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没有形体也没有声音,从不依靠外在力量,循环运行不停止,可以作为天下的根本。如何守住道、守住天地的根本?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中告诉了我们三大规律。
规律一:能守住道的人,就是守住了天地的根本。
规律二:若您的世界中没有二元对立,那就是“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的境界了。
规律三:人偏离中正,为失道;若守住中正,为有道。
道德经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
《道德经》中的“一二三”
“一”就是“道”。“道”是世界本源,是“周行不殆,独立而不改”的,是鸿蒙未开前的混沌状态。她的状态和特性是: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听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这里面的“一”就是“道”。她的样貌特性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她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恍惚”。21章还说她“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