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新科
抗战期间,有这样一支十分特殊的武装——运河支队,源于一群爱国热血志士的自发组织,先与国民党部队合作抗日,后经争取归属中共领导,先后隶属罗荣桓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四师,他们在刀尖上跳舞,在枪口下行走,与日、伪、顽、匪、特各方势力裹血力战,曾与闻名遐迩的铁道游击队并肩作战。《大河》历经三年书写,是国内大运河文化中,首部涉及红色文化、描写抗战期间运河支队的长篇小说。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三个过程,尽管性质不同,但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核和核心价值,或者说是精神密码,都应该是相同的。没有这些精神内核,哪一个阶段都不可能实现。通过《大河》这本小说,我试图用文学的形式,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总结、归纳和诠释这个精神密码。从小处说,这些精神密码可以让我们每个人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向往未来,从大处说,对这种精神内核的传承,也是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文化原点。
我在徐州担任大学校长期间,见过数十位运河支队队员的后代,他们请我为运河支队写部作品,让长眠于地下的数千名运河支队队员,能像他们的战友——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一样,欣慰和安息。闻名遐迩的铁道游击队,是一支与运河支队同时期、同地区并肩作战的地方武装,因山东作家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以及随后据此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甚至还有那首人人都能哼唱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而风靡天下,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令人遗憾的是,作战范围更广、主要区域位于苏鲁交界的运河支队,八十多年来,一直缺乏作家挖掘撰写。《大河》出版后,我想长眠于地下的运河支队的英雄以及他们的后代,甚至是作为战友的铁道游击队的英雄都会感到欣慰。
小说的男主角叫胡轩涛,徐州铜山柳泉镇人,从小生活在川流不息的大运河两岸。抗战爆发前期,就职于济南工务局的胡轩涛,面对黯淡时局和腐败官场,愤而去职,回到位于运河岸边的老家徐州。此时,胡轩涛的胞弟、中共党员胡轩宇在南京上大学,思想进步,早于胡轩涛加入共产党,并且倡导国共合作,拥护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抗战,当他在南京亲身经历了大屠*事件后,决定回家乡抗战。不愿做亡国奴的兄弟二人,决心组建武装,保卫家园。
组建武装部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千难万难。胡家从胡轩涛的曾祖父伊始开办酒坊,经过三代人的努力,胡氏酒坊在铜山周边几个县已经颇有名气。此后,胡家又开了私塾和百货店。至胡轩涛父亲这一辈,家族生意依然红红火火。胡家两兄弟变卖家产、自掏腰包,筹措到前期经费。两兄弟通过“管饭”的方式,很快就拉起了两百多人的队伍,这里面有逃荒的、要饭的、无家可归的,更多的是当地的热血有志青年。胡轩涛通过自己的老部下、在国民党军队任职营长的戴清,联系上了徐州行政督察专员、兼第五站区游击总指挥的李明扬,李明扬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思想开明,胸怀民族大义,感动于胡家两兄弟的抗日热情,主动提供了不少枪支弹药。
人有了,枪有了,这支民间抗日武装的腰杆也硬了。在两兄弟率领下,运河支队智夺武器、惩治恶匪、袭击汉奸、截*日军……威名响彻苏北鲁南,多支抗日武装投至麾下,运河支队先后隶属八路军一一五师和新四军四师。他们驰骋于苏鲁大地,鏖战于运河两岸。大河畔、矿区内、山岭间,处处闪现着他们矫健的身影。苏鲁秘密交通线上,他们护送一大批中共重要人员前往延安;运河支队成员打入敌人内部,孤身探虎穴,龙潭擒元凶……他们用无限忠诚和大智大勇,同日、伪、顽、特、匪各方势力短兵相接,裹血力战。
小说中描写的运河支队与铁道游击队的关系,是真实存在的。铁道游击队隶属于鲁南铁道大队,运河支队和鲁南铁道大队级别相当,因此,运河支队要比铁道游击队大很多,编制和战斗人员是铁道游击队的数倍。当时,两支队伍都在鲁苏边区活动,经常互相支援,共同执行任务。每当运河支队和鲁南铁道大队联合作战、围打敌人据点的时候,铁道游击队就会负责外围作战,截击敌人军火专列,制造混乱,分散注意。所以,《大河》也是一本书写铁道游击队传奇故事的书。(张新科)
来源: 齐鲁晚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