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求学阶段,有一位辅导老师曾在生涯规划课程中,向我们分享关于他自己的职涯故事,他说自己也并非一开始就知道“我要什么?想成为怎么样的人?”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发觉自己喜欢说话、也善于表达,因此曾经梦想未来成为一名记者,也实际付诸行动参与课程及训练,但真的接触后却发觉那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也因这段经历,更确信他想从事的是可以上台说话、发挥好的影响力的工作,然而这段看似“走错路”的经历,并没有白白浪费,因为实际的投入其中体验过,才更清楚哪些部分不适合自己、也更厘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上述的例子中,辅导老师果决判断、勇于重新做选择,成为他在生涯跑道转换时的一大优势。但也仍有许多人还卡在生涯的难关里,常常碰到身边的人告诉我:“头都洗一半了,还能怎么样?”这句话看似充满着无奈,但我们真的无从选择了吗?究竟走错了路能怎么办呢?要在迷雾里为自己指点迷津,除了求神问卜,也可以试着参考以下的步骤:
一、辨识:
走错路的状况有很多种,是不知方向的迷路?还是走着走着发现路径与想象中不同?又或是发觉走进阴暗危险的窄巷,急于转身逃走?我们需要先辨认自己处在何种类型的走错路,方能选择后续更适用的应对策略。先将各种生涯议题或转职困扰者,简单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迷雾笼罩型:过去较少机会思考生涯的目标与理想,也尚无充裕的经验探索自己喜欢或有兴趣从事的工作类型;或是向来乖巧、听从长辈指示及安排,犹如在迷雾中前行。
・晕头转向型:眼前的选项同时都想要(或都排斥),但每个选择都其利弊得失,因找不到最完美选项而犹豫不决;或是意识到环境、时机不佳、有志不能伸、穷忙与瞎忙,因此只好待在原地焦虑不已、晕头转向。
・误上贼船型:原先信誓旦旦,却在进入该科系或入行后,受到不小的冲击,也许是所学内容、出路不符想像;又或是工作内容、待遇、代价等不合期待,犹如随时在刷新三观,才发觉自己似乎适应不良,有如误上贼船,来不及下船。
二、搜集:
在初步辨认自己的生涯议题属于何种类型后,便能针对该类型所需,补足资讯、加强资源。
1. 迷雾笼罩型:搜集他人在不同生涯领域的经验,累积不同的经验刺激,拓展对不同领域的理解。
2. 晕头转向型:针对眼前的选项,搜集资料以分析利弊得失,若感觉独自分析有些困难,则可以找寻职涯相关的测验,协助探索个人的擅长领域,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进行生涯选项的优劣势讨论。
3. 误上贼船型:留意“不符想像”及“不合期待”的元素是什么,这会是重要线索,反推出自己想要追求的为何,例如因工作内容一成不变感到乏味、失望,这可能反映了内在自己渴望追求更有挑战性与成就感的工作方式。
三、尝试:
1. 迷雾笼罩型:从前一步搜集而来的资料中,筛选出一至二种有兴趣的领域,初试水温,常见的接触方式如下:参访工作单位、参与相关研习或课程、参加该职业体验营等方式。
2. 晕头转向型:针对前一步分析出来的优劣势,找到让你感觉最值得的选项,理清当下的方向。
3. 误上贼船型:逐渐更认识自己喜欢什么、想追求什么之后,可观察原先这条道路是否有别种走法,能帮助你再不转换跑道的情形下,也能达成自己的理想;而若确定有困难,则需具体且务实的讨论转换跑道的可行性。
四、重整:
1. 迷雾笼罩型:在尝试过后,也许会更清楚想走的方向,但也可能转变为“晕头转向型”,那就可以再回到该类型的搜集或尝试的步骤,帮忙自己厘清不同选项的利弊。
2. 晕头转向型:当能从原先晕头转向的状态,逐渐的定向已是相当不容易,但仍鼓励自己随时保持弹性开放的心态,允许自己随时修正自己的生涯蓝图。
3. 误上贼船型:在转换跑道的过程中,势必要克服的内心声音:“那我前面花过的时间力气算什么?不就浪费了吗?”此时我们可以尝试转换观点,也许自己确实曾走在不同的路上,但你拥有的,是另一条路的风景与资源,与其胶着于“浪费”的部分,不如盘点自身与众不同的经历及特长,重整出有特色的新路径。
上述的步骤,简单的为你提供些许的指引,但生涯议题与困扰的成因时则相当多元复杂,仍旧需要很针对个别需求的探索。
其实,很多人在选择组别、科系、甚至就业方向时,都面临着迷茫、不确定的模糊感,尤其理智上知道“生涯定向”是件大事,既然越是大事,就也越害怕做错选择。也许我们都耳闻过身边的朋友对生涯、前途的困惑与担心,也有人自认“念错科系”、“走错路”,难免感到后悔、懊恼,但人生总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该如何使看似走错的路,成为有意义的人生经历,帮忙自己往更理想的目标迈进,便成了更重要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