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是如何格斗的?

大师是如何格斗的?

首页动作格斗格斗大师传奇游戏更新时间:2024-05-11

作者:李通国

孙禄堂先生是孙氏太极拳的创始人,精通形意拳、八卦拳,一生著述颇丰,深受后世敬仰。最让人惊奇的是关于先生种种格斗的事迹,那无往而不胜的神奇传说。传说往往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是武术爱好者面红耳赤的争论,但对于武术研究者,最引起他好奇心的是,大师究竟是使用什么技巧格斗的?

大师孙禄堂

一 一个武林好手的符号

民间传闻孙禄堂在武林中有“武圣,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不过这些称号从何而来呢?《孙禄堂武学录》关于孙禄堂生平大事记中有些许的绍介。

清廷在京郊举行规模盛大的“天下英雄会”即演武大会,邀集南北各派武林高手前来比试。先生(孙禄堂)前往经比试,技冠群雄,随在武林中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1]书中说这个事情发生的时间在1900年至1907年之间,也就是义和团运动之后孙禄堂被徐世昌聘任之前。让人发生疑问的是,在这个时间段里清廷举办过重大体育赛事吗?1929年的杭州国术游艺大会,报纸杂志纷纷报道,世人所皆知。一次大型全国体育比赛影响力巨大,它也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杭州国术游艺大会是政府出资与民间募集两种方式筹款的。1900-1907清廷国库捉襟见肘,真有能力举行规模盛大的演武大会?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从来不为经济问题发愁,可是现实中的人民需要生活。如果没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又从何而来?至于“武圣,武神,万能手”这样惊悚世人的称号更不知从哪里寻找了。

或许这些莫名的称号从反面说明了,大师孙禄堂在民国时期已经是个名人了,因为谁也没有闲情逸致编排一个寂寂无名的乡村野夫的故事。

在人们的心目中,愿意相信孙禄堂是个战无不胜的武侠人物,一个英雄的符号,一个时代武林的象征。

当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不只是徒有虚名,他还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战绩,称得上是英雄的战绩,才能配得上武林好手的符号。

1943年中国武术对阵拳击,图为年轻的蔡龙云战胜对手

二 一个传奇格斗士

传言,孙禄堂多次对战外国选手取得百战百胜的佳绩,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武林佳话。民间叙事中的孙禄堂是这样战斗的。

第一战 技胜俄国人彼得洛夫

孙禄堂在东北期间,俄国及欧洲获得过格斗冠军的俄国人彼得洛夫途径奉天(沈阳),经俄国公使(今称大使)提议,彼得洛夫能够与孙禄堂进行一场比武,先生应邀前往,轻取之。于是先生名震海外。[2]

俄国人善拳击,这应当是一场孙禄堂先生对阵拳击的较量,若是真的,那应该是最早中国武术与拳击的相逢。在清末能够战胜国外选手,对国人无疑是一件惊天大事,“先生名震海外”可是没有找到报纸照片之类证据佐证。之后1943年才有上海8位国术选手对战租界拳击队,上海报纸追踪报道。已故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蔡龙云先生在那一年一战成名,轰动上海滩,人们送他绰号“神拳大龙”。回顾下有据可查的这件对阵拳击的史实。当年居住在上海的外国拳手主要为侨民、海员以及驻沪士兵,大多名不经传,拳击水平并不甚高;其次因为在中国本土较量,赛事在规则上对中国武术踢打摔非常有利,拳击手反而不利;其三参赛的中国武术家们没有盲目自大,赛前均调查研究积极备战,并作有效的针对性训练,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打法战术。[3]参加一场对决,有关各方声誉,也涉及到各方面的问题,怎么可能如同描述武术大师与人对阵如此轻率“轻取之”,轻易而举,总是在民间人们对国术家格斗能力的所能想到的梦幻想象。

第二战 参加国际比赛

孙禄堂参加“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以全胜的战绩荣获总冠军,震动世界。时间在1912年至1914年间。[4]

我国最早出国参加国际比赛是1913年远东运动会,按理说,孙禄堂参加国际比赛,时间上也有可能,但是“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不知道是何种比赛。今天国际上有大力士比赛是较力气的比赛,至于大力士格斗比赛不知所云,武术历史中也没有提及。关于孙禄堂先生出国参加比赛的事情尚未考证到。

第三战 力挫坂垣一雄

1920年,日本大正天皇钦命大武士、全日本柔术冠军坂垣一雄前来中国向先生挑战。先生在家中接待坂垣一雄,并依坂垣一雄之法与之试技。先生轻取之。[5]

且不讨论坂垣一雄为何人,他长于柔道,孙禄堂“依坂垣一雄之法与之试技”。柔道与中国摔跤颇为类似,唯中国摔跤术缺少地面寝技。孙先生在保定生活多年,“保定跤”是中国北方著名的跤术,也许孙先生曾经练习过摔跤,不然依照格斗技术的成熟规律,绝对不可能临阵磨枪与高手对决。

孙禄堂先生的著作及他的弟子后人的回忆文章中却都没有记述孙先生精通摔跤的事情。

第四战 战胜日本诸好手

1930年因为他的功夫享誉国际,日本天皇在全国选了6名顶尖格斗高手向他挑战。双方对战时孙禄堂赤手空拳的平躺在地,让5个日本人压制他,只要三个数之内他起不来则算败。可是当数到2的时候5个人就被震飞出去。此时的孙禄堂已经70岁了。[6]

中国武术套路中保存有地面技术,它是站立式格斗的地面延伸,与巴西柔术不同,但流传的技击术中没有完整的地面格斗技。孙氏传人说孙禄堂通晓一种已经失传的名为“蜈蚣蹦”的地面格斗技,尚没有文献能够证明真实存在,或者只是为了孙禄堂这个战例的托词。

而国术历史上,1930年第九届远东运动会即将在日本召开之时,中央国术馆编审处长唐豪为指导员带六人在日本学习柔道。随后唐豪发表《考察日本武术的报告》一文:“日本柔道中的技巧为中国掼跤所无的,单只地下制人的方法,而其特别精妙之处,也就在于此。这次我们一行人到前田道场研究柔道。杨法武在红白比赛中与日人五级者竞技,虽三胜一平,然遇对手往地下一倒,便不敢去和敌人较量一个长短,因为平时练习的时候早已饱尝这种滋味。故正式比赛,我们事前一度商量,抱定用我之长这个宗旨和他们周旋。所以我们将来要与日人作国际比赛,这地下制人的功夫非特别研究不可。”中国掼跤胜日本柔道并不容易,“地下制人的方法”是中国摔跤所没有的,中国摔跤手尤其害怕柔道地面寝技。孙禄堂的地面格斗技“蜈蚣蹦”,不知从何而来!

关于孙禄堂搏击的事迹,在民间传说中描写得绘声绘色,可是在明末清初的关于时事报纸上找不到踪迹,吊诡的是,孙禄堂《拳意述真》记述了大量武术名家彰显功夫或者与人较技的些微小事迹,对于自己击败外国高手在清末民国时期如此重大的事情却是只字不提。

中央国术馆研究日本地面格斗技照片

三 一个关于内家拳搏击的理论

孙禄堂先生精通形意拳、八卦拳并创作了自己的太极拳,无疑是一代武术大师。我们的印象中先生与人的较技应该使用的是他自己擅长的功夫,而不是上面提到让人莫名其妙的技术。但是今天的研究有点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关于八卦拳

八卦拳用“蹚泥步”来绕对手飞转,以八个方位来打击“中心点”或凭抽身穿掌来绕到对手身后而且在格斗中不停的跑来跑去,难道要耗尽自己的体力吗?现代搏击术的步法非常简捷快速,以便于迅速的进攻和迅速的撤离。八卦拳散手方法似乎不符合“快打慢”的格斗原则,不适合于人体对抗的规律。

关于形意拳

形意拳中也存在这些问题。形意拳散手有“半边崩拳打遍天下”之说,形意拳通过蓄劲发出来的力量可以用“山崩地裂”来形容,但是动作也不符合人体格斗中“快打慢”的客观规律,因为人体格斗中对手为了取胜不会给你“蓄而后发”的机会,你蓄劲时对方的快拳快腿就会不知多少次的打击到你的身上。

关于太极拳

太极推手是典型的太极散手练习形式,如果不对抗比赛,只是衡量运动员动作的演练技巧,两个人的动作可以按照太极推手的拳理,意识集中、松静自然、你发我化、走弧划圈、你推我顺、互相随之。

如果太极推手进行对抗性质而且区分胜负的比赛,运动员按照太极推手的拳理放松随之就容易被对方推倒,用力为之就出现“顶牛”现象。

太极推手只要是在不同拳种、不同流派之间进行对抗比赛,“顶牛”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太极推手比赛反映不出太极拳的风格特点症结就在于太极推手运动特征不符合人体对抗运动原理。

我们极其不愿意接受的事实,今天传统拳术中的许多动作适合演练时候展现动作的劲力,却不适合在人体对抗格斗中发挥劲力。传统武术散手能够百花齐放、风格独特,与武术套路繁衍的原理如出一辙,都是中国人重感悟、轻实证思维的产物。[7]

如果今天的研究是真的,孙禄堂先生如何使用自己擅长的拳术与国外选手对抗?难道这也是孙禄堂先生技击传说中从来不用自己擅长功夫的原因吗?

孙禄堂先生太极拳照

四 一个关于孙禄堂训练格斗士的事实

孙禄堂在江苏省国术馆任教务长多年,期间也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江苏国术馆最引世人注目的事,是在两次全国性擂台比赛即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和上海国术大赛擂台赛中取得了突出的战绩。浙江国术游艺大赛的最优等的前10名中江苏国术馆占了3名,名次为第2、5、6名。在上海国术大赛的前12名获奖者中,江苏国术馆也占了3名,名次为第2、3、8名。

两次全国擂台比赛结束后,主持者李景林也注意到江苏国术馆的教学效果,他选出两次大赛中实力表现最突出的几位选手,按照传统的礼节拜在孙禄堂门下 。孙禄堂要他们以“合道”的高度练习诸如无极式、三体式等基本功时,这些当时擂台上的技击骄子以为孙先生是在糊弄他们,他们希望直接了当地得到高效的格斗训练效果。3个月后当李景林询问他挑选的教师有何收获时,选手们都很困惑地讲:不知为什么孙先生什么也没有教他们。这使李景林很诧异。于是李景林询问孙禄堂为何不教他挑选的教师,孙禄堂说:我怎么没教,只是他们不愿意学罢了。[8]“孙先生不教人!”成为当时李景林所在的山东国术馆批评孙禄堂的一个主要话题,以倡导技击闻名的教务长田振峰的文章中表现尤甚。

江苏省国术馆获奖的运动员是否为孙禄堂先生亲自执教是有疑问的。中国武术技击术*伤能力表现在兵器上,如杨家虽然传授太极拳但在军队中却是教授枪刀术;徒手技击主要是近身搏斗,如摔跤。民国时期在两次全国性的擂台比赛中很多选手已经借鉴西方拳击方法进行训练,这是秘而不宣的方法。此时,中国擂台徒手格斗竞技尚且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一切都在起步中,在探索前进中。

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不唯孙禄堂先生独有。

孙禄堂先生形意拳照

五 一个疑问

没有民国时期武术大师搏击影像供我们一堵大师各种场合较技的场景,而已有的传闻让我们疑窦丛生。

大师是如何格斗的?

注释:

[1][2][4][5][6]孙禄堂著,孙剑云编.孙禄堂武学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6.P401、P401、P404、P406

[3]徐帆《技击百年》中《民国时代的异种格斗战——神拳大龙与1943中西拳击对抗赛始末》[EB/OL]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343020

[7]曾于久.武术散打训练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P2-3

[8]见童旭东《从中央国术馆到江苏国术馆》.[E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30/13/15301467_341220506.shtml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