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
——唐•李白•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公元前260年,农历九月的一天。被秦军包围下的长平,是一片被恐惧和绝望笼罩的修罗场。
赵国的士兵,已经麻木了。作为军人,斗志是最可贵的。可眼下的赵军,已经斗志全无了:断粮46天,接连的突围都失败了。大量赵国士兵不是战死就是饿死。不少人开始吃起了死人肉。
从心理学上来看,当一个人面临危险时,就会下意识产生两种选择:战斗或逃跑。战斗不利,逃跑也失败时,人就会崩溃。他们会将世界关闭在身心之外,对外界刺激不再敏感。人就会变得麻木,宛如行尸走肉。
因为,几乎已经没有生的机会了。赵国士兵已经陷入群体性麻木,包括对死亡。
接着最坏的结果,也无可避免地来临了: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失败并被秦军乱箭射死。
群龙无首,连指挥突围送死的人都没了。那,就投降吧。毕竟有几十万人,就算是几十万头猪,*起来也费劲啊。也许秦军会网开一面吧。
秦军似乎还不错,让饥肠辘辘的几十万人吃了一顿饱饭。可谁曾想,这是一顿“断头饭”。
“*。”面无表情的白起,做出轻轻一砍的手势。接下来,长平由修罗场变成了人间地狱。
赵国降军将全部被活埋。只有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归赵国。
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先是遭遇巨大的失败,最后在麻木中被集体坑*。可想而知,年轻的赵国士兵们,当时是多么的不甘和绝望!
无怪乎,这几十万大军的累累白骨,在华北平原的黄土之下,呜咽了千年。
开元十一年正月,唐玄宗亲临长平,到省冤谷祭吊四十万亡灵。之后,此处文人墨客吟咏凭吊,更是络绎不绝。
长平之战,是战国七公司中,老大秦国公司,对老二赵国公司,举全公司之力,进行了一场摧毁性的市场打击。自此之后,战国市场上的马太效应日趋明显。
此后,强秦仅用了39年,就一统中国。公元前221年,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历史总被雨打风吹去。如今,每当我们回溯那段晦暗的历史时光时,总不免为赵国的惨败而惋惜不已。
复联3中,面对和灭霸的终局之战,奇异博士说:我们只有只有一千四百万分之一的胜算能赢。
也许赵国赢面不会如此之低。有时候,几个关键点上的改进,就会阻止秦国的“滚雪球”式的扩张。
面对咄咄逼人的市场老大,小公司也并非没有生存发展的可能,运用道家思想,“以弱胜强”,或许能借鉴“张弓效应”破解“马太效应”。
长平之殇
秦国之饵:一次蓄谋已久的“通吃”阴谋
周郝王下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260年)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资治通鉴•周纪•长平之战》
有人说,假使赵国不打长平之战,可能还会被迫在其他点上与秦国开战。
先看看整场战争的导火索:上党之争。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
韩桓惠王十分惊恐,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 。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召集一帮贤臣,经过再三讨论后,拍板决定收下上党。
赵国接受上党,引起秦国的不满,秦国决定出兵攻赵。
是赵国太贪婪,咎由自取吗?不,上党只是秦国设下的一个鱼饵:
一、投饵者:上党郡守冯亭。
冯亭其实早已叛变降秦,他的任务就是将祸水引向赵国。原因有二:
其一,冯亭事后获封华阳君。但赵国只给了万户侯,还被冯亭给辞了。韩国不处分违背命令的冯亭都不错了。那么这个爵位,就只可能是从秦国得来的。
其二,冯亭的后代,仅在2、30年后,就在秦国出将入相。如秦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等。若冯亭没有降秦,而是心向赵国,他的后人不被秦国迫害都不错了,又哪来的资源,能够迅速位居秦朝高层?
战争,最怕师出无名,名不正则言不顺。上党之争,可能就是秦国发动全面战争的借口。
二、猎物:赵国。
为啥要选赵国?
因为当时除了秦国这个超级公司外,齐国和赵国并居于老二的位子。要想垄断市场,就得打垮老二,扩大优势。
齐国稍强,幅员更广,且有天险可防御,在闱阳晋之道、亢父之险,简单布置一下军队,就能起到“以百挡千”的效果。
相对而言,赵国弱一些,且位居中原,交通便利,没什么可供防守的险地。
且赵国战斗意识强,时不时与秦争锋,且多次打败秦国,是合纵代表国家。打败赵国,相当于打断了合纵诸国的脊梁骨。进而开启一场对六国的“通吃”。
三、准备:外交和反间计
且在长平之战之前,秦国多次找齐国确认:齐国不会参战。
果然,当长平之战时,赵国粮道被切断,曾多次找齐国借粮。齐王,不予理睬。主要大国作壁上观,秦国自然无后顾之忧。
此外,秦国还派出大量的间谍。战争中,大量散播廉颇谋反,赵奢无敌等言论,严重混淆赵国决策者的视听。
此时秦国战略十分明确:打垮赵国,然后开启对合纵国家的收割。
长平之战及上党之争地图
赵国之败:“马太效应”带来的降维打击“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圣经《新约•马太福音》
秦国攻击赵国之前,两国之间的“马太效应”,几乎已经将赵国推到被“通吃”的绝境。
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史记•秦本纪》
秦国先祖,本是养马出身,毫无优势可言。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只因它是个破局者。
一、其他六国积弊和短板明显
除秦外,战国七雄的其他国家,都是老牌贵族。他们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层级多而杂。就如很多管理落后的公司,存在等级式管理的“层次重叠、冗员多、组织机构运转效率低下”等多种弊端。
这点在赵国体现的尤为明显:
直到战国末期,赵国高管阶级异常不稳定。中高层政治斗争异常残酷,各种政变、兵变是家常便饭。在赵国灭国前12代国君任期内,政变次数达到了 11次,基本上每位都能享受到一次政变服务。连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都在沙丘行宫被活活饿死。
高层老折腾,中层也没闲着。经典内斗,可以参考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两人闹得都青史留名了。
后来廉颇被人挤兑,不得不逃亡楚国,被迫下岗。而战国第一名将李牧最终也成为内斗的牺牲品。
为啥如此多的争斗和内耗?
原因就是分封制造成众多管理层级,从国君、宗室、贵族再到官员,每个人都有一摊子,都带着一帮小弟,彼此之间还存在交叉管理。
每走一步,都涉及到多方利益,都要搞平衡。执行力和效率就可想而知。至于改革更是无从说起:每改一下,都涉及到要动N个人蛋糕,改谁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二、秦国,则有诸多颠覆性的特质
其一,扁平化管理。连秦王自己都是养马的出身,那跟着混的就没几个世家贵族,就更不讲究论资排辈和规矩了。扁平化管理减少了层级,加快了信息流的速率,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改革,基本上没啥阻力。
其二,核心优势突出。秦人尚武,加上旁边有个长期存在的“奥特曼”——犬戎,简直是打怪升级的最佳配置。到了秦穆公时,秦国先后灭了犬戎十二国,吞并了上千里的土地,武力值飙升。
其三,商鞅变法,对秦国牌电脑进行了一次超频。从政治、军事到经济,围绕“大一统”目标进行全面整合升级,使国家化身为高效的战争机器。
此时,秦国已尽最大可能,点满了军事和管理这两项技能,与其他国家差距不断扩大。
就好比小米在手机市场破局,扁平化管理高效、执行力强、反应迅速,并突出“性价比”这一核心优势,使其成为同行眼中的“价格屠夫”。最后,在性能上来上会心一击,提出“为发烧而生”。传统手机生产厂商,哪能接住这三板斧?
当一个市场二流企业,无论在经营理念,还是管理制度,乃至核心竞争力上,都低人一等,那它将会快速地滑入“马太效应”的陷阱。
大公司、超级公司,利用“马太效应”,调用优势资源,从规模效应上进行“降维打击”,将小公司碾压致死。
就好比赵国,不少人才如张仪、廉颇等纷纷外流。合作伙伴韩魏齐纷纷望风降服于秦。资源一点点被秦国吸走。
开战与否,主动权已转到秦国那。若赵国不与秦国开战,资源也会一点点被秦国蚕食掉。若开战,一旦被秦国打败,进入“通吃”局,赵国死得更快。
此时,赵国已没得选。
即使有名将如李牧,在大厦将倾之时,也回天无术。何况是纸上谈兵的“空降兵”赵括,硬着头皮对阵“海选人才”白起。输光老本,就不足为奇了。
商鞅变法:徙木为信
长平的逆转:擦亮优势以弱胜强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张弓效应,出自“天之道,其犹张弓欤?”其意思即在不断削强补弱中取得平衡。
《道德经》针对和“马太效应”异曲同工的“人之道”( 损不足以奉有余)。
其中也提到了破解“马太效应”的做法,要补给天下的不足,就得实现“张弓效应”,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张弓效应,是弱者的发展契机,是一种理想状态。
但对弱势公司而言,这种“张弓效应”,不是等社会给予,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一、案例。实际上,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并不鲜见。
1、官渡之战。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
有三个转折点:战役初期,曹操看势头不好本打算撤兵。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曹操依计而行,来了招声东击西,大破袁军,斩*颜良。此后,又相继以辎重诱敌深入,斩*文丑。
进入相持阶段时,曹操也想过放弃。而荀彧建议曹操坚持: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
后期,适逢“攸家犯法,审配收系之,攸不得志,遂奔曹操”,于是,许攸投奔曹操。许攸透漏出乌巢为袁绍囤粮之地,应当速速烧掉袁绍军粮。曹操依计而行,深夜直奔乌巢,放火烧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战后,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征服乌桓,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官渡之战:夜袭乌巢
2、 淝水之战。在这场由前秦发起的全面侵略战争中。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东晋一举获胜,战胜十倍于己的敌军。其原因包括:
军队战斗力强。全军上下一心,指挥得当。且还有几无败绩的北府兵参战,让晋军战斗力直接上升一个档次。
充分利用淝水天险,主场作战,占尽地利,准备充分。
抓住前秦内部不稳定的弱点。通过间谍朱序的挑拨,利用前秦内部矛盾,各个击破。
此战之后,前秦败亡。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二、对策。综合案例,应对之策初见端倪。
大公司实施“马太效应”的套路:积蓄资源优势,带来降维打击。
小公司谋求“张弓效应”的反套路:至少在某一项上接近甚至超过大公司水准。
只要一项胜出,“马太效应”瞬间便可瓦解。
在操作层面,对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可得知以弱胜强,至少有如下几个品质:
1、强化执行力。曹操在评价袁绍和刘备时,都批评他们二人反应较慢,足见曹操对自己的执行效率拥有十足自信。
(曹操)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
2、突出核心竞争力。东晋的北府兵,是一支强悍的存在。
《晋书•刘牢之传》:“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
在与前秦作战前期的洛涧之战中,刘牢之率领五千北府兵,斩*前秦主将梁成歼灭其军队一万五千人。
3、做到人尽其才。无论是曹操,还是谢玄,都将人才的因素发挥到极致。在他们的队伍中,是人才都能一展抱负,全公司都充满了干事创业的热情,自然能充分发挥出潜力。
战无不胜的北府兵
三、应用。浅析长平之战的翻盘之道。
设想一下,长平开战之始。
假如赵国用人唯贤,坚持任用廉颇,或是以李牧代之,即使战神白起出马,赵国也不至于一把输光;
假如从北方边境调来一支能征善战的拳头部队,秦军想要一口啃下,也得掉几颗牙,那多少会有几分顾忌;
假如军队在面临断粮缺兵等问题时,赵王率领众大臣亲临一线,现场办公,给前线战士排忧解难,解决吃住行一揽子问题,然后要级别给级别,要待遇给待遇。待到士气高涨之时,何愁战事不利?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种种方面。只要某一项,达到乃至超过秦军水平,秦军的优势就难以凸显,“马太效应”不复存在,优势歼灭战将演变为相持拉锯战。时间一长,秦国将不得不知难而退。
淝水之战
结语:运用“张弓效应”,以弱胜强赢得一片天不仅仅是公司。就个人而言,在平时工作中,也会面临“马太效应”。可能有少数公司老员工,利用其顶尖优势,占有大量资源,并蚕食新人的利益空间。我们不妨借鉴“张弓效应”,主动填平能力差距,跳出“马太效应”的陷阱。
不论齐国的处处忍让,还是赵国的正面硬刚。都非是上上策,都不可取。因为若处弱势,当务之急是生存和发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当你在某个领域达到或接近和强者的水准时,你会逐渐找到自己的“节奏”,并在所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守弱”,而不处处与强者硬刚,在低调中谋求硬核能力的提升,你将走出弱势,迎来成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