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训美学」《人类的艺术》(七十二)

「王大训美学」《人类的艺术》(七十二)

首页战争策略再生之境更新时间:2024-05-09

所谓更美有四个环节,一为更美的物境,二为更美的心境,三为更美的传递即输出,四为更美的接受,即欣赏和还原。其一为接受感应外境之物象世界的深刻性敏感性新异性。物境即外境之美,不是存在之美,而是发现之美,不是呈现之美,而是接受和感应之美。从此意义而言,物境之美的本质,是主体接受存境对象的深刻性与超常性,而这意味着我的审美能力的深刻性超常性。有超常的能力才有超常的发现,有超常的发现才有超常的感应,有超常的感应才有超常的亦即更美的物境。此物境实际上并非是存境之境,而是存境之对象及对象与对象的存在关系向心中的移入。从此意义而言,所谓更美的物境,是由我的外感系统从存境中发现接受的物象物形,并将其移入我心而形成的过程。所谓物境之美,不是物美,而是发现、移入、感应之美,是我所发现的境物的部分、而不是我所不能发现,只有上帝之眼可以发现的那些部分即整体之美,是只对我而现、为我所感、为我所化的那些存在对象的存在关系之美。这样的美境美物美象,是我摄取境物的理化要素,如其声、光、气、味、触等所得到的刺激,所获取的动量,所成的虚化而非实在。这一切存放在我的前意识心中,成为我可以消费或者说唯一可以享有的内境资源。

而物境一旦内化我化,则成为心境,但所谓心境之美不是其自然存在之美,而是其再行利用和创生之美。艺术家是善用其心境资源者,也是创生其心境之美者。所谓创生,是指其所创生的心境之美不是其先前所生成的心境的复制,而是对其心境资源予以再行加工,将先前的存储原料化要素化,而不是成品化。更美的心境不是先前的原境,而是以其为原料为土壤而加工和耕种出来的新境,这样的新境是将原生质再生为新境新象新关系,是将原生要素*为新境新关系。莎士比亚的悲喜剧的心境世界属于此,塞万提斯前文本时在其心酝酿生成的堂.吉诃德属于此,马尔克斯心中的《百年孤独》属于此,莫奈心中的“日出”、凡高心中太阳一般燃烧的 “葵花”属于此。这样的心境,是艺术家用其感性力在前意识中完成的再生之境,幻化幻想之境,在这样的再生和幻想幻化中,艺术家如同创世的上帝,任由其感性力和其天才的翅膀在原生之境的天空翱翔,用其心象和心力创造出外境和其心境中都不曾存在过的全新之境,虚幻之境。这样的虚境,谓之心的再生之境,也谓之审美之境。这是一种美境,也是一种前艺术存在的虚境、幻境,是稍纵即逝的易碎之境。而艺术创作,即是要将此美境、易碎之境予以符号化固化外化,即恒久化社会化。

所谓更美的输出和传递,即是将心境之美转化为艺境之美,而艺境之美实际上是对心境之美的模拟和固化,即符号化。这一过程,意味着将创作者的感性之境转化为理性之境,也是将创作者的经验个性转化为社会化共性。这一过程,是以符号即词语这样的社会化的筐子或者说载具,将我的心之美境向我心之外的社会输出、转移和传递。艺术品之优劣高下,其存在的决定因素是我心之境的生成之美,但其实在化固化即输出传递之美的决定因素,则是其词语即符号化的生成即模拟之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