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和武士刀有何不同?战国时期的日本武士又靠什么驰骋疆场

日本刀和武士刀有何不同?战国时期的日本武士又靠什么驰骋疆场

首页动作格斗传说武士刀大师游戏更新时间:2024-05-09

提起日本武士,就不能不说武士刀。的确,在当今很多人看来,武士已经和武士刀融为一体,成为了武士文化乃至日本文化的重要象征。在各种题材、尤其是表现战国时代的游戏及影视作品里,日本武士手持武士刀施展华丽的刀法*人如切菜,好不威风。但实际上,战国时代的各大名鲜有靠武士刀打天下的。而且作为一个特定名词,武士刀的概念往往极易与日本刀相混淆。在不少人眼中,似乎只要是日本刀都可以冠之以武士刀之名。殊不知,这其实是不了解日本冷兵器历史而造成的误解。

那么,日本刀和武士刀有什么不同?战国时代的日本武士又是靠什么驰骋疆场的呢?

上图_ 日本武士刀

一般人认为,日本是从唐朝引进制刀技术后才出现了日本刀。但实际上,日本刀的诞生远比这要早得多。早在古坟时代中期(约200年前后),日本本土就已经出现铁制刀剑。从稻荷山古坟出土的“金错铭铁剑”制作于471年,是为纪念服侍雄略天皇的功绩而作,刀上刻有115个汉字,足见日本刀并不是唐刀的子孙。

当然,在引进了唐刀的生产技术后,日本刀无论是从形制还是性能上都得到了质的提升。但它与武士这一身份紧密结合在一起,确是很晚以后才发生的事。

上图_ 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刀

早期日本武士之间的战斗,是以“骑射”为主要样式,在马上挥刀或下马持刀对砍并不常见。这大概是因为当时日本国内战争比较类似于欧洲中世纪骑士之间的决斗,更像是贵族之间的竞技比赛,交锋前双方甚至还要互报家门。

随着武士阶层日趋乡土化,特别是平安时代后期的“前九年之役”和“后三年之役”后,武士门第势力增大,武士间的战争也逐渐褪去了竞技的外衣,开始变得血腥。因而这一时期前后,日本渐渐发展出了太刀、打刀、胁差、薙刀等多种兵器,这些连同长枪在内,都被统称为“日本刀”,在当时和武士身份也没有什么联系。

上图_ 日本由蕨手刀到太刀的演变过程

日本刀中最为大家熟知、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要属太刀。太刀是一种大型刀,它和打刀在形制上差不多,但长度更长,也更为适合在马上挥砍。因为这些特点,太刀经常被作为指挥刀使用,长长的刀身挥舞起来,让舞刀者显得威风凛凛。可也正因如此,太刀较早地失去了实战意义。

到室町时代,太刀逐渐成为礼仪用刀,开始追求更长、更薄,变得极其精美。而将太刀的弧度、长度变小后生产的打刀,因为既方便携带,又能够胜任劈刺、挥砍等多重任务,逐渐成为日本刀的主流形态。

打刀是古代日本刀中最常见的一种,它舍弃了观赏性的特点,强调实战性。刀身较太刀直,佩戴方式是刀刃向上,放置的时候大多采用卧式刀架。幕末时期大量幕府武士和倒幕武士都佩戴打刀,因此在那个时代,武士之间说“刀”,实际上就是指打刀。

上图_ 打刀

胁差的长度较打刀更短,一般在30至60厘米之间,基本上只能单手持握。因此,它很适合被双刀流者使用(一手持打刀,一手持胁差),或在狭窄空间内使用。佩戴时,放置在怀中与打刀一起佩戴。而短刀比胁差更短,形制上更像一把匕首。

武士在拜见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时,需要将打刀和胁差取下才能入室,但短刀可以留在身上。故而相较于其他的刀,短刀更能被视为武士的象征,它也经常被用来作为剖腹的工具(而不是网上盛传的胁差)。

上图_ 胁差

至于薙刀和枪,则属于长柄兵器。其中枪为双刃,类似于中国唐代流行的双刃陌刀,但相比于陌刀更强调刺击的能力。薙刀则为单刃,类似于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刀刃弯曲,便于挥砍。

上图_ 手持薙刀的日本和尚

战国时代,因为战事频繁,刀剑的需求量极度膨胀,几乎是到了人人持刀的状态。直至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后,于1588年颁布《刀狩令》,全面收缴民间武器,不允许百姓阶层拥有打刀、长枪、弓箭、铁炮(日式火绳枪)等武器。当然,因为百姓会有狩猎或驱赶野兽的需要,《刀狩令》执行的并不彻底。

但自此以后,到江户时代,按照相关规格持有日本刀成为只有武士阶层才有的特权,日本刀这才能和武士刀划等号。

上图_ 各种日本刀的外形示意图

武士对待武士刀,有一套相当严格的礼仪程序。这套规矩纷繁复杂,可以说简直到了严苛的程度。例如,在家中摆放时,刀架从上到下要按照长度依次摆放短刀、胁差、打刀(或太刀,但江户时代身挂太刀的武士已经很少见了)。出门时,刀一定要配置在身体左侧,便于拔刀(虽然对于左撇子来说很难受)。

到幕末时期,随着太平盛世的持续,日本刀开始盲目追求华美的刃文,渐渐脱离实用性。另外,这个时代镡、小柄、目贯、笄等刀装开始发达,再通过镶嵌、色绘、透雕等手法饰之以金银,整个刀具从里到外尽显奢靡。到这个时候,日本刀已经空有“武士刀”之名,而全无其实了。

上图_ 公元1550年,中下阶层的日本武士及装备

说完了日本刀和武士刀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说说战国时代武士打仗的主战兵器是什么。我们知道,刀的优势在于劈砍,但由于作用距离短,在实战中必须尽量接近敌人才能发挥作用。这就对刀的使用者有提出了较多要求,如果没有相当的武术功底和一定的身体素质,双手或单持刀去和敌人肉搏无异于自*。

而在以集团作战为基本样式的战国乱世中,各大名军队的主力多是缺乏足够训练、文化水平较低的农兵足轻,所以相对来说易于操作、且更为实用的长枪就成为了各门各派的首选兵器。在反映战国时代的影视作品中,我们都能看见两军官兵挥舞着如林的长枪进行搏*,而不是用打刀或太刀(例如讲述上杉谦信军与武田信玄军川中岛之战的《天与地》)。

事实上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战事不断升级,各大名发动的兵员越来越多,连枪的数量都不够用了,以锹、耙、铊为代表的农具都成了武器。毕竟这些农具是长柄的,用起来就是比短柄的刀更容易上手啊!

上图_ 电影《天与地》剧照,可见两军均以长枪为主战兵器

除了长柄的枪外,战国各大名最青睐的武器莫过于铁炮(日式火绳枪)。传说中16岁的织田信长前往正德寺拜访其岳父兼竞争对手斋藤道三时,便在队伍中布置了500名铁炮手以壮声势。

当然,对于信长是否凭借铁炮重创了武田骑兵队,或是“三段击”战术是否在战国时代使用过等争议,笔者无意在此进行论述。但无可辩驳的是,铁炮确实在战国时期的日本大行其道。

上图_ 日本的火绳枪

1600年,“奥州独眼龙”伊达政宗向最上家派出一支援军,其兵力构成据《伊达政宗最上阵觉书》记载,共有骑兵330人,弓箭手220人,长枪足轻650人,铁炮足轻1100人。

由此可见,这支军队中半数以上的人都装备了铁炮,称得上是准热兵器部队了。即便是地处偏僻一隅的陆奥军团,其也是将铁炮当做主力兵器使用,冷兵器不过是用来掩护铁炮手从容射击而已,铁炮的“受宠”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林森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日本军事崛起之路》 潘越著;

[2]《日本战国史》 陈杰著;

[3]《武田信玄:甲斐虎风传》 鬼谋者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