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花开无田 /图 网络图片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战争,作为国家之间进行互相攻伐的手段,都具有血腥的一面,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单单是人数死伤几十万的战役都不胜枚举,战国秦国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白起坑*四十万降卒;巨鹿之战,项羽以破釜沉舟之气势三万兵士大破章酣率领的三十万秦国大军,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亦是如此;淝水之战东晋谢玄以八万对阵前秦苻坚八十万大军等等。
春秋国家
而这些也无不彰显了《孙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谋”的用兵谋略,而这些战争的结局也无一例外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才有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但是与这些不同的是,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们进行攻伐战争却很有意思。为了打仗,更是要先进行五项礼仪,而且即便是作为交战双方的战胜国、战败国也能够“和平”相处。
在《左传》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毫无疑问,对于当时的春秋诸国而已,祭祀与战争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两大构成要素。而战争作为获取生产资料和对抗外部侵扰的手段,更是要准备周全,方能够进行。
战场征伐
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祃于所征之地。受命于祖,受成于学。《礼记·王制》
出师之前,第一件事情自然是要“受命于祖”。而这个祖,自然要在宗庙进行一系列的程序。在喜欢占卜的东周,通常,会先进行一下占卜,以此来推断吉凶。如若吉兆,则说明祖先是允许此次战争的;反之,那就是不允许,则要罢兵,另选吉日。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筮短龟长”的说法的原因所在。
将士征伐
进行完了第一步自然就要进行下一个环节。出发之前的第二步就是要进行告庙,宣布作战的命令,同时任命统军主帅,一般而言都是由卿来担任,诸侯之上大夫卿。《礼记·王制》,还要给士兵们分发武器。在铁质武器并不发达的春秋时期,这些兵器都是十分重要的,一般都是只有出战之时才会配发,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盔甲与兵器不敢私藏的原因所在。《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
古代祭祀
然后则进行第三项,迁庙。将宗庙内的祖先请出,然后放在斋车中。如此一来既能够保证祖先时刻护佑,又能够给自己信心,即便是心里之上。
这第四项,还要进行祭拜土地神。在祖先崇拜的当时,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万一祖先保佑能够成功岂不是大幸。如果你认为这些便已经够繁文缛节了,那么还有更加繁琐的。
祭拜
第五项,终于到达战场了。在春秋时期平民并没有作战资格。而是士,这个最低级的贵族的专属,两军交战,也要先进行,我们类似于回合制游戏的中的“致师”,也就是下战书阶段,两方你来我往,准备妥当,便能够真正的进行战争了。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如同《孙子兵法》所言,“以正合,以奇谋”,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取胜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泓之战, 鲁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作为交战的双方,宋国,乃是五千乘之国;而楚国则是万乘之国;实力显然是高下立判。但是宋国占据了优势,那便是“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面对当时的司马所言,请求攻击,楚军立足未稳,定然能够一击而破。
宋襄公剧照
可是当时的宋公言语道:君子不能够伤害已经受伤之人,更不能以地形优势而去阻止敌人。
这就是当时宋襄公的说辞,在我们现在看来简直无异于自*。但这并不是孤例。退避三舍成语,我们都耳熟能详。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国作为霸主,引领宋国、齐国、秦国军队,实力差距更是明显,楚军则在酅驻扎。面对楚国将领子玉的攻打,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子犯说,要是没有楚王的优待,哪里有晋文公重耳的今天,退避三舍,用来当做回报
这就是春秋时期的战争,各个诸侯之间一言不合便可以战,但这种战却又是“君子之战”,非常有意思。
楚庄王剧照
那么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又是怎么样的呢?《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邲之战后,作为战败的一方郑襄公“肉袒牵羊以逆”,放低姿态,服输,竟然也就豁免了。而作为胜利者,楚庄王则在黄河祭祀,祷告上天引军而还。
我可以打败你,并且攻破你城池,甚至于“灭掉”你的国家,但是我打完也就走了。这就是春秋的战争,胜利者与失败者的“和平”。
而伴随着春秋时期的结局,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阶段,诸侯之间也逐步的抛却这种“繁文缛节”,抛弃这种“假大空”的和平,开始了兼并战争。
参考资料:《左传》、《礼记》、《孙子兵法》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