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驾到:真·狙击手点评《作战小队》丨游戏

专家驾到:真·狙击手点评《作战小队》丨游戏

首页战争策略作战人员更新时间:2024-04-13

各大平台搜索:@极战术

让外行人看更多“门道”!

咱们书接上回:《凡骨慎入,就是这么硬核!-《战术小队》Squad》

继续《战术小队》的话题,在上一前篇中,小编就曾谈到这款游戏,最好是约上几位好朋友一起“开黑”。

从《战术小队》/“Squad”这个词就能看出来,其并非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的游戏,而是提倡玩家组建团队,以此为核心进行配合作战的游戏。

毕竟在现实中,大家都能清楚认识到:一个人火力有限,无法与班组火力同日而语。

(而就战场环境而言,火力很可能决定生存能力。如果己方还有辆坦克的话,那么生存能力绝对能大大增加)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游戏中遇到落单的“敌方”,还是能微松口气的,毕竟对付单个“敌人”,会比对付多个要来得简单。

(无论单兵火力如何凶猛,孤身一人行动都是很难成功的)

而为了维持火力优势,小队就必须得紧密配合,减少落单的情况发生,此时,作为一线指挥的小队长事情就来了。

说到指挥,以经典的即时战略游戏(RTS)-《红色警戒》系列为例,玩家可以命令任何一名小兵到某个地方做某个事情。

(《红色警戒》中,任何己方单位都可“如臂指使”)

但现实并非如此,现实作战中,指挥部并非能够直接指挥任何一名士兵,而是经过决议之后,将作战指令逐级传达下去,最终将任务分配到每一名士兵头上。

同样,每一名士兵的战场实时反馈也并非能够马上传达到指挥部,而是由班长进行归纳整理后上报给排长,然后再经过层层传达,最后达到指挥部手中,然后指挥部继续根据反馈而进行战术决定,再次分发传到作战指令,从而形成循环。

当然,这个命令与反馈的传递过程其实也会随着层级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近年来也有很多呼吁军队采用现在公司管理中流行的扁平化管理’,减少层级,提升效率。

(2019年9月24日,夏威夷卡内奥赫湾,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基地内举行的“岛屿掠夺者”演习中,海军陆战队第3团第1营C连的一名班长(Squad Leader)使用海陆空地特遣队通用手持设备进行通信)

这也是随着全球军事科技力量提升,近年来被很多军政干部拿出来进行思考探讨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假设一下从工兵到司令,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直接反馈给指挥,那么这棋还能下好么?)

但无论是哪种管理,若是信息处理的能力不够,指挥将会混乱到何种程度,相信各位看官老爷应该能很容易想到。

(“沟通、配合、征服”)

《作战小队》也有类似的指挥层级,同一个小队成员之间可以通过游戏内的无线电互相联系、配合、通报情况,受限于人数不多,可形成“扁平化管理”。

(《作战小队》中的沟通层级,就分为队内通话、队间通话以及普通交流)

但奈何有些玩家没有麦克风(无法沟通),有些玩家耳机不戴(无法听指令),有些玩家耳机和麦克风都有,但是不听小队长指挥,小队长喊进攻的时候,其龟缩着不走,小队长喊防守的时候,却到处跑去抢人头。

(有一群靠谱的队友,可谓非常难得)

所以这游戏,最好还是跟熟悉的人一起打,至少互相能指挥得动,觉得坑了,大不了下次换换身份。

而随机与网络陌生人组队,大概率都会很坑,并且时刻治疗玩家的低血压…

而且,别看小队内交流很平常,跨小队之间的沟通还只有小队长可以做到。所以如果在游戏中遇到了其他小队的人,只能选择普通沟通。

(隔墙,有耳)

当然,如果与队友打出漂亮的配合,那自然也会让人感到赏心悦目,毕竟能在一款如此拟真的游戏中,以有效且紧密的配合来达成任务,天时地利人和那都是缺一不可的。

在今天的节目,就有一位美国陆军的狙击手,来点评游戏玩家在《作战小队》中的各种表现与实际情况的联系和区别,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由于头条文章不再支持视频播放,欲看视频请移步至其他各大平台搜索同名文章标题)

祝君阅读愉快

极战术国外各色军警战术视频分享、分析、字幕翻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