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揭秘邱少云评级细节,理解荣誉的本质和底层逻辑

《跨过鸭绿江》揭秘邱少云评级细节,理解荣誉的本质和底层逻辑

首页战争策略终极荣誉更新时间:2024-06-19

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说过:“在一切高尚的情感中,荣誉心是人的最高尚的情感之一,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生命力。”

军人为荣誉而生,为荣誉而战。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军队都会把军人荣誉作为建军治军的重要内容。荣誉是军人的第二生命,有时候甚至比生命还重要。

对个人而言,关注的是如何获得荣誉;对组织而言,荣誉该授予谁,则是决策的关键。

现实中,为了荣誉而明争暗斗,相互拆台,甚至大打出手、互相诋毁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

荣誉授予谁,代表了组织的价值导向,体现了组织是否公平公正,会更深刻的影响组织氛围。在法律界有一句话,最近在电影《第二十条》中被再次强化:一次犯罪是污染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

在企业组织中也是一样,很多组织中,都存在着因为不当的荣誉激励,反而挫伤士气的事情。荣誉授予的操作过程,反而是一件充分考验组织的价值观和管理者的领导艺术的试金石。

今天我们都知道,邱少云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一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跨过鸭绿江》剧照)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关于如何给邱少云评级,曾经还有过一段争论。《跨过鸭绿江》中,就精彩还原了这个过程,让我们得以深刻理解在实际操作中激励的难点和需要把握的要点。

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1952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华同志从朝鲜前线回到北京治病,并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留北京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一天,工作人员送来一份文件。

工作人员:彭总,这是志司刚刚报上来的,近期的英模事迹。还有一份,是关于给烈士评功的请示报告。

彭总:烈士该评几等功,都有相关的明确规定的。

工作人员:这个烈士的情况非常的特殊。他刚刚在上甘岭,391高地的反攻中牺牲了。该评什么等级,有关的部门都有不同的意见。

彭总:怎么回事?

工作人员(递上材料,上面写着“三等功”):他叫邱少云。

(《跨过鸭绿江》剧照)

彭总拿着材料仔细阅读

工作人员:邱少云同志的事迹,非常地感人和震撼,他所在的团给他报了三等功,但是在志司讨论的时候,邓司令员、甘主任、杜主任等,都一致认为至少给他评一等功。不过也有一些同志认为,邱少云在战场上没有放一枪一弹,没有打死一个敌人,更没有炸毁一座碉堡,按照评功的相关条文规定,给他评一个三等功,算是顶天了。

彭总看完材料,脸色凝重地望着窗外,喃喃道:顶天了?

然后,彭总激动的说到:哼,什么叫没有发一枪一弹啊?那四十七军的罗盛教烈士呢?也没有发一枪一弹,但是他为了救一个朝鲜的孩子,他奋不顾身地跳到冰河里去了,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难道他不是英雄吗?罗盛教,还有这个邱少云,这都是我们入朝作战的榜样,我们不树立这样的英雄,我们要树立什么啊?

于是彭总拿出钢笔,在材料上写下了:请授予特等功,彭德怀。

(《跨过鸭绿江》剧照)

随后说:请发给志司。

工作人员(面露疑惑):特等功?

彭总:必须授予特等功。一等功,一等功是远远不够的。

(《跨过鸭绿江》剧照)

(彭总站起来,走到窗边)继续说:邱少云烈士,能够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为了整体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宁可被大火活活的烧死,也能纹丝不动,这是什么样的钢铁意志?这就是我军,为什么能够百战百胜的军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魂,才能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作战,才能以劣势的装备,去抗击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这也是我们永远不该丢掉的精神财富。

(《跨过鸭绿江》剧照)

工作人员:明白。

从这个情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荣誉体系在实际操作中的几个难点和关键:

1、制度条文都有两面性:一方面明确了基本规则,所谓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教条,容易与现实脱节。尤其是在古代的军队中,就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用来指前线士兵和后方将军之间的尖锐矛盾。

其实在现在企业组织中也存在这种情况。前方市场的艰辛,所承受的压力和困苦,是后方的职能管理部门,甚至总部的业务管理部门都很难体会到的。而各种规章制度,都是总部部门制定的。总部部门,往往通过最后的绩效结果来衡量前线业务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美其名曰“结果导向”。

很多公司的荣誉表彰,都是基于最终结果,看似很“客观公平”,其实恰恰是一种“懒政”,因为他们不愿意去深入了解细节,看结果是一种最简单,而且似乎很公平的做法。

比如在这个故事中,关于邱少云的评功。如果教条的按照条文,就会评估:你消灭了多少敌人?打退了敌人多少次进攻?攻克了多少堡垒?……这些纯量化的指标,而恰恰忽略了真实的现实,以及我们真正应该激励的精神内核究竟是什么。

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说是后方的人员有主观恶意,或者违规操作,但是确实是组织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前后方缺乏足够的沟通和同理心,而容易出现的问题。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假设:假设按照制度,邱少云的情况没有汇报给彭总,而被授予了三等功。那么工作人员有错吗?很难说他们有错,但是我们很可能就失去了一座精神的丰碑,失去了一个军魂的榜样。

很多的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人,而执行的结果却是只看数据,忽略了真实的人。

2、能否在规则之外做出正确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决策,是衡量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每个组织,都会有很多的规章制度。按照规则办事,是对所有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但是现实中我们会发现,不论多么完善的制度体系,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情况,现实世界是复杂的,多变的,因此,指望所有的事情都有章可循,既是不现实的,也是非常幼稚的。

那么就凡事不按规矩办,全凭领导个人意志吗?显然更不合理。

但是我们恰恰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好像要么严格按制度,要么要完全领导个人好恶,这都是不成熟的想法。

关于这点,任正非说得很透彻。他说: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来源:《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

卓越的领导,就是非常清楚哪些事情要在规则之内,哪些在规则之外。

比如在这个场景中,彭总刚开始并没有介入,他说的是“都有相关的明确规定”。只是在经过工作人员介绍情况,以及自己看了材料后,才做出的破格决定。而这种不拘一格,考验的正是领导的水平。

彭总在谈到为什么要授予特等功时,说:邱少云烈士,能够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为了整体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宁可被大火活活的烧死,也能纹丝不动,这是什么样的钢铁意志?

这体验了彭总极强的共情能力,只有几十年戎马生涯,亲身经历过战场上血与火考验的人,才能体会到这样做的不容易。而这种共情能力,没有真正走向前线的人,是无法感受到的。

规则之外的决策,体现的正是领导的价值观、担当和能力水平。

3、授予荣誉、树立榜样,一定要体现组织的价值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战争。祀,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就是荣誉体系和激励机制,就是要让经历了战争的英雄,可以享受物质和精神的激励。

而选择什么样的英雄榜样,正是体现了组织的价值观。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授予特等功臣的英雄榜样中,除了邱少云,还有舍身堵抢眼的黄继光、有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的杨根思,有击落9架敌机的王海,有牺牲生命救朝鲜落水儿童的罗盛教……各类英雄57人,他们涉及到了我军所倡导的价值观和荣誉体系的各方面,构成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群像。

(《跨过鸭绿江》剧照)

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谈到:激励不仅仅是物质上,员工也不只是为了钱才努力工作,要给员工荣誉感。公司荣誉激励的奖章很漂亮,现在社会反映非常好。以前我是反对搞形式的,对于搞授勋都有很多限制条件,希望简朴一点。但是看看海军官兵上阵很讲究仪式,海军军官还配剑,激励了官兵一生的努力。仪式与勋章创造荣耀感,荣耀感可以激发出更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所以在发奖的时候有点仪式,正式一点、光鲜一点、欢跃一点,给人一生记忆。

这就是荣誉激励的力量。既是对自己精神的激励,也是对组织树立的榜样。

看影视,学管理,欢迎关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