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园语解说(90)世外桃花源 避乱隐居地

澄怀园语解说(90)世外桃花源 避乱隐居地

首页传奇手游欢游迷失传说更新时间:2024-09-04

嘯園叢書

澄怀园语卷之四

桐城张廷玉砚斋

【原文】

东坡云:“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

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则渔人所见非秦人不死者也。”

坡公此论甚确。

余观古今来,前人偶为新奇之说,

后人往往乐为附会,

如身亲见之者,正复不少。

东坡著眼全在“先世”二字,

予细味《记》曰:

“先世避秦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所谓“邑人者”皆石隐者流。

或十数家,或数十家,

同心肥遁,长子孙于其中。

日渐蕃衍,遂为世业。

若谓同避乱之人皆不死,

一时安得许多神仙耶?

【解曰】

陶渊明传世名篇《桃花源记》,描绘了世外桃源的美妙景象。故事发生在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年间,大约公元376年至396年,此时陶渊明还在青少年时期。话说武陵那个地方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渔人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度达到几百米,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落在地上。渔人对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去看看。看到了什么呢?原文精彩描述如下: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闲舒适愉快,自得其乐。

桃花源与世隔绝,不知外界改朝换代,不知汉朝,也不知当时的魏晋时代。渔人受到村民友好款待,停留数日,然后辞归。如此美好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呢?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最后说,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路返回而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道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寻问通往桃花源的道路。刘子骥,字子骥,出生于376年,是南阳郡安众县(今河南省邓州市东北)人。刘子骥是陶渊明的一个远房亲戚,两人志趣相投,经常结伴游山玩水。

宋代文豪苏东坡在《和桃花源诗》序中说,从前有人传言,南阳有菊水,水质甘甜而且芳香,那里居住着三十多家百姓,饮用菊水都很长寿,有的人能活到一百二三十岁。

菊水即菊潭,又名菊花潭,俗称不老泉,位于河南南阳西峡县丹水镇南部、菊花山北坡山坳中,因菊潭山上的菊花倒映水潭而名。古时,菊花山间,山菊白黄,泉水潺潺,每值仲秋,菊香潭碧,“菊花倒浸秋潭水”,映出“菊潭秋月”美景。菊潭菊花即郦菊,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菊花,史书中有大量记载,长期食用者多长寿,并有“南阳之寿”的典故。

另外,四川都江堰青城山老人村,还有能够看见自己五世孙的长者。根据计算起点自身、儿、孙的不同,按二十年一代人估算,五世孙长者三种年龄大约分别为80、100、120岁。青城山老人村通往外界的道路,极其险要,而且十分遥远,村民生下来就不认识盐醋。山间小溪流中,生长着许多枸杞树,树根有如龙蛇钩连,盘根错节,饮用山溪泉水因此长寿。苏东坡所处的北宋时期,老人村进出道路稍有通畅,村民逐渐能够做成美味食品,而他们的寿命也渐渐减衰。

青城山老人村,据说就是现在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水磨镇,位于岷江支流寿溪河畔,距都江堰市约34公里,距成都市约90公里。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史书上对老人村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

苏东坡说,“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大意是说,桃花源能够与菊水不老泉、青城山老人村相比吗?假使武陵太守找到了桃花源,而且亲自去往那个地方,那么桃花源已经变成人们争夺的战场,应该很久了吧!

苏东坡或许没有料到,即便武陵太守那时没有找到桃花源,人们现在仍然还是要争夺《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桃花源。最新的报道就是湖南常德桃源县和重庆酉阳县,关于谁为桃花源正宗的争端。《南风窗》载有韦星发自重庆酉阳、湖南桃源的文章,《哪里才是“桃花源”?酉阳、桃源,谁才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真迹”?》宏篇大论,振振有词。据称重庆酉阳打出了舍我其谁的广告语:“世界上只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里,一个在重庆酉阳!”因而引发两地论战。文章指出,过去十多年,特别是近五年,两地网民在网上“打”得火热。不知情的网友也卷入其中、愤愤不平,但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吵架”不过是一门“生意”罢了,所以谁越“搏出位”,越能刺激眼球,也就越能引来关注和游客。

苏东坡还说:“尝思天壤之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坡公曾经想过,天地之间象桃花源这样的美景很多,不是唯独桃花源这一个地方。比如说一个叫“仇池”的地方就是如此。

苏东坡在颍州做太守的时候,梦见一处官府,看到大堂上匾额上写着“仇池”,此地山川秀丽,清美幽远,百姓富足快乐,人事物品与世间没有什么不一样。醒来以后想了一想,仇池是武都氐族祖居之地,首领杨难当(?-464)统辖,自己为什么会在那里居住呢?

第二天,苏东坡问自己的朋友赵令畤(1061-1134),这个朋友也不是一般的人物,是个皇亲国戚,名门之后。两人关系非同一般,赵令畤初字景贶,苏东坡为之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是宋太祖赵匡胤次子燕王赵德昭的玄孙。赵令畤说,“你怎么会问仇池,它依附神仙居住的福地洞天。有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四诗为证,仇池有十九处泉水,杜甫都想在这里建造一处茅屋,和青天白云一起养老送终。”

苏东坡还和另一个朋友王钦臣谈起过仇池。王钦臣(约1034-约1101),字仲至,幼有志操,以父王洙荫入官,文彦博荐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历陕西转运副使,元佑初,为工部员外郎,曾奉使于高丽。曾对苏东坡说:“我曾经奉命出使,路过仇池,那里有九十九处泉水,万山环绕,可以在那隐居避世,如同世外桃源。”

按照苏东坡的说法,如同桃花源的地方很多很多。历代都有很多人在寻找,当代世人所谓桃花源,究竟有哪些地方呢?根据网络资料,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武陵片区的桃花源。以武陵山、武陵郡、武陵县的武陵人为标志,如湖南常德桃源县桃花源、重庆酉阳县大酉洞桃花源、重庆永川区黄瓜山桃花源、贵州铜仁松桃县乌罗镇桃花源、湖南益阳安化县奎溪镇黄桑坪、湖北十堰竹山县官渡桥镇桃花源。

第二,陶渊明行迹的桃花源。如江西九江星子县庐山康王谷桃花源、安徽黄山黟县赤岭村桃花源、安徽黄山歙县桃花源、江苏连云港宿城高公岛桃花源。

第三,研究比对的桃花源。如河南南阳内乡县夏馆镇青杠树弘农桃花源、河南南阳西峡县菊水潭、四川都江堰青城山老人村、云南文山广南县坝美村、甘肃陇南西和县仇池、天津蓟县盘山、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台湾基隆桃花源等等。

上述十八处桃花源,苏东坡在《和桃花源诗》序中,提到了河南西峡县菊水潭、四川青城山老人村、甘肃西和县仇池等三处,全都讲的是地点,然而桃花源的人事又是怎样的呢?

苏东坡说,世间流传桃花源的这些人事,都有许多言过其实。陶渊明所记载的内容,仅仅只是谈到住在桃花源里的人们,他们的祖先逃避秦世混乱,来到这个地方,那么武陵渔人所看到的村民,好像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并不是秦代人到东晋时期还不死的人。

张廷玉大学士说,苏东坡这个论断非常确切。我看到古往今来,前人偶尔作出新颖奇妙的言论学说,后人往往以牵强附会为乐,正如我亲身所看见的事,正好又是不在少数。苏东坡着眼之处,全在“先世”这两个字。我仔细品味《桃花源记》中说:“先世祖先躲避秦乱,率领妻子儿女,连带本乡同邑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幽静之地,不再出去了吧!”所谓本乡同邑的人,都是隐士同类人物,或许有十几家,或许有几十家,志同道合,退隐山林,在这里抚育子孙成长,日复一日逐渐繁殖衍生,于是成为时代相传的事业。如果说桃花源中的人,就是秦世避乱的人,他们都没有死,怎么能够突然冒出许多神仙了呢?

【参引】

附1:魏晋陶潜《桃花源记并诗》

序: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为设酒*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寖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附2:宋代苏轼《苏轼集》卷三十二

和陶诗五十七首

【和桃花源诗】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

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鸡作食,岂有仙而*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

民居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

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

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亦益衰。

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

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尝思天壤之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余在颍州,梦至一官府,人物与俗间无异,

而山川清远,有足乐者,顾视堂上,榜曰仇池。

觉而念之,仇池武都氐故地,杨难当所保,余何为居之。

明日以问客,客有赵令畤德麟者曰:

“公何为问此,此乃福地小有洞天之附庸也。

杜子美盖云: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他日,工部侍郎王钦臣仲至,

谓余曰:

“吾尝奉使过仇池,

有九十九泉,万山环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

桃源信不远,藜杖可小憩。

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

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

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

耘樵得甘芳,龁齧谢炮制。

子骥虽形隔,渊明已心诣。

高山不难越,浅水何足厉。

不知我仇池,高举复几岁。

从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

蒲涧安期境,罗浮稚川界。

梦往从之游,神交发吾蔽。

桃花满庭下,流水在户外。

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

【影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