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月11日电 题:成都郫都区“农土改”三年:“首槌”后的乡村振兴蝶变
作者 吴平华
2019年元旦节后的成都战旗村,游客如织。
灰瓦白墙的特色民居、沿途鸡公车等农用工具与榨油坊、酱油坊、布鞋坊、竹编坊、郫县豆瓣坊等商业相互交融,引来不少游客驻足拍照。
在众多商铺之中,约有三分之一被返乡创业的战旗村人承租,今年45岁的王辉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总占地超80亩的“乡村十八坊”三期项目于元旦节顺利开业。面对不断涌入的游客,王辉满脸堆笑。
返乡创业的王辉,曾在上世纪90年代,离开家乡外出闯荡,成为一名职业歌手。如今他却一头扎进“泥土”里,成为一名小业主。“如果我再不回来,恐怕就没机会了。”王辉说,最近几年,每次回到战旗村都感觉变化非常大。
王辉现在执掌的“乡村十八坊”,曾经是村里废旧厂房的聚集地。通过土地入市,战旗村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就将闲置的落后产能进行了转型升级。以此为契机,战旗村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战旗村历来被视作四川的“华西村”,如今已经跃升为4A级景区,荣获四川省“省级四好村”和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2017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达46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46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3元。
“战旗村未来的定位是研学加旅游,目前正规划建设乡村振兴博览园,由村集体和市场主体筹备建立的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学院也即将开课,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干部。”战旗村村支书高德敏告诉记者,2015年9月,当时的郫县战旗村敲响四川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利用土地入市赚取“第一桶金”,通过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自己搞开发,推动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农村资源市场化、农民增收多元化。
当时,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点县之一,成都市郫都区主要承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试点工作。3年多来,郫都区以“入市”为契机,摸索乡村振兴新路。
“那时候就一门心思想着把这块地卖了。”战旗村村主任杨勇说,1978年后,战旗村尝试过创办村集体企业,如机砖厂、酿酒厂、豆瓣厂等,但随着经济发展,一些高耗能企业在产业转型中逐渐衰落,土地闲置。2015年9月7日,战旗村以每亩52.5万元、总价700多万元的价格,将一宗13.4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出让。
资金问题解决了,建设逐渐提速,老厂房很快被推平,一个名为“第五季香境”的乡村商业综合体项目便拔地而起。
“我们要自己搞开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杨勇说,利用土地入市赚取的“第一桶金”和村里多年积累的集体资产近千万元,战旗村欲建设一个乡村体验集市的想法,得到村民的一致支持。
按计划,“乡村十八坊”将与“第五季香境”形成配套,前者主要满足“游购娱”,后者则以乡村酒店为主,以此作为乡村旅游的载体。从此,改革的“战旗”便插遍郫都区的乡村。
截至2018年12月,郫都全区共有47宗土地入市,面积1071亩,获得土地出让收益9.43亿元,平均每亩价格达到88万元。入市方式也从单一的挂牌出让扩展到就地出租、自主开发、作价入股等多种方式。
在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姚树荣看来,这种变化体现了村民地权意识的升级,“认识到了土地价值,并且亲身参与价值创造,这种行为自觉是在改革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是一种进步。”
郫都区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称,郫都区开启了“土地改革 ”的探索,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了资源,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发展了一批“农业 旅游”“农业 文化”“农业 艺术”“农业 互联网”“农业 双创”的新产业新业态。将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到符合资格的村集体成员,旨在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农村资源市场化、农民增收多元化。目前已签约引进陌上花开、袁隆平水稻种业硅谷、春华锦田、国际川菜小镇等项目40余个,协议投资超过500亿元,将全面提速郫都乡村振兴。(完)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