侯惇二人。
良久,却仍不见曹操有言语之意,夏侯惇便轻声唤道:“魏王,你怎么了?”
稍顿,曹操转头望着夏侯惇,面带不悦地对他说道:“元让,之前我已嘱咐过你,在文若面前,就不要称我魏王了。当年我正是被王公爵位的虚名蒙蔽双目,逼得文若忧愤而死……”
未等曹操说完,夏侯惇便急忙打断他的话说道:“魏王,不,孟德何出此言,怎可说荀令君是被你逼死的?”
“孟德?”曹操听罢,摇摇头苦笑道:“好久未听到有人称呼我的字了,当今天下,怕是只有刘备、孙权二人才敢如此称呼我吧。”说着,便上前俯身拿起酒具斟上三杯酒,向夏侯惇递上一杯说道:“元让,文若与你,同我并肩奋战多年,乃是我的文武之首。今日在文若墓前,就不及君臣主仆,如同当年我们青年创业时一般,以字相称可好?”
夏侯惇接过酒杯,沉思片刻,会意地点了点头。
曹操转身面对墓碑,手持酒杯,再次躬身行礼,边将杯中酒缓缓洒在地上边低声叹道:“文若啊,当年我不听你劝告,一意孤行,虽得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但我却永远的失去了你,我有负于你啊,愧对你寄于我的期望。今日前来祭拜你,我知无论再如何,亦无可能得到你的原谅……”
夏侯惇闻及曹操之言,亦不禁为之动容。但见曹操言语竟如此卑微,仍忍不住欲上前劝阻曹操。岂料曹操仿佛知其何意一般,迅速抬起右手,示意其勿要上前。
曹操与其,乃是谯县同乡,且自幼相识,早在征讨黄巾之时,夏侯惇便已追随当时尚只是骑都尉的曹操,二人共同征战多年,也许早已如兄弟般心意相通。
夏侯惇见曹操不许其上前劝阻,无奈只得继续站于曹操身后聆听。曹操则继续方才之言说道:“但是,文若你可知这其中,我有多少难言的苦衷,尚未来得及相告于你啊……”
说罢良久,但见曹操只是站于墓前静立,一直不再言语,夏侯惇便再次走上前去。但当他走近曹操,看到的却是一双泪盈满眶的双眼时,无限的震惊猛然涌上心头:自追随孟德数十载以来,还从未见到过他落泪。
曹操转头与夏侯惇眼神交汇,急忙拭去眼泪。稍顿,曹操抬手拍拍夏侯惇的肩膀问道:“元让,你可曾记得,文若是何时来到我们身边的?”
夏侯惇沉思片刻答道:“当是初平二年吧。那一年文若弃袁南下,投奔我军。其时的孟德,不过仅仅只是袁绍麾下一名小小的东郡太守,地不过东郡一隅,军不过数千残兵。而当时讨董盟军虽已瓦解,但袁绍挟盟主余威,虎据冀州,强盛一时。然文若却弃袁投曹,弃强投弱,时人皆论其愚不可及。如今看来,恰是文若慧眼识英,而时人愚不可及呀。”
“元让,此言差矣。当年我与文若相见交谈,纵论天下大势,即感助我成大事者,必是此人。当年高祖刘邦得留侯张良相助,方得以击败项羽,开创大业,同样,如果没有文若的辅佐,殊不知我能否取得如此大的功业,他便是我的张良啊。况且,在我看来,文若之才,更远胜于张良。是文若成就了我,而不是我成就了文若。”说完,曹操仰头望天,轻叹一声。
“远胜张良?孟德言之过极了吧?”夏侯惇见曹操如此称赞荀彧,不禁狐疑道。
“元让可曾记得兴平年间的兖州之战?”
“当然记得。”
“当时你与文若同守兖州,张邈、陈宫趁我领兵在外,迎吕布入州作乱,并煽动豫州郭贡领兵前来夹击我军。郭贡兵临城下,文若不为所俱,以书生之躯,只身前往敌营,不费一兵一卒,说服郭贡率军离去,为我回救兖州争取了宝贵的时机。此事还不足以证明,文若不光有谋士的足智多谋,更有临危不惧的大将风范吗?其才岂不是远胜于张良?”
说罢,曹操见夏侯惇信服地微微颔首,便继续说道:“兖州战后不久,天子东归。在对待天子的问题上,起初众人并不赞成迎奉,当时你不是还与妙才、子廉等人联名上书给我,反对迎奉天子吗?唯有文若力排众议,以高祖东征项羽,为义帝发丧进而天下归心、一战而胜为例,进献‘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以服雄杰、扶弘义以致英俊’三策,极力主张迎奉天子。时至今日,此三策不仍是我军扫平群雄、一统中原的根本战略吗?”
夏侯惇点头表示赞同,接过曹操之言说道:“诚然,而后十数年的南征北伐,擒吕布、灭袁绍、破马韩,无不是按照文若之策来进行的,亦无不是倚仗迎奉天子的战略优势取胜的。文若的确是我军最大的功臣啊。”
夏侯惇说完,却见曹操低下高昂的头颅,悲叹道:“可就在这离平定天下只剩一步之遥的时候,却是我亲手逼死了我们最大的功臣——荀文若啊!”
“孟德。”夏侯惇忙再次劝起曹操。“为何又说出此等话来啊?”
曹操不理会夏侯惇之言,低头沉默良久,方才向他问道:“元让,你追随我多年,可认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
“那是定然,我主孟德,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我之于孟德,有如周勃之于高祖,冯异之于光武。”夏侯惇坚定答道。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