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纪的欧洲,怎样才能当上国王呢?
首先,你得是国王的儿子。
这不废话么?也不一定,有的时候老国王的儿子死光了,或者压根儿就没儿子,而你跟他亲戚关系又比较近,也是可能的。
好吧,就假设你是老国王的儿子。但如果你太小了,可不好直接当国王的。中国人讲“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欧洲人也有这讲究。小孩子是当不了国王或者皇帝的。在中世纪,人们有一个普遍的观念,成年人称赞孩子,往往用“性格沉稳,机智敏锐的小大人”这样的词句,而不是夸孩子多么多么可爱。那时候孩子的童贞和幼稚往往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孩子长大了不能有所担当。这在中国社会中也有所反映,夸一个孩子,也往往用“少年老成”这样的词语。
当国王不但要凭血缘,也要凭才干。中世纪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没有经过教育的国王就跟一头驴子一样!所以,千万别以为是国王的儿子将来注定要当国王,现在就能无所顾忌了,国王也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当一个国王需要学什么呢?未来的国王接受的是中世纪最好的教育,首先就得学会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的基本课程——七艺。这可不是七门手艺,而是七门课程,分别是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所以,千万不要低估了中世纪对一个国王的所要求的智力水平啊。
说起来也很凄惨,中世纪的这些王子王孙们,绝大部分,都会在真正的竞争开始之前,因为各种疾病,差不多死得干干净净。除了疾病,还要注意些意外事件。曾经就有位王子,他的坐骑在街头被一头猪绊倒了,结果从马上摔下来,脖子扭断死掉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想当国王的话,最好是个王子,而不是公主。倒不是说中世纪社会完全禁止女性继承王位,而是假如在有男性候选人的情况下,女孩子往往是不会被优先考虑的,甚至会被无情地忽视掉了。女儿总是得嫁出去的,总是赔钱的,这个观念在中世纪也是很流行的。
但就算是经历了文武两方面的教育之后,事情也还远远没有结束,这离一名王子够资格成为王储的日子还早着呢。如果想当国王,首先你得赢得群臣对他的支持,能让群臣们对他都服服帖帖,至少表面上让他们无法对他继承王位有什么异议。即便是老国王的儿子,群臣也不一定就会赞成,因为血统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只是一张“门票”,而不是“包票”。
证明一个王子是否具备了王者素质的最重要标准,一不是在私塾里的学习成绩,二不是在剑术上有多厉害,而是实实在在的功劳。最首要的,莫过于军功。军功可以赢得军队的尊敬,而军队往往就是登上王位的保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在中世纪尤其适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王子得认真学习军事技巧,学会领兵打仗的原因。
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磨练和洗礼之后,王子才有可能被立为王位的继承人。那么,最后剩下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等着你老国王死掉,然后群臣就会把他拥上宝座。
老国王要老也不死呢?慢慢熬吧!看看英国现在的查尔斯王子吧,已经储备了多少年了!或者,如果实在等不及,如果真的有胆,把老国王提前拉下马来,可能就是捷径了。那就是货真价实的宫斗戏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