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念楼学短》共有53组530篇国学经典原文及锺叔河先生的【读】&【曰】,委实值得珍藏细品,遂决定每读完一组便记录一下阅读心得,与大家分享经典之美。
今天要分享的是《念楼学短》第六组——《战国策》十篇。
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色,一定是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莫属了。社会动荡、群雄争霸的时代,也是一个求贤若渴的时代,各种辩士说客纷纷登上政治舞台,以七寸不烂之舌,或自我澄清,或替人辩白,或巧妙进谏,或机智斡旋,或揶揄讽刺......可谓精彩纷呈。
在《念楼学短》第六组选编的《战国策》十篇中,虽然钟叔河先生所选的文章皆为不过百字的短篇,却将战国时期辩士说客的超群智慧和辩才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便是在今日,亦可学习一二。因此,本篇学习心得将通过分享战国时期辩士说客的小故事,来学学古人的说话智慧。
一、利用口才自我澄清读过我分享的《念楼学短》前几组学习心得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古代的政治斗争是十分残酷的,勾心斗角、手足相残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朝廷为官,一方面要担心“伴君如伴虎”,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防同僚使坏。
(白圭)
在《白圭说新城君》一文中,说的就是位高权重的魏国重臣新城君怕遭人忌刻,对于别人在魏王面前议论自己非常敏感。因魏国大夫白圭常见魏王,于是有人提醒新城君提防白圭。白圭得知此事,就跟新城君说:
“夜行者能无为奸,不能禁狗使无吠己也。故臣能无议君于王,不能禁人议臣于君也。”
翻译过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大晚上在外面走的人能够保证自己不干坏事,却不能保证别人家的狗不对着他叫。我能保证不在魏王面前议论你,却不能保证别人不在你面前说我呀!
正所谓“君子坦荡荡”,白圭以一个巧妙的比方告诉新城君,我不是那种小人,但是我也没办法阻止小人编排我。清者自清,你自己判断吧!白圭后来在魏国为相,想必他的语言智慧在化解同僚危机中帮了大忙。
二、利用口才替人辩白虽然古代朝廷中勾心斗角的多,仗义执言的也不少。
在《为中期说秦王》一篇中,讲的是一名叫中期的辩士跟秦王辩论,结果秦王输了,本来心里就不爽快,而中期还一副若无其事地样子“徐行而去”,惹得秦王怒火中烧。眼看着中期可能小命堪忧,有人就挺身而出对秦王说:
“悍人也中期,适遇明君故也。向者遇桀纣,必*之矣。”
听听这个人是怎么说的吧:这个又蠢又倔、不懂事的中期呀!幸亏遇到的是明君,如果遇到的是夏桀王和商纣王,脑袋还能不搬家?
短短二十个字,一方面通过贬低的方式巧妙地维护了“悍人中期”,另一方面又赞美了圣上的英明,秦王自然不好发作了。这简直就是起死回生的救命符呀!虽然文中没指明为中期说服秦王的人是谁,但他一定是一个超有智慧和胆识的人。
三、利用口才巧妙进谏在《为中期说秦王》一文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古代君王的脾气真是变幻无常的,要辩论的是你,输了发脾气的也是你,反正老虎的屁股能不能摸,就看老虎的心情好不好了。所以做臣子的,如果光说美言,倒可能性命无虞,如果要说逆耳忠言,就要考验说话的艺术了,毕竟真正宽宏大量的明君不多,话说得太扎心了,难保老板不生气。
在《田子方谏文侯》一文中,魏文侯邀请战国时期有名的贤人田子方一边喝酒一边听编钟奏乐。听着听着,魏文侯就说:“编钟的声音没调准啊,左边的高一些了!”田子方笑而不语。魏文侯就问田子方笑什么。田子方答:
“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
田子方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把心思放在国事上,不贤明的君主才把心思放在音乐上。如今您对音乐如此精通,我就担心您对国事不够精通了!
(魏文侯)
魏文侯的回答是“善敬闻命”,意思是田子方说得好,一定会谨记在心。身为一国之君,如果不务正业,确实会让百姓遭殃。田子方起初笑而不语,等到魏文侯主动问起,才娓娓道来,正反论证,让人心悦诚服。
试想,如果田子方一听到魏文侯的话就开始大发议论,听者的感受是否大相径庭呢?说话的时机也是很有学问的呀!
四、利用口才机智斡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严重,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通常两国打架就会想办法拉拢第三方来增强战斗力。
在《子象论中立》一文中,齐楚两国相争,夹在中间的宋国本来想保持中立。齐国就向宋国施压,宋国只好表态支持齐国。这个时候,楚国的辩士子象就代表楚王来跟宋王讲明利害关系。
子象说,楚国没向宋国施压,反而失去了宋国的支持,那楚国也会学齐国,向你宋国施压。两国都施压的话,你宋国就危险啦!你现在是一边倒,就算你们跟着齐国来打楚国,如果打赢了,齐国独霸天下,首先吞并的必然是你宋国;如果打输了,你们两国联合都敌不过楚国,更何况你一国呢?
也是不过百字的文言文,就把宋国该选择一边倒还是选择保持中立分析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做外交官,就得像子象一样,言简意赅,直中要害。
五、利用口才揶揄讽刺幽默与讽刺,也是说话的一门艺术,而且门槛颇高,一般人很难达到此种境界。鲁迅先生的杂文被称为是“匕首投枪”,就是因为语言犀利、直击要害、讽刺深刻。
(田骈)
在《齐人讥田骈》一文中,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学者田骈在稷下学宫讲学,门徒很多、名利双收,还对外宣称自己不愿当官,只愿为文化做贡献。有个齐国人就看不惯他的做派,专门跑来求见,故意恭维他的高论。田骈很高兴地问他从哪里听说的。齐国人就说,从邻居的女儿那里听说的呀!
“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今先生设为不宦,訾养千钟,徒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矣。”
这段讽刺实在太精彩,所以原文引用之后再翻译:我邻居的女儿,三十岁了,总说不嫁人,可是孩子都生了七个了。不结婚就不结婚吧,却比结了婚的还会生孩子。先生您总说不愿做官,可是门徒上百,收入上万,官是没有做,但是比做官的还会赚钱呀!
这“邻人之女”的故事未必真切,但齐人的类比讽刺却是真真切切地戳到了田骈的要害,一边闷声发大财,一边还要故作清高,怪不得会惹人非议。文中的结尾是“田子辞”,想必田骈是哑口无言、落荒而逃吧。
看完这五个精彩的故事,你会发现语言是一门精妙的艺术,说话也是极具智慧的事儿,也再次验证“读史使人明智”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