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年前的“凉席”长什么样?
8000年前“宁波人”就吃上了海鲜大餐?
历经8000年,古人吃的食物为何能保存下来?
……
6月2日,总台央视记者走进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考古现场,找寻答案。
浙江首次发现史前贝丘遗址
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多年
井头山遗址位于宁波余姚三七市镇,埋藏深度达5至10米,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该遗址是浙江境内首次发现的一处史前贝丘遗址,也是中国沿海地区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处史前贝丘遗址。
5月30日上午,浙江省余姚市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正式发布。专家称: 遗址的发现将宁波地区的人类活动史和文明发展史前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
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鸟瞰图
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碳十四实验室等多家实验室测定,井头山遗址的年代在距今7800年至8300年,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多年。
井头山遗址与河姆渡遗址有什么内在联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赵辉认为,通过对比井头山海洋采集特征和河姆渡河流采集特征,能够明显区分两个不同时期的文明状态,但是在不同特征中,又体现了趋同性,根据现有情况推测,井头山文化很有可能是河姆渡文化的前身。
考古人员正在井头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小贴士: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是一处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聚落遗址,是“河姆渡文化”的命名地。
年代: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发掘年代:1973年。
意义: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摇篮。
遗存丰富
复原8000年前的生产生活状态
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井头山遗址已出土灰坑、食物储藏坑、烧土堆、树根以及器物加工与食物处理场所等生活遗迹。
这些比较清晰地复原出8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的特征。
第一大类是当时先民食用后丢弃的数量巨大的各种海生贝类,如蚶、螺、牡蛎、蛏、蛤、蚝等,以及用大型贝壳加工磨制的一些贝器。
现场出土的各种海生贝类
第二大类是人工制品,如陶器、石器、骨器、木器,以及芦苇编织物。
现场出土的陶器
第三大类是动物碎骨、植物种子、果核等遗存。
现场出土的动物碎骨
现场出土的编织物中最让人惊叹的是一块距今8000年的“凉席”。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孙国平介绍,“凉席”编织得非常精细,和我们现在用的凉席非常像,这意味着古人在8000年前达到的编织技术已经非常高超和熟练。
8000年前的“凉席”
历经8000多年,井头山遗址为何依旧保存完整?孙国平表示,井头山遗址在地表下5~10米,处在一个海边的滩涂环境下,泥土密封环境好,跟地表的空气完全隔开。在这个环境下,大量有机质遗物,甚至古人吃的米粒都能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现场出土的骨器
井头山遗址发掘意义重大
孙国平介绍,井头山遗址发掘的意义和价值在于:
第一,从深度上看,井头山遗址是中国沿海地区目前所见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处遗址,突破了以往对我国沿海地区史前遗址时空框架及其分布规律的认识。
第二,井头山遗址的年代在距今7800年至8300年,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多年。
第三,过去宁波还没有发现早于河姆渡文化的文化面貌,井头山遗址的横空出世,把宁波人类活动的历史又往前推进了1000多年。
第四,井头山遗址是浙江迄今发现的沿海唯一一处史前贝丘遗址,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沿海最早的贝丘遗址。
第五,井头山遗址出土遗物具有鲜明的自身文化特征,具有独立命名井头山文化的重大学术价值。
第六,井头山遗址的发掘,钢结构围护基坑工程成功运用于超大埋深地下遗址的考古发掘,为深埋的遗址考古发掘在方法上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探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