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清史四书:《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雍正迷局》已由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 受访者供图
向敬之清史四书:《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雍正迷局》已由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福州5月13日电 (记者 林春茵)明清史学者、独立书评人向敬之清史四书,即《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雍正迷局》,近日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3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向敬之坦言,研究明清史,他试图突破传统民族历史局限,探究明清社会秩序重建、吏治建设与社会发展。
向敬之说,机缘巧合,五年前暑假妻儿回老家玩,他晚上在家无聊,搜索电视剧,如《朱元璋》《郑和下西洋》《太祖秘史》《孝庄秘史》之类,本想休息下,结果让写了十多年文史书评的他来了兴致,索性翻读《明史》《清史稿》《清史列传》,对照起来看,发现了一些出入。
深读下去,向敬之对明清历史有了新的认知,“对照来看,各具特色”。由此他开始大量收集、购买、阅读这方面的图书,“有古人的,有今人的,有国人的,有海外的,有专著,有史料”,系统地看了孟森、萧一山、蔡东藩、吴晗、郑天挺、王锺翰等前辈先贤的书。
向敬之说,既要做这一方面的研究,关键在于掌握和理解第一手资料。明清实录、起居注、朱批、奏疏、档案、笔记、方志等,成为他重点研读的内容。
向敬之选择明清之际至康熙时期作为前期研究的主攻板块。在写作方式上,他采取结合大众熟悉的明清历史剧情节切入。
“我既尊重历史剧属于文艺影视创作的事实,又坚持'小节不拘,大事不虚'的原则,对清史题材影视剧所涉及的历史大事件,进行了有理有据、有趣有料的生动解读。”向敬之说。
向敬之试图探究明清社会秩序重建、吏治建设与社会发展。向敬之用一种“历史书写”方式来说明清王朝,有朝堂之争,有宫廷探秘,有真伪辨析,有褒扬贬斥,正评反批,直击清史中最具戏剧性与转折性事件,追寻细节,解析历史中的隐秘,于细微处见历史的真妙。
三峡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明史博士胡丹评价说,向敬之所写的明清史,细腻,爆发着细节的力量。
他客观读史,有趣爆料,挖掘现场的背后史事,对明清之际及清朝前中期的公案、疑案,提出了新的主张。
2018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与江苏人民出版社分别推出了向敬之的《细说康熙》《明史不忍细看》。第二年,他的《清史不忍细读》出版,引发业界关注。中国纪检监察报推出评论文章《站稳人民立场,追寻历史真实》,开篇说:“《清史不忍细读》是明清史学者向敬之的又一部通俗作品,是一部人民历史学的佳构。”
此番面世的清史四书《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雍正迷局》,近160万字,是向敬之反复打磨出来的。
为什么写这几本书?向敬之没有采用传统的前言后记说明,只是在封面上以一段“宣传”文字,作为作家的认识和理解:
“从俘虏到反抗,从复仇到问鼎,从聪睿英明到残暴铁血,努尔哈赤玩足了称臣又称雄的障眼法。由偏安辽东,到入关逐鹿,到君临天下,逆袭路上,皇太极、多尔衮、福临的承袭与改变,内斗与外争,合作与博弈,妥协与亲政……成功定鼎中原。”(《大清定局》)
“良相难救时,国君死社稷。一个旧王朝的衰朽与覆灭,导致一大批有抱负、有追求、有热情的儒家士子,捐弃虚幻的道德英雄主义,抓住一切政治改革的现实机会,协助另一个野蛮的征服者推行儒家道统与治统,纵然大节有亏,苟且偷生,饱受猜忌,道义上不安。”(《明清破局》)
“如果没有饱受争议的孝庄力保,最初的傀儡康熙,未必能成为千古一帝。他是否真如后来所尊圣仁?诸多事迹,多番缠斗,都在为他的帝王人生注解。肇启康乾盛世,繁荣的背后闭关锁国,错失良机,因为他只想虚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康熙奇局》)
“若无夏日炎炎,春华之后哪有秋实?孰忠孰奸,孰能孰庸,孰正孰邪,孰是孰非。千秋功过任凭说,万般追求各纷纭。雍正所得煌煌事功、滚滚骂名,有赶超康熙的勤政玩命,有自证清白的凌厉寡情,也有儿子乾隆的添油加醋……”(《雍正迷局》)
这套书由凤凰壹力策划推出。向敬之透露,实际策划人为译林出版社老社长、凤凰壹力董事长顾爱彬先生。
向敬之坦言,他曾供职于出版社,对顾爱彬敬仰不已。“几次搬家,丢了不少书,但译林的书一直留着,放在书架醒目的位置。这次能得到这样一位出版大家扶持,也是我最大的幸运。”(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