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敬铭,身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的一代理财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按照清朝惯例,大学士兼任军机可尊称为“相”,阎敬铭即被时人称为“救时宰相”,后因强烈反慈禧太后重修清漪园而被革职留任。
和《雍正王朝》、《大明王朝》的开局一样,《走向共和》的开局也是“朝廷财政紧张”,而且财政紧张的原因也都和当时的统治者有着直接关系。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马上就要到了,想要修园子庆寿,奈何朝廷没钱,慈禧太后便叫来了理财专家——阎敬铭。
与此同时,表面亲政,实则仍等同傀儡的光绪皇帝带着朝臣“请停修园”的奏折,也来给慈禧太后“添堵”了。
关于耗费巨资修园,光绪皇帝原本的态度也较为坚定,只是鉴于“耗费巨大、恐伤朝廷元气”而不得不将这个难题推给了慈禧太后。
“亲爸爸辛苦了几十年,儿子和臣民们修个园子给太后享福,尽忠尽孝,怎么着也不为过。”
欲抑先扬,先把慈禧太后捧上去,充分认定慈禧修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后再给予“但是”的转折。只是,光绪皇帝只是一个傀儡,慈禧太后不会给他这个转折的机会。没等光绪皇帝说完,慈禧便立马接过了话:
“那你还将这些折子拿来干吗?”
既然我怎么修园都不为过,你还拿来这些“请停修园”的奏折来窝囊我干嘛?
光绪皇帝早就想好了该如何回答,而且类似答案几乎贯穿了这位君主的一生:
“事关重大,儿臣不敢做主,这才请亲爸爸圣裁的。”
“亲爸爸”,光绪皇帝对于慈禧太后的特有称呼,注意,和满洲习俗没有任何关系。《宫女往谈录》中,宫女荣儿曾专门就这个称呼做出过说明,只是为了“掩饰非亲之嫌”、彰显慈禧的特殊身份。光绪年间,慈禧太后的地位等同“太上皇”,所以,慈禧便喜欢被光绪称之为“爸爸”,也就是“太上皇”的意思;再加上慈禧太后曾言“皇帝的父亲是醇亲王,母亲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生的儿子,就跟我亲生的一样”;所以,才有了“亲爸爸”的称呼。
没有发言权,甩什么锅都没有意义,慈禧太后一句话便怼了回去:
“我已‘归政’于你,这些事你还要我做主,这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吗?”
这就是贯穿光绪皇帝一生的尴尬,明明是已经亲政的皇帝,偏就说了不算。可就算事事汇报,慈禧只要不想背锅,就会立马出现“你是皇帝,你说了算”的这套磕儿;但如果光绪真要私自做主,慈禧就会立马变成一只母老虎,疯狂撕咬。
这不,慈禧太后一句话又让光绪皇帝惶恐了!慈禧不再理会,只是将话题转到了今天的主角——阎敬铭的身上,毕竟人家才是大清的财政部长。
“你的孝心我知道。只是我纳闷!咱们中国咋就会穷成这样,连修园子的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了!阎敬铭,你说呢?”
一般情况而言,如果领导的问话之前有铺垫,你就得予以针对性回应了。慈禧问及阎敬铭之前,先强调了对财政紧张的不满,这就是告诉阎敬铭:好好掂量掂量再回话!
按照原著小说的说法,“慈禧没料到他会这样直通通的回话”,阎敬铭直截了当给出了回答:
“禀太后,是拿不出来了。”
诚然,能混到阎敬铭这个级别的官员,除了有真本事以外,还肯定有着超凡的官场智慧和情商加持,只不过,“户部尚书”这个官职太过敏感,绝非说空话套话的所在。说了有钱就得拿出来,拿不出来可是欺君。所以,阎敬铭并不打算留下任何余地。
关于阎敬铭的耿直,《清史稿》有过明确记载,“论治以节用为本,失太后旨”,《走向共和》的经典之处就在于此,它有演义但却最大程度尊重了基本的历史事实。
就像《大明王朝》中的嘉靖皇帝一样,慈禧太后心心念念的修园子、庆大寿,怎么可能因为朝廷没钱就停下,这不仅是扫兴,而且还会扫脸,这将直接影响自己的权威和地位。慈禧太后的脸色一沉,问道:
“我倒想听听,是怎么个拿不出来了!”
阎敬铭是干啥的?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理财专家,晚清财政收支情况最具权威性的发言人。他只要说没钱了,那就是真没钱了。对于这句问话,阎敬铭早就做好了准备,回答道:
“近年来,水旱灾疫不断,军饷费用过巨,单这两项,职部已经颇难挪移,更加园工一开,耗费巨大……”
没等阎敬铭说完,慈禧便予以打断,追问道:
“你别给我说这些虚的,说实的!”
什么国计民生、什么灾患频频,和我有啥关系?我只想知道,为啥就没钱修园子了!
阎敬铭无奈,只能直接转向“修园子”:
“臣这就说,清漪园工程……”
慈禧大喝一声:
“颐和园!”
此时的慈禧,像极了某些没有真本事却忝居高位的领导,没办法反驳你的工作,就开始抠字眼、找细节,总会找到对付你的办法。
阎敬铭也不愿理会,他的目的不在于此;更何况,人家是太后,“人臣之礼”也要求阎敬铭只能乖乖听训。接着,就是阎敬铭对朝政收支情况详细的汇报,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国库没钱”。
接着,慈禧太后开始挑毛病了:
“你阎敬铭以善于理财闻名天下,户部就没有积余银子可拨?”
这句话带有明显的进攻意味,身为理财专家,如果手里没有结余银子,就说明不配这个称呼;户部没有积余银子,也就说明你这个“户部尚书”失职或者不称职;总之,你没钱就是不行,就得论罪。
只是,慈禧的这句话可算说到了阎敬铭的伤心处,不禁戚然道:
“户部本有积余银七百八十二万三千两,那是臣历年从查抄款、罚款、变价款等款项中一两一两银子抠下来的,以备非常之用。现在也全数被内务府要去修‘点景’等工程了。”
作为光绪年间的“户部尚书”,阎敬铭能让户部留有积余银两多达七百多万,足见其理财专家的名号绝非浪得虚名。可现在,这些备用积余银也被内务府挪用,慈禧还能说啥!
慈禧沉默了,半天没有作声,只能先稳稳场子,缓缓气氛了。她转向翁同龢,说道:
“翁师傅!你的那个折子,我就准了。那些个经棚经坛、牌楼彩殿什么的寻常工程,没有开工的,就不要再开工了,已经开工的先停下来。”
慈禧太后做出让步了,翁同龢自然要吹捧一番:
“体恤下情,圣明无过太后。”
好了,有了翁同龢的吹捧和支持,慈禧太后又能说话了:
“阎敬铭,这下你该轻松了吧?”
翻译一下这句话:我已经给足你面子了,希望你好自为之,慎重回话!
阎敬铭还是一副耿直模样,回了一句:
“如牛负重,臣轻松不起来!”
户部的现状是已经没钱了,停了“修园子”的附加工程只是减少了小部分开支,可“修园子”的浩大开支还得继续。这样的“体恤下情”,恐怕也只有翁同龢这样“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酸书生才会感激。
慈禧不高兴,她知道阎敬铭究竟何意,只是晾他也不敢直接说出来。可阎敬铭却再次让慈禧失望了:
“停‘点景’等寻常工程,只能缓一口气。请圣母皇太后停了颐和园工程,臣方得轻松!”
这是实话,也是阎敬铭从自身职责出发给出的理性奏请,可慈禧会给出何种反应,可想而知:
“皇帝听见没有?这样直言敢谏的臣子,咱娘儿俩可真是埋没他了!”
人家说得合情合理,而且直接针对的就是慈禧,慈禧自然不便正面反驳,自然要将这个难题甩给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倒也直接,鼓足了勇气,准备替阎敬铭辩解:
“他这也是为的江山社稷……”
慈禧闻听此言,立即大怒:
“胡说!“他为的江山社稷,难道我倒要毁了江山社稷不成。”
所以说,为别人辩解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对方的感受,甚至要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从软肋出发,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为了辩解而辩解。阎敬铭固然是为了江山社稷,但这句话一出,岂不等于直接认定慈禧才是不懂事的那一个!别说光绪是傀儡皇帝,就算是实权帝王,恐怕也要先给太后面子,先训斥阎敬铭的“直言犯上”,再予以内情解释才对。
完了,原本可以挽回局面,可以挽救阎敬铭的光绪皇帝被怼得彻底哑了火,而且还让慈禧太后找到了发泄的口子,掌握了对话的主动权。慈禧不再听光绪解释,直接开火:
“你说什么?你又能说什么?动辄江山社稷,天下苍生!好像满朝忠义,就是我一人拿着祖宗的基业不当回事儿……”
所以,要想劝说领导就一定不要激怒领导,领导生气以后最容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你不让我干,我偏要干,看看到底谁谁说了算。慈禧太后生气了,如果趁机“乾纲独断”下达死命令,谁还敢拒绝?
慈禧太后想要的效果达到了,赶紧趁热打铁:
“怎么着?都哑巴了?”
刚刚,就连光绪皇帝的发言权都被硬生生的剥夺,现在,谁还敢说话?可慈禧太后偏就趁着这个气氛逼着在场的人给出表态,光绪皇帝和翁同龢会如何回答就可想而知了。
光绪不敢再争:
“亲爸爸训饬得好,儿臣于颐和园工程一定加倍上心。”
大娘兼大姨兼嗣母,您别生气,颐和园一定给您修好!
翁同龢回答:
“太后圣心远虑,时时事事以江山社稷为念,臣惟有谨遵慈训,无复他言!”
熟悉我的粉丝们都清楚,最烦的就是所谓“清流”的这套磕儿,明明是不敢再争,偏还得加上几句吹捧,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读过几本圣贤书。
只是,光绪皇帝和翁同龢表态并没有实际意义,慈禧太后最想听到的是阎敬铭的回答:
“阎敬铭,你怎么不说话?”
我们来看阎敬铭打脸所有人的回答:
“话好说,事不好做。”
站着说话不腰疼,有本事你们给我弄来银子!
接着,慈禧和阎敬铭正儿八经地进入了“对骂”阵势:
你滚!你不能让我滚!我就让你滚!我就不滚,我自己走!
“只有奴才,没有大臣”的清朝,竟也能出现阎敬铭这等刚直铮臣,让人不由敬佩!只是,如果阎敬铭真要像翁同龢一样,一味逢迎上意,到时候却拿出不钱来,恐怕就不是“革职留任”了。明知不可为,就避开灾祸;明知不可行,就反其道而行之;活着,才最重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