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身边:钧瓷的烧制技艺及发展史(附珍品钧瓷图)

非遗在身边:钧瓷的烧制技艺及发展史(附珍品钧瓷图)

首页传奇手游龙啸传世复古版更新时间:2024-09-18

河南许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是葛天氏,大禹的故乡,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厚重的中华文明造就了许昌的非凡。

许昌拥有非物质文代遗传161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就有三项。它们是许昌禹州钧瓷烧制技艺、禹州药会和越调。 ​

在这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中,以钧瓷们烧制技艺最为玄妙、神奇。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为中国宋代名瓷之一,与汝、官、哥、定瓷共称中国五大名瓷。钧窑,又以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艺术魅力成为诸窑之冠。它,乳光莹润,似玉非玉胜于玉;它,质地淳厚,开片声似琴如铃;它,色彩奇幻,意境幽远绝世无双。 ​


2008年6月7日,钧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93)

唐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均瓷,产品以碗、盆、罐、瓶、炉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制品的釉色是比较单调的,基本以南方青、北方白为主。而到了唐代,陶瓷艺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制瓷工匠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青色,开始在原有制瓷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匠们通过在黑釉、褐釉、茶叶末釉上施以呈色不同的釉料,经过高温烧制,终于出现了灰蓝、乳白色的大块彩斑和流纹,这就是花瓷,也就是陶瓷史学界所说的唐钧。

到了北宋时期,工匠们在唐代花瓷工艺的基础上,在青釉中加入微量元素铜,通过还原气氛创烧成功了高温窑变铜红釉。这时的钧瓷,逐渐把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展示出了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和情趣。 禹州神垕的钧瓷艺人无意中发现釉中配以铜屑,能烧制出玫瑰紫,海棠红般炫丽的颜色,后又尝试着把铜矿石配在釉里,烧出了色彩更加丰富的瓷器。把微量元素加入釉内,通过高温产生窑变的技术是神垕钧瓷艺人的一项伟大成就。《中国陶瓷史》上说:“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地烧造成功铜红釉,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也正是如此,中国陶瓷史结束了“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

北宋末期,钧瓷烧制技艺已经十分

​精湛,备受宫廷赏识。宋徽宗年间,他选派官员,集中钧瓷民窑的优秀工匠,在阳翟(现今的禹州市)钧台附近设立“官窑”,专为宫廷烧造贡瓷。他还规定,官窑每年要精选36件上品送入宫廷,其余的全部打碎,并且要将碎片深埋于地下,不允许流入民间。因此,钧窑制品传世极少且身价极高,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人称“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以至于在后世连古官钧的残瓷碎片都成为收藏家追逐之珍品,曾经达到“一片钧瓷一片金”的地步,可见其珍贵。

钧瓷作为世界上唯一的高温窑变瓷,其制作工艺之精,工序之繁,成品率之低,也是钧瓷价格昂贵的一个原因。“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细微节尚不能尽也。”烧制钧瓷的坚辛是被古书这样简单描写的,但据钧瓷艺人介绍,从选料到烧成,七十二道工序无论哪道稍有不慎,都可能前功尽弃。钧瓷如此复杂的生产工艺,既使熟练的艺人尽心尽力,依然“十窑九又成”。

据了解,根据现代生产工序,钧瓷生产一般需要经过加工、造型、制模、成形、素烧、上釉、釉烧、检选八大工序。即先在矿区取宜于钧瓷产生窑变的原材料,经过风化和细磨后,按比例合成为钧瓷泥或釉料。然后,钧瓷匠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通过徒手捏制、用模具拓制或在转动的轮盘上手拉泥坯使其成形。为了加大坯体的强度和增强坯体的吸水性,便于施釉,成型的坯体要先入窑烧一次,即所谓的素烧。素烧成型后,坯体(素胎)就要上釉了。在素胎表面或刷或浇或浸或涮上一层以天然矿石及化学元素为原料的釉浆后,就是入窑烧制这道工序了。高温条件下,钧釉以铜、铁为着色剂,釉色与纹路相交叠置,出窑后就能出现色彩斑斓、变化万千的窑变效果了。

由于时代的不同,钧瓷的烧制方式也经历着变迁。古代,宋钧官窑采用柴烧;新中国成立后,钧瓷烧制采用煤烧;1994年以后,禹州的不少钧窑已经采用液化气烧制了。由于燃料的改变,窑温的提髙,成品率已经大大提高,结束了以往“十窑九不成”的历史。尽管如此,烧成的钧瓷制品一般要再进行检选。合格品一般分正品、中品、精品、珍品、神品等几个级别。

因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特点(也就是成品色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成品价值的天地之别。

神品钧瓷:人物花鸟形神兼备,相配景色如同画作,器与色配合完美,浑然天成,加之钧瓷独特的意境,一见之间,如临天宫仙境!

珍品钧瓷:或湖光山色、云霞雾霭、或花鸟虫鱼,人仙龙麟,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均具神韵,唯形稍欠。

精品钧瓷:色彩给人以美感,图美而不全,或形似而神不似,或神似而形模乎,介于半似半非之间。

中品钧瓷:色彩虽单而俊雅,虽多而优美,相映成趣,浑然天成如赏真玉美石。

正品钧瓷:色彩丰富,釉层晶莹,釉或中红里透紫,或紫中藏青,或青中寓白,或白中泛红,五彩争艳,辉映竞芳。

北宋末期的钧瓷,已经不再局限于花盆、盘、碗等简单造型了,更多的是为皇宫摆放盆景所用的各类花盆等陈设品,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祭祀用的樽、炉、鼎等器物。此时的钧瓷釉色,出现了玫瑰紫、海棠红、玛瑙红等多变的窑变釉色。这些瑰丽多彩的釉色,更使得钧瓷“似玉非玉胜于玉”的天然韵味大放异彩。 靖康之耻后,随着宋室的南迁,官钧窑停烧,钧瓷生产也开始萎缩。元末明初,因战乱不断制瓷中心的南移,钧窑生产更加衰退。明朝万历三年,因钧瓷忌神宗皇帝朱翊钧“圣讳”,被勒令停产。此后300年间,钧瓷生产销声匿迹,直到清朝末年。

18世纪末19世纪初,清末的民族工商业者创办了一些新式瓷厂和公司。光绪年间,神垕民间艺人卢振太兄弟及其子侄辈,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终于烧制出了孔雀绿和碧蓝相间的仿钧瓷,使得失传已久的钧瓷烧制技艺再次焕发了生机。不过,由于时局动荡,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钧瓷业再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新中国成立后,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各级人民政府大力支持,恢复发展钧瓷生产,挖掘传统钧窑工艺,使这一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从此,钧瓷事业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使钧瓷迎来了黄金时代,钧瓷以它的名贵和高雅,被世人所青睐。

如今的钧瓷,已经从创立之初的实用性改变成观赏性为主,随着现代工业元素的不断融入,烧制的制品也逐渐变大。相信经过一代代钧瓷人的努力,禹州钧瓷一定会创造更多辉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