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天下,内部团结是关键胜负手

争霸天下,内部团结是关键胜负手

首页传奇手游霸权经典合击更新时间:2024-10-15

春秋时期的楚国和晋国,都是大国。这两个国家为了争夺天下霸权,曾多次爆发战争。其中,以城濮之战、邲之战和鄢陵之战这三次战役最为关键——哪个国家能在战争中获胜,则哪个国家就能成为天下霸主。有意思的是,在双方国力相当、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真正决定这三场战役胜负的,既不是谋略,也不是战术,而是内部团结。

一、三大战役概述

1、城濮之战

泓之战后,楚成王成为天下霸主。几乎是与此同时,晋文公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国即位,解决了晋国内部的纷争问题,开始对内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壮大军旅,对外尊崇王室,联络齐、秦,与楚国针锋相对,争夺霸权。在此情况下,晋国与楚国之间爆发一场战争在所难免。

公元前634年,宋国"叛楚即晋"。楚成王于是以令伊子玉为主将,率陈、蔡、郑、许五国军队包围宋国,宋国向晋国告急。

晋文公采纳先轸建议,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即不直接出兵救宋,而是出兵讨伐楚国的盟友曹、卫,引诱楚军北上。

楚将子玉为人狂傲,果然引军北上寻求与晋军决战。晋文公令晋军“退避三舍”,把楚军主力诱到城濮,随即派胥臣率下军击溃较弱的楚右翼的陈、蔡军,激怒子玉,之后又让晋上军佯退,引诱楚左军进击,尔后回军与中军实施合击,将楚左军击溃。

子玉见势不妙,及时收住兵力,方免于中军败溃。楚军退至连谷时,楚成王派人指责子玉,子玉羞愤自*。城濮之战,以楚国战败告终,晋文公遂成为天下新霸主。

2、邲之战

城濮之战,楚国虽然战败,将霸主之位拱手让给晋国,但楚国的实力并没有因为城濮之战战败而受到太大的削弱,因此,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楚国与晋国在争夺和控制中间地带的诸中小国家上展开了拉锯斗争。其中,郑国是楚国与晋国争霸的必争之地,是楚国与晋国争霸的焦点所在。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以沈尹、子重、子反为三军主将,率军攻入郑都,迫使郑国归顺楚国。之后,楚军又挥师北上,驻军于郑国廪延,封锁黄河渡口,意在阻止晋军南下,并向郑、宋、陈、卫诸国宣示兵威,以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晋国获知楚国出兵攻打郑国,便以荀林父和先縠为中军主副将,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以士会和郤克为上军主副将,鞏朔、韩穿为上军大夫,以赵朔和栾书为下军主副将,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以韩厥为司马,共同率领晋军前去救援郑国。等到晋军抵达黄河边,郑国已投降了楚国,于是便驻军在黄河边上。

楚庄王听说晋军已到,先是派人去与晋国讲和,后又趁晋军不备,突然发动进攻。晋国中军溃败,引起连锁反应,三军皆败,全部退回黄河北岸。楚军乘胜追击,进驻衡雍,辎重到达邲地。楚王在衡雍祭祀河神,并修筑楚先君的宗庙,向先君庙告捷而后凯旋。

邲之战,楚国战胜晋国,郑国重新屈服于楚国。其后,楚庄王又进击宋国,逼迫宋国降楚,鲁国转而依附楚国。楚国又与齐国通好,中原形势完全落入楚国的掌握之中,楚庄王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天下霸主。

3、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也与郑国有关。公元前575年,郑国在楚国的支持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厉公决定出兵伐郑救宋,亲自统帅四军渡过黄河。

楚共王听闻晋国出兵伐郑救宋,也亲统三军北上,双方在鄢陵相遇。于是,鄢陵之战爆发。

在战斗中,楚共王受伤,加之楚右军中的蛮夷之军发生*乱,只好向西后退,结果影响了全军,楚中军、左军也跟着撤退,幸亏楚大夫叔山冉、养由基率部反击,楚军这才稳住阵脚,但楚公子茷还是被晋军俘虏。

是夜,双方都厉兵秣马,准备次日再战。楚共王召中军元帅子反谋划,子反却因喝醉酒而不能见。楚共王叹道:"天败楚也。"于是命令全军连夜退走。楚军退到瑕地,子反受到共王谴责,令尹子重又趁机逼迫,子反自*而死。鄢陵之战以楚军战败告终,晋国重新夺取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二、内部团结成胜负手

纵观楚晋之间的这三次战役,除了城濮之战中的楚军主将子玉狂傲冒进外,双方在智谋和战术上可谓旗鼓相当,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各自内部的团结问题。

城濮之战,当楚成王听说晋军出兵讨伐曹、卫时,原本想要撤军,说:"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是子玉坚决主张率军北上与晋军决战。等到子玉兵败撤退后,楚成王又派人指责子玉说:"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最终导致子玉羞愤自*。由此可见,在如何对待晋军的问题上,楚军内部并不团结,出现了意见分歧。

与此相反,晋军在军力虽然不如楚军,但晋文公与先轸、狐毛、栾枝等主将君臣上下团结一心,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周密策划,从而牢牢地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并最终打败了楚国,夺得城濮之战的胜利。

邲之战,晋军之所以战败,关键原因也在于内部不够团结。

战前,听闻郑国归附楚国,晋军内部就已经发生了意见分歧。当时,晋国的中军元帅荀林父和上军主将士会认为,郑国已经降楚,救助已无济于事,不如等待楚军南归以后,再行伐郑。但中军佐先縠却大唱反调,说:"成师以出,闻敌强而退,非夫也。命为军帅,而卒以非夫,唯群子能,我弗为也。"竟不听将令,擅自率领所部之军渡过黄河南进。

作为三军元帅的荀林父,对先縠的行动毫无约束力,后来还在司马韩厥的劝说下,反而放弃了自己原先的主张,率领大军渡过黄河。

渡过黄河后,晋军驻扎在敖、鄗。郑国为求生存,希望楚、晋两强尽快决战,以便择其胜者而从之,背着楚国暗中派使者劝晋军对楚作战。

在对待郑国的态度上,晋军将佐的内部意见又产生了分歧。

中军佐先縠主战,说,打败楚国、威服郑国,就在此举,一定答应郑。中军大夫赵括、赵同支持先縠的意见,说:"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克敌得属又何俟?必从彘子!"

而下军主将赵朔和栾书则认为,郑国劝晋国与楚国交战,晋国若胜,郑国就会服从晋国;晋国若败,郑国就会服从楚国。郑国这是拿晋国当枪使,不能听郑国的话!

对于军中将佐的不同意见,中军元帅荀林父再次犹豫而不能决断。

此外,晋将魏锜、赵旃,一个求做公族大夫,一个求做卿,都没有得到,所以一直心怀怨恨,他们在请求向楚军挑战未得到允许后,便转而要求去楚军请盟,结果被允许了。

但魏锜、赵旃并不是真想替晋军出力,而一门心思地想让晋军在战场上败给楚国。所以,他们巴不得楚军与晋军开战,一到楚军便极尽挑拨之能事,故意激怒楚军出兵。

正是在魏锜、赵旃的“努力”下,楚军这才突然出动攻击晋军,打得事先毫无战斗准备的晋军中军元帅荀林父率军落荒而逃,从而引发了晋军溃败。

总之,在邲之战中,晋军溃败,并非实力不如楚军,而是内部不团结,将帅不和,指挥不统一。

最后再看鄢陵之战。

在鄢陵之战中,晋军内部实际上也是不团结的。

晋军渡过黄河后,听说楚军将来到,中军副将士燮就想退回去,说:"我伪逃楚,可以纾忧。夫合诸侯,非吾所能也,以遗能者。我若群臣辑睦以事君,多矣。"但中军主帅栾书没有同意。

当晋军与楚军在鄢陵相遇时,士燮又提出不应与楚军作战,说:"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盍姑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而新军副将郤至则主张应该出兵攻击楚军,以报韩原之战惠公没有凯旋、箕之战先轸死亡、邲之战荀林父失败的耻辱。中军主帅栾书因而再次否决了士燮的建议。

等到楚军压到阵前,晋军内部仍然有不同的意见。士燮的儿子范匄建议填井平灶,在营中布阵,放宽行列间的距离。栾书也想坚守营垒,等待宋、齐、鲁、卫军队到来,再行攻击。而郤至却认为,楚国有六点空隙,不能失掉机会,晋军应该主动出击,一举打败楚军。

晋厉公采纳了郤至的建议,将中军精锐一分为二,由栾书、士燮统帅引诱楚中军王卒,由荀偃、郤锜、郤至率上、下、新三军攻击楚子重、子辛所率的左、右军。击败楚左、右军后,晋四军再集中围攻楚中军王卒。

布置既定,开营出战。在两军激战中,楚共王眼睛被射中,受伤后退,楚军阵脚大乱。

但此时,楚军战力并未受到根本性的打击,仍然有能力有机会与晋军一战。可惜,就在此时,楚军中军元帅子反竟然因为喝醉了酒而不能参加战前军事会议与部署。

没有准备的战,肯定是不能打了。楚共王无奈,只好下令撤军,鄢陵之战终以楚军战败而告终。

楚军中军元帅子反在两军对垒的紧要关头竟然喝醉了酒,这一方面说明子反对这场战事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说明,楚军内部也不够团结。

也就是说,在鄢陵之战中,晋军和楚军内部都不团结,只是因为晋厉公当时尚能掌控局面,暂时压制内部分歧,果断抉择,这才侥幸取得了鄢陵之战的胜利。

“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荀子这话虽然说得是为政之道,但在战争中一样适用。军队打战,如果内部不能团结一致,又如何战胜敌人、争霸天下呢?楚国与晋国之间的城濮之战、邲之战和鄢陵之战的胜负,以及历史上无数的战例,都是正是明证。现如今,我国正与西方某些霸权国家展开激烈的竞争,同样需要内部团结,一致对外,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