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粟裕连战连捷,陈毅却批华野:战术蠢笨落后,只会人海战术

1947年粟裕连战连捷,陈毅却批华野:战术蠢笨落后,只会人海战术

首页动作格斗暗物质猛冲更新时间:2024-07-25

1947年,是华东*军硕果累累的一年。从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再到孟良崮战役。华野在陈毅和粟裕的联合指挥下连战连捷,战果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孟良崮战役中,华野虎口拔牙,全歼张灵甫率领的美械整编七十四师,打得敌人闻风丧胆,让蒋介石束手无策。

然而在1948年1月的《华东地区一年自卫战役的年度初步总结》中,陈毅却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华野:

“华野一年伤亡七万人,这表现了我们的英勇,也说明了我们战术战斗的蠢笨和落后,伤亡很大,否则伤亡是可以减少的。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保持着北伐时期的战斗方式,采取波浪式的集体冲锋。”

按说,华野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陈毅应该夸都来不及。但在年终总结上,陈毅为何要用如此严厉的语气,毫不客气地批评华野呢?而这就要从惨烈的南麻、临朐战役说起了。

一、决战南麻

在1947年前半段,粟裕指挥华野屡战屡败,挫败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鲁南战役中,华野击败了国军的“快速纵队”,俘虏师长马励武;在莱芜战役中,陈毅、粟裕3个小时围歼了李仙洲的7个师;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了美制74师。

从战术来看,我军都是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战中全歼敌人。这一场场胜利,让华野将士士气爆棚,他们将国民党军主力称为“硬核桃”,将杂牌部队称为“烂葡萄”。因此他们想寻找国民党部队的主力进行歼灭作战,说是“宁啃一个硬核桃,不吃三个烂葡萄。”

而陈毅和粟裕也认为,确实应该找个国民党军主力打一打。1947年7月,陈粟大军按照中央指示,配合刘邓大军实施大规模外线突击。陈士榘、唐亮率三纵、八纵、十纵,叶飞、陶勇率一纵、四纵, 由鲁中分别向鲁南、 鲁西疾进,调动国民党大批部队追击,使国民党军在鲁中与陈、 粟内线兵团对峙的只剩第十一、第二十五、第六十四、第九等四大整编师,其中胡琏的第十一师为主力师。

十一师,是粟裕相当熟悉的部队。多年来,蒋介石一直将这支部队当做“救火队”,哪里有难就派到哪里。如果七十四师的战术特点是凶悍勇猛,那么十一师的作战特点就是灵活诡诈。这是因为他的师长,正是有“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琏。

在这次战斗中,十一师冒“兵家之大忌”,竟脱离大军轻兵冒进,就像当时张灵甫所做的那样。到了6月28日,胡琏指挥十一师突进至南麻郊外。7月8日,十一师占领了整个南麻城。

看了整个战略态势,陈毅、粟裕认为胡琏的冒进愚蠢至极。南麻,一向被兵家视为“死地”,此地三面皆山,东面是丘陵,为高山环保的小盆地。北面高地有隘口通向博山,沂河从南麻以南流过。 一旦被围,凭地形难以固守,外援被群山险隘阻隔,不易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援救。

陈毅、粟裕之所以放任胡琏到达南麻,就是看准了这一特殊地貌。7月15日,粟裕命许世友、王必成分别率领九纵、六纵和二纵将南麻围了个结实,形成3:1的战场优势;同时,又令成钧带领七纵扼守要隘阻援。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利,按照陈毅和粟裕的估计,十一师恐怕也要在数天之内全军覆没了。经常侦查,我军侦察到胡琏立足未稳,防御工事还未建成,因此决定趁此机会,一举平灭十一师。

然而当华野大军真的发起进攻时,却发现战场的情形已然大变。他们所面临的,根本不是一支立足未稳、完全没有准备好的部队,而是一个由密密麻麻的子母堡、铁丝网和壕沟建立起的立体防线。

二、血战南麻

胡琏,是一个擅长山地战,精于修筑防御工事的名将。1943年5月,他率领11师在宜昌石碑迎战日军第39师团,坚守五日,毙敌7000,硬是不能让敌军前进一步。而在南麻,他指挥部队仅用数个小时的时间,就建立了极其坚固和严密的防线。

首先,他紧缩了阵线,以南麻、北麻、北刘庄、石钱山、吴家官庄为主阵地,将3个旅的兵力集中在南北约5公里的狭小地带,以防被华野各个击破。

其后,他又修筑了大量子母堡,密密麻麻达到2000多个。每个碉堡不要求高大,而是要求“小而坚”,必须要隐蔽。每个母堡,至少要有一个排的兵力驻守,储存了充足的粮食和弹药。

每个地堡,都有交通壕连接,外设三至四道铁丝网等障碍,同时保证明碉、暗堡与主阵地形成立体火力网,消除侧射、 斜射死角。 交通壕上用树木、门板掩盖,再以土石加盖, 使之能经得起大口径山炮、野炮的轰击。

对于这种变化,华野部队可谓是一无所知,战前的侦查确实太疏漏了。部队以打立足未稳之敌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攻打有城防既设阵地之敌,哪能不吃亏呢?

更可怕的是,在此立体防御之下,华野攻坚上的短板显露得一览无余。7月17日,天降暴雨,瓢泼般的雨点将阵地前沿变成了泽国。冒着大雨,华野众将士在信号弹和冲锋号的指引下,向敌人的阵地发动了潮水般的进攻。

由于大雨滂沱,导致道路受阻,重炮没法运抵前线,华野部队只能依靠炸药包攻坚。由于雨太大,炸药包都被淋湿,出现了许多拉响引线却无法保障的情况。无奈之下,攻击部队只好用轻武器齐射,然后以“三猛”的老战术,向敌人的碉堡猛冲猛*。

然而胡琏的子母堡却显示出出人意料的威力,这种堡垒的特点是外围利用鹿角、铁丝网、照明设备以及大量地雷和集束手榴弹给予进攻部队极大*伤,而在堡垒的中心则隐蔽了大量反击兵力。只要攻击势头减弱,大堡垒的反击即会开始,与其相连的小堡垒则进行两侧的火力打击。

反击时,胡琏指挥炮兵反复炮击,给进攻部队以极大*伤,然后恢复被占领的前沿阵地。不仅如此,胡琏还鼓励士兵们假装投降,配合阵地内的隐蔽火力突然开火射击。

华野的将士们从未遇到如此的子母堡垒,也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狡诈的对手。攻击部队每攻克一个碉堡,都要付出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伤亡。攻击了整整一天,大军仍逗留在敌军第11师的外围工事前。

听闻前线攻击受阻,粟裕大为惊讶:“情报不是说南麻敌军工事未成吗?”随后粟裕赶紧到了南麻前线,在一个山洞里建立了观察所。

到了19日,我军的炮兵终于到达前线。由于我军炮兵文化程度不高,不懂弹道学,不会计算射击诸元,因此只好使用“拼刺刀”式的直瞄射击。结果隐藏在地堡里的敌军利用60炮和火箭筒发动反击,导致我军炮兵死伤累累。

很快,阵地前已经堆满了烈士的遗体,粟裕痛心地说:“真是教训啊!”

到了21日,蒋介石亲自督阵的援军到达了。他向各路援军指示:

“如果整编11师像74师一般被匪歼灭,将对各师主官实施连坐法,严惩不贷。”

蒋介石的命令一下,国军的四个整编师只能死战。而我军负责打援,却仅仅只有一个七纵。以一敌四,确实力不能支。

听闻援军到达,原本已经被逼到穷途末路的11师士气大振,他们反客为主,发动全面反扑,修补了南面的防御缺口;其后,黄百韬的25师和黄国梁的64师集中4个旅的兵力,打通了与胡琏的联系。无奈之下,陈毅和陈毅只好下达了撤退命令。

南麻战役整整打了五昼夜,华野伤亡惨重,九纵伤亡4000多人,六纵伤亡2000多人,二纵伤亡4000多人,其中六师十六团二营只剩20多人,十七团有点连队只剩六七个人,其中八连只剩2个人,而国军被歼灭的只有区区一个团。

可以说,这是一场不可不扣的失败。

三、让粟裕五内如焚的失利

不得不说,南麻战役是一场令人难堪的败仗。战后,胡琏对记者们吹嘘:

“盖刘伯承、 陈毅两人以次的共军指挥官,如粟裕、陈士榘、许世友、杨勇、陈锡联、陈再道、王必成、 叶飞等, 数年来皆与我对战多次,他们并非杰出之才”。

然而更糟糕的是,在24日的临朐战役中,华野又重演了南麻的悲剧。当时,陈毅、粟裕趁李弥的第八军尚未到达临朐时,集中二纵、六纵、七纵、九纵对其发动了进攻。

然而由于我军战术的失位,导致这场歼灭战的失利。例如我军在实施爆破后,贸然让七个连的部队*入缺口。结果突破口很快为守军所封堵,突进去的部队在三个小时内全部阵亡。

29日,二纵、六纵和九纵发动联合攻击,却依然以失败而告终。此时,国军的第九师、六十四师正在不断迫近。到了30日,陈毅和粟裕只好失望地下令,全军向诸城方向转移。临朐成了又一个南麻。

在南麻、临朐战役中,我军歼敌1.8万人,自身损失却达到了2.1万人。相比于敌军,我军人数更少、装备更差,没有打成歼灭战,无异于一场败仗。陈毅在一次报告中直言不讳地说

“因雨季没有打好仗。 打敌十一师,五天五夜只消灭了一个团。 在临朐五天五夜只消灭两个营, 打费县消灭一个旅,打泰安敌人逃跑了。 7 月打八仗只有三仗打好了。 ”

内线作战失利,外线军团也遭遇了困厄。左路兵团的一纵和四纵,因孤悬敌后,被国军紧追不放。在监听敌方无线电时,叶飞和陶勇发现敌军将一纵称为“西瓜”,将四纵称为“西瓜”,而敌人电报中充满了“吃西瓜、啃面包”等狂妄之言。经过了牺牲巨大的突围,一、四纵队才勉强撤回了内线。

南麻、临朐的失利,让华野众将颇为不爽。而粟裕在华野中,本来就负责战役指挥。打了两场败仗,牺牲了那么多将士,粟裕自然痛彻心扉。粟裕带兵向来战无不胜,如今却遭遇此败,因此他在总结报告中沉痛地指出:

“南麻、临朐等役,均未打好,影响战局甚大。言念及此,五内如焚”。

痛定思痛,粟裕总结了两场战役的败因,他认为存在六方面的问题:

一是过分乐观,判断有误。二是分兵三路,失去重点。 三是急躁轻动,急于求战。 四是不计变化,心大力小。 五是低估敌情,举措被动。六是惯性思维,未料新情。

对于粟裕的总结,政委谭震林却认为,战役的失败不仅在于战略,同样在于战术,他说:

“我认为,南麻、临朐战役失利,是军事部署上的错误与战术上的不讲究所致。”

为此,谭震林专门写了一封长信,。指出了粟裕在战役指挥上的缺点和过失。他认为粟裕在指挥上常常“粗浅大意,缺乏远见”。

读了谭震林的信,粟裕深以为然,他说:

“我承认军事部署上确有错误,战术上确实低劣,这些我应该负全责。”

南麻、临朐之役,是粟裕一生中少有败仗,他把检讨这场战役的文稿保存了数十年,经常用来警示自己。

四、华*术之改进

经过这次失败,粟裕逐渐认识到,我军虽然在战略上对敌人有优势,但从战术上来说,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

从指挥者层面上来说,*、朱德、陈毅、林彪、粟裕等人比国军众将要强出一截。然而往基层看,我军在专业化上还略输国军一筹。总结来说就是愈往下比愈差,但愈往上比则愈强。如旅以上战役组织比人家强,纵队更强,*司令部又更强,到统帅部的战略指导更不知比他高明多少倍

战斗结束后,许多国军俘虏都表示了不服。他们说:

“你们的战略很凶,我们只是在战略上失败了。”

一些被俘的师长、旅长也说:“共军不懂军风纪,武器杂乱,甚至连口令都喊不好,有时候闹笑话。”他们甚至不服气地说:“你们这样的军队是怎么打胜仗?”对此,我军只好回答:“不管怎样,总是把你们俘虏来了。”

总的来说,在解放战争之初,我军有时确实用的是“人海战术”。华野军中,有很多“解放战士”。所谓“解放战士”,很多都是曾经的国军士兵。由于有些国军专业性强,甚至直接被提拔为排长甚至连长。

但到了具体战场,他们往往发声疾呼:

“你们的指挥是肉弹战术,采用集团冲锋,英勇固然好,就是要多死人。”

例如我军一个营长指挥三个连去攻打一个村的敌人。村外有个开阔地,营长不用迫击炮和机枪进行掩护,直接让战士们向前冲击。结果敌军等我军冲到七八十米的位置,立即用机枪反击,一次就死伤七八十人。

后来一个解放战士说:“你应该用机枪封锁敌人的枪眼,掩护冲锋。”随后营长果然用三挺机枪封锁了敌人的枪眼,终于压制住敌人的火力。随后营长指挥士兵们发动冲锋,最终逼降了敌军,未损一人。

要知道,这名解放战士在国军中不过是一个班长。在战术上,我军营长竟不如国军一个班长。

针对此情况,陈毅于1948年1月发表了《华东地区一年自卫战役的年度初步总结》。在报告中,陈毅肯定了华野在一年之中的辉煌战绩:歼敌40余万人,收复了大片解放区。

同时,陈毅还严厉批评了华*术的落后:

“从去年七月到今年七月,华东*军牺牲七万人,到现在约有二十万人,这表现了我们的英勇,也说明了我们战术战斗的蠢笨与落后,伤亡很大,否则伤亡是可以减少的。直到现在,我们仍保持北伐时期的战术,采用波浪式的集体冲锋。”

从整个大局来看,蒋介石战术上的胜利,并不能逆转他的必败之局。然而陈毅却高瞻远瞩地意识到,如果不改进战术,全国的解放将大大拖延,战士们的牺牲将变得更大。因此,陈毅在充分肯定华*绩的同时,也在不断鞭策华野的战士们。不能骄傲自满,一定要改进战术,加快效率,减少牺牲。

陈毅说:“胜败交替是战争的一般规律,我党二十余年的历史也是胜败的反复,胜利了就轻敌,种下栽跟头的因素。失败又是胜利的因素。”

在陈毅的领导下,华野很快便从南麻、临朐战役的失利中醒悟过来。战役的失利并没有让战士们气馁,反而让他们变得更强。

为此,陈毅和粟裕开始着力磨炼华*士的战术。为此,他们抽了一些班长当兵,排长当班长,连长当排长,营长当连长,团长、旅长当营长,组织两个营作战斗演习。让指挥官们从头学起,了解自己的战术上的不足。

在基层,华野注重补充“解放战士”,让他们的专业为我军所用。例如74师的俘虏,就为我军所吸纳,大大提升了我军的战斗力。

在后来的沙土集战斗中,华野重整旗鼓,全歼国军整编57师部和两个旅共9500多人,俘虏7500多人,我军仅损失2300多人。此战的胜利,华野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山东解放区大反攻从此展开了。

在其后的战斗中,华野的攻坚战术大大提升。在济南等战役中,我军攻坚技术越来越精,越来越强。从人海战术、波浪冲击,进化为土工作业、大炮齐轰,有效地减少了战士们的伤亡,提高了攻城的效率。从此,华野成为一支攻无不克的强军,坚城和防御工事再也不会成为华野的拦路虎。随后便相继取得了许昌、洛阳、开封、睢杞诸战役的辉煌胜利,全面夺取了南线战场主动权。

在淮海战役的碾庄圩战斗中,粟裕带兵摧毁了国军精心布置的子母堡防线,获得了全胜。在其后的双堆积战斗中,粟裕又配合中野围歼了包括18军(11师改编而成)的黄维兵团,胡琏几乎仅以身免。此时的胡琏,再也不敢说自己比粟裕等解放军高级将领高明了。

解放军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胜利,完全是先进思想对落后思想的胜利。相比于国军,解放军的指战员们更善于总结和反思,通过不断地复盘、不断地总结和自我批评,从而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就如粟裕所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