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划分是以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但是对于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历史上一直存在很多争议。
常见五种说法有:
1.分界线是公元前481年。这一年刚好是《春秋》这本书的绝笔之年。
2.分界线是公元前479年。这一年孔子逝世,宋代有诗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带走仲尼,诸侯纷纷灭”。
3.春秋的结束时间为公元前476,战国的开始的时间为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
因为郭沫若等历史学家根据历史的断代认为,公元前476之前为奴隶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这也就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
他们的依据还有司马迁的《史记》,其开始来记叙“六国时事”的时间也是周元王元年(前475年),所以后来的历史书籍包括教科书都这么划分。
4.分界线是公元前453年。这一年发生的大事是三家灭智,春秋时期的霸主“晋国”由此名存实亡,春秋时期仅存的“礼义”由此彻底崩塌。
5.分界线是公元前403年。这一年发生的大事为三家分晋,周威烈王正式分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战国七雄由此全部产生,另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认为战国由此开始。
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称为春秋,共计294年。
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共计254年。
春秋和战国的分界年限现在还没有统一,有三种说法,以上的说法为最主流的观点。
第一、以公元前475年为战国开始,原因为司马迁写的《史记》其中有一篇《六国年表》。这篇东周时期的日历,第一年就是公元前475年,所以以这个为分界点比较符合大家的观念。
毕竟司马大哥的《史记》记录的非常详细,而且地位重要,用他的“日历”来分春秋战国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以公元前453年为战国开始。原因是韩、赵、魏这晋国三兄弟合伙灭了智氏,彻底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形成了三大势力。虽然没有正式建国,也没有分封,但是实际上已经存在了。
第三、以公元前403年为战国开始。原因是这一年周王无奈之下册封了赵、韩、魏三兄弟,三个势力正式成为诸侯国。而《资治通鉴》也认为战国是在此时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