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2015年,**到云南考察时对云南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2015年1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到云南考察,他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2、问:2020年,**到云南考察时对云南民族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2020年1月,**到云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
3、问:党的十九大对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是什么?
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是什么?
答: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的、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社会工程,是通过活动实践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
5、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什么?
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6、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适应新时代发展历史方位,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突出创建主题,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创建水平,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8、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9、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通过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显著提高,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10、问:如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
答: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和方式;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
11、问:如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答: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
12、问:如何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
答: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把重心下沉到基层单位。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13、问:弥勒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创建目标是什么?
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努力建成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14、创建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答:(1)弥勒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按照坚持一条主线、围绕三个重点、打造八项示范、聚焦“十一进”的创建工作思路,使创建工作符合中央精神、富有时代特色、凸显地区特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全州、全省前列,开创各族群众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和睦共处、和谐共进的新局面,努力建成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2)“一条主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
(3)“三个重点”: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引导、强化保障机制。
(4)“八项示范”:打造党的建设统领示范、打造宣传教育引导示范、打造交往交流交融示范、打造发展动力增强示范、打造民生持续改善示范、打造民族宗教治理示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打造弘扬老区精神示范。
(5)“十一进”: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村)、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医院、进企业、进景区、进家庭、进园区、进军警营。
二、民族知识15、问:什么是民族?
答: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16、问: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1)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阶段,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
(2)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3)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5)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不断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
(6)各民族要加强互助合作,努力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
(7)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其他各种问题的基础。
(8)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9)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10)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交织在一起,在处理民族问题时要注意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17、问:我国民族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政策主要包括: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
(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政策
(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
18、问:什么是民族问题?
答: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国际性和敏感性5个基本特征。
19、问:“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人人”“五个认同”“五个维护”“六个相互”的内容是什么?
答:“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共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四个人人”: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人人都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
“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六个相互”: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20、问: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1、问: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22、问:公民民族成份变更条件是什么?
答: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
(1)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直接抚养的一方不同的。
(2)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继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3)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23、问:我国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方面的政策有哪些?
答: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府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第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第二,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年节习惯;第三,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第四,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第五,在大众传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第六,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4、问:为什么说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答:团结稳定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没有发展,社会就会丧失活力,国家就不能前进,人民生活就无法得到改善,而发展要靠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障,没有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混乱,人心涣散,人民就不可能安心生产生活,安居乐业就无从谈起,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团结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就快,各族人民得到实惠就多;分裂动荡,经济发展就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普遍遭殃。只有团结稳定,才能巩固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只有团结稳定,才能保护和谐安定的大好局面;只有团结稳定,才能维护各族群众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正确论断,是纵观当今世界得出的深刻启示。
25、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6个民族是哪几个?
答:汉、满、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朝鲜、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共56个民族。
26、问:我国有几个少数民族?
答:1979年,经国务院确认,我国除汉族外还有55个民族,并且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27、问:弥勒市的世居民族是哪几个?
答:弥勒市的世居民族有6个:分别是汉族、彝族、傣族、苗族、回族、壮族。
28、问:弥勒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弥勒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答:弥勒少数民族人口有25.3万,占弥勒总人口的44.9%。
29、问:什么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
答: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是指总人口在30万人以下的28个民族,包括独龙族、柯尔克孜族、京族、怒族等,占56个民族组成的中国之半数。
30、问:什么是“直过民族”?
答:“直过民族”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初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云南有独龙、德昂、基诺、怒、布朗、景颇、僳僳、拉祜、佤等9个“直过民族”。
31、问:什么是民族节日?
答: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节日之多,难以计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并要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中国各民族特色各异的众多节日,大致可以分为新年节日、生产节日、青年节日、纪念节日、习俗节日和宗教节日等六个方面。
32、问: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3、问: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目前共有几个自治区,几个自治州,几个自治县(旗)?
答:全国共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34、问云南的民族自治州是哪些?
答:云南共有8个民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
三、宗教知识35、问:什么是宗教?
答: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其产生和存在有着复杂的自然根源和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同时又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伦理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6、问: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1)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
(2)宗教信仰自由受国家宪法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3)要宣传无神论,但不能把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4)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5)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要严格区别、妥善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宗教对外友好交往,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不允许境外任何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7)爱国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要支持他们加强自身建设,自主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
(8)爱国宗教界人士是团结信教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爱国宗教教职人员队伍。
(9)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树立公民意识,把爱国与爱教结合起来在国家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活动。
(10)所有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都必须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37、问:什么是宗教活动场所?
答:是指经依法登记,拥有相关宗教设施、组织信仰公民开展集体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38、问: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9、问: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
(3)各宗教一律平等
(4)宗教与国家政权分开
(5)国家保护一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常的宗教活动
(6)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相互尊重
(7)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40、问: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内涵是什么?
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和行为,以及社会公共活动涉及宗教界权益的关系和行为的行政管理。
其基本内容是:切实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保证正常宗教活动的有序进行,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实现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绝不允许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宗教压迫剥削制度;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绝不允许利用宗教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妨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41、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两个要求”和“五个支持”,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鼓励和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和谐包容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支持他们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增进信教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他们反对和抵制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使信教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下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
42、问:为什么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答:**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宗教应该同我国文化和国情特点相融合。新修订《条例》提出的重要原则、确立的管理制度,符合我国文化传统,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符合我国宗教实际,符合时代进步要求,正确体现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根据新修订《条例》规定,宗教团体应当开展宗教思想建设,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宗教界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和社会稳定。这些规定,有利于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自觉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和宗教极端主义影响,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正确道路。
43、问:什么是宗教团体?宗教团体具有哪些职能?
答:宗教团体是一个界别的社会团体,它是由信教公民自愿组成,按照国家有关社会团体登记管理的规定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并按照经核准的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宗教事务条例》提出,宗教团体具有下列职能:
(1)协助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维护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2)指导宗教教务,制定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3)从事宗教文化研究,诠释宗教教义教规,开展宗教思想建设
(4)开展宗教教育培训,培训宗教教职人员,认定、管理宗教教职人员
(5)法律、法规、规章和宗教团体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能
44、弥勒市有哪些宗教?
答: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
45、全市依法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固定处所共有多少?
答:有依法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固定处所40所。按教别划分:有佛教寺院15所,伊斯兰教清真寺14所,基督教教堂7所,天主教堂4所。按登记类别划分:有寺观教堂27所,固定处所13所。
来源:弥勒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