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作文素材: 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首页动作格斗锤击飞行更新时间:2024-04-26

素材一:

10月10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公布了2023年新会员名单,其中有一位非专业作家引人注目,那就是前阵子火爆网络的“外卖诗人”王计兵。王计兵是徐州邳州人,笔名拾荒。他经常在送外卖的间隙,用诗歌记录下自己与同命人的疲于奔波。“55岁,外卖员,骑行15万公里,创作5000多首诗,超过2600万人阅读,‘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这是人们对他的印象。”

素材一:王计兵《赶时间的人》原文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

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世界是一个地名

王庄村也是

每天我都能遇到

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

用双脚锤击大地

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角度1、生活给我多少积雪,我就能遇到多少春天。王计兵曾写下这一句诗: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我就能遇到多少春天。“如果生命是空地,诗歌就是落在我空地上的一场大雪。”他说,这片雪不能改变任何,甚至太阳出来后还会变得泥泞,但它至少让生命的空白不是“真正的空白”,而是“白得精彩”。在疾风呼啸中追赶灵感的王计兵,非常珍惜这一段段前所未有的人生际遇。他在生活的字里行间里,阅读一本“大书”。“我没有系统地读过书,但阅读每天都在进行。”送餐间隙,他会用手机浏览中国诗歌网、诗歌论坛或公众号,读两三首,来单就跑。他相信,每天坚持一点、每天坚持一点,时间久了,读得自然就多了。他告诉记者,生活还是会像往常一样继续,他依然会“笨拙”地奔波着、忙碌着、记录着。送外卖之后,王计兵用身体感知人间冷暖,眼中的世界更加宽阔,他则愈发平和。这些经历折射在诗歌里,让他的诗歌有了“温柔敦厚”之风。他写生活之重,底色却是悲悯的、坚韧的、温情的。

角度2、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坚持可抵道阻且长。以“外卖诗人”王计兵为例,其诗歌《赶时间的人》借助网络迅速走红。此后,出版社接连将其多首诗歌结集出版,以供更多读者阅读朴实的文字、体悟真挚的情感、汲取前行的智慧。“文字是有力量的,也是有温度的。”或通过一页页纸张的阅读,或通过一屏屏文字的展现,沉浸于诗歌之美的读者亦收获多重宝贵财富。

角度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王计兵的“火”或许并不是因为“外卖员”和“诗人”之间的反差,而是在于他的文字真实、动人。“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王计兵创作的这首《赶时间的人》,写的应该就是他兼职外卖骑手,奔波送餐的心情,而这样的感受,则为更多同样因生活而忙碌奔波的人们所共情。在当代加速社会中,面对现实生活,“外卖诗人”或能代表一股正向的力量,在诸多城市“打工人”“奋斗者”的心灵中引起共通的感情洪流,激活我们对生活的感知感悟,正如网友留言:“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生活步步皆有诗,处处都有诗情画意。”

角度4、职业身份绝非入登“大雅之堂”的要件,唯有闪闪发光的技能才能助力你我抵达梦想的远方。尽管“外卖诗人”的标签带来了流量,但也很容易引导我们形成认知上的偏差,甚至把真正的价值有所遮掩。譬如,进入公众视野以后,“外卖诗人”的标签就被附加在王计兵的身上,每每谈到他,都要先提及“外卖员”的身份,再谈到他是一个诗人。尽管他坦率地表示,自己并不排斥这些标签,而是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去看待。但对于“外卖员”身份的过度营销,难免会落入贴上特定职业标签的窠臼。无关职业与头衔,每个人都可以是诗人,人人都可以进行文艺创作。不同身份的个体对精神家园的渴望与追求同样热切。他们文艺作品中所让观者感受到的深刻感悟与价值观念,也远远超出了一个特定职业的工作范畴。正如有网友所言,每个人生而平等,创造只看作品,不看身份头衔,即便在盛唐,李白等一批留下千古佳作的诗人也属于一介草民。从卖菜大姐赵卫红创作多幅栩栩如生的油画作品,到建筑工人易群林受邀在音乐厅演奏钢琴,再到育儿嫂范雨素书写十万字的自传网络小说,乃至“脑瘫诗人”余秀华频频摘得多项文学殊荣,一幕幕温馨励志的画面不断涌现致敬凡人微光。身份无高低,才艺有疏浅,平凡的普通人亦可凭自身对艺术、对人生的别样理解,构筑精彩的精神家园。

角度5、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扎根于实践,而“贴地”的职业或正是其艺术思维的可靠来源。街头巷尾、市井百态、千家万户,各有各的曼妙与故事。怀揣艺术情愫的卖菜大姐、外卖小哥等“蹲点”于这些创作“富矿”,瞬时灵感与扎实技能碰撞发生化学反应,结果便是优美文字的流露、精美画作的涌现。这也再次启示我们: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正如王计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我写诗不是为了名利,为了名利,我也坚持不到今天。”“文学创作是我的生活方式,不是谋生手段。”走红网络之后,王计兵的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的社交平台个人签名处却依然写着“顾客至上,送货上门”,后面还附有自己的手机号码。这似乎也在暗示着,把文艺创作当作一种生活的记录,同样能获得人生价值的满足。文学创作的目的不应是获取功名利禄,而是从中能获得精神的愉悦、捕捉思考的乐趣,同时也可与志同道合者分享,更可为社会留下文化财富。至于能否成为作协会员、是否获奖,这本不是文学的终极意义。每年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名单公布后,我们都会对其中加入的“新身份”投以热切的目光。对于大众来说,这更像是一种提醒,让我们在纷繁的日常里,也别忘了“文学始终在场”。

角度6、如果我们愿意,生活处处皆文艺。王计兵努力地生活着,捡过破烂,练过地摊,干过装卸工,现在是一名外卖骑手。由于生活的种种不易,写作一直让位于生活。甚至于曾经有过长达25年只写作不投稿的时光。有时候朋友们问,丢掉那么多手稿,真的不后悔吗?没错,他真的不后悔。努力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写作让他学会了从容,学会了淡然,学会了用心观察和思考。

角度6、 诗歌恰如其分地填补了我的生活间隙。王计兵是一个追赶时间的人,做了外卖骑手之后,诗歌的短小精炼,恰如其分地填补了生活间隙。从前,用纸笔写诗,现在用语音留言写诗。时代选择了他,他也在选择着时代,他和时代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双向选择。写作让生活变得精致而有劲儿。每天骑行在送餐的路上,观察身边不断发生、不断更新的事物,用文字真实地记录一切,每一个作品都像是从生活的布料上撕下来的一块儿补丁,补丁多了,就做一件百衲衣,直到可以穿着它,对所有人讲述每一块补丁的来龙去脉,就像讲述一段一段个人史。曾经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人间,离开时已不再衣不蔽体。“如果大海/是大地端着的/一碗水/我又何必计较/生活的不平//如果笨拙/是把铁杵磨成了针/我又怎会介意生活的漏洞。”写作会磨练一个人的性格,会让人变得平和,让人产生更多的善念,让人一直走在好人的路上。

“外卖诗人”何以打动人

《人民日报》评论 康岩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诗人是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或在拂动的春风里聆听自然乐音,或在皎洁的月光下欣赏自身孤影。而王计兵不同,他在诗里倾情书写自己作为一名外卖小哥,对生活的感受、对工作的感悟、对时代的理解。他记下如热锅蚂蚁般的奔忙,写出繁重劳动之余的感情,并不做出英雄式的呐喊,而是抚平生活细微的褶皱。泥里生活,云中写诗,这样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诗,虽然或许会显得粗粝,但蕴藏强大的情感韧性,也刻写下这个时代更多人努力奋斗的痕迹。

中国作协将王计兵吸纳成为会员,也体现其对基层文学创作者和新文艺群体的关注。不论职业、学历和出身,只要作品优秀,有传播力和影响力,就有机会被看到、被关注。这也暗含文艺创作的规律:只有接地气才能聚人气,只有扎根本土、深植时代才能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如今,在广阔中华大地上,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以真实真诚的初心握住手中的笔,与时代紧紧相连、休戚与共,创作出来的作品定能打动人心、启迪心智。

心向阳光,万物生发。从“保洁是生计,画画是生活”的南京大学学生公寓保洁员吴立娣,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学习”的北京大学保安许文龙,再到因熟练讲解颐和园古建筑特色被称为“最强扫地僧”的清洁工张旭,他们在朴素的工作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学习研究,正是这种不曾磨灭心中热爱的心态,造就他们不平凡的荣耀与光彩。他们的人生经历,印证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世上没有一种成功是空穴来风、一蹴而就的,所有看似从天而降的幸运,不过是厚积薄发、跬步千里的结果。所以,想要得到回报,必须要认真付出、努力奋斗。甘甜的果实、生活的馈赠,就藏在你日复一日的坚持和踏踏实实的努力中。

正如清代诗人袁枚的诗所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小小苔花不起眼,却在风霜雨雪中站稳脚下的一寸土地,仰望头上的一片蓝天,不自卑、不埋怨,连片地相拥而生,终于成就一派生机盎然、翠色如茵。生命的辉煌可期、可求、可得,关键还是行动如何顽强、坚韧、执着。屏幕前的你我也可以相信,微小如苔花,只要努力吸收生活的雨露和阳光,也能够从方寸天地迈向大千世界。

这正是:

苔花微小无妨,努力同样盛放。

笨拙地爱,掏心掏肺地写

“外卖诗人”王计兵最近好事不少——正式成为中国作协会员,还荣获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从今年2月起,他的两本诗集《赶时间的人》《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已卖了10万多册,双11当天就卖了2000多册。

作协会员、获奖什么的暂且不表,单说“诗集卖了10多万册”,就很不得了。中国文坛上次发生这样的事,恐怕还得追溯到余秀华。

无独有偶,余秀华也有“脑瘫诗人”的标签。这两人的诗大卖,一定会有人说,是其独特的标签帮助到了他们。

甚至王计兵本人也无意否认这一点:“读者喜欢看我们写的诗歌,不是喜欢苦难,而是内心善良的表现,因为你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弱者,他们是出于一种关心——甚至说是怜悯也好——去看,就会形成一种文化反差,所以我们的诗才会被他们注意到。”

这是一个外卖员的谦卑,却尽显诗人的高贵。

是的,外卖员和诗人,这是王计兵生命的两面。如果他不会写诗,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外卖员,但因为诗歌,他成了一个会发光的人,照亮自己,也照亮了无数个像他这样卑微的生命。

对于诗歌,王计兵有许多有趣而动人的比喻,“生活像一面斜坡,诗歌是陡峭的另一面”“诗歌就像我生命空地里的一场大雪”“我的诗/就是药后吃下的那颗糖/良药苦口。而糖的余味/贯穿着岁月的甜蜜”“人生像植物一样,它是一种攀岩性的植物,我认为我写诗就是这种植物上插着的那根竹竿,它可以让我‘站’起来”……

显而易见,和那些锦衣玉食的“专业诗人”相比,诗歌对于王计兵的意义更加珍贵——它不能用于谋生,却是他生命的支点,灵魂的归依。王计兵是用生命写诗的人,是为了抒发情感,也是为了记录当下,更是为了人之为人的高贵和尊严。

他写飞奔的外卖员:“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他写生活的困顿:“也许生活原本就是这个样子/ 一只漏了气的皮球更便于携带/ 我们才会为了一口气/ 努力地活着。”他写这些年的心路历程:“我一直在和生活对抗 / 但心里被照满光的人 / 不要惧怕任何夜路。”

这些真挚朴实、不无粗粝的诗,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也打动了无数像他一样“赶时间”的人,“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的人,努力生活、拼命在“低处飞行”(王计兵即将出版的第三本诗集的名字)的人。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这是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从《诗经》到汉魏乐府,再到今天的民间写作,从余秀华到王计兵、陈年喜,莫不如是。他们被人看见,固然是借助了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盛,但更重要的还是,这些民间诗人,拥有一颗真正的诗心。他们的诗歌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如顾城所言“从心里长出来的”。这,才是他们的诗歌格外动人的真正原因。

顾城还说:“诗可以唤起人们永恒的生命感,想起生命的愿望,生命间微妙而亲爱的联系以及它们共同的来源,想起生命作为花,作为树,作为鸟的过程。如果人们都能想起,许多的人间纷扰和争夺就会消失”“真正的诗是超越年龄、时代的,因为它来自真切的生命,而生命是相通的”。

所以,我们必须庆幸这世上还有诗歌,以及它们和“真切的生命”的相遇相知。愿有更多的“王计兵们”笨拙地爱,认真地生活,掏心掏肺地写,那只会让这个世界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诗歌的价值与精神追求

近年来,人们对于诗歌的评价越来越多地关注于诗人的精神和德行。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从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认为解读杜甫的诗歌仅仅寻找出处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蕴含的少陵之意。潘德舆在清代的《养一斋诗话》中提到,放翁之所以成为诗学的绝胜者,是因为他内心深藏着忠义的情感。而闻一多在《楚辞研究论文集》中则指出,屈原之所以成为人民热爱与崇敬的对象,并非仅仅是因为他的文采,更是因为他的行义。

这些材料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我开始思考诗歌的价值究竟在于何处。是诗人的才华与文采?还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与崇高品质?

在我看来,诗歌的价值首先在于它能够传递人类的情感和思想。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抒发诗人内心的感受和体验,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动。当我们读到一首优秀的诗歌时,不仅仅是欣赏其美丽的语言和形象,更是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正如陆游所言,寻找出处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诗歌的魅力。

其次,诗歌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够传递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崇高品质。诗人是社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们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然而,仅仅是记录并不足以使诗歌具有持久的魅力。正如潘德舆所说,放翁之所以成为诗学的绝胜者,是因为他内心深藏着忠义的情感。这种精神追求和崇高品质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因此,当我们欣赏诗歌时,不仅仅是欣赏其表面的美丽,更应该关注其中所蕴含的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崇高品质。

最后,诗歌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够引导人们思考和反思。诗歌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传递,它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式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正如闻一多所言,屈原之所以成为人民热爱与崇敬的对象,并非仅仅是因为他的文采,更是因为他的行义。屈原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因此,当我们阅读诗歌时,不仅仅是欣赏其美丽的语言和形象,更应该从中寻找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诗歌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传递人类的情感和思想,传递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崇高品质,引导人们思考和反思。因此,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其中所蕴含的精神追求和崇高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诗歌的魅力,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王计兵新作选】

外卖小哥的鸿鹄之志

毕业时他羽翼丰满

但现实很快

拔掉他的翎羽

他说,那时

就是一只落汤鸡

站在岩石上

抖落浑身的水珠

既然不能飞得更高

那就跑得最快

在路上

他耳边穿行的风声

让他感觉到自己

仍然在飞

疼痛是暂时的

作为一个有梦想的人

翅膀迟早会

再次让他在云端

翱翔自如

发呆

是什么可以让一个人

承受一切,又忍住了一切

傍晚

我遇到的这个外卖小哥

正用发呆把自己雕成一根木头

我拍他肩膀

是担心他脚下生根

担心他接下来的奔跑

会像是一株连根拔起的植物

尽管他回头瞪我的眼神里

满含岁月的风声

既没有春天,也没有落叶

雪花

老旧电视机里的雪花

不够形象

满屏雪花时的风声

也不够形象

就连啪嗒关掉开关的声音

都不够形象

漫天雪花时

应该有一个黑影

越走越近

风声应该忽大忽小

伴有尖锐的哨音

而拉线开关的咔哒一响

不仅仅要关掉

夜晚的一场风雪

也要关掉一个时代

晚归时的父亲

等待中的母亲

生活从不亏欠任何人

我们是这个世界

后来的闯入者。所以

生活从不亏欠任何人

是我们一直向世界索取生活

不是我们抓不住时间

而是我们太匆匆

时间抓不住我们

我们总是夸大其词

把愁云形容成悲伤

把小雨形容成河流

而我们一生的悲伤

不过是时间的两颗眼泪

白天一颗,夜晚一颗

我们的快乐也是

万家灯火

多像是童年的星空

父亲说

人间离开了一个人

就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

星星看见的万家灯火

是不是一颗颗

离开了天空的星星

我和星空相互瞭望

相互想念

所以才会把万家灯火

又看成是 母亲

留在人间的补丁

小满

现在是打工出行的淡季

列车每到一站

就会慢悠悠地

上来一些人

和下去的旅客数量相当

所以列车一直没有满员

这让我始终觉得自己

是麦穗里

一粒正在灌浆的麦子

列车一路向南

像风中的麦穗

穿行在春天

穿过楚汉,穿过长江

穿过一千里平原

我在中途下车

像一粒未成熟的种子

带着季节的憧憬和遗憾

砖缝里的植物

只要往边挪一点点

哪怕是几厘米

这一丛草

就可以生长在松软的土地上

每次路过这丛草

我都想从身体的侧面长出根来

这种感觉迫使我

每次都想去拉一把那丛草

却又总是担心将它连根拔出

多么简单

就像一个人挪了挪脚

就可以改变一生

可对于一丛草

却成为了一辈子的遗憾和奢望

艾山

如果平原是一张纸

高山就是一枚印章

压住纸张的边角

所以任凭风云如何变幻

平原始终平整如初

历史的卷轴才会如此从容

每次爬上艾山

我就忍不住感叹

这一枚印章下面

盖着的“国泰民安”

就想把印章举起来

让你看看

那些曲折的笔画

饱含山脉的坚毅和沧桑

山坡上

我以为会有羊群

像白云

或者耕牛,缓慢移动

当我回过神来

高铁早已一闪而过

山坡上,有一些人

群山中

那些房子

像是随手撒在山里的

在此处,我愿意相信神灵

愿意在每一座峰顶

顶礼膜拜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