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春秋367年的诸侯争霸历史

一口气看完春秋367年的诸侯争霸历史

首页战争策略诸侯争霸手游更新时间:2024-07-31

春秋是东周前半期的历史阶段,这段时期虽然仍属周朝,但主角早已不是大权旁落的周天子,而是争相称霸的各诸侯国。春秋时代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结束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共历经367年,出了数位霸主,史称春秋五霸。这三百多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春秋初期混战爆发阶段、齐国称霸阶段、晋楚争霸阶段、吴越争霸阶段和春秋末期三家分晋阶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段混乱却精彩的春秋历史。

第一阶段:混战爆发

这一阶段的主要事件有繻葛之战和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称霸。

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周天子率陈、蔡、卫等国联军与郑国军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起因是周桓王任命虢公为卿士,分去了同为卿士的郑庄公不少权力,郑庄公便派兵割了周王室在温地的麦子以及在洛邑的禾稻,致使周、郑矛盾加剧。周桓王也很强硬,直接免去了郑庄公左卿士职务,郑庄公遂拒绝朝觐周桓王。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为了维护王室的尊严,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也率军迎战,双方大战于繻葛。周桓王以蔡、卫两国联军为右军,陈国军队为左军,自己则亲率周军主力为中军。郑庄公对症下药,先攻击周桓王薄弱的左右两军,待左、右军混乱而败后再集中兵力合击中军。郑军按照郑庄公的部署对周桓王的联军发起攻击,陈军一触即溃,蔡、卫两军旋即败退,周中军受左右两军溃败影响,阵脚大乱,也无法抵挡郑军合力进攻,周桓王本人还被郑军将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被迫下令脱离战斗。

周军战败后郑庄公还是给周天子留了些面子,没有乘胜追击,还派祭仲去周营慰问周桓王,以缓和周、郑两国矛盾,此时的周桓王如同惊弓之鸟,害怕郑军再次袭击,便火速拔寨回朝。

繻葛之战使周天子颜面扫地,郑国的胜利彰示着诸侯实力已远超周天子,各国之间的春秋争霸之战也正式拉开帷幕。郑庄公也凭借着这场胜利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位列“春秋三小霸”之首。

郑国崛起的同时,位于南方的楚国也在不断扩张。公元前771年楚厉王去世,其弟熊通*死了楚厉王之子后自立为君,即楚武王。别看楚武王得位不正,他可是各诸侯国中第一位正式僭越称王的国君,也是“春秋三小霸”之一。

楚武王继位后实行铁腕政策,开始全面扩张,首先就把矛头直指权国。权国是商高宗武丁的后裔所建,国境在今湖北省内,邻近楚国。虽然地贫,实力却很强,与楚国征战了一百多年依旧立于诸侯之林,因此楚武王首战就想拔了这个刺头。

公元前704年,楚武王发动了速杞之战,终于灭掉了权国,并在权国旧地设县令,任命大夫斗缗为县尹。

权国被灭后,楚国又将矛头指向随国。随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故地在今湖北随州,是周天子在江汉地域控制铜资源运输的重要据点和遏制楚国等扩张的重要邦国,实力不菲。从公元前704年至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对随国三次用兵,但全部失败,尤其是公元前690年随楚的下溠之战,楚武王直接病死在了军中,楚国不得不与随国结盟后退兵。

虽然随国没打下来,但楚武王发动的一系列的扩张战争让楚国迅速走向了强盛之路,一跃成为了南方的头号大国,奠定了楚国霸权的基础,因此楚武王能位列“春秋三小霸”之一是实至名归。

南方的楚国四处扩张,东方的齐国也没闲着。公元前731年齐前庄公去世,其子姜禄甫继位,即“春秋三小霸”的最后一位齐僖公。而齐僖公正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父亲,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齐僖公继位后开始走外交强国路线,加强与鲁国和郑国的关系,提高了齐国在东方的地位。

公元前713年郕国违背周天子会师攻打宋国的命令,给了齐僖公出兵讨伐的理由。随即齐国与郑国联合进攻郕国,次年齐国又联合鲁、郑二国进攻许国。公元前710年齐国再次与鲁、郑二国结盟,联手平定了宋国内乱。不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反手就联合宋国、卫国、陈国、蔡国一起攻打郑国,并一举击败郑国。

经过多年战争,齐僖公的威望大大增强,齐国也一跃成为东方头号强国,为日后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基础。

虽然郑庄公、楚武王、齐僖公都是春秋霸主,但他们的霸业不如后来的春秋五霸,故被称为春秋三小霸。

第二阶段:齐桓公称霸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公子忽和公子突为争夺君位而产生斗争,郑国陷入内乱,史称“昭厉之乱”,郑国称霸的时代也就此结束。

郑国失势后中原各国群龙无首,齐国和晋国则在不断扩张,对霸主之位垂涎三尺。

春秋三小霸之一的齐僖公病逝于公元前698年,其子吕诸儿继位,即齐襄公。齐襄公荒淫无道,致使齐国国政混乱,公子小白的师傅鲍叔牙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便保护小白逃到了莒国。

公元前686年,齐前庄公之孙姜无知*害了齐襄公并自立为君,次年公孙无知就被雍廪袭*,齐国陷入无君的局面。在鲁国的公子纠和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就成了国君的继任人选,谁能先回国谁就能登基为君,鲁国国君和莒国国君分别出兵护送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回国,公子纠为了先小白一步回国,便派管仲去截击小白。管仲守在小白的必经之路上,并一箭射*了小白。公子纠得知小白已死后就不慌不忙地赶往齐国,谁料等他赶到时公子小白已经即位了。原来当初管仲只射中了小白衣服上的钩子,小白将计就计倒地装死才骗过了管仲,然后抄近道回到了齐国。而公子小白就是我们熟知的齐桓公姜小白。

齐桓公继位后立刻派兵攻打鲁国,公元前685年齐、鲁两国爆发乾时之战,齐国大获全胜。战后齐桓公逼鲁国国君*死公子纠,并将管仲押回齐国治罪。得知齐桓公要治罪管仲的鲍叔牙急了,连忙向齐桓公说明利害关系,推荐管仲。管仲抵达齐国后与齐桓公谈论霸王之术,桓公才确信管仲确有才能,正式拜管仲为相。齐国的霸业由此开始了。

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推行改革,励精图治,整顿朝纲,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很快强盛起来。有了雄厚的国力做保障,齐桓公便开启了对外扩张之路。公元前684年灭谭国、公元前681年灭遂国,同年出兵鲁国并逼鲁国割地求和。经过一系列对外战争,齐国疆域大大扩张。

为了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和“扶助弱小”的方针,并喊着口号又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和会盟。

公元前682年齐国出兵宋国平定了宋国内乱;公元前683年山戎进攻燕国,齐国出兵援助燕国击退了山戎;公元前659年狄人入侵邢国,齐国出兵援助邢国并帮助邢国迁都,不久后狄人入侵卫国,还*死了卫懿公,齐国出兵援助卫国并帮助卫国营建新都城;公元前656年齐桓公集结诸侯讨伐楚国,迫使楚成王向齐国求和。
经过一系列“扶助弱小”的战争,齐桓公个人威望达到顶峰,齐国的影响力大大增强,成为事实上的霸主。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国、宋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等国会盟葵丘。齐桓公规定同盟国要言归于好,不可壅塞水源,不能阻碍粮食流通,不可改换嫡子,不可不让士世袭官职,要尊贤育才等,周襄王也派人参加了此次会盟,并赐胙肉给齐桓公,表示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葵丘之盟标志着齐国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齐桓公不听管仲的遗言,重用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人专权后露出了狐狸尾巴,开始结党营私,没用多久就把齐国内部搞得乌烟瘴气。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他的五个儿子各率党羽争夺君位,而齐桓公则被易牙、开方、竖刁软禁了起来,最终饿死于高墙之内,齐国霸业也宣告结束。

第三阶段:晋楚争霸

齐桓公死后齐国迅速走向了衰落,中原大地上晋国和楚国开始相聚争霸,秦国也趁机向西扩张,称霸西戎。这一阶段的主要战争有泓水之战、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和鄢陵之战。

泓水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38年,是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争。宋襄公在齐国霸权结束以后有了当霸主的想法,可惜野心是有了,实力不足。泓水之战宋军大败,宋襄公也身受重伤。战后宋国彻底沦为二流国家,失去了争霸能力,而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直至城濮之战后楚国的扩张势头才得到遏制。

城濮之战是晋、楚两国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对峙于城濮,之后晋文公重耳为了报答当年流落楚国时楚成王给予的礼遇,命令晋军退避三舍。此举是一举两得,一来算是报答了楚国的大恩,二来也是诱敌之计。楚国大将子玉果然上钩,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战后楚国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周襄王也派人参与了大会,策命晋文公为“侯伯”,承认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秦国位于晋国西部,一直有称霸的野心,崤之战就是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公元前628晋文公去世,次年秦穆公趁晋国大丧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国有所准备而退回,结果在崤山遭遇刚即位不久的晋襄公的伏击,秦军大败。此后秦国东出之路被晋国扼制,秦穆公不得不转变思路,向西扩张,并一举攻灭了西戎12国,拓疆千里。周天子听说秦穆公有如此成就,便派人出使秦国,册封秦穆公为西戎霸主,但秦国还是无法撼动晋国的霸权。

所谓高处不胜寒,不仅秦国惦记晋国的霸主地位,楚国也依旧惦记着。城濮之战后,楚穆王尽力改变楚国战后的劣势,先后灭亡江国、六国、蓼国等国,进一步控制江淮地区;攻打并迫使郑国与楚国请和;攻占陈国壶丘;平定斗宜西、仲归叛乱。楚穆王死后其子熊旅继位,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楚庄王作为一代雄主,即位之后没有急于与晋国争霸,而是向西北发展,扩大楚国势力,同时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等到楚国国力强盛后楚庄王才开始与晋国争霸。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见时机成熟,决定与晋国展开决战。同年楚庄王亲自率军攻打郑国,晋国连忙派荀林父率军救援,随后楚、晋两军在邲地(今河南郑州)遭遇,大战一触即发。

邲之战中,晋军内部将帅不和、分歧不断,缺乏统一指挥而各自为战,同时还顾忌秦军从背后偷袭。楚庄王很好的利用了禁军的弱点,适时出击,最终战胜了晋军,洗刷了楚国在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楚国由此在晋、楚争霸中占据上风。楚庄王因此一役称霸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邲之战后六年楚庄王就去世了,楚国的霸业迅速*,不久后晋国通过鞌之战开始复兴。鞌之战的起因是齐顷公的一个玩笑。公元前592年晋、鲁、卫三国派使者出使齐国,晋国使者有点驼背,鲁国使者有点跛足,卫国使者一只眼睛失明,齐顷公站在楼上看到这三个“残缺”的使者后大笑,如此无礼的行为让齐国与晋、鲁、卫三国结了仇。

公元前589年晋、鲁、卫、曹四国发兵攻齐,齐国慌忙迎战,双方大战于鞌(今山东济南),史称“鞌之战”。此战以晋国胜利而告终,齐顷公与大臣逄丑父互换衣服,玩了一出金蝉脱壳才得以逃脱。此战过后晋国的声威得到恢复,又有了与楚国争霸的实力。

公元前575年,晋、楚两国爆发了争霸战争中最后一次主力军队的会战,即鄢陵之战。此战的导火索依旧是“墙头草”郑国。郑国叛晋投楚后,晋厉公大怒,派军征伐郑国。郑成公闻讯后连忙向楚国求救,楚共王决定出兵救郑。同年六月,晋、楚两军于鄢陵(今河南鄢陵)相遇。晋国军队善察战机,巧妙指挥,最终击败了楚军,楚共王无奈,引领军队趁着夜色撤退。

鄢陵之战是晋楚争霸战争中继城濮之战、邲之战后的第三次战争,楚国的战败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走向颓势,而晋国也借此战重振霸业。

第四阶段:吴越争霸

吴越争霸是春秋末期的重要阶段,从公元前510年吴国讨伐越国到公元前473年越国灭掉吴国,这期间两国之间一共发生6次大战,互有胜负。

吴国和越国地处东南,远离中原,一直无法融入中原文化之中。吴国本是楚国的属国,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和孙吴的帮助下大败楚军,攻入了楚国都城郢,楚昭王出逃,吴国就此摆脱了属国地位。此战也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

公元前505年越王允常听说吴王阖闾在郢都,便趁吴国国内空虚之际率军进攻,阖闾另派军队迎击越军。吴军分兵之后楚国得到喘息,楚昭王连忙向秦求援,秦派军队击吴,吴军战败,而越军这边也连连取胜。阖闾的弟弟夫概见吴军接连战败,阖闾又滞留楚国,便溜回了吴国自立为王。这回阖闾坐不住了,很快返回吴国攻击夫概,夫概战败后逃到楚国。同年九月楚昭王回到郢都。

公元前504年吴王阖闾派太子夫差再次讨伐楚国,攻取了楚国番邑,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从此吴国威震华夏,成就霸业,吴王阖闾也因此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趁越国政局不稳之际派兵讨伐,勾践带兵在槜李(今浙江嘉兴)抗击,史称“槜李之战”。此战越军作战凶勇,却三次冲阵失败。最后勾践出奇招,让死囚到吴军阵前自尽,吸引吴军注意力。此计果然奏效,吴军只顾看戏而放松防备,勾践趁机发起进攻,在姑苏(今江苏苏州)大败吴军,吴王阖闾也被斩落一只脚拇指,不久后就伤重而亡,其子夫差继位。

夫差继位后不忘*父之仇,于公元前494年集结全国兵力进攻越国,并最终在夫椒山击溃越国军队,迫使越国成为吴国属国,越王勾践也作为战俘前往吴国侍奉夫差。

三年后勾践回国,为了不忘在吴国经历的苦难和耻辱,他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等能臣,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为了复仇,勾践可谓是不择手段。他将美女西施献给了吴王夫差,让夫差整日沉迷于酒色,导致吴国朝政大乱。同时让人高价收购吴国粮食,使吴国出现饥荒。然后又使了一招反间计使夫差*掉了他的重臣伍子胥。伍子胥死后伯嚭掌控吴国朝政大权,从此吴国出现了奸臣当道的局面,但夫差此时还在做着称霸中原的美梦,浑然不知噩梦将至。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领全国精锐北上赴黄池之盟,越王勾践便趁机攻入吴国境内。此时夫差还在跟晋定公争夺盟主之位呢,得知越国进攻吴国的消息后盟主之位也不要了,急忙率军回援。但黄池与姑苏有一千多公里的距离,等吴军赶到姑苏时早已疲惫不堪,士气不振,而越军以逸待劳,很容易地击败了吴军。吴王夫差被迫向勾践求和,勾践认为灭吴时机未到,便同意了夫差的求和,率军撤回越国。

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再次出兵攻打吴国,与吴军在笠泽(今江苏吴江)爆发大战,史称“笠泽之战”。此战越国消灭了吴国的大量有生力量,吴军三战三败,尸横遍野,吴王夫差仅带着少量残兵逃回姑苏。

公元前476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次年重兵围困吴都姑苏城。公元前473年吴军势穷力竭,越军攻入姑苏城,吴国灭亡。勾践本想将夫差流放到甬东,但夫差不愿受辱,拔剑自刎。

越国灭吴后声威大震,勾践也仿效当初的夫差北上争霸,为了加强与中原诸侯国的联系,还将都城从会稽迁到琅琊。

公元前472年,勾践与齐国、晋国等中原诸侯国在徐州会盟,周元王派人赐勾践胙肉,承认了勾践的霸主地位。至此春秋五霸全部归位,分别是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楚庄王熊旅、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第五阶段:三家分晋

自晋、楚鄢陵之战之后,中原地区近百年都没有大规模战争,大部分时间都是吴、越两国在东南玩,因此这段时期中原的诸侯国国力都有所恢复。与此同时周天子的势力一衰再衰,许多诸侯国的公室也日益衰落,权力逐渐被卿大夫控制,如鲁国大权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控制,晋国大权被韩氏、赵氏、魏氏、中行氏、范氏、智氏六家控制。晋国的形势比鲁国更差,韩、赵、魏、中行、范、智六家不仅有朝政大权,还控制着晋国大部分领土和人口,说是臣子,实际上已经在晋国各自为政了,成为了诸侯国的“雏形”。这六家之间无论是相互结盟还是相互攻伐,晋国国君都无法干涉,只能安安静静地当个傀儡。

韩、赵、魏、中行、范、智在统治晋国时期也不团结,互相争权,最终在经过两次大规模争斗后仅剩韩、赵、魏三家。

第一次就是范氏和中行氏的叛乱,发生于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89年。当时赵氏在晋国之中实力最为强大,引来了其他公卿的不满和忌惮,尤其是范氏和中行氏,于是两家约定共同出兵伐赵,而素来与范氏和中行氏不和的魏、韩、智三家便趁机与赵氏联手攻打范氏和中行氏,最终范氏和中行氏被击败,土地被瓜分,赵氏则一跃成为了晋国最大的势力。

晋出公对四家私自瓜分范氏和中行氏土地的行为很不满,便请求齐国和鲁国出兵讨伐魏、韩、智、赵四位公卿。结果事情败露,四家联合出兵攻打王宫,晋出公被迫流亡于楚国,客死他乡。智氏趁机扶持了晋哀公,从而顶替了赵氏的地位。

智氏掌权后不断向赵、魏、韩三家索要土地,赵氏不从,智氏便想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氏,结果赵襄子策反了韩、魏两家,三家联手进攻智氏,这就是卿大夫间第二次大规模争斗。最终智氏被击败,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智氏的土地。

公元前438年,晋哀公去世,晋幽公继位,韩、赵、魏便趁机瓜分了晋国剩下的土地和人口,晋幽公只剩绛、曲沃这两座城池。此时的晋国已经名存实亡,“三家分晋”的局面基本形成。

公元前403年,赵氏宗主赵籍、韩氏宗主韩虔、魏氏宗主魏斯分别派使者前往洛邑去朝拜周威烈王,请求周威烈王册封他们为诸侯。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周威烈王同意册封,至此韩国、赵国、魏国正式成为诸侯国,史称“三家分晋”,这一事件也成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界点。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发激烈,春秋时代宣告结束,轰轰烈烈的战国时代即将来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