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吾心事

诗是吾心事

首页传奇手游帝天传奇战国神器更新时间:2024-09-22

程滨(1978—),字子浔,号矫庵,别署反客生。祖籍山东郯城,生于天津。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任教于南开中学。私淑叶嘉瑩先生,得传戴君仁先生吟诵调。又从尹连城先生习书。嗜皮黄、昆曲,尝与同好起南薰社,时粉墨登场。诗宗唐人,词宗五代北宋。间参清人,然以为晚近诗词不必学而犹不免相近,如其诗近马一浮,词近顾随,但不以其为指归。2008年获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优秀青年诗人奖。著有《矫庵集》(巴蜀书社2011年)等。

在矫庵诗词自序中,程滨仿照杜甫“诗是吾家事”,说“诗是吾心事”。揣摩其意,当指诗是其思想感情的存照,心灵的轨迹,是“生命之安顿法”。故程滨诗偏重于内在生命的写意,轻于外在现实的直接反映。又,程滨曾云:“夫人之于生命,不外二端。曰‘浸淫之’,曰‘观照之’。浸淫缘‘情’,观照属‘性’。或以情汩性,或以性统情,或摄性情于一心,或性情各成独立。而以性统情,是余之所推也。

如近代名家,马蠲叟之诗则以性统情,顾驼庵之词则摄性情于一心,王静安之作则性情各成独立,而以情汩性者比比皆是,更不足道哉。”(《读徐晋如<缀石轩诗话>书后一绝》)其诗“以性统情”,情理交融。大体上表现在两个方面:生命之感悟,智慧之洞察。下面试作介绍。

生命之感悟

程滨与其弟子张宁论诗,认为唐人五绝多像儿歌那样,“淡化知识而直指生命”,“如孟浩然‘春眠不觉晓’,此是人间第一等文字,直与天地造化而往来。真可谓雅俗共赏,老幼皆宜,智愚同爱,顽艳均感。”(《一夜谈诗录》)为什么呢?因为《春晓》这样的诗,写的是共通的生命体验,语言浅显明白,细味之则意蕴深邃,浅者读其浅,深者读其深,臻于圣境。程滨诗直指生命,感悟存在,取径多有类此者。如山水诗《张家界古绝三十三首》,现择数首如下:

截句正凝神,一声清幽裂。

同是探山人,暂语还相别。

峭壁咫尺间,敬畏蓦然起。

世界亦微尘,我在微尘里。

闭目嗅青山,濯足聆溪水。

幽禽掠水飞,直入青山里。

苍崖溅飞泉,泠泠浸发际。

偶然遇清风,飘然如遗世。

撷取一些片断画面,写游湖山胜景的种种体验,可概括为“心远”。远离红尘,飘然遗世,目之所接,心之所感,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诗风古淡,令人神远。程滨善于观察自然,应物斯感,与天地精神独往来,如“鸣虫寒泣雨,候鸟暖披云”(《秋雨中诵唐人五律园中看雨有作》),“小圃风欺竹,幽潭影散鱼”(《掩卷》),“云垂车外路,雨湿梦中山”,“原荒牛马静,汀远鹭鸥呼”(《甲午夏末游青海甘肃十二首》),萧疏幽僻,细腻真切,风格近中晚唐诗。

又如写平居体验的《夏日绝句》:

风寒长忆我,溽暑惯欺吾。

天似油炸鬼,人如水煮鱼。

写自己身陷酷暑兼感风寒的体验,后两句比喻真切形象,新颖独特。又如《润土》:

雨馀闻润土,刹那到童年。

虫影颓墙下,鸟声芳草间。

青春三道影,长夏一槐烟。

多少当时梦,零星付昨天。

写雨后到燕园,泥味入鼻,顿忆与童年伙伴三人一起觅促织的情形,然而童年旧梦已化云烟,不复再来。诗中有温馨,有失落,亦是生命之真实感触。又如《减兰》:

当年痴语,遍溯三生浑为汝。携手今生,共把伤心筑此城。 时光沙漠,吞噬人生魂与魄。再有灵魂,不把来生付与君。

词写爱的体验,由当年到今生再想象来生,由痴情到伤心再想象断绝关系。词中的“城”字当指婚姻的“围城”,寓意当如钱钟书小说《围城》。诗人未必写自己,相信很多人有类似的体验,大约也是人性之一种吧。“再有灵魂,不把来生付与君”,果决勇敢,绝不虚伪。

程滨身体欠安,常患疾病,诗词中屡屡以此为题。其对疾病的体验深入骨髓,化入魂魄。疾病由身体而触动灵魂,促使诗人对生命作反思,做透彻之关照。所以疾病不独身体之事,亦是灵魂之事,很多诗即由悲伤痛苦提炼而成。如《骨痛胃滞日转深沉中夜不寐平明口占》:

百骸为梁柱,五内满堂金。

我今无恒产,是以无恒心。

前两句把身体比作财产,“百骸”切题中“骨”字,“五内”含题中“胃”字。后两句借财产发挥想象,“无恒产”,意谓自己无健康的身体,寝食难安,影响心灵,所以“无恒心”,没有毅力从事自己的事业。物质决定精神,疾病使人不得安宁,饱含无奈。

又如《余患骨痹之疾几二十载》:

帝天贼我逞雷椎,刻勒廿年无间时。

焚尽痴皮收病骨,百骸镌满少陵诗。

骨痹,指因风、寒、湿等引起的骨头疼痛或麻木之病。程滨患骨痹近二十年,痛苦不堪,但诗人志存高远,对诗之痴情执著不变,于诗坛振衰起敝之心不变,诗骨永存

智慧之洞察

程滨早慧,十五岁为诗,出手不凡。又泛览经史百家,富有学问。其《思量》一诗云:

往事思量尽,频年不展眉。

生憎当代事,情系晚唐诗。

怕做雕虫手,翻成刻骨悲。

六朝人所羡,三代自常期。

惭愧为人子,濂溪是我师。

林花飘远树,萍水涨秋池。

故纸非千古,胸襟渺四陲。

昌黎今若在,万里为驱驰。

此诗作于1998年,作者时年二十岁,在南开大学中文系就读。诗中涉及三代(夏商周)、六朝(孙吴、东晋、宋、齐、梁、陈)、昌黎(韩愈)、晚唐、濂溪(周敦颐号,北宋著名理学家),其阅读面之广可见一斑。徐晋如盛赞程滨“性情之厚,学殖之深”,云“昔彊村于并世诸老,最推服海绡。予于当世同辈学人,亦惟低首矫庵也。”(《<矫庵语业>跋》)程滨之诗,以性统情,情理浑融者居多,近年诗作更为突出。当代,像程滨这样年纪,诗词精纯,又能做到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的统一者并不多见。

论诗之诗便有独到见解。如1998年作《论诗绝句》:

诗不删二《南》,继之者《香奁》。

中间以屈子,鼎足而成三。

“二《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香奁》指晚唐诗人韩偓的艳体诗《香奁集》,屈子指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离*》是其代表作。作者敏锐地发现这三者之中有共通之处,那就是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而将《香奁集》与国风、楚辞相提并论却须有过人的胆识。

又如《读<孟东野集>二首》:

养气须优游,正心须敬畏。

东野有正心,可惜无正气。

排奡其遣辞,刻苦其用意。

十九首其先,南北宋其嗣。

论孟郊“有正心”,是说孟郊笃信古道,崇尚儒家的思想伦理,也融合了一些老子的应世态度。“无正气”,是说其诗风阴郁冷峭,为立异而偏激,作为“诗囚”,不够优游不迫。此论甚高。孟郊诗“排奡”“刻苦”人尽知之,而认为《古诗十九首》是其先导,宋代的江西诗派瘦硬生新的风格也受其影响,却很有见地。又如“少陵每每骈收句,小杜频频对起诗。最爱骈收无俗语,可怜对起半游词。”(《论诗绝句》)近体的律诗、绝句首尾联本可不须对仗,杜甫每每对收,杜牧频频对起,但高下有别。没有丰富的创作经验,不谙于诗道者是不易发现的。

在对社会人生的体察,与宇宙生命的对话过程中,程滨也多悟道之语,哲理之句。如《踏莎行》:

一地残花,满枝禁果。卅年踽踽吾将跛。黑貂裘敝夜风寒,人间岂有真天火。 无可如何,如何不可。镜中万象无非我。自由无过我灵魂,灵魂长向微躯锁。

词的上片写时届暮春,自己仍然感觉到寒冷,暗示人心冷漠。下片发议论,谓万物皆幻,顺其自然。“自由无过我灵魂,灵魂长向微躯锁”,灵魂是自由的,但心为形役,自由毕竟有限度,论自由与束缚之关系,得辩证法之旨趣。

又如《黄昏》:

黄昏晕己身,层层染成暮。

醒者立其间,是梦最深处。

诗用比兴手法写醒梦之感。醒者居于梦的最深处,就像人被暮色层层包裹一样。细味之颇有意思。当代作家史铁生曾思考:我们在梦中不知道自己在做梦,醒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做梦了,醒过来的我们是不是还在梦中呢?我们能不能再醒过来呢?——对人生如梦的别致的解释,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他如“自古有情皆有悔,平生无泪便无诗”(《秋日读学生张翕越诗率成一绝》),“珍藏一日之间事,追溯三生以上魂”(《四月二十一日进京会冬冬》),“江山此日真无主,姓字他年是佚名”(《夏夜不寐和子璇弟》),“我岂圣贤仍寂寞,时非魏晋亦风流”(次韵老杜绝句漫兴九首)等等,属对工整,精妙绝伦。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