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强“三农”工作发表了意见,表明了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三农”工作开展已久,成就巨大、举世公认,全国各地都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新路子、“野”路子,哪怕是像额济纳旗这样身处祖国西北、人烟罕至的边疆小镇,也如“梭梭苗”一样孜孜不懈、生根发芽、顽强生长。但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指出,“三农”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对于额济纳旗来说,自然生态环境、交通便利程度、资源获取渠道等都远不及东部城市甚至几百公里之外的周边城镇,需要面对的问题、克服的困难以及望而却步的无奈更是接二连三、层出不穷。但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只要能够立足资源禀赋、敢于打开思路、放大竞争优势,也能让“小发展”释放出“大能量”。
以“人”为先,壮大“新农人”群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额济纳旗有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新牧人”群体逐渐涌现,他们敢于打破传统种养殖方式、虚心向外求学,立足本土资源和个人优势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产业“致富经”,在本土农牧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力,也带领周围的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额济纳旗胡杨女人实业有限公司便是在额济纳本土*出的一匹“黑马”,随着额济纳旗金秋胡杨节的举办,总经理巴依尔其木格在自家草场开启牧家游赚得了第一桶金,此后乘着“乡村振兴”东风,不断扩大规模,注册了“胡杨女人”系列品牌商标,自主研发驼奶奶茶、牛肉酱、驼奶贝等休闲食品,随后又投资建设了全盟第一家集屠宰、加工、冷冻仓储、配送为一体的额济纳金胡杨食品加工厂,并通过“党支部 公司 合作社 农牧民”的合作方式,带动4家合作社及30余户牧民稳步增收。同时还通过抖音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在今年的“绿品出塞 重庆有约”京蒙消费帮扶集采推介会上开展直播带货,实现“云”端签约,一次达成1300万元的采购意向协议。
以“通”为径,探索“全链条”模式。正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这是当前“三农”工作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把产业发展的重心从传统产业“单打独斗”向产业链“抱团取暖”转移,链接小农户和大市场“端口”,减少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跑冒滴漏”,通过产业链上中下游资源整合、有效协作,实现节约减损和利益最大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位于额济纳旗苏泊淖尔苏木的额济纳旗尼特其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所使用的智能联栋温室、标准化养殖场、无土栽培技术等新型设备和生产技术,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种养殖生产,为农牧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整合农科、邮政、供销、移动等部门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孵化成立额济纳旗邮乐一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优质生鲜产品溯源、物流、销售渠道和信息智慧平台,初步实现了额济纳旗特色农畜产品集中统一销售,其电商平台销售的“胡杨晓蜜”额济纳蜜瓜亩均产值达到8600元,比其它传统销售方式的蜜瓜亩均产值高4000元。
以“融”为要,做好“土特产”文章。额济纳旗拥有蜜瓜、沙枣、苁蓉、骆驼等丰富的本土特色农畜产品,也有古老黑城、弱水居延、大漠戈壁、金秋胡杨等自然人文景观,更有祖国“北大门”之一策克口岸和神舟飞升的东风航天城。经过旗委、政府对额济纳本土历史人文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的整合,额济纳航天精神党性教育基地于2019年成立,并荣获“中国最具特色红色教育基地”称号,累计承接学员2万余人次。
为助力乡村振兴,弘扬骆驼文化,4月28日,额济纳旗“苍天千峰驼羔”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盛大开启,活动还邀请了内蒙古“明星”“网红”吸引流量,并开通“额济纳号”旅游专列满足外地游客需求,推进骆驼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看到,已有不少外地游客操着不同的口音陆续穿梭在额济纳旗的大街小巷,提溜着本土特色农畜产品互相分享品尝。活动筹划准备费尽心血,而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影响力,将活动氛围推至高点,像淄博烧烤“三件套”一样在互联网火速“出圈”,找到属于额济纳的“打开方式”,还需要更加深入思考、找到契机、主动出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