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年画和杨柳青年画比较研究

梁平年画和杨柳青年画比较研究

首页战争策略植物大战僵尸墨版更新时间:2024-05-26

【摘要】梁平年画和杨柳青年画在题材内容、制作工艺、造型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制作工艺基本相同;梁平年画在造型艺术方面构图饱满,杨柳青年画简洁活泼,在色彩风格方面梁平年画趋向古朴粗狂、凝重深沉,杨柳青年画清新雅致、细腻典雅。两地的人文背景、意识形态以及主观技巧性和客观物质性等多元因素不同而影响,就表现了各自的艺术造型的差异,于是也形成了造型艺术和不同的色彩风格,从而也表现了共同的生命力。

【关键字】梁平年画 杨柳青年画 制作工艺 造型艺术 色彩风格

   梁平木版年画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康熙、雍正时已相当发达,民国时达到鼎盛时期,梁山屏锦铺(今梁平屏锦镇)发展到作坊百家、画种过千、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的程度。此时的梁平年画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粗野俗。浑厚凝重的山野之美,淳朴敦厚的自然之美,色彩浓厚、布局巧妙有跳跃的音符之美。虽然没有“年画四大家”中的杨柳青出名,但也有各自的艺术价值。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绘制细腻,人物生动,色彩典雅,表现了清新典雅之美。

一、年画的制作工艺

   在《考工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可想而知要达到美就必须要形式、内容、工艺和材料的结合才能表现得完美,于是年画也要求这样的艺术效果。年画主要是从年画的制作工艺,其中包括纸张工艺、颜色工艺、雕刻工艺、印刷工艺,从这些工艺中可以看出年画的差异。

1、纸张工艺

   梁平木版年画以本地百里槽的隔年白竹为原料而生产的二元纸(当地艺人根据尺寸差异对纸张有不同的命名,将尺寸130CM×59CM 的纸张称为“二元纸”)。整个造纸过程均由手工完成,工艺较粗糙。竹纤维使纸张具有很强的柔韧性,不易破碎,吸水性强,因而二元纸材质泛黄且略显粗糙,纸质较差,与其他地区年画印制所使用的宣纸相比较,应是制作年画材料的一大缺陷,但经过经过蒸、拖胶后还要用当地产的白泥巴(观音土)上粉制成粉笺纸这样的纸质色泽光洁,白里透黄,色泽更加明艳,厚实耐用。印刷后呈现出区别于其他地区年画的古朴与典雅。这是传统梁平木版年画区别与其他地区年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梁平年画的用纸的发展相对杨柳青年画的用纸比较简单,在杨柳青年画旧时用纸,其中“粗货”、“二细”多采用手工毛边纸之类的土纸或仿制的高丽纸,开埠后进口机制洋纸以廉价而占据优势;“细货”、“贡尖”用传统宣纸、连史纸。而连纸应该是最好的,但是它的制作技艺是一门复杂、耗时的经验性生产技术,需要经过约一年时间才能做出优良纸张,主要作料指从加工竹麻丝开始,经过浸、沤、洗、蒸、煎、漂、槌、晒、碓、洗等工序制成细白洁净的纸浆待入抄纸坊造纸的过程。其耗时最长,费工最大,是整个制作工序中对纸张的耐久性、洁白度、均匀度等性能有重要影响的技术环节,更是连史纸制作技艺中最具有科学、历史价值的。到现在杨柳青年画基本全部使用优质的生宣纸。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地的用纸也各自有讲究,以纸张的制作技术就能看出年画的艺术效果,在这其中都各自经历了各自的变化发展,相对而言杨柳青的用纸比较讲究,由于纸张的制作技术较高和用时较多,到最后还是被淘汰。纸张的优劣可以看出年画的优劣。

(2)颜色工艺

   梁平年画传统颜色成分主要分为矿物质、植物、化学颜料三类。其中颜色有煮红、槐黄(槐花子)、品绿、佛青(群青)、二红(近似粉红)、二蓝(近似天蓝)、橘色(黄丹)、黑色(烟子)、紫色等,一般常用的颜料是佛青、煮红、品绿、槐黄。用色之前画工需要对所购颜料进行加胶蒸煮熬制,再掺以适当的牛胶、白矾、白泥调制备用。使用前先用热水稀释过滤,如遇天冷先用暗火煨化再用,当天使用不了的颜色第二天一定不能用。

   在颜料上两地基本相同也主要是矿物质、植物、化学颜料三类。只有印墨线版要用品质好的墨汁;所用的颜料除“鬼子蓝”自己调配,大多是国画颜料,也配用些丙烯和广告色;绘染时为了能上薄使用“苏州白粉”。但是最终出来的颜色的效果就要看当地的艺人的色彩的搭配方法,从而就能表现出各自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套色方法。

   在梁平的套色方法和杨柳青的套色方法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都凝结了自己的口诀,从而我们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之两地的年画的套色差异。

   梁平木版年画用色鲜艳而沉着古雅,丽而无媚。民间匠人有配色口诀“红配绿,嫩笃笃;红配黄, 喜洋洋”的说法。大多以红、黄、绿作为主要颜色,红绿对比或红蓝对比,颜色浓艳深沉、厚重、强烈。一幅画面常以大面积主色施于画面的主体部分以确定其基本色调,以小色块分布于次要部分或装饰部分,以大小、冷暖不同色块色的巧妙搭配,使画面产生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杂乱的效果。正符合民间年画色多不乱,色少不单!的说法。颜色分软硬色兼用,阴称冷色,阳称热色,所谓软色,取自各种染色植物,色泽透明纯净,加粉后浅淡柔和。

   而杨柳青年画是根据美学原理的配色经验:“软靠硬,色不楞;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2]等杨柳青年画画面的色彩鲜明、细腻,富于变化又典雅和谐。它采用的颜色主要有红、蓝、黄、绿、黑,有时也有茄紫和橙黄,这些颜色对比强烈鲜明,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比如人物画的上半身穿的是红衣服,下半身若是蓝色是,必须加以铅粉,使其成淡蓝色,如果下半身是黑色的,上衣则不能是紫色的,这就是画诀说的“黑靠紫,色发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色彩艺术。

   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对比效果及其分类是研究色彩美学时一个适当的出发点。”[3]从而我们可以知道色彩搭配的差异。

   两地年画的用色颜料基本相同,但是搭配出来的色彩效果可是截然不同,从中我们体会到了颜色搭配的重要性,从梁平年画的“红配绿,嫩笃笃;红配黄, 喜洋洋” 到杨柳青年画的“软靠硬,色不楞;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体会到了浓艳到清新,从粗犷豪放到细腻典雅。从这两地的套色方法我们可以感受变化的享受,都给我们画面的效果一个美的享受。从而体会到从隆重明快到柔美细腻、古朴豪放到清新典雅的节奏波动。

(3)雕刻工艺

   在雕刻所选的木材也各不相同,所用的工具和雕刻都是绘画后在雕刻。梁平年画的木版制作有柏木、枫木、梨木,梨木质地细密、不易开裂,当地艺人把梨木作为雕刻线版的上选材料,色版用材要求略次于雕版,可用枫木、柏木替代,枫木、柏木色版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发生不同程度收缩,因此会造成一些错版现象,目前进行木版雕刻多采用本地老梨木加工而成,而杨柳青年画所雕刻木料是杜梨木和黄杨木。民间艺人多以保持画稿原样,尽现原稿风貌为基准。

线版称主版也称墨版由各种不同宽度的线条组成,疏密对比极大,增加了雕刻的难度。艺人根据画稿精雕细刻出主要的轮廓线,刻版师傅技艺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年画印刷的最终效果,因为线版对形象的规范起着决定性作用。按照雕刻的需要也要相应的雕刻工具有:圆口刀、平口刀、斜角刀、弯刀四大类别,根据画面刻制需要选择不同刀具,与时下一般木刻刀具相比,有一定不同,尺寸较一般刀具更长大,更厚重。

(4)印刷工艺

   梁平木版年画的印刷工艺与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印制工艺基本相同,首先将雕刻完毕后的线版与纸张固定在印案上,上墨要求均匀、适量、防止出现印刷积墨与上色不均。然后,将晾干后的线稿与色版固定在印案上,再逐次印刷,最后印与绘结合(杨柳青的手绘部分要比梁平的手绘部分复杂),在套色水印完毕后,画师后期手绘主要集中在头部和刻画服饰的细节。就如梁平年画在绘:颧骨处略施阴影以表现立体,眼皮下施淡绿示阴面以提神,这种手法在其他年画种类中极为少见;面部处理是梁平年画最具特色的地方,在印制完毕的人物脸颊上涂以腮红,形态呈椭圆状,称之“开脸”。

用特制的竹笔(鸳鸯笔)侧锋,一面点红,一面点酒,一笔之中点蘸颜料与白酒,在人物脸颊处随性描绘,颜料随白酒自然渗化,呈现晕染的效果,形象生动有趣。而在杨柳青年画给人物开脸要求细腻俊美,这一效果就要六到工序,首先在画的头部洒上一层白粉,再用虎爪笔,一端蘸上淡红色,在两颊各拧转一二圈,使至均匀,然后在用赭色稍加朱膔,晕染外轮廓及鼻、眼、下颚等细部,然后再上一层薄粉,待干是用赭笔“出相子”色出五字各部分,最后开眼、点唇、染发。

   在印刷中梁平年画和杨柳青年画的工序基本相同,也要经过印和绘的结合(梁平年画手绘较少,全套色水印木刻),只是杨柳青的复杂的多,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

二、梁平年画和杨柳青年画的人物造型艺术

   年画的发展是随着一定的历史条件而满足人们内心的愿望和心灵的寄托的一种物质产物,随着人们的审美标准不断地上升,社会意识不断的加强,所表现的内容也所之改变,从祈求神灵的庇护到后来的一种传统习俗的流行,从而人物造型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色彩艺术也随之而完善。

   梁平年画自清初民国以来,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以梁平年画门神为代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征。梁平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简洁, 对称呼应、疏密、虚实、大小色块的对比和动静处理十分得当; 造型古雅雍容,人物富态华贵,慈眉善目,神态生动。与全国各地的其他木版年画印刷的规整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同出一版的年画也各具情态,它人物造型夸张、人物服饰典型的明代特征、色彩鲜艳、人物脸部描绘精工细致。

   而在康干时期的杨柳青年画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嘉庆道光年间的杨柳青年画风格趋于活泼,背景丰富,画面热闹。主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使然,更是源自长久以来,杨柳青活跃的民俗文化氛围,到现在杨柳青年画区别于其他年画的就是在符合人物身份的基础上力尽其美。无论是娃娃、仕女、朝衣大像,还是戏出画中的英雄和丑角,都各展其态。就这样,艺人们代代传承,总结概括了一整套人物造型口诀。

如:“画将无脖项,画女少肩膀,佛容要秀丽,神像须伟壮,先贤意思淡,美人要修长,文人如颗钉,武夫势如弓。贵家妇,宫样妆,耕织女,要时样。若要脸笑,眼睛下弯嘴上翘;若要人带愁,两眉紧锁皱。心神畅者手拈须,气怒狠者眼拱张,手抱头者心惊慌,急步行者势紧张。怒相眼挑把眉拧,哀容头垂眼开离。喜相眉舒嘴又翘,笑样口开眼又眯。”另有画美人诀:“鼻如胆,瓜子脸,樱桃小口蚂蚁眼;漫步走,勿乍手,要笑千万莫张口。”画娃娃诀:“短胳膊短腿大脑壳,小鼻子小眼没有脖,鼻子眉眼一块凑,千万别把骨头露。”又画娃娃造型还须“佛颜、童身、戏姿、武架”。

   两地的年画造型艺术各显其态,梁平年画的造型夸张、服饰典雅、色彩艳丽、人物面部精细。杨柳青年画则是英雄的伟岸,美人的娇气,服饰各异、颜色清新淡雅、面部表情各异,从而展现了各方面的美。从年画的五官夸张到年画的灵气,从粗狂豪放到画面细腻逼真(虚实结合)各自都表现的活灵活现,从画面可以想象幻的世界的童真。

三、梁平年画和杨柳青年画的色彩风格比较

   民间美术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赋色体系和丰富的文底蕴 ,而民间色彩本身的现代化色彩倾向,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言。年画,作为最具中国民间艺术作品的代表,在其色彩应用中具有极具代表性的意义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是一种富于民间独特艺术风格和强烈地方特色的木版彩绘艺术珍品,与中国传统的过年密切相关。

   梁平木版年画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康熙、雍正时已相当发达,民国时达到鼎盛期,当时有“户户描绘丹青”的程度。由于梁平年画所处的山川的地理位置对画风和色彩风格的搭配也有相应的影响,又由于人文意识和绘风不同及个人的爱好,画面的色彩就鲜艳而沉着古朴,丽而不媚,以大小、冷暖不同色块的巧妙搭配,使画面产生富丽感。于是此时的梁平年画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粗野俗和浑厚凝重的山野之美,淳朴敦厚的自然之美。在杨柳青年画总的风格是受宋元民间版画和明代木刻画的影响,画风工整,写实性强。以后又博采众长,并建筑、戏曲等艺术于一体,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即版精细、线条流畅、构图丰满、形象生动、画面富于饰。杨柳青年画色彩鲜艳,表现手法细腻润泽,既富于变化,又典雅和谐。

   由于历史的发展不断的变化,从而人文意识和画工的技术也相对的改变,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地理原因,就形成了各自的审美风格。就有梁平年画的山野之风和杨柳青年画的风格色彩艳丽圆润和谐。

总结:

   综合以上资料不难看出,梁平年画和杨柳青年画所表现艺术特征,是由于地域差异和人文特征等条件影响的不同,然而在各自的年画中也能看出自己的情感意识和思想特征。从历史的发展到制作工艺到最后的人物艺术造型和色彩套色方面,整体感知了两地年画的生命力和表现的美的意识。我们可以感知梁平年画的热烈奔放,也可以体会杨柳青年画的清新雅致。还可以看出梁平年画的以套印为主的色彩风格和杨柳青年画以手工绘制的艳丽清新。从而也体现了大山里的人民粗狂豪放的性格,以爽朗热情的姿态迎接看客,而杨柳青的年画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改变自己的性格,从博采众长,并融建筑、戏曲等艺术于一体,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即雕版精细、线条流畅、构图丰满、形象生动、画面富于装饰。表现年画色彩鲜艳,手法细腻润泽。既富于变化,又典雅和谐。

参考文献:

[1]周礼·冬官 第六卷[M]. 转引:徐 飙.成器之路——先秦工艺造物思想研究[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P13

[2]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史论集 [M].天津: 天津杨柳青画社,1991

[3]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杜定宇译.[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6,P1—4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