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名号响彻江湖,如雷贯耳,但「工夫茶」、「潮汕工(功)夫茶」、「工夫茶艺」、「功夫茶艺」等相似名号繁多,到底哪个门派才是正宗,本文将深入工夫茶的江湖,前去探究一番。
工夫茶是什么门派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由武夷山桐木村当地茶农于明朝中后期(约1658年)机缘之下创制而成。16世纪末17世纪初(约1604年),正山小种远传海外,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随即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
「正山小种」享誉海外的同时,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开始效仿学习红茶的种植加工技术,逐渐在全国各大茶产区发展壮大起来,最终形成当今的「工夫红茶」,也称「工夫茶」、「红茶」。
工夫红茶,因制工精细,故名工夫,典型品类有:
典型红茶品类
「工夫茶」一词起源于清代。最早用于武夷岩茶品名,而非红茶品名。
用「工夫」来形容茶,按现存资料记载,最早由清代僧人释超全提出。释超全在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入武夷山为僧。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茶歌中记录武夷岩茶是"工夫细"制出来的,意思是花费时间、精力,细心制茶。
《武夷茶歌》用「工夫」来说明制茶精细,尚未冠以「工夫茶」,约过40年后才有明确记载茶品「工夫茶」。清代刘埥在雍正十年(1733年)到福建崇安任县令三年,期间著《片刻余闲集》,其中写到:"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当时「小种工夫」、「工夫」、「工夫花茶」是武夷岩茶的品类名称,并用来区分茶叶品等。
现在依据武夷岩茶国家标准(GB/T18745—2006)武夷岩茶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将「工夫」之称拱手让给红茶。
结论:工夫茶,也称工夫红茶、红茶,是茶叶门派。
工夫茶艺是什么门派潮州工夫茶,因潮州历代称潮汕,又称潮汕工夫茶,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是融精神、艺术、礼仪、沏泡、品评为一体的茶道形式。潮州工夫茶因独具一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汕工夫茶准确名称应是「潮州工夫茶艺」。因「潮州」、「艺」字被省略,「工夫」被混写成「功夫」,导致名称说法十分混乱。
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艺冲泡技术规程》秘籍中记载茶艺二十一式:
1、备器(备具添置器);2、生火(榄炭烹清泉);3、净手(茶师洁玉指);4、候火(扇风催炭白);5、倾茶(佳茗倾素纸);6、炙茶(凤凰重修炼);7、温壶(孟臣淋身暖);8、洗杯(热盏巧滚杯);9、纳茶(朱壶纳乌龙);10、高注(提铫速高注);11、润茶(甘泉润茶至);12、刮沫(移盖拂面沫);13、冲注(高位注龙泉);14、滚杯(烫盏杯轮转);15、洒茶(关公巡城池);16、点茶(韩信点兵准);17、请茶(恭敬请香茗);18、闻香(先闻寻其香);19、啜味(再啜觅其味);20、审韵(三嗅审其韵);21、谢宾(复恭谢嘉宾)。
结论:工夫茶艺是一个茶道门派,注重礼仪、沏泡与品评。
功夫茶艺是什么门派「功夫茶艺」也称「功夫茶技」,即「龙行十八式」茶技,它是指蒙顶山"禅茶"中所独创的十八道献茶技艺。 相传,「龙行十八式」茶技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在蒙顶山结庐清修时所创。过去,作为僧人修行的一门功课,「龙行十八式」茶技只在蒙顶山僧人中流传,直到清代才逐渐传入民间。
「龙行十八式」茶技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于一炉,茶师手持嘴长一米多的长嘴铜壶,翻转腾挪,提壶把盏,准确将水注入杯盏中。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如龙行云动,因此得名。
蒙顶山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招式名如下:
1、蛟龙出海;2、白龙过江;3、乌龙摆尾;4、飞龙在天;5、青龙戏珠;6、惊龙回首;6、亢龙有悔;8、玉龙扣月;9、祥龙献瑞;10、潜龙腾渊;11、龙吟天外;12、战龙在野;13、金龙卸甲;14、龙兴雨施;15、见龙在田;16、龙卧高岗;17、吉龙进宝;18、龙行天下。
结论、功夫茶艺是茶道门派,融合武术、舞蹈的一种茶道表现形式。
龙行十八式雕塑
小记如下、
1、「工夫茶」=「工夫红茶」=「红茶」;
2、「工夫茶艺」=「潮汕工夫茶」=「潮汕工夫茶艺」;「潮汕工夫茶」是约定俗成,准确名称应是「潮汕工夫茶艺」;「功」是混写字, 应避免使用「潮汕功夫茶」。
3、「功夫茶艺」≠「工夫茶艺」≠「工夫茶」。
欢迎关注【丹岳茶社】,这里记录茶与生活,分享茶的故事。
本文由丹岳茶社韦江原创撰写,转载需许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